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脉介入治疗的基本器械选择(二)

    作者:陈韵岱

    3 球囊扩张导管(Balloon Catheter)球囊扩张导管的结构及性能:目前常用球囊导管基本分为整体交换型(Over The Wire)、快速交换型(Monorail)两大类型,整体交换型的结构分为3大部分,包括:导管尖端(导管远端)、球囊、推送杆(导管近端);快速交换球囊导管的结构分4部分,除上述3大部分外,还包括球囊与推送杆的连接段.

  • Forgarty、Foley及球囊扩张导管在28例血管损伤中应用分析

    作者:白文斌;于剑;李君;吴鹤焱

    目的:探讨腹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28例腹部大血管损伤均急诊手术,术中发现大血管损伤立即手法压迫止血,经创口向血管近心端及远心端解剖,根据血管腔口径分别插入不同型号的Forgarty导管或Foley导管血管腔内暂时阻断血流,控制出血,然后分离解剖血管,分别在创口远、近端绕血管吊带或血管钳阻断后,直视下完成血管的修复.如术中解剖困难,不必强行解剖,应用shendying技术,于血管远端穿刺置球囊扩张导管血管腔内暂时阻断.结果:28例腹部、四肢大血管损伤抢救成功25例,3例死亡,2例器官切除.结论:对于腹部大血管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缩短术前准备,早期手术,术中控制出血,完成血管的修复.Forgar-ty、Foley及球囊扩张导管血管腔内阻断抢救腹部大血管损伤,安全、有效、可行.

  • 四肢创伤合并重要动脉损伤103例诊治体会

    作者:冯庆烈;叶欣

    目的:分析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共收治四肢创伤合并重要动脉损伤患者103例的经验.方法:早期诊断血管损伤,简捷有效的骨科固定,应用Fogarty导管取栓,正确地处理损伤血管是取得治疗成功的有效措施.采用放射介入技术使用球囊扩张导管阻塞动脉,可以明显减少锁骨下动脉等复杂部位探查手术时的出血.结果:术后肢体血供正常,功能良好者91例;肢体部份肌肉缺血性痉挛,功能受损者8例;肢体坏死截肢者3例;继发感染休克死亡1例.结论:在处理四肢创伤的同时高度警惕重要动脉的损伤,及时进行血管探查,正确处理损伤血管,才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 Sprinter半顺应性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

    作者:盛薇

    美敦力公司以为全球心脏介入医生和患者提供专业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己任并不断地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2004年9月,全新设计理念的Sprinter半顺应性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在中国全面推出.

  • 球囊扩张导管(PTCA)510(K)注册申报常见问题及讨论

    作者:史艳艳

    目的 通过对球囊扩张(PTCA)导管510(k)注册申报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提高相关申请人对此类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编写的质量和加快FDA审评审批效率.方法 依据FDA法规21CFR对医疗器械准入的要求及作者参与提交此类产品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对共性及多发性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供法规要求下的解决思路,为申请人或企业提供参考.结果 作者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球囊扩张(PTCA)导管510(k)注册申报中常见的问题,并给出常见问题的法规出处及解决方法,为其他申请人或企业的注册申报工作给予有效指引.结论 企业作为注册申请人,应加强对法规、标准和指导原则等文件的学习,提高申报资料编写质量,终提升FDA对此类产品注册审评审批的工作效率.

  • 血管微创外科及其在大血管病变方面的应用

    作者:汪忠镐

    1964年Dotter和Judkins首先采用同轴尼龙扩张导管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拉开PTA的帷幕.1974年Gruntzig研制出聚乙烯双腔单端孔球囊扩张导管并经不断改进后,PTA技术始在血管疾病中得以推广应用.随着导管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适应证逐渐扩大.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改变了动、静脉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并对血管疾病未来的治疗方法产生巨大影响[1,2].

  • 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在治疗无积水肾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黄英;魏辉;程志刚;方少洪;李国;罗旭杰;梅骅

    目的 探讨应用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在治疗无积水肾结石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38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应用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建立人工肾积水,超声定位穿刺,建立扩张经皮肾手术通道,钬激光碎石.结果 38例患者均成功建立了人工肾积水,均一次穿刺成功并建立经皮肾手术通道碎石,一期顺利完成手术.34例术后无残余结石,4例残余结石直径小于3 mm.平均手术时间(75.2± 18.2)min,平均出血量(20.2±10.3)ml,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输血或改开放手术病例,所有病例均随访(8±2)个月,未出现继发性输尿管狭窄病例.结论 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是一种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荐.

