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针刀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315例

    作者:崔金先;江强;毛琳

    近年来我们应用针刀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31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15例臀部软组织损伤病人中男225例,女90例;年龄17~75岁;病程15天~5年.臀上皮神经损伤85例,梨状肌综合征73例,臀大肌损伤62例,臀中肌损伤56例,脂膜炎21例,髂腹下神经外侧皮支损伤18例.

  • 作者:

    关键词:
  • 改良Pfannenstiel切口之筋膜纵行切开法在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贾海军;霍学青;于俊芹;刘晓华;陈文波

    目的 探讨腹部改良Pfannenstiel切口之筋膜纵行切开法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剖宫产患者60例为新改良组(行改良Pfanenstiel切口之筋膜纵行切开)、100例为对照组(行改良Pfannenstiel切口),观察两组开腹手术时间、切口出血量、腹壁下血管损伤、术后前下腹壁感觉异常,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新改良组的开腹手术时间为(5.12±0.75)min较对照组的(6.32±1.07)min短,新改良组切口出血量为(8.45±2.07)g较对照组的(28.30±5.52)g少,且有效避免了腹壁下血管损伤以及髂腹下神经的损伤,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改良Pfannenstiel切口之筋膜纵行切开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好,住院天数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区域神经阻滞对腹股沟疝手术患儿的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王芳;岳云

    腹股沟疝是儿童的常见疾病,一般于1岁以后在静脉全麻下行门诊手术治疗[1].由于术中的镇痛效应到手术结束时已经消失,而且患儿的术后呕吐又限制了口服镇痛药的使用.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腹股沟区域神经阻滞方法[2],本文旨在评价此种方法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 旋髂深动脉及其临近结构的观测

    作者:乔跃兵;陈志宏;杜金凯;齐聪儒

    目的:研究旋髂深动脉与临近结构的位置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成年尸体20具(40侧,男尸12具、女尸8具),观测旋髂深动脉、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旋髂深动脉与神经之间有密切的毗邻关系.结论:临床上在作髂骨瓣移植分离切断旋髂深动脉及其分支时,应注意保护有关的神经.

  • 髂腹下神经在腹部手术切口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策

    目的:观察髂腹下神经行程,为临床腹前壁下部手术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8具成人尸体标本,观察髂腹下神经行程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1)髂腹下神经距髂嵴高点(3.35±1.09)cm穿越腹横肌,距髂前上棘内侧约(4.09±0.89)cm处穿越腹内斜肌,在距耻骨联合上缘(4.98±1.46)cm处,其终末皮支穿出腹外斜肌腱膜.(2)髂腹下神经行程和分支并非固定,行程分三型:Ⅰ型,占64.5%;Ⅱ型,占10.5%;Ⅲ型,占25%;分支分四型:A型,占60.5%;B型,占6.5%;C型,占21.2%;D型,占11.8%.结论:量化测量髂腹下神经穿肌点距骨性标志距离以及观察髂腹下神经的行程和分支类型对腹前壁下部手术切口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疝气修复术的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范慧珍

    现在有充分证据表明,患儿由于发生更剧烈的免疫反应和缺乏中枢抑制因素,小儿术后更有可能经历较成人更痛苦的疼痛。小儿疝气修补术后早期切口疼痛会导致患儿烦躁哭闹,影响患儿术后恢复,同时使患儿父母焦虑,满意度降低。近年来,罗哌卡因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早期镇痛中应用增多,如何选择佳的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浓度。本文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探求小儿疝气修补术早期适宜的镇痛方案。

  • 神经束切断治愈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疼痛1例

    作者:刘冰;黄田;刘永锋;刘作良;何三光

    病人男,78岁。因右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复发,11个月前在外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不久即出现切口下端持续性针刺样疼痛,有烧灼感,难以忍受。3个月前在外院再次行手术探查,术后疼痛依然存在。查体见右腹股沟区手术瘢痕,右腹股沟区并延至大腿内侧及阴囊皮肤痛觉过敏。术前于右髂前上棘内上2cm行封闭,症状暂时缓解。考虑为髂腹股沟神经或髂腹下神经受累,故于局部麻醉下行右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段切除术。

