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早期病变及早发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作者:黄宏星;王宏宇

    2003年11月13日,北京及世界各地与在加里福尼亚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肾脏病学会第36届年会上同步公布了DEMAND即"德安"检测研究项目的结果(微量白蛋白尿作为糖尿病患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危险预知因素的教育(Developing Education on Microalbuminuria forAwareness of ReNal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筛查的意义

    作者:旷萌琦;谢丽娜;刘靓;吴小秋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周期性体检尿筛查微量白蛋白的意义.方法 236例社区管理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糖尿病(A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B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素氮(BUN)进行测定.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高于A组患者的(P<0.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无差异(P>0.05);A、B组患者10年病程以下mALB在0~25mg/L和≥25mg/L例数均多于10年病程以上的例数(P<0.05),Scr在<97μmol/L和≥97μmol/L例数均多于10年病程以上的的例数(P<0.05);10年病程以下,A组患者的mALB和Scr在各区段例数均多于B组患者例数(P<0.05),在10年病程以上,A组患者的mALB和Scr在各区段人数均多于B组患者例数(P<0.05).结论 mALB可作为社区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周期性体检的常规筛查指标.

  • 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关系探析

    作者:李善庆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182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A组118例及B组64例,测定全部患者的尿白蛋白并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尿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1支病变和2支病变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尿白蛋白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白蛋白尿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子。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Glu298Asp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作者:王健;戴云湘;郑玮;毛拥军

    目的: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Glu298Asp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方法从到医院就诊的老年EH患者中筛选出202例无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行24h MAU测定,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eNOS Glu298Asp基因多态性,按照24hMAU定量分为MAU组和非MAU组(NAU组),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两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不同,MAU组等位基因T及含等位基因T的基因型(GT+TT)分布频率明显升高(x2=6.62,P<0.01;x2=7.29,P<0.01);T等位基因变异使老年EH患者MAU的相对危险度显著增高(OR=2.361,95%CI=1.256~4.437)。结论T等位基因是老年EH患者MAU的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导致老年EH患者出现MAU的风险显著增高。

  • 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作者:姜春艳;于艳梅;孙秀梅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以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方法 将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与之相匹配的无微量白蛋白尿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40例做为对照组,采用次极量的踏车运动试验,记录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运动时间,大运动量,高峰心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反应的发生率较高(64%V8 43%,P<0.05),平均运动时间较短[(6.7±2.2)vs(8.1±2.1)min,P<0.01),大运动心率亦较低(113±18次/min vs 125±16次/min,P<0.01),运动量较低[640±215kg/(m·min)vs 758±213kg/(m·min),p<0.01].结论 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较常见,通常在较低的运动负荷下就可发生心肌缺血,应对他们采取积极的冠心病预防措施.

  • 格列喹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血糖及HbA1c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春笑

    目的 观察格列喹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血糖及HbA1c水平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2型糖尿病治疗组)34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格列喹酮组)34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的血糖、HbA1c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 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组患者的检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均低于观察组本组治疗前的水平,P均<0.05;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组患者中<0.15 g/L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均低于观察组本组治疗前的水平,P均<0.05.结论 格列喹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较大,更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状态的控制.

  • 尿Ⅳ型胶原: 一种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指标

    作者:谭燕;杨永年;张志刚;张秀容;张祖传;刘银坤

    目的 研究尿Ⅳ型胶原(IVC)对糖尿病肾病(DN)的特异性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我们建立的一种新的ABC-ELISA直接检测尿IVC,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DM) 及多组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复管测定24小时尿IVC排泄率(UCER);同时应用RIA方法复管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了明确DN的病变程度,有13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DM病人行肾穿刺活检术,并且应用ABC法研究肾脏IVC、TGF-β 1的免疫沉积.结果 DM病人的UCER较各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尤其在UAER 201-300?mg/24 h亚组升高得更加显著(P<0.01);而在蛋白尿阴性的DM病人,UCER则与正常对照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组(IgA肾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炎)、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冠心病组无显著性差别.在DM病人中,尿IVC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41, P<0.001).在尿IVC升高的DM病人,其肾脏呈显著的DN病变特征,如细胞外基质的扩张,基底膜的增厚,伴肾小球、Bowman氏囊及间质的IVC、TGF-β 1的大量沉积.结论 尿IVC,可能为其合成增加和/或降解减少的反映,有可能成为预测早期DN的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 糖尿病肾病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作者:张曼华;王保岚;边卫

    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降低有密切关系[1].内皮细胞损伤伴随着糖尿病肾病(DN)的整个发展过程,它的出现甚至早于DN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 尿Ⅳ型胶原: 一种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指标

    作者:谭燕;杨永年;张志刚;张秀容;张祖传;刘银坤

    目的 研究尿Ⅳ型胶原(IVC)对糖尿病肾病(DN)的特异性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我们建立的一种新的ABC-ELISA直接检测尿IVC,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DM) 及多组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复管测定24小时尿IVC排泄率(UCER);同时应用RIA方法复管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了明确DN的病变程度,有13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DM病人行肾穿刺活检术,并且应用ABC法研究肾脏IVC、TGF-β 1的免疫沉积.结果 DM病人的UCER较各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尤其在UAER 201-300?mg/24 h亚组升高得更加显著(P<0.01);而在蛋白尿阴性的DM病人,UCER则与正常对照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组(IgA肾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炎)、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冠心病组无显著性差别.在DM病人中,尿IVC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41, P<0.001).在尿IVC升高的DM病人,其肾脏呈显著的DN病变特征,如细胞外基质的扩张,基底膜的增厚,伴肾小球、Bowman氏囊及间质的IVC、TGF-β 1的大量沉积.结论 尿IVC,可能为其合成增加和/或降解减少的反映,有可能成为预测早期DN的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 血糖波动与靶器官损害

