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

    作者:何利群

    腰椎退行性不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逐渐向老龄化社会发展,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但对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09年8月,我们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失稳

    作者:陈建良;张龙君;王水桥;叶锋

    随着影像学及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成人腰椎失稳诊断和治疗方法很多,但均遵循其治疗原则彻底减压、复位和融合固定.虽脊柱融合与髋关节融合一样是一种非生理性的治疗方法,但一些临床经验和研究表明在适当选择的病人中融合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99年5月以来作者应用经后路椎间植骨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失稳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DRFS加Cage治疗腰椎失稳14例报告

    作者:李立新;丁娟;周英杰;张俊;李凤春

    目的探讨内固定及椎间融合器在治疗腰椎失稳症中的作用.方法 1999年3月以来,共开展腰椎失稳内固定手术14例.使用的固定器械:DRFS+Cage14例.结果 14例患者6个月内症状显著减轻,随访期间病情稳定,症状无复发,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增加1倍,随访期间维持到增加50%,优12例,良2例,优良98%,结论DRFS(内固定)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失稳症进行椎体间融合早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愈率,并发症低.

  •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35例

    作者:毛卫权;孙改生;杨勇;居来提

    退变性椎间盘病(DDD)是中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腰椎DDD是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主要病理改变是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同时椎间小关节增生、内聚及不稳定.2003年8月至10月我科收治腰椎DDD患者35例,采用椎板减压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同时植骨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虚拟手术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浩

    自1969年Harrington等[1]完成经椎弓峡部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该手术方法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与其他脊柱固定术比较,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有更好的生物机械稳定性,因而能更好地促进相邻椎骨的融合[2-3].由于椎弓根临近血管、神经、脊髓,螺钉植入位置不当可导致神经、血管或其他重要结构的损伤[4-5],从安全角度出发,数10年来术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减少脊柱椎体固定手术中的上述并发症.

  • 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于龙;李辉;彭聪

    目的:比较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东莞南城医院收治40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分别从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比值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VAS、ODI评分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两组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比值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传统后正中入路,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更佳,是一种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重要术式.

  •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李健;肖斌;高梁斌;赵洪普;范震波;杨健齐

    腰椎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50%~70%,其中爆裂型骨折占脊柱外伤的10%~20%[1].由于经后路伤椎上、下相邻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有创伤小、操作较简单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胸腰椎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但该方法存在内置物疲劳易折断、椎体高度复位不佳、后凸畸形矫正不满意等缺点.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伤椎椎弓根钉(3椎体5枚螺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术治疗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联合骨折

    作者:林斌;赵忠胜;蔡弢艺;史吉胜;陈志达;薛超;何明长;郭志民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1~C2固定或C1~C2~C3固定)治疗寰枢椎联合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4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联合骨折者的患者资料,其中C1骨折-Ⅱ型齿状突骨折10例,C1骨折-枢椎椎体骨折4例,C1骨折-Ⅲ型齿状突骨折4例,C1骨折-Hangman骨折6例.采用后路C1~C2固定融合16例,C1~C2~C3固定融合8例.术后依据视觉模拟评分(VAS)、Frankel分级、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植骨融合结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手术时间90 ~170 min,平均123 min;术中出血量290 ~750 mL,平均427 mL.所有患者术后获15 ~45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9个月内(平均4.7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10例有神经损伤症状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有所改善.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1.6±0.7)分]、NDI评分[(11.2±1.9)分]、JOA评分[(15.3±1.2)分]较术前[(6.8±1.0)分、(41.4±1.6)分、(8.6±1.0)分]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改善率60.0%~87.5%,平均78.5%.术后第2天发现椎动脉损伤1例.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退出或断裂,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伤口感染等. 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复位骨折、恢复颈椎序列、固定牢固、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寰枢椎联合骨折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若术后发现椎动脉损伤,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局部血肿,椎动脉介入栓塞止血及颈后路血肿清除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 徒手置钉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薛厚军;黄必留;潘磊;刘青华;李捷;陈伟雄

    目的:探讨徒手置钉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两组患者均行后侧入路椎弓根置钉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徒手置钉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置钉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CT扫描判断置钉准确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后椎体相对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置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高危置钉发生。术后3 d、1个月、6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椎体相对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徒手置钉技术在胸腰椎骨折具有接触射线次数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好的特点,患者恢复情况好,值得临床的推广。

  • CT引导下椎弓根置针定位术15例

    作者:邓宁;易海文;程世茂;岑文广;谢军;朱震芳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较好的方法.正确判断椎弓根位置是固定术成功的条件.为此,国内外专家对椎弓根的解剖结构、定位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2]但仍然有10%~28%的螺钉安置不良[3],甚至导致硬脊膜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我院1998年5月至1999年11月开展在CT引导下椎弓根置针定位后螺钉安装手术,经15例病人的临床实践,取得满意的近期效果.

