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富血小板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性研究

    作者:赵连前;张宇;回蔷;郭冰玉;常鹏;陶凯

    目的 探究人体富血小板凝胶(PR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对比观察不同浓度富血小板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分别取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30 ml,制备不同浓度富血小板凝胶,血小板浓度依次为1.8×1012/L(PRG1组)、1.2×1012/L(PRG2组)、0.6×1012/L(PRG3组).通过体外抗菌实验观察不同浓度PRG在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溶液中孵育1、2、4、8、12、24h后的抗菌效果.结果在孵育开始后,各浓度PRG菌落计数明显少于PBS对照组,PRG对MRSA和MSSA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P<0.05),各浓度PRG抗菌作用均在孵育2h后明显,随后逐渐下降;同一时间PRG1、PRG2和PRG3的抑菌率依次下降,与其含血小板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各组间菌落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孵育12h后,细菌生长进入稳定期,各组抑菌率明显下降,各组菌落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时间内,PRG对MSSA和MRS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RG的抗菌作用与血小板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 银质针体外温度变化的特点分析

    作者:王飞;高谦;杨志丽;王刚

    目的 研究银质针在体外的温度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内温度分布打下基础.方法 使用数字测温仪测量不同规格银质针艾条加热后5、10、15、20 min 时从针尖起每隔2 cm 处的温度.结果 艾条加热银质针针身温度先升高后降低;8、10、12、15 cm 规格银质针针尖温度分别低于距针尖6、6、4、8 cm 以远部位的温度(P<0.05);8 cm 规格银质针针尖平均温度(31.4 ℃)明显高于其他3种规格银质针针尖平均温度(分别为27.5、26.1、26.3℃)(P<0.05),10、12、15 cm 规格银质针针尖平均温度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银质针在体外加热过程中,针身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波动明显.近针尖段温度较低.不同规格银质针针尖平均温度不同.

  • 中药与白血病细胞凋亡

    作者:孟秀香;宋振岚

    中药以其副作用小,注重整体,攻补兼施的优点,克服了化疗治疗白血病的诸多不足,成为抗白血病的重要途径和联合化疗及骨髓移植的辅助手段.细胞凋亡,做为概念,早在七十年代就被提出,但直到近才受到广泛重视.诱导细胞凋亡,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策略,也成为体外研究抗肿瘤药物的有效方法.本文将对中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β-淀粉样肽研究进展

    作者:姚素艳;刘卓;金英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于老年期的一种以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旧称老年痴呆,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原因.在西方国家AD 已成为排在心脏病、肿瘤、脑卒中之后的第4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β-淀粉样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老年斑中它能较早地有选择地沉积,它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途径,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1].Aβ的出现早于神经原纤维缠结、轴索缺乏营养等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Yankner等体外研究显示,高浓度的Aβ对培养的神经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抑制其存活及轴突生长.本文对近年关于Aβ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观察结果

    作者:张琦;许爱民

    近年来体外研究表明,广谱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有抑制作用,国内外也有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报道.为此,我院参照有关资料,制定了验证方案,对于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观察了30例,为进一步观察疗效并对其乙肝病毒复制敏感指标等进行了治疗前后定量测定,提示膦甲酸钠近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具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的抗病毒药物,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肝脏星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莉娜;贾心善

    80年代初,用胶原酶、链酶蛋白酶原位循环灌注法首先成功地分离了大鼠肝星状细胞(旧称储脂细胞、Ito细胞),从此人们开始了肝脏星状细胞(HSC)的体外研究.HSC是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细胞.而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和HSC能保持静止状态,均有赖于Disse腔内正常的细胞外基质成分.本文就HSC与细胞外基质及金属蛋白酶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维生素E和冠心病

    作者:Spencer AP;余国膺

    有各种不同的研究评价过维生素E(VitE)的抗氧化作用在冠心病预防及治疗中的意义.体外研究提示VitE保护LDL,使之不被氧化,减少血管壁上致粥样硬化的oxLDL的沉积.