  • 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尿道狭窄疗效评价

    作者:张翼;梁长春;左岩;马志强;梁立斌;徐芝立;刘巍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 230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穿过狭窄环,F24球囊扩张导管沿导丝进入狭窄环,如果狭窄环孔径极细,则用金属橄榄头型扩张器扩张后,再置入F24球囊扩张导管,输尿管镜直视下扩张尿道狭窄段.术后留置F20三腔硅胶导尿管,4~6 周后拔除.稳定3个月后复查尿道造影、尿流率.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出现.3个月后30例患者排尿均通畅,排尿造影:未见明显狭窄,尿流率:大尿流率15.4~22.6 ml/s,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0~35 ml.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排尿通畅.结论 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创伤小、成功率高.病例数较少,佳适应症和远期效果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持续性球囊扩张在胆肠吻合口狭窄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高秀珍;郭忠华;张诚;李立

    目的:探讨持续性球囊扩张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持续性球囊扩张治疗的14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相应护理。结果14例患者中行经胆肠吻合口输出襻肠管持续性球囊扩张5例,经皮经肝胆管途径持续性球囊扩张9例;全组无出血、胆漏等重大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发生球囊扩张导管损坏2例,压力泵损坏5例,球囊移位4例,器械损坏率25.0%(7/28)、球囊移位率4/13;持续扩张6~8个月后行胆道镜观察,吻合口狭窄解除14例;随访3~16个月,胆肠吻合口狭窄复发2例。结论持续性球囊扩张可以作为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球囊扩张导管及压力泵损坏、球囊移位的发生。

  • 血管外科腔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评价

    作者:郭伟;张宏鹏

    1964年Dotter完成首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ercutani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标志着腔内技术治疗血管疾病的开始.1974年Gruntzig发明球囊扩张导管使PTA技术进一步发展.1983-1989年Dotter、Palmaz、Gianturco等相继研制多种支架,使PTA技术走向成熟.1990年Parodi应用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取得成功,标志着血管腔内技术在扩张性血管病的微创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

  • 发现到治疗:飞利浦"全程关护"

    作者:刘杰

    如果一位患者从心脏病突发到接受治疗的时间缩短到90分钟甚至更短,如果球囊扩张导管介入手术能够在患者到达医院的90分钟内便顺利进行,那么患者死亡率的降低和并发症的减少将成为可能.

  • 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董馨;王爽;唐美玲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输尿管镜沿导丝进入膀胱,退镜,24 F球囊扩张导管扩张尿道狭窄段,留置三腔硅胶尿管,3~4周后拔除,复查尿流率,定期扩张尿道后3个月再次复查尿流率。结果3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3~4周拔除尿管复查Qmax为13.2~29.8 mL/s,平均(17.6±3.2)mL/s,3月后复查Qmax为15.1~32.7 mL/s,平均(21.6±3.9)mL/s,术后随访3~16个月均排尿良好。结论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

  • 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处理尿道狭窄的临床体会

    作者:周毅;李恭会;阎家骏;沈翀;唐桂良;徐刚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通过尿道狭窄段进入膀胱,退镜后沿导丝置入输尿管扩张导管扩张,从F8开始依次扩张至F14 ~ F16.再沿导丝置入输尿管镜并通过扩张后的尿道狭窄段观察狭窄段长度及估计狭窄段离尿道外口的距离及有无偏离正道,观察完毕后退镜.F24球囊扩张导管沿导丝置入到达尿道狭窄段,并再次置入输尿管镜观察并调整球囊位置后固定球囊扩张导管,加压扩张后再用金属尿道扩张器扩张尿道.留置F18 ~F22导尿管8周后拔除并复查尿流率,拔管3个月再次复查尿流率. 结果:4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周时拔除尿管复查大尿流率(Qmax)为13.3 ~29.9(17.7±3.2) ml/s,3个月后复查Qmax为15.2~ 30.8(19.8±3.9) ml/s,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排尿良好. 结论: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可重复操作.

  • 经皮球囊导管诊治Budd-Chiari综合征16例体会

    作者:李必瑾;沈伟民;吕秀珍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指肝静脉与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国外Egnchi于1974年首次经皮穿刺,用球囊扩张导管治疗狭窄性B-CS,疗效确切(1).我们自1994年1月起用此法治疗B-CS 16例体会,报告如下.

  • 顺逆行双镜联合治疗男性尿道闭锁:附13例报告

    作者:周毅;阎家骏;徐刚;沈翀

    目的:探讨经尿道逆行输尿管硬镜结合经膀胱造瘘处顺行膀胱软镜联合肾穿刺针、钬激光和球囊扩张导管治疗成年男性尿道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尿道及膀胱造瘘口各置入输尿管镜、膀胱软镜分别观察闭锁段远近端,在双镜监视下,以肾穿刺针从闭锁段远端穿刺至闭锁段近端以确定正道,钬激光切开闭锁段后再用球囊扩张导管高压扩张闭锁尿道。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尿道闭锁的13例成年男性患者尿道闭锁段均位于尿道膜部和/或球部,闭锁段长度0.5~1.8 cm,中位数1.2 cm。结果13例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5min 术中平均失血11.2 mL。随访3个月~2年,3例患者3~6月后出现尿线变细,予尿道扩张数次后排尿症状明显改善,未再次手术。其余患者均排尿通畅。结论顺逆行双镜联合肾穿刺针、钬激光和球囊扩张导管治疗男性尿道闭锁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可重复操作。

  • 球囊扩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吴春燕;应迎娟;王秀萍;周彩萍;冯剑;陆明晰;胡卫民;叶有新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m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指经皮穿刺血管,送入球囊扩张导管,对血管的狭窄部位进行扩张,使狭窄部位矫正至正常血管腔内径.