  • 腰上三角及其前方神经的临床解剖学

    作者:王灵战;毕伏龙;刘海英;孟壮志

    目的:为肾脏疾病及腰疝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从腹后壁外面观察腰上三角的形态及构成,由其内面观察经过该三角前方的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的组合形式及走行,并分别测量其与第12肋下缘的距离.结果:腰上三角的形态可为四边形(55%)、三角形(35%)和不规则形(10%),该三角的上界可完全由第11肋(5%)构成;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在腰上三角前方有4种不同的组合形式,三神经与第12肋下缘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6.92±6.32)mm、(59.49±14.97)mm、(112.49±17.15)mm.结论:熟悉腰上三角前方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的走行及与第12肋的位置关系,对于避免手术中损伤这3条神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手术方法的改良

    作者:黄文强;范宇平;滕晓明;李赟;王鸿祥;陈慧兴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高位结扎手术的改良方法,观察改良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VC行高位结扎手术的患者,其中改良手术组的28例患者经腹股沟斜切口,回避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径路,并在术中采取单纯静脉分离结扎,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传统手术组的50例患者采用传统高位结扎手术.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精液参数(精子浓度、活动精子的比例和前向运动精子的比例)的变化.结果 78例手术均成功结扎精索静脉.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阴囊水肿14例(28.0%),附睾炎10例(20.0%),术后1个月内左侧大腿内侧麻木1例(0.5%);改良手术组患者术后发生阴囊水肿1例(3.6%),附睾炎1例(3.6%),未发现其他短期并发症;改良手术组术后阴囊水肿及附睾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精液参数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两组间术后精液参数增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VC高位结扎术与传统高位结扎术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精液质量;但改良术式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斜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海涛;龚志翔;金瑞林;何青云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在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下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老年患者126例,男112例,女14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63例.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以扇形分布方式向内外斜肌间隙共注入0.5%罗哌卡因9 ml;硬膜外麻醉取L1~2椎间隙穿刺行硬膜外置管,随后患者平卧行持续硬膜外注入局麻药,总共注入0.75%罗哌卡因8ml.分别于术前15 min、术后30 min、术毕15 min观察两组患者SpO2、HR、SBP、DBP变化.记录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麻醉效果评级、术后患者满意度、尿潴留例数和麻醉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SpO2、HR、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麻醉费用均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尿潴留患者3例,明显少于B组的10例(P<0.05).两组术后患者满意度均为100%.结论 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适合于老年患者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

  •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腹股沟解剖范围内髂腹下神经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力嘉;陈思梦

    目的 探讨腹外斜肌腱膜下髂腹下神经在腹股沟疝修补术野的走行解剖.方法 333例次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应用宽度3.5 cm的小补片95例次,5.5cm的大补片238例次.观察长径从耻骨结节至内环口外长6 cm.宽径分别为垂直腹股沟韧带向内上宽3.5 cm和5.5 cm补片覆盖区域范围的腹外斜肌腱膜下的髂腹下神经.结果 126例次(37.84%)在腹外斜肌腱膜下观察到髂腹下神经.其中,在宽度3.5 cm的范围内有24例次(25.26%)观察到髂腹下神经,明显少于5.5cm的102例次(42.86%)(P<0.05).结论 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随着腹外斜肌腱膜下的解剖范围扩大,髂腹下神经暴露、误伤机会增加,需要适当处理好网片与神经的关系.

  •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冯定祥

    外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好,对全身影响小,能够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适宜于老年、儿童等特殊人群[1].髂腹股沟一髂腹下神经(IIIH)在髂前上棘内侧经过,位置表浅且相对固定.易于进行神经阻滞[2].复合基础麻醉可以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提供安全、安静、无痛的手术条件.报道如下.