  •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朱争艳;宋继昌

    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效果不理想,迫切需要研究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肿瘤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对肝癌基因治疗做了大量工作[1,2],虽然目前肝癌基因治疗尚处于体外研究和动物实验阶段,但亦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

  • CLEC4L介导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作用机制

    作者:高禄化;聂青和;王媛媛;汪萌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非整合素蛋白3(CLEC4L)介导丙型肝炎病毒(HCV)对人胎盘滋养层细胞感染情况,观察相关抗体体外干预CLEC4L与HCV结合作用的初步研究.方法 培养滋养层细胞设CLEC4L单抗组、甘露聚糖组,同时设对照组.HCV与CLEC4L作用之前,先分别加入CLEC4L单抗及甘露聚糖进行干预,同时以高滴度HCV RNA阳性血清与各组细胞共培养.经RT-PCR法检测HCV感染后细胞内HCV 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CLEL4L单抗组细胞内HCV RNA水平较低,甘露聚糖组显示类似结果.结论 CLEC4L能够介导HCV进入人胎盘滋养层细胞,CLECAL单抗和甘露聚糖对HCV与人滋养层细胞的结合有一定阻断作用.

  • 索拉非尼联合塞来昔布对胆管癌细胞株SK-ChA-1增殖的影响

    作者:万云燕;李玲;黄军利;黄榕;应可满;陈强;罗琪;李文岗

    目的 研究索拉非尼联合塞来昔布在体外对胆管癌细胞株SK-ChA-1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胆管癌细胞株SK-ChA-1,通过MTT法检测索拉非尼单用或与塞来昔布联用时对胆管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分析索拉非尼单用或与塞来昔布联用时对胆管癌细胞株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索拉非尼抑制胆管癌细胞株SK-ChA-1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索拉非尼联合塞来昔布协同抑制胆管癌细胞株SK-ChA-1的增殖.塞来昔布使索拉非尼诱导的胆管癌细胞株SK-ChA-1的凋亡增加.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塞来昔布能协同抑制胆管癌细胞株SK-ChA-1的增殖,这与塞来昔布使索拉非尼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 采用诱导分化的SH-SY5Y细胞建立酒精性痴呆体外研究模型的探讨

    作者:杨海玉;刘勇

    目的 建立酒精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体外模型,探讨酒精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SH-SY5Y细胞为实验对象,通过维甲酸(RA)诱导细胞分化,之后以不同浓度的酒精作用于细胞,连续培养24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碘化丙啶(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RA诱导分化后SH-SY5Y细胞表现神经元形态特征,酒精抑制SH-SY5Y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关系(P <0.001).酒精(100mol/L)作用24h后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分化后SH-SY5Y细胞对酒精诱导损伤敏感,可用于建立酒精性痴呆体外研究模型.

  • 聚乳酸/羟基乙酸胆总管支架在体外胆汁中的降解

    作者:张凯;刘铜军;景遐斌;陈学思;李建国;李鹏飞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比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胆总管支架在体外胆汁中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外形变化的情况,找出在胆总管探查术中可替代T管作用的理想质量比的支架.方法:选用不同质量比(50/50、60/40、70/30和80/20)的PLGA可降解支架,每种比例各45只,放入装有新鲜人体胆汁的安瓶中,置于37C恒温培养箱,每日更换胆汁,隔日观测支架外形、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结果:50/50和60/40配比的支架降解高峰在9~10 d;70/30配比的支架降解高峰在13~14 d;80/20配比的支架降解高峰在17~18 d,符合临床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拔除的时间(一般为14d).结论:80/20配比的PLGA可降解支架的降解高峰在临床T管拔除时间之后,可替代T管的作用.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树突细胞的体外研究

    作者:崔久嵬;李薇;王冠军

    目的:体外诱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为树突细胞(DCs).方法:CML患者PBMNCs在含GM-CSF、IL-4、TNF-α的培养液中培养14 d,倒置显微镜、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免疫磁珠(MACS)富集所诱生的DCs,用D-FISH、RT-PCR方法检测DCs的白血病源性.利用MTT法检测所诱生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所诱生的细胞高表达CD80CD86、CD11a、HLA-DR,电镜下细胞表面有丰富突起,细胞浆内有丰富线粒体,D-FISH、RT-PCR检测所诱生的DCs具有bcr/abl融合基因.CMLDCs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体外利用CML患者PBMNCs成功诱导生成了来源于CML细胞的DCs(CMLDCs).

