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许杏梅;许娜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瘀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临床症状可有肝区不适、腹胀、食欲减退、恶心、乏力、尿黄等,实验室检查,早期常见血清转氨酶增高,亦可发生黄疸,血胆红素增高,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少数伴随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肝外损伤。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药物性肝炎60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茵陈蒿汤”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退黄汤对实验性胆汁瘀积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作者:袁胜忠;李百文;沈强

    目的 观察退黄汤对实验性胆汁瘀积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退黄汤低剂量、等剂量及高剂量实验组和门冬氨酸钾镁口服液阳性对照组,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7d后,ANTI诱发胆汁瘀积模型,48h后取各组大鼠肝脏右叶,经10%福尔马林固定、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对肝组织病变程度作半定量分析;同时分别取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及等剂量组少量肝组织,戊二醛固定、切片,电镜下观察.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实验组及口服液组病变程度均极显著好转(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等剂量及高剂量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P<0.05);等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与门冬口服液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退黄汤能显著改善实验性胆汁瘀积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效果与门冬口服液相当.

  •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3例临床分析

    作者:吾加巴特;刘欣

    胆汁性肝硬化是由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的损伤或长期梗阻所至,其特点是胆汁瘀积肝实质损害及进行性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到了失代偿阶段,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患者一旦确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应尽快使用药物治疗,2008~ 2012年收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33例,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症状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现将治疗效果报导如下.

  •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护理

    作者:茹仙·巴克

    妊娠期胆内胆汁瘀积症(ICP)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并发症,可导致早产、羊水胎粪污染及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胎,目前已受到产科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2008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ICP患者173例,经过积极治疗、严密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母儿情况良好.现将有关护理总结如下.

    关键词: 妊娠 胆汁瘀积 护理
  •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

    作者:丁宁

    黄疸型肝炎总胆红素水平持续上升,将严重影响病情的预后,因此控制黄疸的再上升为治疗的关键.目前,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合并胆汁瘀积引起的黄疸尚无有效治疗方法.2010年1-12月收治黄疽型肝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现代研究

    作者:慕永平;刘平;王磊

    综述了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自仲景以来,历代将茵陈蒿汤化载用于治疗各类黄疸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茵陈蒿汤不仅具有促进胆红素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等作用,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为6,7-二甲基香豆素、都桷子素及大黄素等,并进一步明确了一些有效组分的作用靶点.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瘀积性肝硬化皮肤瘙痒10例

    作者:叶小峰;张中平

    皮肤瘙痒是原发性胆汁瘀积性肝硬化的常见症状,与血胆汁酸浓度增高及机体释放类阿片受体物质有关,对于患者严重瘙痒西医主要治疗为以熊去氧胆酸为主药,保肝退黄基础上,必要时给以抗组胺类药对症止痒治疗,对疗效并不满意,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谷氨酰胺、胆囊收缩素预防胃肠外营养期间胆汁瘀积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王盛江;刘立人;慕海峰;禹宏;孙大强;杨闯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胆囊收缩素(CCK),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期间预防胆汁瘀积的作用,分别阐明GLN和CCK在预防胆汁瘀积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新西兰纯种白兔做TPN模型,分为四组,Ⅰ组TPN,Ⅱ组TPN+GLN,Ⅲ组TPN+CCK,Ⅳ组TPN+GLN+CCK.每组各分半数分别观察至四周和八周二个阶段后处死.经过血液生化检查、胆汁成分分析、大体形态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显微镜扫描,对比观察各组每个阶段有否胆汁瘀积、胆囊形态变化及其程度.结果血液监测Ⅰ组GPT、AKP、直接胆红素和胆固醇在四周时较Ⅱ、Ⅲ、Ⅳ组有升高趋势,第八周时有明显升高.胆汁检验Ⅰ、Ⅱ组第四周时直接胆红素和胆固醇较Ⅲ、Ⅳ组有较明显升高.光镜、电镜扫描示工、Ⅲ组胆囊壁第四周时上皮呈矮柱状、着色逐渐加深、细胞内水肿、线粒体轻度肿胀,第八周时工、Ⅲ组胆囊壁在固有膜和肌层间出现了明显间隙,胞浆混浊,内有较大脂滴,内质网有空泡形成,而Ⅱ、Ⅳ组胆囊壁四周时呈正常细胞器官,八周时Ⅱ组有轻度改变,Ⅳ组仍为正常的细胞器官.结论TPN支持期间确能发生胆汁瘀积,而且时间越长其程度越严重.TPN+GLN可以保护维持胆囊壁组织细胞的完整和功能,但无直接预防胆汁瘀积作用.TPN+CCK具有明显缩胆和促进胆汁排泄作用,但若胆囊壁受损,CCK将失去其作用.TPN+GLN+CCK不仅具有保护和维持胆囊壁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而且还有明显的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证明是预防TPN支持期间胆汁瘀积的佳方法.

