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K形钛钢板系统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瞿东滨;金大地;陈建庭;冯岚

    目的:评价K形钛钢板系统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共收治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其中16例经MRI/CT检查证实脊髓前方受压,采用前路减压并自体髂骨植骨、K形钛钢板内固定.受伤节段:腰1椎5例,胸12椎9例,腰2椎2例.除2例为Frankel A级外,其余均为不完全性瘫,其中Frankel B4,C6,D4,E0.K形钛钢板系统为国产胸腰椎前路内固定装置,采用钛合金材料制造.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6.8个月.除2例Frankel 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和改善.X片检查示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均出现植骨界面的完全融合.内植入物无松动、断裂,位置良好,固定牢固.2例患者术后感觉腹股沟部有放射性疼痛,考虑与术中肋间神经损伤有关,另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激惹症状,予以服用甾类药物,3个月后明显缓解.结论:彻底减压和稳固的内固定是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的二个环节.应用K形钛钢板系统有助于获得减压术后脊柱的有效稳定性,临床效果肯定.

  • 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疗效的比较

    作者:温世明;郝定均;窦榆生;王龙洲

    目的探讨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疗效的差异,比较二者的优缺点.方法总结1990年~2001年采用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与同时用饶氏椎体钉、Ventrofix、Z-Plate钢板、USS等器械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病人共124例.其中非内固定68例,内固定56例.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神经恢复、畸形纠正情况及治愈率.结果经平均2.5年的随访证实,内固定植骨融合速度快于非内固定组,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二组全部得到改善;畸形纠正内固定组后弓角较术前平均改进29°、非内固定组平均改进5°,有显著性差异.内固定组治愈率为100%,非内固定组治愈率为87%,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脊柱结核内固定可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并加速植骨融合;有明显改善畸形的作用;减少结核复发,在治疗多椎体结核中有重要意义.

  • 经下腰椎侧方入路行第五腰椎病变椎体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作者:王先泉;张进禄;高聿同;仲江波;周东生;左文山

    目的:探讨经下腰椎侧方入路行L5椎体切除及前路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并应用经下腰椎侧方入路行L5椎体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2例患者,1为椎管内神经鞘瘤,另1为乳腺癌L5椎体转移.结果:2例患者术后分别获得4个月和5个月随访,X线片均显示钢板和螺钉位置良好,植骨已经融合,均能下地行走.结论:通过下腰椎侧方入路行L5椎体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是处理L5椎体病变的一种较合理的方法.

  • 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患者脊柱固定术术后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红旗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脊柱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与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医院自2008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脊柱固定术后细菌感染的103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行常规综合疗法,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抗菌药物静脉用药时间及出院时总有效率及痊愈率;随访3~5年,对比两组患者再次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住院治疗、抗菌药物静脉用药时间分别为(21.2±8.7)、(19.7±8.3)d,观察组为(17.3±7.9)、(15.8±7.5)d,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和抗菌药物静脉用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总有效率均为100.0%;但对照组和观察组痊愈率分别为80.8%和92.2%,两组间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6,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未发生再次感染.结论 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脊柱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细菌感染,能缩短其治疗时间,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用药量,且疗效确切、痊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一期清除病灶、自体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余旭初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院收治胸腰椎结核患者28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腰椎"Z"形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平均21个月的随访,28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6个月,术后后凸矫正角度平均27°,1~3年随访后平均丢失2.3°.FIM评分术前平均为62.86分,术后平均为83.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清除病灶、自体植骨并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和有效的.

  • 84例经前路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杨泽

    总结84例经前路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认为术前访视病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术中密切观察病情,熟练配合手术,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清除联合脊柱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黄凯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联合脊柱固定术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价值,旨在为治疗脊柱结核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2013年2月期间骨科收治89例脊柱结核为实验对象,其中45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另44例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脊柱后凸畸形矫形率、复发率、VAS评分及Frankel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52.69±48.35 mL,手术时间143.87±32.64 min,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病灶清除联合脊柱固定术是脊柱结核的有效治疗方法,其中前路手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 STB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观察

    作者:金大地;瞿东滨;王闵;朱青安;陈建庭

    目的对STB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进行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应用观察.方法该系统由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包括长条形钢板及椎弓根固定螺栓.在6例成人新鲜脊柱标本(T10~L4)上模拟正常组、损伤组、Steffee固定组和STB固定组等四个状态,在10.0N@m的纯力偶矩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运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系统比较Steffee和STB重建胸腰椎脊柱稳定性的效果.并测试STB钉板系统的轴向刚度.临床应用该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53例.结果Steffee、STB器械均能提高失稳脊柱的各向稳定性,尤在左/右侧弯方向上更为显著(p<0.05),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STB的轴向刚度为106.8N/mm±24.8N/mm.临床观察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性能.结论STB胸腰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适合临床应用.