  • 缺位型硅钨酸盐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薛莹雪;高莹雪;陈梦;韩丽琴;隋春红;刘建华

    目的 研究缺位型硅钨酸盐K8[γ-SiW10O36]·12H2O(简称KSiW10)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分析KSiW10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计算各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缺位型硅钨酸盐KSiW10对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具有药物浓度依赖性,IC50值为(9.7±3.6)×10-5 mol/L.不同浓度KSiW10处理24 h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硅钨酸盐KSiW10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缺位型硅钨酸盐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高莹雪;陈梦;夏梦雨;林小淇;薛莹雪

    目的 用合成的缺位型硅钨酸盐Na10[α-SiW9O34]·18H2O(简称SiW9)探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IR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分析SiW9对人肝癌细胞(HepG2)以及人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活性.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种肿瘤细胞在不同浓度药物作用后的形态变化.结果 缺位型硅钨酸盐SiW9对两种肿瘤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具有药物浓度依赖性,对两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4±2.8)×10-4 mol/L和(1.8±3.1)×10-4 mol/L.光学显微镜下经药物作用后的肿瘤细胞出现皱缩、变圆、缩小等形态变化.结论 硅钨酸盐SiW9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钨多酸化合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博;胡姚;赵文秀;李强

    目的 研究钨磷酸盐化合物K6[ P2W18O62] · 14H2O的抑制肿瘤细胞作用.方法 培养A549细胞,用不同浓度的K6[P2W18O62]·14H2O处理后,应用MTT还原法分析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25、50、100、200和400 μmol/L的K6[P2W18O62]·14H2O作用于A549细胞72 h后,对应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 37.89±9.12)%、(55.29±8.84)%、(73.50±2.72)%、(82.02±5.72)%和(91.84±3.98)%.该化合物也可降低A549细胞S期和G2/M期百分率,同时增加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对照组(1.35%)相比,25 μmol/L的K6[ P2W18 O62]·14H2O作用24、48和72 h后,诱导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6.57%、13.24%和21.35%.结论 该钨多酸化合物对A549细胞有抑制作用.

  • 18β-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黄炜;黄济群;张东方;廖兆全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和甘草酸(GL)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用此两种药物处理BEL-7402细胞,测定其对增殖的抑制作用,用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测定细胞的核质比例,用RIA法测定AFP分泌量,用酶学方法测定细胞内各种酶的比活性.结果:60μmlo/L、90μmlo/L、120μmlo/L、18β-GA和2.5mmlo/L、5mmlo/L、10mmlo/L GL处理细胞4d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2.2%、59.4%、85.1%和27.7%、61.7%、84.8%.60μmlo/L 18β-GA和2.5mmlo/LGL处理4d,细胞核质比例、AFP分泌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比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和P<0.05),代表细胞分化的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酪氨酸-a-酮戊二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比活性则显著升高(P<0.01和P<0.05).结论:18β-GA和GL有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分化作用,且在同等效果下18β-GA所需的浓度比GL的浓度低约40倍.

  • 复方百部霜对毛囊蠕形螨体外杀虫作用的研究

    作者:崔春权;申成华;郑善子;洪淳赞

    目的:研究复方百部霜对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虫作用.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和盖玻片法观察复方百部霜的杀虫作用.实验分3组,即复方百部霜组,霜剂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复方百部霜组螨虫加药4h开始死亡,加药6h时全部死亡.霜剂对照组螨虫存活时间超过24h.结论:复方百部霜具有直接杀螨作用.

  • 复方三金胶囊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王宽宇;肖洪彬;覃迅云;李凤金;牛雯颖;尹丽颖;毕明刚;刘弘涛

    目的:观察复方三金胶囊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复方三金胶囊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复方三金胶囊对MCF-7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复方三金胶囊对MCF-7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PLK1的表达.结果:复方三金胶囊对MCF-7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值为390.38μg·ml-1;复方三金胶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明显,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复方三金胶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浓度时为S期阻滞,高浓度时为G0/G1期阻滞;复方三金胶囊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中PLK1蛋白的表达.结论:复方三金胶囊体外实验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其抗肿瘤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抑制PLK1蛋白表达有关.

  • 银杏叶提取物对白介素-1β损伤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赵东杰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白介素-1β损伤的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在无菌环境下消化得到3月龄雌性新西兰白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实验用细胞为第2代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与rratIL-1β(5μg/L)、rratlL-1β(5μg/L)+不同浓度地塞米松(10-7、10-6、10-5mmol/L)、rratIL-1β(5μg/L)+银杏叶提取物(40mg、80mg、160mg/L)共同孵育,72小时后,MTT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结果:rratIL-1β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地塞米松同银杏叶提取物均可对抗rratIL-1β效应.银杏叶提取物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rratlL-1β损伤的膝关节软骨细胞具有的保护效应.

669 条记录 13/34 页 « 12...10111213141516...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