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血清ECP、TIgE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魏路清;陈萍;李艳丽;林小平;韩文杰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总IgE(TIgE)在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30例哮喘、20例慢性支气管炎、25例肺心病人联合检测ECP和TIgE,并与26例健康体检者相对照.结果哮喘组ECP(11.77±9.1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3.70±1.86μg/L,P<0.05),TIgE(167.72±127.36IU/mL)显著高于对照组(61.98±39.311U/mL);慢支组ECP(4.18±2.87μg/L)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IgE(136.24±98.23IU/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心病组ECP、TIgE分别为3.42±2.39μg/L和99.51±47.35IU/mL,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哮喘发作期病人ECP、TIgE均高于缓解期病人,慢支喘息型ECP及TIgE均高于单纯型.结论ECP、TIgE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哮喘气道过敏性炎症的诊断,对慢支、肺心病人则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并为是否需要吸入表面激素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一例

    作者:李雪莲;刘菲;张立群;高孟秋

    患者,女,49岁.因间断喘憋6年,加重5个月,发热1个月于2010年9月入院.患者2004年因喘憋就诊于北京市崇文区结核病防治所,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阴性,胸部CT(图1,2)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及斑片影,诊断考虑“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6个月,症状改善不明显,复查X线胸片显示病灶呈游走性,经支气管镜及灌洗、血嗜酸粒细胞、过敏原总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给予伊曲康唑胶囊(20 mg,2次/d,口服)及强的松(20 mg,2次/d,口服)治疗,当症状缓解、血嗜酸粒细胞大致恢复正常、过敏原总IgE和曲霉菌特异性IgE恢复正常后,强的松逐渐减量,每周减1~2片(5~10 mg),约2~3个月停药,症状明显改善.此后每年夏季患者均出现喘憋症状,胸部CT(图3,4)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及斑片影,应用上述药物治疗,病情均改善.

  • 哮喘患者痰液ECP及细胞因子水平对吸入肝素防治哮喘的评价

    作者:江玲;李景梦;胡振玉;王永兴;敬梅;路长庆

    目的:测定哮喘患者痰液ECP及细胞因子水平评价吸入肝素防治哮喘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荧光免疫法对轻、中度(40例)哮喘患者吸入肝素前后痰液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吸入肝素前患者痰液ECP 298±150ng/L,TNF-α287±147ng/L,sIL-2R 489±127ku/L.吸入肝素后患者痰液ECP 147±95μg/L,TNF-α139±59ng/L,sIL-2R 358±107ku/L.吸入肝素前ECP与sIL-2R、TNF-α均呈显著正相关(γ=0.58,0.62.P<0.05).吸入肝素后各指标间未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吸入肝素后哮喘患者痰液中ECP及细胞因子水平较吸入肝素前明显降低,说明吸入肝素可明显抑制气道炎性反应,证实了肝素在哮喘防治中的抗炎作用.

  • 银屑病患者辨证治疗效果及对血清t-IgE、ECP的变化研究

    作者:戴媛媛

    目的 探讨对银屑病患者予以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并分析辨证治疗对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 (t-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76例银屑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分别予以西药治疗(常规组)和中医辨证治疗(辨证组),每组38例,对比2组临床效果及相关血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t-IgE、ECP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辨证组的血清t-IgE、ECP水平分别为(62.32±9.75) ku/L、(4.01±1.08)μg/L,均低于常规组;辨证组有相对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且辨证组的1年复发率相对更低,组间差异确切(P<0.05).结论 对银屑病予以中医辨证治疗,不仅有利于改善疗效、降低复发率,且有利于降低血清t-IgE、ECP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平喘合剂对实验性哮喘豚鼠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白细胞介素-5等的影响

    作者:方向明;曹世宏

    目的:观察平喘合剂对哮喘豚鼠血浆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及炎症细胞计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计数法测BALF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运用ELISA法测IL-5,放免法测ECP.结果:治疗后平喘合剂、地塞米松组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ECP、IL-5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平喘合剂、氨茶碱、地塞米松、定喘止咳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平喘合剂可降低炎症细胞计数、ECP、IL-5而治疗哮喘.

  • 孟鲁司特钠联合多抗甘露聚糖肽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影响

    作者:朱向阳;辛玲;李慧玉;宫秀平;隋少燕;邢冲;邓耀成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多抗甘露聚糖肽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7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给药组和单纯给药组,每组39例.单纯给药组予以孟鲁司特钠治疗,联合给药组予以孟鲁司特钠联合多抗甘露聚糖肽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细胞亚群(CD4+、CD4+/CD8+、CD8+、CD3+)、ECP、IFN-γ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联合给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纯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T细胞亚群CD4+、CD4+/CD8+、CD8+、CD3+、ECP、IFN-γ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给药组患者的CD4+、CD4+/CD8+、CD3+、IFN-γ水平高于单纯给药组,血清ECP水平低于单纯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给药组患者各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单纯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多抗甘露聚糖肽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有效提高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及IFN-γ水平,降低血清ECP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较为显著.