  • 人工椎体和椎间盘在胸腰椎结核中的疗效

    作者:王永清;夏仁云;孙明学;杜国跃;贺靠团;葛保健;刘江涛;孙元;卢世璧

    [目的]总结框架人工椎体和椎间盘在胸腰椎结核中应用目的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06年7月收治具有24个月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目的脊柱结核33例,其中椎体置换28例,椎间盘5例.胸椎体结核T7~13例,胸腰段T12L1、24例,腰椎体结核L1~516例.完全截瘫4例,不完全截瘫8例,有马尾神经综合征10例.20例有后凸畸形15.~45,平均25.69°.并发浸润性肺结核23例,结核性胸膜炎和淋巴腺结核4.一期彻底切除病灶,恢复病椎骨膜功能,营造病椎局部良好血运环境目的基础上,撑开椎体、纠正脊柱后凸畸彤、固定并维持脊柱稳定性、植骨重建缺损椎骨目的骨性结构.术后定期X线和CT检查手术椎节稳定性、运动功能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4~51个月,其中36个月以上21例,平均37个月.除1例病灶复发,2例完全截瘫患者未完全恢复外,余30例恢复.20例后凸畸形纠正角度15°~30°,平均纠21.03°.其他病人后一次复查骨重建理想、人工椎体稳定,血沉、血象等基本正常,骨结核治愈率96.97%.[结论]在全程、规律、足量、联合目的抗结核化疗保护下,切除结核病灶,一期应用框架人工椎体或椎间盘治疗由胸腰椎结核引起目的骨缺损及其并发症是可行目的.

  • 前路钛金属圆棒系统在治疗胸腰椎结核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金毅;郑稼;赵炬才

    目的:探讨钛金属圆棒系统一期前路重建脊柱稳定的效果及意义.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2年5月期间收治1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钛金属圆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经平均16个月的随访,14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7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6°,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前路钛金属圆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和有效的.

  • 虚拟手术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浩

    自1969年Harrington等[1]完成经椎弓峡部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该手术方法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与其他脊柱固定术比较,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有更好的生物机械稳定性,因而能更好地促进相邻椎骨的融合[2-3].由于椎弓根临近血管、神经、脊髓,螺钉植入位置不当可导致神经、血管或其他重要结构的损伤[4-5],从安全角度出发,数10年来术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减少脊柱椎体固定手术中的上述并发症.

  • 椎管内外沟通瘤的手术治疗(附98例分析)

    作者:郑一枫;陈军;唐思成;王煜;陈坚;雷霆

    目的 探讨椎管内外沟通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手术治疗的98例椎管内外沟通瘤的临床资料.采取单纯后正中入路92例、颈外侧入路4例和前后联合入路2例;术中同期行脊椎固定术35例,其中椎板成形术25例,颈段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0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85例,部分切除13例;经单纯后正中入路手术肿瘤全切除率为78.3% (72/92),经颈外侧入路4例和前后联合入路2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77例,神经纤维瘤7例,脊膜瘤6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脂肪瘤1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84个月,平均47.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89例,肿瘤复发4例,发生并发症7例.未行任何维持脊柱稳定措施的病人脊柱畸形发生率(17.46%)明显高于颈段侧块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0%,P<0.05)以及椎板成形术(4.00%,P<0.05).结论 椎管内外沟通瘤可经不同手术入路手术全切肿瘤,其中骨质破坏严重者可通过椎板成形术或椎弓根及椎体内螺钉内固定植入术重建脊柱稳定性,可减少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

  • 一期清除病灶、自体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分析

    作者:黄拥军;张皓;刘君;王运涛

    目的 探讨一期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5例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腰椎"Z"形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12~36(平均23)个月.结果 15例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5.1个月.术后后凸矫正角度平均29°,1~3年随访后平均丢失2.1°.结论 在结核病灶清除后一期植骨并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和有效的.

