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在肝外胆管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恒娟

    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在肝外胆管梗阻病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 00 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资料,对其超声声像图展开分析,通过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对引发肝外胆管梗阻病因的具体超声影像特点进行总结.结果:1 00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中,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病因有胰腺炎 (2例,2%)、胰头癌 (10例,10%)、胆管结石 (64 例,64%)、胆管癌 (6 例,6%)、胆管炎 (4 例,4%)及壶腹部癌 (14 例, 14%);共有92例 (92%)经超声诊断病因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相一致,包括胰腺炎 (1 例,50%)、胰头癌 (10例,100%)、胆管结石 (61 例,95. 3%)、胆管癌 (5 例,83. 3%)、胆管炎 (2 例,50%)及壶腹部癌 (13 例, 92. 9%),共有8例 (8%)误诊.结论:超声在肝外胆管梗阻病因的临床诊断方面较为有效,对于病变部位性质、程度的排查价值较高,可以用于临床影像学检查.

  • 肝外胆管梗阻病因的超声诊断

    作者:许加青;赵诚;王正滨;刘岩

    目的:探讨改进的肝外胆管超声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对90例肝外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超声显像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90例肝外梗阻性黄疸中,胆总管结石41例,胰头癌18例,壶腹癌13例,胆总管癌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3%(75/90).结论:经改进的超声显像方法,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应用价值较大.

  • 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法疑难肝外胆管疾病超声检查的新技术

    作者:唐充;汪存福

    经腹壁超声由于受肠腔气体的干扰,一些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得不到超声显示[1-3].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法充盈横结肠,使之成为肝外胆管的透声窗[4,5],此技术可成功地显示肠腔后方的胆管梗阻病变,现报道如下.

  • 肝外胆管梗阻的支架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梁运啸;黄鹏宇;农兵

    胆管支架治疗肝外胆管梗阻已经是当前内镜下治疗的研究热点.肝外胆管梗阻的常见病因有:胆管结石、胆管慢性炎症狭窄、胆管恶性肿瘤、壶腹部肿瘤、肝门部胆管癌、慢性胰腺炎、胰头癌等.胆管支架治疗可以是恶性肿瘤的姑息性退黄治疗,也可以是外科手术前的暂时性退黄治疗或不宜手术患者的对症治疗.但是关于胆管支架治疗肝外梗阻目前国内未有一致意见的报道,统一标准的缺失使得临床的诊治工作仍面临重大的挑战.

  • 阻塞性黄疸病人外科治疗中检测AKBR和IV-C的指导作用

    作者:冉江华;杨炯;郭群;张家骅;陆晓青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肝内或者肝外胆管梗阻形成阻塞性黄疸,引起胆汁淤积,肝细胞损坏,出现轻重不一的肝硬化及全身一系列病理变化。目前很多的研究提示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Ⅳ-C)对肝硬化诊断均有较高价值,而动脉血酮体比(arterial blood ketone body ratio,AKBR)则是反映肝细胞能量代谢的较准确指标。因此,我们对阻塞性黄疸病人手术前后联合测定Ⅳ-C和AKBR并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组阻塞性黄疸病人39例,其中肝内胆管多发结石21例,肝外胆管结石13例,胰腺癌3例,壶腹部癌2例。全部经我院B超,CT或ERCP及PTC确诊。其中男25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3岁(28~69岁)。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为A期26例,B期10例,C期3例。所有病人均行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解除胆道梗阻。(2)AKBR测定:术前,术后1,2,3,7 d分别在10%葡萄糖输注状态下(使血糖维持在6.7~11.2 mmol/L)抽取桡动脉血2 ml,按Ozawa〔1〕等的方法测定计算AKBR值=ACAC(乙酰乙酸)/β-OHD(β-羟丁酸)×K。试剂购自美国Sigma公司。(3)Ⅳ-C的测定:于术前和术后3 d按沈宜等〔2〕的方法抽血测血清Ⅳ-C,材料与仪器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超声内镜检查胆总管必要性的探讨

    作者:许尔蛟;谢晓燕;徐作峰;崔毅;郑艳玲;吕明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术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胆总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5例术前经腹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胆总管内径>0.7 cm可疑胆总管梗阻的患者进行EUS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或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取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US对于胆总管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100%(17/17)、92%(23/25)、100%(6/6)]均优于经腹超声[35%(6/17)、56%(14/25)、42%(8/19)](P=0.000,0.008,0.020).结论 EUS对胆总管病变诊断优于经腹超声检查,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特别是当胆总管内径>1.0 cm时,EUS应作为术前必检项目.