  • 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有鑫

    目的 研究短节段内固定术对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81例和对照组19例.其中试验组患者Cobb′s角矫正丢失值大于或等于10°,对照组患者的Cobb′s角矫正丢失值小于10°.试验过程中,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3个时间点,测量患者椎体前、中、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及Cobb′s角等影像学指标,评定神经损伤的ASIA分级,同时于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应用Denis疼痛量表、Denis工作量表评估其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从影像学指标来看,患者总体在末次随访时的上述指标与术前、术后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及椎体楔变角指标与术前、术后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末次随访时Cobb′s角与术前、术后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末次随访时Cobb′s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疗效来看,末次随访时较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及工作能力恢复情况均发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损伤方面,两组患者术前存在神经损伤的在术后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且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的情况.结论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够明显改善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影像学指标,同时改善患者疼痛、恢复其工作能力及神经功能,疗效显著,且更适合于Cobb′s角矫正丢失值小于10°的患者.

  • 护理干预及泮托拉唑预防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应激性溃疡40例

    作者:曹秋红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泮托拉唑预防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均静脉滴注泮托拉唑,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40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消化性溃疡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显著降低( P<0. 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P<0. 05).结论 泮托拉唑预防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应激性溃疡期间,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附加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评价

    作者:王洪伟;周跃;李长青;王建;初同伟;张正丰

    目的 分析和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67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伤椎的4钉固定术(4钉组)45例,附加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6钉组)22例.随访6~43个月,平均随访12.6个月.对比2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等方面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除术后伤口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s角、伤椎后凸角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且6钉组的伤椎前缘、后缘术后高度及随访期间均优于4钉组(P<0.05).4钉组固定术后过度撑开致术后后凸加重发生率为8.9%,退钉发生率为3.3%,6钉组无上述情况.2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矫正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且能够较好维持矫正效果,且对患者手术创伤与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术相当,是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2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吴红

    腰椎间盘突出症(Iumbar disc heriation ,LDH)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解除症状,但是约20%~30%的患者仍需手术治疗[1]。近年来,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微创化、人性化”的发展理念,我院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观点是实现创伤有限化、对腰椎稳定影响小化、疗效优化。笔者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了小切口、小开窗的手术治疗方式,并与20例传统的腰椎间盘摘除、Cage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效果相比较,报告如下。

  • Silhouette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冉博;刘洪文;张尊;毛洪刚;刘岩

    目的 探讨Silhouette内固定系统联合椎体内注入医用硫酸钙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者患者行Silhouette内固定系统联合椎体内注入医用硫酸钙,术后常规治疗,并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参数、Franke1分级、临床指标、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差异.结果 观察者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术期参数以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ranke1分级均较治疗前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均有明显降低,伤椎前高压缩比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NEER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纽(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CSC吸收良好,椎体高度来见有变化,影像学表现相对优于对照组.结论 与传统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椎体内注入医用硫酸钙联合Silhouette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影像电磁导航的定位方法

    作者:伍子英

    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复位、腰椎损伤等常用方法,由于脊柱解剖特点和腰椎损伤的复杂性,给椎弓根螺丝钉的准确置入带来一定的难度.随着计算机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像电磁导航系统逐步在临床得以应用,通过6例的操作实践,它以实时的图像显示,提高了手术的精度,术中更快更准确地置入椎弓根螺钉,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图1).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急性脊柱创伤中的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李华

    目的研究分析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急性脊柱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优良率为89.3%,对照组治疗后优良率为75.0%,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中,需要采用各种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确定病情,尽早诊断尽早治疗,采用椎弓根螺钉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66例护理体会

    作者:钟协莲

    目的 总结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术后6周,54例患者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12例患者术后1月坐轮椅户外活动.结论 经过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患者以佳的心理及生理状态接受手术,安全、顺利地度过了手术期,达到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

  •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矫正丢失原因及对策

    作者:张晓越;罗晓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矫正丢失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实施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215例患者的完整资料.结果 15例(16个椎体)术后椎体高度矫正丢失,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发生椎体高度矫正丢失的原因有:(1)生物力学因素:(2)椎间盘高度丢失;(3)脊柱骨折节段未形成有效融合;(4)骨质疏松;(5)术后休息时间不足;(6)螺钉位置不当或术中多次进钉.结论 术中有效的植骨融合,对合并有椎间盘损伤的患者合理选择术式,提高手术技术,术后常规佩戴支具能有效防止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矫正丢失的发生.

  • Coflex棘突间植入系统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夏效泳;范媛媛;王江宁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导致下腰痛常见的原因,目前常用的脊柱融合手术治疗方法为腰椎板切除减压术、黄韧带切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2].然而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对脊柱生理性结构破坏较大,造成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丢失,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等.

62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