  • 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支气管狭窄的护理配合

    作者:张翠华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支气管狭窄的护理配合.方法 收集良性支气管狭窄患者20例,根据狭窄的部位及长度,选择不同型号的球囊扩张导管进行球囊扩张术,分别检测术前和后1次术后当天患者支气管狭窄段的直径和气促评分,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记录术后并发症,并定期随访所有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成功,平均(2.1±1.5)次.行球囊扩张术后,狭窄段支气管直径明显增大,气急、胸闷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具有高达100%的即刻疗效,且远期疗效较好.结论 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对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良性支气管狭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 隐匿性重要动脉损伤36例诊断与治疗

    作者:马军;胡海;林振宗;冯庆烈

    目的分析自1995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隐匿性重要动脉损伤36例的诊治经验.方法早期诊断血管损伤,简捷有效的内固定,按损伤情况应用Fogartyd导管取栓、血管修补、吻合、大隐静脉移植重建及放射介入技术球囊扩张导管阻塞动脉等处理方法.结果优:术后肢体血供正常、功能良好者19例,占52.8%.可:肢体部分肌肉坏死缺血性痉挛,跛行、足下垂7例,小腿及足慢性骨髓炎、窦道2例,占25.0%.差:肌肉坏死功能丧失4例,占11.1%;肢体坏死截肢者3例;肌肉坏死继发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结论在处理四肢创伤的同时应高度警惕隐匿性重要动脉损伤.只有早期诊断、及时探查、即刻修复受损血管,才能够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血流是非常重要的.

  •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作者:张曙光

    随着彩色超声、CT、MRI及血管造影术等诊断方法的普及,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BCS的主要方法之一.与外科治疗方法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确切、肯定等优点.介入方法治疗B-CS是近年来的重大进展,主要方法有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支架植入术(E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经皮肝穿刺肝静脉球囊扩张术和经皮经腔激光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开通狭窄或闭塞的下腔静脉或(和)肝静脉流出道或(和)创建新的流出道,使升高的下腔静脉或(和)门静脉压力恢复正常.1974年,日本学者Equchi首先采用Fogarty管行血管成形术.随后此法逐渐发展,至今已经采用大球囊扩张导管(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直接解除下腔静脉梗阻,恢复向心血流,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随着PTA治疗B-CS病例增多,人们发现B-CS的病变特点不尽相同,下腔静脉膜状阻塞经球囊扩张后,其隔膜碎片残留易形成血栓,球囊扩张后容易发生再回缩现象,上述情况均可造成再次狭窄或阻塞.1986年,Charnsangavej等首次采用PTA联合金属ES治疗B-CS成功,金属ES对解决以上问题有重要价值,球囊扩张后同时植入金属支架,可使下腔静脉持续扩张,预防病变弹性回缩,防止再狭窄或阻塞发生,明显提高远期疗效.汪忠镐教授在国内分别于1984年和1992年首次应用PTA和ES治疗B-CS.

  • 3种不同支撑方法在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兰;张诚;杨玉龙;马跃峰;张洪威;林美举;史力军;李婧伊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支撑方法在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4年12月该科采用胆道内镜治疗的18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胆道镜下高频电切和/或球囊扩张解除吻合口狭窄,取净肝内外胆管结石后放置支撑管,包括:树脂支架(A组)、全覆膜自膨氏可回收金属支架(B组)、持续性球囊扩张导管(C组).结果 A组8例,平均放置(2.75±0.89)枚(2~4枚)树脂支架,置管时间(5.63±3.82)min(4.0 ~ 15.0 min),支撑(6.75±1.04)个月(6~9个月),取管时间(1.19±0.80)min(0.5 ~ 3.0 min);支架取出前胆道镜下观察:支架均为胆泥堵塞,吻合口处黏膜及支架外壁可见大量胆泥及纤维素附着;取出支架后观察:吻合口相对狭窄,黏膜水肿并有渗血,肝内外胆管黏膜轻度水肿,胆管壁上有大量胆泥及纤维附着,并可见支架压迫性组织增生痕迹.B组6例,支架长度4 cm,直径1 cm,放置耗时(0.67±0.26)min,支撑(5.17±0.75)个月(4~6个月),取出耗时(4.50±2.72)min(3.0~ 10.0in);支架取出前胆道镜下观察:吻合口及支架内外壁上见少许胆泥及纤维附着,胆汁流出顺畅;取出支架后观察:吻合口无狭窄,吻合口黏膜轻度水肿,局部黏膜少许渗血,肝内外胆管黏膜正常;C组4例,放置耗时(0.63±0.25)min,支撑(5.50±0.58)个月(5~6个月),取出耗时(0.63±0.25)min;球囊扩张导管取出后观察:吻合口无狭窄,吻合口及肝内胆管黏膜均正常.随访3个月~6年,A组复发4例,B组复发2例,C组无复发.结论 持续性球囊扩张导管支撑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和预后好等优点,临床效果优于树脂支架及全覆膜自膨氏可回收金属支架,值得临床推广.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