  • 白细胞介素18对灭活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小鼠肺部嗜酸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惠兰;张珍祥;徐永健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中浆细胞和嗜酸细胞(EOS)被认为在气道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它们不仅能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Iɡ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等)加重哮喘气道炎症,而且会损伤气道上皮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故以浆细胞和EOS浸润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1].白细胞介素18(IL-18)是近发现的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目前有关它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明了.为探讨IL-18对支气管哮喘气道EOS和浆细胞的作用,我们在小鼠哮喘模型上观察了IL-18对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

  •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预测指标的评估

    作者:张爱珍;何权瀛

    我们通过比较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和阴性两组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诱导痰中嗜酸细胞计数、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探讨它们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的关系,为确定哪些稳定期COPD患者适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提供依据.

  • 过敏性哮喘与骨髓反应

    作者:万欢英;周敏;黄绍光;Paul M Obyrne;Roma Sehmi

    过敏性哮喘是以嗜酸细胞在气道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激活的嗜酸细胞可分泌多种前炎性蛋白和脂质介质,在白三烯(LTB4)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刺激下,它还可释放基质蛋白酶、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细胞神经毒素等引起气道上皮破坏、平滑肌痉挛,粘液分泌增多[1],形成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介导迟发性哮喘反应(LAR)[2];在哮喘患者外周血和气道中嗜酸细胞及其祖细胞明显增多,近发现,由于抗原刺激气道后引起炎性介质释放或气道中炎细胞趋化至骨髓,引起骨髓中炎细胞的祖细胞(主要是嗜酸/嗜碱细胞祖细胞)扩增和分化、嗜酸祖细胞成熟率增加、嗜酸细胞产生增多[3];表明在慢性气道炎症形成的同时,存在着骨髓的相应改变,且在骨髓及气道局部存在着一定的信号联系,了解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哮喘具有重大意义.

  • 哮喘缓解3年以上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气道反应性等因素的关系

    作者:倪磊;许以平;姚苏杭;朱丽君

    目的阐明哮喘缓解3年以上者外周血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sVCAM-1)及气道反应性等有关因素的关系,以探讨其哮喘缓解的机制.方法选择哮喘缓解3年以上者(以下简称哮喘缓解者)20例,正常健康人21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上述受试者外周血浆中sVCAM-1水平,用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其气道反应性--PC20值[引起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20%所需激发药物的浓度].用酶免疫荧光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并检测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数. 结果 (1) 哮喘缓解者sVCAM-1水平为(63.7±31.7) μg/L,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41.9±11.7) μg/L].(2) 哮喘缓解者中有3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增高(3/20,15.0%),与正常健康人(1/21,4.8%)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嗜碱粒细胞数有9例增高(9/20,45.0%),多于正常健康人(1/21,4.8%;P<0.01).(3) 哮喘缓解者ECP水平为(2.7±1.3)μg/L,与正常健康人 [(2.2±0.5)μg/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4) 哮喘缓解者的PC20值为2.6 g/L (中位数),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128 g/L,中位数).(5) 哮喘缓解者的嗜碱粒细胞数与PC20值呈负相关(r= -0.66),而sVCAM-1与嗜碱粒细胞数和气道反应性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哮喘缓解3年以上者的嗜酸粒细胞数和活化程度已下降至正常水平,但其体内sVCAM-1及嗜碱粒细胞数仍高于正常水平,并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气道高反应性,此种气道高反应性与嗜碱粒细胞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 痤疮伴颜面皮肤敏感55例血清总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及中药治疗分析

    作者:杨慧敏;冯灵娟;张镜;张广中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IgE(t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证实痤疮伴颜面皮肤敏感患者皮肤过敏状态的存在,以进一步探讨其机理,指导临床取得更好的疗效.方法取痤疮伴颜面皮肤弥漫性潮红、毛细血管扩张、散在毛囊性丘疹、丘疱疹或细薄脱屑、遇风、冷、热、日晒等刺激加重患者治疗前血清,使用Pharmacia UniCAP系统进行检测.入选患者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中药内服,外用以安抚及抗炎为主.结果55例患者中血清tIgE增高者占69.1%,ECP增高者占83.6%,提示皮肤过敏状态的存在.经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中药4周后,痤疮显效率为52.8%,皮肤敏感显效率为85.5%.结论痤疮患者发生皮肤敏感现象,诱因诸多,通过检测血清tIgE、ECP,证实其过敏状态的存在,以利于进一步探讨病机.中药具有降低皮肤敏感性与抗感染双重作用,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 变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及总IgE检测

    作者:刘元林;鲁祖清

    目的探讨变应性皮炎血清标志物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了20例变应性皮炎、18例荨麻疹患者及20例正常人对照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同时应用不同方法测定了其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结果变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及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可溶性E-选择素与总免疫球蛋白E间具有显著相关性(γ=0.068,P=0.003);变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也有升高.上述血清标志物水平在治疗后降低.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可能是变应性皮炎严重性及活动性的良好标志物.