    作者:贾伟平

    糖尿病的快速增长已使其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导致的眼、肾、神经及血管等病变是人类致丧、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对1991-2000年我国30个省、市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者占24.3%,肾脏病变者占33.6%,神经病变者占60.3%,冠心病者占14.9%[1].根据我们近期进行的一项上海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发现,在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病变、微量白蛋白尿、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分别达12.9%、20.0%、25.3%及9.0%,而在糖调节受损的人群中,也分别达8.0%、10.5%、24.6%和7.7%[2].因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迫在眉睫.

  • 代谢综合征肾损害

    作者:谌贻璞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命名的一组代谢异常疾病,主要包括内脏性肥胖(体重增加、腰围增粗、腰臀围比增大)、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检测或公式计算)、糖代谢异常(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及高血压,并可出现高尿酸血症、内皮功能紊乱(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微炎症及高凝血状态.

  • 重视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与诊治

    作者:陈楠;陈佳韵

    MAU定义1999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公布的K/DOQI (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指南提出了新的慢性肾脏病(CKD)定义,指南将CKD的确定基于肾损伤的证据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病因无关.

  • 血清胱抑素C与β2微球蛋白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诊断和评估

    作者:代喆;徐焱成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G)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诊断阈值及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4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不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1232例(男性占57.9%,女性占42.1%,平均年龄58.72±10.13岁),进行横断面研究.对所有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尿白蛋白进行检测.根据蛋白尿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结果:与NAU组相比,MAU组人群的血β2MG、BUN、Cr、UA 、CysC和尿β2MG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eGFR水平显著降低(P<0.01).ROC诊断曲线分析显示,CysC对微量白蛋白尿的佳诊断阈值为1.16mg/L(特异性82.17%,敏感性38.86%).血β2MG对微量白蛋白尿的佳诊断阈值为186.Sng/ml(特异性78.61%,敏感性51.1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和女性中,血β2MG都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血CysC和β2MG与微量白蛋白尿有很好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临床中相关疾病和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意义.

  • 缬沙坦对非高血压老年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作者:陈化

    能否有效降低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是评价药物是否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客观指标之一.临床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减少尿蛋白排泄率及保护肾脏的益处已达成共识[1].

  • 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胡俊玲;王磊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贝那普利对Ⅲ期糖尿病肾病(DN)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健康者(对照组)、糖尿病者(DM组)、贝那普利治疗组(A组)、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B组)、及联合治疗组(C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检测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EAR),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贝那普利对氧化应激指标及UEAR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DM组、DN组血清MDA、AOPP及UAER均明显升高,SOD均明显降低(P均<0.05),以DN组变化明显;治疗后DN组血清MDA、AOPP及UAER均明显降低,SOD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贝那普利均可显著降低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MDA、AOPP及UAER,提高SOD,具有一定肾脏保护作用.

  • 微量白蛋白尿在非肾源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小玲

    微量白蛋白尿(MA)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通过研究发现,MA排出量的多少与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其含量的增加不仅与原发性肾病有关,还与非肾源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引起的肾损伤有密切的关系。现将近年来有关MA在非肾源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作者:刘俊先;宋宗惠;王琳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 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作者:林毅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AU)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武清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出现蛋白尿的CHF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心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心功能Ⅱ级组(33例)、心功能Ⅲ级组(39例)和心功能Ⅳ级组(28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武清区人民医院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4组的MAU、脑钠肽(BNP),另对心功能分级与MAU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NP水平比较,心功能Ⅳ级组>Ⅲ级组>Ⅱ级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中白蛋白的含量比较,心功能Ⅳ级组>Ⅲ级组>Ⅱ级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水平与CHF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r=0.59,P<0.05).结论 CHF患者可出现白蛋白尿的情况,而且MAU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

    作者:于健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老年EH患者60例,所有病人按是否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将其分为MAU组和正常MAU组,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同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 老年EH合并MAU患者与不合并MAU的EH患者比较,前者伴有高胰岛素血症,ISI显著低于不合并MAU患者(P<0.05).结论 老年EH患者合并MAU与不合并MAU的EH患者比较,前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 山东省居民代谢综合征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作者:葛增;郭晓雷;陈晓荣;张吉玉;颜流霞;唐俊利;蔡小宁;徐爱强;马吉祥

    目的 分析山东省居民代谢综合征(MS)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为MAU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年在山东省采用4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 184名18~69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血糖、血脂、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等指标.采用SAS 9.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结果 终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的l 904名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MS患病率为24.7%.经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与非MS者相比,MS患者MAU患病风险OR值(95%CI)为2.71(1.69~4.36).在MS各组分中,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和血糖升高均与MAU患病风险存在正相关.此外,与不具有MS组分者相比,具有1、2、3、4和5个MS组分者MAU患病风险OR值(95%CI)分别为1.19 (0.55~2.58)、1.32 (0.59~2.93)、2.57 (1.20~5.51)、3.92(1.67~9.20)和5.66(1.82~17.63),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是MAU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791 条记录 12/40 页 « 12...9101112131415...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