  •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检查

    作者:邓学东

    梗阻性黄疸由肝内或肝外胆管的梗阻所致,可发生在肝细胞至壶腹部之间的任何部位.肝外胆管梗阻属于外科性黄疸.超声检查具有安全、便捷、准确、价廉等特点,能较完整地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方面独树一帜.

  • Caroli病误诊1例

    作者:张会键

    患者,女,22岁,学生.间歇性黄疸两月余.无发热,无腹痛.多次B超:肝内胆管迂曲扩张或呈蜂窝状,胆总管内径0.5~1.0cm,肝门处2.4cm×2.3cm蜂窝状无回声或低回声区.超声诊断:肝外胆管梗阻,胰头癌?腹部CT: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肝门区胆总管扩张为1.8cm.提示:高位胆管梗阻、胰头癌.MRI:肝内胆管、肝总管、胆总管中上段明显扩张,肝总管上段似有一分隔囊性物向外生长突出,大小约4cm×2.8cm,胆总管及主胰管均正常.意见:胆、肝管囊肿或憩室可能.剖腹探查见:肝门靠左有一灰白色约4cm×4cm×3cm的球状突出物,囊性感.分离切除之.病理诊断:胆管囊肿.术后两周T管造影:肝总管囊状扩张约2cm,左肝管约1cm,右肝管约1.1cm,胆总管约0.8cm ,均通畅.术后两月B超:肝总管、肝内胆管仍明显扩张.后诊断:Caroli病.

  • 肝外梗阻性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杨光;满守东;郝春玲;李迎霞;司凤荣;司桂华

    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很大,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尤其对梗阻性黄疽的诊断,通常在尚未出现黄疸之前,超声检查即可发现胆管扩张,超声可以完整显示肝外胆管且具有较高的显示率,对病变部位、性质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均有良好的检查效果,可作为肝外胆管梗阻的首选检查.

  • 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建民;杨林;刘鑫;江山岳

    目的:分析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22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CP检查结果。结果:肝外胆管梗阻包括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在本组良性16例,恶性6例,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各不一样。其中,良性梗阻主要表现为壁正常或均匀增厚,管腔均匀扩张,并且不断的变窄,管断端逐渐移行,其改变的形状为“鸟嘴样”;而恶性梗阻主要表现为管腔不均匀对称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管壁不均匀增厚,可出现“双管截断征”。本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MRCP检查,所有患者的胆管梗阻部位均能准确的显示,定位准确率达100%。良性梗阻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单纯MRCP定性有15例准确,准确率为93.7%;恶性梗阻有5例定性诊断准确,准确率为83.3%。MRCP鉴别良、恶性胆管梗阻共计20例定性准确,准确率为91%。结论:MRCP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有局限性,且有一定夸大效应,需结合常规序列综合诊断。

  • MRI对肝外胆管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邹立秋;刘鹏程;杜端明;高文清;言伟强;冯飞;江锦赵

    目的探讨MRI对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RI包括MRCP、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44例中,17例为胆管泥沙结石,9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4例肝门区胆管癌,2例胆囊癌,4例转移性肿瘤(3例来自胃癌,1例来自结肠癌),4例慢性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与手术病理比较,MRI及MRCP鉴别梗阻的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0%(16/20)、70%(17/24),75%(33/44).结论MRI可明确肝外胆管梗阻的部位及鉴别梗阻的良恶性,对肝外胆管梗阻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从而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朱杏莉;张永军;庞亚卿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肝外胆管结石9例,恶性胆管梗阻18例,胆囊周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胆囊结石1例)进行MRCP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对照分析.MRVP采用屏气单次激发半数傅立叶变换的TSE序列(HASTE),原始图像以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全部29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27例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79.3%.结论MRCP检查成功率高,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的准确性.

  • 影像检查方法对肝外胆管梗阻50例诊断

    作者:柳蕙兰

    明确肝外胆管梗阻的部位和病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虽有MRI、CT等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传统的低张十二指肠造影、PTC和B超等方法仍列为常规的检查.新近一些文献比较了CT与PTC等检查技术,指出在梗阻部位和病因诊断方面前者准确性不如后者.本文采用低张十二指肠造影、PTC及B超检查方法综合诊断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及探讨这种综合诊断的价值.

  • 肝外胆管梗阻的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诊断分析

    作者:吴永顺;元建鹏;谢琦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4月44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均行MRCP检查且经手术病理/临床随访证实),并评价MRCP对肝外梗阻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其中胰管和胆管树显示满意者42例,占95.45%,并且MIP三维重建图像与直接胆胰管造影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1.81%(36/44),定位准确率为100%(44/44).结论:临床上给予肝外胆管梗阻患者行磁共振胆管造影检查可以辅助定位、定性诊断,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 实时超声对肝外阻塞性黄疸的病因分析

    作者:沈红

    近年来,大量临床资料的研究证明,超声诊断是诊断阻塞性黄疸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将近几年来用实时超声诊断方法对69例肝外阻塞性黄疸作了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的讨论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的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1993年5月至2001年3月经实时超声检查诊断为肝外胆管梗阻的病人并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肝外阻塞性黄疸者69例,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13~74岁.