  • 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血清ECP、MBL、T-IgE含量变化及临床分析

    作者:苏保宁;苏海燕;朱红岩;茆康卫;陶祥平

    目的:探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患儿ECP、MBL、T-IgE,并同时与21例哮喘发作组及20例正常组对照比较。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组较哮喘组儿童ECP、T-IgE的含量降低,MBL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ECP、T-IgE、MBL均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L喘息性支气管炎组较哮喘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gE、ECP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的含量较正常组高,较哮喘组低,MBL含量在喘息性气管炎组高,提示喘息性支气管炎由感染诱发可能性更大。

  • 维生素D辅助治疗在儿童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志华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辅助治疗儿童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采用以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式,先以病情严重程度为区组因素,将患儿分为轻度发作30例、中重度发作60例;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亚组,各45例,包括轻度、中重度哮喘患者分别为15例和3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和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D3,800 U/d.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评价患儿的哮喘病情控制情况.比较各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25-羟维生素D3[25(OH)D3]、特异性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组轻度发作患儿病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轻度发作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发作哮喘患儿(P<0.05),而特异性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发作患儿(P<0.05).治疗后各组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除了对照组轻度发作患儿.治疗后各组哮喘息儿血清特异性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充维生素D对患儿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治疗效果不尽相同,相较对于中重度发作哮喘患儿,其对于轻度发作哮喘症状的控制效果更为明显,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25(OH)D3水平、降低特异性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有关.

  • 诱导痰技术在检测哮喘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作者:张洪波;林耀广;赵秀梅

    目的探讨诱导痰技术在哮喘气道炎症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正常人,11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及1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进行痰液诱导测试,并对受试者血浆及诱导痰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丙二醛(MIDA)水平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33例受试者中32例完成了测试;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的血浆及诱导痰IL-8水平、ECP水平、MDA水平与缓解期哮喘患者相比显著增高(P均小于0.01):而缓解期哮喘患者的血浆及诱导痰IL-8、ECP、MDA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P均小于0.05);且哮喘患者诱导痰的IL-8、ECP、MDA水平明显高于其血浆的IL-8(P<0.05)、ECP(P<0.01)、MDA(P<0.01)水平.结论诱导痰技术安全、可靠;诱导痰IL-8、ECP、MDA水平可用于监测哮喘气道炎症.

  • 舒利迭吸入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表达和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作者:赵白兰;朱红艳;张学;方娟;夏兵兵;吴雅莉

    目的 分析舒利迭吸入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表达和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祛痰、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气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ECP、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喘息、咳嗽、咯痰、胸闷及哮鸣音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FVC、FEV1及PEF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EC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指标、ECP、IL-6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利迭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降低患者痰中ECP、IL-6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

  • 麻芩咳喘合剂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及其阳离子蛋白的影响

    作者:马佐英;孙增涛;何山;刘恩顺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麻芩咳喘合剂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其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二级Hartley雄性豚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麻芩咳喘合剂组,镜下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数量变化,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ECP浓度.[结果]麻芩咳喘合剂组BALF中Eos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而血清ECP的分布与模型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麻芩咳喘合剂可能具有减少哮喘豚鼠体内Eos数量和抑制Eos活化的双重作用.

  • 小剂量茶碱对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浓度的影响

    作者:辛晓峰;夏锡荣;齐铭;施毅;童茂荣

    研究表明,低浓度(5~10 mg/L)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1].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主要炎症细胞.我们测定哮喘患者口服小剂量茶碱治疗前后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的变化,了解小剂量茶碱对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 哮喘患儿治疗前后痰液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变化

    作者:谢庆玲;焦伟;李星;农利平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痰液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采用pharmacia Uni CAP检测系统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19例治疗后诱导痰液ECP和TNF-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痰液ECP(78.68±53.95) μg/L和TNF-α(99.44±32.93) ng/L,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ECP:(22.54±15.83)μg/L;TNF-α:(65.42±27.01)ng/L,差异显著(P<0.01).痰液TNF-α和ECP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急性期=0.4755;r治疗后=0.4943.结论 ECP和TNF-α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清肺饮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和免疫球蛋白E的影响

    作者:邵征洋;许先科;王孙尧;连俊兰;王伟群

    目的 探讨清肺饮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地塞米松对照组,每组7只;经呼吸道合胞病毒滴鼻吸入感染7 d复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从第8日起,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灌胃清肺饮汤剂40、30、20 g/kg,地塞米松组给予12 mg/L地塞米松0.1 mg/kg,连续给药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ECP、IgE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ECP:(7.70±1.43)ng/L,IgE:(49.02±42.37)ng/L]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CP[(12.63±1.73)ng/L]、IgE[(83.04±41.91)ng/L]均明显升高(P<0.01和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ECP[(9.40±3.06)、(7.69±1.85)、(5.13±2.11)ng/L],中药高、低剂量组IgE[(31.52±14.47)ng/L、(24.83±12.18)ng/L]及地塞米松组ECP[(4.86±2.24)ng/L]和IgE[(12.04±6.60)ng/L]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清肺饮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血清ECP、IgE有抑制作用.

9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