  • 胆汁瘀积性肝病发病的分子学进展

    作者:任可;徐灿;金震东;李兆申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新进展使得医学界对正常胆汁分泌机制和胆汁瘀积肝病机制有了相当多的了解[1,2].胆汁瘀积性肝病的研究工作近取得了新成果[3],特别是肝胆转运系统的分子克隆已使参与遗传性及获得性胆汁瘀积综合征发病过程的主要分子成分得到了识别[4-7].

  • 胆石性胆道梗阻病程中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雷正明;黎靖;杨文君;李代渝

    目的了解NO,ET在胆石性胆道梗阻病程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无急性胆管炎的150例胆石胆道梗阻患者,按梗阻性黄疸发生时间(Ⅰ组:67例,黄疸时间4.24 d±1.74 d.Ⅱ组:37例,黄疸时间10.41 d±1.82 d.Ⅲ组:46例,黄疸时间38.02 d±29.67 d)和血内毒素检测结果(内毒素阳性组112例,内毒素阴性组33例)分组比较NO,ET内毒素和肝功能变化关系,同时检测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在梗阻性黄疸Ⅰ,Ⅱ,Ⅲ组和正常对照组,各项检测值依序为:清蛋白(g/L):39.66±4.50,35.67±5.19,34.40±7.83,42.91±2.87(四组比较:F=15.4107,P<0.01);ALT(U/L):123.45±154.64,139.04±192.59,160.87±114.03,24.65±12.61(F=4.2348,P<0.01);总胆红素(μmol/L):97.39±116.61,108.67±113.84,105.88±102.51,12.99±4.29(F=4.3955,P<0.01);直接胆红素(μmol/L):25.06±20.38,30.18±21.71,8.12±33.38,2.85±1.31(F=10.5229,P<0.01);NO(μmol/L):70.00±48.97,82.52±41.24,73.63±48.15,25.06±7.22(F=7.9100,P<0.01);ET1(pg/mL):55.18±25.46,69.14±45.60,56.48±38.91,39.0±8.19(F=3.5837,P<0.05);内毒素(Eu/mL):0.0533±0.0937,0.0954±0.0970,0.1175±0.1237,……(F=5.2084,P<0.01).对各时间段梗阻性黄疸患者各指标行相关分析发现:Ⅰ组NO与ET1、清蛋白呈负相关(γET1=-0.289,P<0.05;γA=-0.348,P<0.01),与内毒素、总胆红素呈正相关(γet=0.774,P<0.01;γtb=0.368,P<0.01).Ⅱ组NO与ET1、清蛋白呈负相关(γET1=-0.417,γA=-0.438,P均=0.01);内毒素与ET1、直接胆红素呈正相关(γET1=0.385,γdb=0.364,P均<0.05).Ⅲ组NO与内毒素呈正相关(γ=0.406,P<0.01);NO与ET1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关系按血内毒素检测结果比较见,内毒素阳性组和阴性组黄疸时间(18.95 d±24.49 d对8.33 d±8.84 d,t=3.8191,P<0.01)、清蛋白(g/L,36.17±6.68对39.87±4.21,t=3.8261,P<0.01)、直接胆红素(μmol/L,32.89±27.32对23.21±20.05,t=2.2309,P<0.05)、NO(μmol/L,83.62±47.95,44.03±28.19,t=5.9283,P<0.01)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相关分析见:内毒素阴性组,NO与清蛋白、ET1呈负相关(γA=-0.421,P<0.05;γET1=-0.527,P<0.01).内毒素阳性组,NO与内毒素呈正相关(γ=0.437,P<0.01)与ET1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关系结论①胆石性胆道梗阻时内毒素等导致NO与ET1的协调关系发生紊乱、NO的正常保护机制受损,这在胆道梗阻所致肝功能衰竭、肝纤维化、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②NO与ET1原有的负相关关系,随着黄疸时间延长、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内毒素血症出现而消失,提示检测比较NO/ET1的变化关系,有可能作为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肝储备功能的参考指标.