  • STB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腰椎不稳外科治疗的应用

    作者:刘伯泉;覃伟明;瞿东滨;陈建庭

    目的:报道应用STB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腰椎不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间收治18例腰椎不稳患者,平均年龄42.5岁,双侧峡部裂伴腰椎Ⅰ°、Ⅱ°滑脱8例,双侧峡部裂合并椎间盘突出症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4例,单节段14例,双节段4例,均经动力位X线摄片明确有腰椎不稳.手术均采用STB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并横突间植骨融合5例,其余13例行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并内固定.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全部恢复正常工作或日常活动,X线摄片检查示内固定牢靠,稳定性良好,无松动及断钉.结论:在有效减压及植骨融合基础上,应用STB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该系统操作简便,可以满足早期脊柱稳定性重建的生物力学要求.

  • 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张海强;瞿东滨;陈建庭;金大地

    目的: 对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K-plate)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方法: 6例新鲜成人尸体胸腰椎(T11~L3)标本,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椎体间模拟植骨后,分别以Z-plate、K-plate固定,采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系统测试完整、损伤、Z-plate和K-plate等4种状态下脊柱节段的运动范围(ROM).结果: K-plate固定后,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运动方向上ROM与完整、损伤状态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右轴向旋转运动方向上ROM与损伤状态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完整状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Z-plate、K-plate固定状态之间6个运动方向上ROM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能有效恢复失稳胸腰椎的稳定性.

  • 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的研究现状

    作者:冯运垒;李立新;徐达传

    自1959年Boucher采用长螺钉经椎板、椎弓根达椎体固定腰骶关节取得成功以来,经椎弓根脊柱固定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成为脊柱外科后路常用的内固定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这一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胸椎,乃至颈椎疾患的治疗上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

  • 颈椎前路减压及内固定的解剖学问题

    作者:蒋富贵;瞿东滨;朱志刚;金大地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安全界限的解剖标志及适合国人的颈椎前路钢板螺钉设计参数.方法:采用17例完整成人颈部标本(含C3~C7),对颈椎前路减压及钢板螺钉内固定设计的有关解剖学参数进行测量,包括颈长肌间距、横突孔间距、椎体矢状径及钩突与横突孔间距等.结果:在C3~C7相应椎体,颈长肌内侧与横突孔之间有7~9 mm的距离;钩突内侧缘距横突孔5 mm,钩突前脚距横突孔4 mm.从C3~C7,钩突前脚间距从15.4 mm增大到23.2 mm,椎体矢状径为14.8~16.3 mm,钩突前后径约11 mm.结论:颈椎前路减压的安全区域可以双侧钩突前角为解剖标志,在此之间手术比较安全.适合国人的颈椎前路钢板设计以宽度16~17 mm,螺钉长度12 mm为合适.

  • 脊髓胶质瘤的外科治疗及相关临床问题探讨

    作者:陆云涛;彭林;李俊杰;汪鸿皓;王军;雷维维;陈磊;漆松涛

    目的 对脊髓胶质瘤的外科治疗及其预后进行评价,探讨手术切除程度、放化疗使用及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相关问题.方法 选取在神经外科治疗的61例脊髓胶质瘤病例,其中儿童9例(<14岁),成人52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结果 ,综合分析其外科疗效及相关临床问题.结果病理证实室管膜瘤32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LGG)2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HGG)9例.本研究随访3~82个月,平均(29.3±23.6)个月,室管膜瘤均全切除,随访期复发6例;LGG全切12例,复发4例;而HGG全切5例,复发3例.采用椎板成形固定27例中,3例随访期间出现脊柱畸形;扩大成形术13例有3例畸形;未行脊柱固定病例中5例出现畸形;而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固定5例均无畸形.结论 脊髓胶质瘤治疗存在其特殊性,手术仍应尽可能全切肿瘤,尤其对室管膜瘤和LGG.而术后放疗为首选,HGG可辅用替莫唑胺化疗.切除肿瘤后,针对不同病例应使用相应的脊柱固定术,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 经胸前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作者:唐毓金;陆敏安;谢克恭;潘生才

    目的探讨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Ⅰ期前路经胸不切断肋骨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K-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16个月的随访,21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7°,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经胸前路不切断肋骨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能够完成Ⅰ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后凸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作者:谭海涛;蒙诗景;陆俭军;江建中;杨克勤;韦平欧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时内固定矫形固定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总结28例脊柱结核患者,经术前抗痨后,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前路钛钢板或"AO"前路内固定器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28例患者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术后1.6个月,无局部结核复发、窦道形成,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术后3.6个月,后凸畸形矫正平均较术前纠正2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全部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脊柱结核内固定可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助于植骨融合和减少结核复发,在结核病灶彻底清除的同时,植骨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