  • 化脓性胆管炎术后胆汁瘀积性黄疸的诊治

    作者:沈吉;谢觉醒

    化脓性胆管炎术后黄疸不退在临床上并不罕见,通常认为其常见原因是胆道损伤及胆管内残余结石.我院1994年3月至1999年8月收治化脓性胆管炎103例,术后出现黄疸不退21例,其中由于肝内毛细胆管炎性水肿及肝细胞损害所致的胆汁瘀积性黄疸达14例,现对其诊治情况作一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经急症手术治疗的化脓性胆管炎病人103例,年龄29~78岁.临床上均有腹痛、寒战、发热、黄疸及血白细胞升高,B超检查均明确有肝外胆管梗阻;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8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7例,术中发现胆总管内结石均为胆色素性或混合性,呈块状或泥沙样.术后出现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2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0.2±18.6)岁;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既往无溶血性黄疸及肝炎病史;经B超和T管造影检查,发现其中胆管残余结石4例(19.0%),肝内多发性脓肿2例(9.5%),胆瘘1例(4.8%),其余14例(66.7%)未见异常.

  • 液体脂餐法在肝外胆管疾病中的超声应用探讨

    作者:周长江;王胜;万天波

    超声诊断各种病因引起的胆总管扩张,已被公认为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但在常规超声检查中,由于胃肠气体干扰,一些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不能得到满意的超声显示.既往需要PTC、ERCP、CT或胆道镜以明确病因.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口服液体脂餐使胃十二指肠充盈作为肝外胆管的透声窗,观察其后方胆管梗阻病变,现分析如下.

  •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64排CT对肝外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庄琰

    目的 比较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64排CT(CT)对肝外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01-2018-06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的88例肝外胆管疾病患者,术前分别行MRCP和64排CT检查,各44例.以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MRCP和CT的诊断准确率及总诊断率.结果 88例患者中,术中所见及病理学结果为肝外胆管结石43例.恶性病变45例,其中胆总管癌18例、壶腹癌21例、胰头癌6例.术前MRCP诊断结石的准确率为90.91%(40/44)、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8.64% (39/44)、总诊断率为89.77% (79/88),分别高于CT的86.36% (38/44)、75.00%(33/44)和80.68%(7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用于肝外胆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CT高;但CT检查无需禁饮食,较MRCP更加快捷.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进行选择.

    关键词: MRI CT 肝外胆管梗阻
  • MRI联合CT扫描对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敏娟

    目的 探讨MRI联合CT扫描对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09-2017-09间在平舆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以术中所见及病理学结果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界点,分析术前CT、MRI和MRI联合CT扫描诊断的准确率及总诊断率.结果 术中所见及病理学结果显示,11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42例,其中胆管结石36例,其他6例.恶性病变68例,其中胆管癌29例、壶腹癌16例、胰头癌23例.MRI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低于CT扫描(P<0.05),但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率及总诊断率均高于CT扫描(P<0.05);MRI联合CT扫描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的准确率及总诊断率均高于单一MRI和CT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扫描在良恶性病变所致肝外胆管梗阻的鉴别中各有优势.MRI联合CT扫描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总诊断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 MRI CT 肝外胆管梗阻
  • 外科梗阻性黄疸疾病影像学检查的选择

    作者:张雷达;别平

    梗阻性黄疸是肝胆胰外科的常见病症.依据不同的胆管阻塞部位,梗阻性黄疸可分为肝内胆管梗阻和肝外胆管梗阻两大部分.对于较少见的肝内广泛的小胆管梗阻,往往不需要外科处理.需要我们外科干预的主要是肝门及肝外胆管阻塞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外科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复杂多样,且不同的病因导致的梗阻性黄疸需要采取的治疗手段大相径庭,所以针对病因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关键.现代影像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为我们诊治外科梗阻性黄疸疾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手段,它不仅使我们在术前能明确胆道梗阻的部位及可能原因,而且能基本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尤其是恶性肿瘤的侵犯情况、临床分型和分期,从而为我们术前评估病情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极其丰富的信息,这是安全开展梗阻性黄疸疾病手术的基础和技术保证.但是,目前胆道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复杂多样,新的检查手段和技术层出不穷,不同的检查手段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依据病情,熟练地选择好各种检查方式,使之成为外科医师手中的一柄利器,是每一位优秀肝胆胰外科医师的必要素养.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