  •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世平;徐克;冯博;张曦彤;苏洪英;钟红珊

    目的评价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42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分别行单侧/双侧穿刺入路,充分胆道内外引流后,置入支架.其中肝总管内置入单枚支架19例;双侧肝管穿刺,行左肝和右肝胆管同时置入支架11例;采用单侧肝管穿刺入路,于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均置入支架12例.共置入支架65枚,其中3枚为覆膜支架,其余均为自膨式裸支架.结果 42例病人中,手术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病人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9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行二次介入治疗;1例病人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17个月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再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1例病人于围手术期因严重胆系感染而死亡.全部病人随访3~112周(平均49周),均获得满意的减黄效果.结论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采用多种胆道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 腺苷蛋氨酸治疗全肠外营养并发胆汁瘀积

    作者:李宁;张洪海;王少华;朱维铭;任建安;黎介寿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SAMe)对全肠外营养(TPN)并发胆汁瘀积的防治效果. 方法3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Ⅰ)、高热卡组(Ⅱ)、高热卡加SAMe组(Ⅲ)、感染组(Ⅳ)、感染加SAMe组(Ⅴ),比较各组胆汁瘀积的情况;临床用SAMe治疗16例应用TPN>4周、发生胆汁瘀积的患者,观察胆汁瘀积的缓解. 结果Ⅱ组和Ⅳ组大鼠出现胆汁流下降,血清总胆酸和γ-谷胺酰转肽酶(γ-GT)水平明显升高,肝细胞脂肪变性、毛细胆管扩张及胆栓.而给予SAMe的Ⅲ、Ⅴ组胆汁流升高,血清总胆酸和γ-GT水平明显降低,肝脏病理结果正常、毛细胆管不扩张、无胆栓;临床16例患者给药前表现为胆汁瘀积和肝功能损害,给予SAMe 3周后血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GT、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较给药前的异常水平有显著下降,第4周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 SAMe可以在不终止TPN的情况下防治胆汁瘀积.

  • 远程胎儿监护网络用于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晚期监测的价值

    作者:漆洪波;黄俊霞;贺小维

    目的探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产前监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对54例ICP孕妇进行产前无负荷试验(NST)监测(研究组),同期进行常规胎儿监护(胎动计数和定期到医院进行NST检查)的ICP孕妇54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分析两组胎儿监护结果和围产儿结局. 结果研究组NST异常检出率(36.1%)较对照组(27.2%)明显增加(P<0.05).研究组NST异常图形为变异减速、基线变异减少或消失和胎儿心率(fetal heart rate, FHR)过缓的百分率分别为44.1%、13.8%和9.2%,与对照组(分别为21.3%、29.8%和23.4%)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11.1%和9.3%,低于对照组的27.8%和24.1%(P<0.05).两组剖宫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利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进行ICP产前监测,可改善围产儿预后,是ICP孕妇自我监护的新选择.