  • 超声引导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林飞;李剑;朱张茜;吴艳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需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Ⅱ~Ⅲ级,随机分成两组:U组和T组,每组30例,均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U组为超声引导法,T组为传统方法.局麻药为0.5%罗派卡因,剂量为0.4 mL/kg.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优、良、差),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U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T组(P<0.05),U组麻醉优良率高于T组,T组3例阻滞不完善,需改全麻完成手术.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超声引导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较传统方法下的阻滞效果更好,起效时间更短,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83例成人腹股沟疝手术的局部麻醉

    作者:苏才水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病,虽然可以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但这些麻醉方法要求较高,且有一定的并发症,对基层医院麻醉科有一定的限制,采用局部麻醉,有明显的优越性。笔者采用局部麻醉行成人腹股沟疝手术83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术前准备 手术前对病人介绍麻醉方法,消除顾虑。嘱病人术前排空膀胱,术前1小时肌注鲁米那钠0.1g。对较紧张患者,入手术室可肌注杜冷丁50~100mg,术前做好普鲁卡因皮试。2 局麻方法 可用0.5%普鲁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溶液,成人一次用量前者500~700mg,后者400mg。距髂前上棘内上方二横指处作一皮丘,在皮丘与髂骨内侧面间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层注药约20~30ml,以阻滞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在腹外斜肌腱膜下,精索内、外侧各注药5ml。在上述两皮丘间的腹股沟区做皮下菱形浸润麻醉,61例切开后在疝囊颈周围追加注射5ml,麻醉药品总量不超过80~100m1。3 结果 83例病人均能耐受手术,无明显疼痛,未改用其它麻醉方法,手术顺利完成。4 讨论 近年来,局部麻醉下疝手术的报道较多,实践证明局部麻醉用于成人腹股沟手术有下列优点:疝修补术所需的区域麻醉就在手术范围内,方法简单、有效、安全、经济,无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较易出现的并发症,如尿潴留、肺不张等,病人清醒,术中嘱病人咳嗽,容易寻找疝囊,特别是疝囊较小或不完全性疝的病人,修补前后可嘱病人抬头,检查修补是否完善。大量病例比较,局部麻醉下疝修补术复发率无增加,操作方法简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 超声引导下行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蒋俊丹;陈晓影

    目的:探讨经超声引导行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体表定位下的同样术式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儿64例,年龄7~13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常规行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经超声引导行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儿经传统体表定位后行相同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心率(HR)、血压( MAP)、脉搏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以及手术持续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全麻药、局麻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术毕患儿清醒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以及术后首次应用镇痛药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局麻药总用量更低,为9.3±3.5mL,而对照组为13.6±5.2mL(t=58.7,P<0.05)。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及异丙酚用量分别为7.5±3.8μg和140.7±14.4mg,而对照组分别为15.3±4.2μg和180.6±15.7mg;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为7.2±1.5min,对照组为16.4±2.0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为225.0±36.0min,对照组为127.0±33.0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经超声引导行髂腹股沟及髂腹下局部神经阻滞,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和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 髂腹下神经外侧皮支嵌压症的针法微型手术治疗

    作者:黄枢;马金鼎;田佩洲;王维刚

    髂腹下神经外侧皮支嵌压症,临床报告较少,在1992年8月~2002年12月作者共收治241例,通过针法微型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在区域阻滞麻醉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策

    目的 为临床麻醉医师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时进行区域阻滞麻醉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38具(76侧)成人湿性防腐尸体腹部解剖,对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的局部关系和分布密集区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结果 L1占31.5%,L2占37.9%,L3占27.8%,L4占2.8%;α1占32.9%,α2占36.8%,α3占11.8%,α4占10.5%,α5占6.7%,α6占1.3%.结论 观测髂腹下神距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的局部关系和分布密集区对区域阻滞麻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经外环121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108例

    作者:王琨

    小儿斜疝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方法一般采用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斜切口.切口较长,约4 cm左右,由于小儿腹外斜肌腱膜下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腹壁下动静脉未发育,所以腹外斜肌腱膜很薄,几乎与浅筋膜难以区分,术中解剖层次又不分明,再加上腹股沟前区的神经血管较细小,更加难以辨认,术中很容易损伤,导致术后疝气容易复发,并发症多.

  • 髂腹下神经前皮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何鹏飞;郑文武

    我们自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对65例68侧髂腹下神经前皮支进行术中解剖,并根据解剖选择安放及固定补片方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