  • 运用利胆四法辨证治疗胆绞痛

    作者:沈维权

    利胆四法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而设的法则,用于治疗肝胆系疾病,胆绞痛是以右上腹突然剧烈疼痛为主证.属于急腹病证范畴,常见于胆系感染,胆系结石、胆道蛔虫、胆道阻塞.其病因常与饮食不节,感受湿热毒邪,湿热交蒸于肝胆、肝郁气滞,蛔虫钻阻胆道,胆汁瘀积不通,不通则疼,发作时常伴有黄疸,恶心,呕吐苦水,或发寒热,胃脘胀满,胸胁郁闷,疼痛连及后背.笔者在治疗胆绞痛时根据辨证运用,清热,开宣,通腑,消导佐以利胆四法均见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老年戊型肝炎治疗探讨

    作者:金铭;王景泉

    老年戊型肝炎患者黄疸发生率高,黄疸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且瘀胆现象多见,虽然老年戊型肝炎病情恢复慢,但预后较好.我们在237例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中选出总胆红素≥171 μmol/L并且有胆汁瘀积的患者108例,对普通治疗[应用甘草酸二铵(商品名:甘利欣)、苦黄注射液];普通治疗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商品名:思美泰);普通治疗加用肝素三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单位时间内总胆红素下降的比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明确这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 熊去氧胆酸治疗深度黄疸型慢性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吴诗品;于杰

    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是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的7β-OH异构体.本世纪70年代后,国外开始用于溶解胆石及治疗各种类型胆汁瘀积性肝病,并渐被接受而成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标准内科疗法.但UDCA对慢性实质性肝病的作用尚有待证实[1].本文应用UDCA治疗一组深度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观察UDCA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治分析

    作者:舒敏;车宇光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伴门脉炎症性改变,终导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近年来,随着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的开展,发现的早期病例逐渐增多,PB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1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探讨PBC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 雷公藤治疗肾病综合征引起重症胆汁瘀积性肝脏损害1例

    作者:王建英;王臻;赵军

    病例患者,男,52岁,因尿中出现蛋白3年,皮肤瘙痒、尿黄1周于2002年6月17日入院.3年前在本院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当时肝功能正常,给予"强的松"等药物治疗21 d,尿蛋白转阴出院,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

  • 温阳活血祛湿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并重度瘀胆临床观察

    作者:李海强;贝光明;李彤;张冰;黎宗毅;韦刚;林青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祛湿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并重度淤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7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重度淤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活血祛湿中药(附子、干姜、桂枝、赤芍、茵陈、柴胡、茯苓、蝉蜕、半夏、石菖蒲等),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症状、肝功能指标等.结果:67例获随访并临床资料完整,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2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温阳活血祛湿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并重度瘀胆具有更好地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有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等优势.

  • 70例婴幼儿胆汁瘀积综合征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楼小红

    我院1997年11月至1998年11月共收治婴幼儿胆汁瘀积综合征70例,其中男43例,女27例,入院时年龄1月至3月;黄疸出现时间从出生第1天至35天,平均5天;住院时间平均8天.治愈、好转63例,发展成肝硬化7例.疾病构成:巨细胞病毒性肝炎35例(占50.0%),婴幼儿肝炎综合征20例(占28.6%),乙肝3例(占4.4%),败血症5例(占7.1%),毛细胆管炎2例(占2.9%),甲状腺功能低下、EB病毒感染、幽门肥厚、丙肝合并戊肝、胆道闭锁各1例分别占1.4%.其中35例巨细胞肝炎中病程<3月30例,发生肝硬化2例;≥3个月5例,发生肝硬化3例,U=3.156>2.58,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婴幼儿肝炎综合征20例,其中病程<3个月18例,肝硬化1例,≥3个月2例,肝硬化1例,U=2.39>1.96,P<0.05,差异有显著性.由此可见,婴幼儿胆汁瘀积综合征病因复杂,以宫内感染所致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及婴儿肝炎综合征占绝大部分,且病程中易出现肝硬化,肝硬化的发生与病程显著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应开展确实有效的婚前检查及治疗,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同时应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减少肝硬化,提高治愈率.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