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过伸体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皮红林;李凤新;周立亚;吴群海;何继文;刘嘉况;张超

    目的 研究过伸体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过伸体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5例,38个椎体,均为新鲜骨折,无神经损伤症状.术前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先在过伸体位下使病椎的高度恢复,然后在c臂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向椎体内注入含钡的骨水泥.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迅速缓解,术前VAS评分为8.53±1.23,术后为2.43±0.82.椎体被压缩的高度有明显恢复,术前为17.3±3.5 mm,术后为21.6±2.3mm.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过伸体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 椎体成形术并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王春岭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配合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42例(共6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21例和对照组 21例,治疗组采用 PVP加补肾壮骨汤治疗,对照组只采用PVP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 8个月对患者的骨密度、疼痛、有无相邻椎体新发骨折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椎骨密度增加显著 (P<0.01),治疗后两组间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配合补肾壮骨汤,对患者的骨量增加、预防再新发骨折等方面,有较好效果.

  • 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安珍;杨定焯;张祖君;蒋建军;沈茳;徐家林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高发部位、程度、数量、患病率.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居住在成都地区具有正式户口,≥50岁的1081例中老年人群,进行脊椎胸5到腰4侧位X线照片,DEXA腰椎骨密度测定,测量脊椎的楔形指数.结果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6.19%,高发部位为胸腰段,中胸段,加重程度随增龄呈增加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避免负重,并经常保持良好的姿势,以预防脊椎压缩性骨折.

  • 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情况及骨密度变化

    作者:马锦富;杨定焯;安珍;姚志刚;杨小明;王文志;尚家芸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的高发部位、患病率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以及BMD、BMC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居住在成都地区具有正式户口年龄在50~89岁的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样.对每名受试者进行胸腰椎侧位摄片,若楔形指数(椎体前缘/后缘)≤0.8即诊断为压缩性骨折,同时采用DXA对全部受试者腰椎正位及髋部的BMD进行测定.计算不同部位及不同年龄段的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情况.配对后对骨折组和对照组的BMD及其他各项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胸椎压缩性骨折患病率为8.49%,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76.1%,其中T6、T7、T11、T12的患病率高,共占胸椎压缩性骨折的69.14%;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23.9%,主要集中于L1、L2,占腰椎压缩性骨折的93.55%.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骨折组腰椎BMD、BM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二者的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随着年龄的增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逐渐升高.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高于腰椎,主要发生于T6、T7、T11、T12,腰椎压缩性骨折主要发生于L1、L2.骨折组BMD、BMC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可以用BMD、BMC来预测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的危险性.骨密度降低、骨矿含量减少是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减少骨量的丢失,预防骨质疏松可以有效地防止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骨折组与对照组的面积无显著性差异,故腰椎正位测定BMD时,以椎体面积变化来预测脊椎压缩性骨折是没有意义的,这提示采用脊柱侧位测定骨密度,则可能会更有意义.

  • Graves病合并自发性颈椎压缩性骨折1例

    作者:廖学权;高方;薛耀明

    Graves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病例不多,导致自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尤其是颈椎骨折更加少,现将我院近期收治1例报道如下.

  • 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王文军;陆凌云;宋西正;胡文凯;王麓山;刘洪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导向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4枚Schanz椎弓根钉进入伤椎上下椎体,安放自行研制的外固定复位器并进行三维矫形,透视下复位满意后,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自固化磷酸钙CPC)行伤椎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组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平均失血量为70ml;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或CPC 3.5ml,术后1周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19mm恢复至35mm;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矫正到平均4.5°.术后CT发现椎体后缘少量渗漏2例,椎间隙骨水泥渗漏2例,均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相邻节段椎间隙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外固定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疗效满意,伤椎非融合性固定既能有效地防止矫正度的丢失又能避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

  • 中国人群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康;王诗尧;许少策;师政伟;武建超;雷栓虎;岳海源;汪玉良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椎体成形术(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非手术椎体骨折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纳入198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关于中国人群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的文献.纳入标准为公开发表且可提取有效数据的文献.排除标准为病理性骨折以及NOS文献质量评分<6分的文献.2名研究员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及提取文献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统计分析提取的数据,研究指标有:性别、术前椎体骨折数量、未抗骨质疏松治疗、椎间盘骨水泥漏、BMI指数、后凸畸形矫正度、年龄、甲状旁腺素、骨密度(BMD)上述9项指标.结果:后纳入1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共包含3177例患者,发生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5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中国人群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术前多个椎体骨折[OR=1.61,95%CI=(1.08,2.39),P<0.05]、骨水泥漏入椎间盘[\R=2.44,95%CI=(1.32,4.51),P<0.05]、术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R=3.47,95%CI=(2.36,5.09),P<0.05]、女性[OR=1.36,95%CI=(1.06,1.75),P<0.05]、高龄[WMD=0.86,95%CI=(0.10,1.62),P<0.051、低骨密度[WMD=-0.66,95%CI=(-1.09,-0.22),P<0.05]、高甲状旁腺素[WMD=4.67,95%CI=(4.22,5.13),P<0.05],而BMI指数[WMD=-0.13,95%CI=(-1.55,1.28),P>0.05]、后凸畸形矫正度[WMD=1.92,95%CI=(-1.16,4.99),P>0.05]与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无关.结论:术前多个椎体骨折、骨水泥漏入椎间盘、术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高甲状旁腺素、女性、低骨密度是国人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 Kummell病

    作者:戴力扬

    1895年,德国医生Kummell首次报道了6例迟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共同特点为:患者曾有轻微外伤史,数月或数周后疼痛消失,但数月或数年后症状复发、加重并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此后文献中将其称之为Kummell病,但详细报道及研究并不多见.近20年来,随着骨质疏松症研究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对Kummell病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有关文献作一简要综述.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扩张器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磊;丁亮华;何双华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脊柱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原理是椎体内扩张复位技术,即经伤稚两侧椎弓根进入椎体内通过扩张实现塌陷椎体复位,再通过植入填充物,实现强化椎体、重建脊柱稳定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的目的.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balloon kyphoplasty,BKP)作为PKP的代表术式,其克服了传统保守治疗的不足,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扩张塌陷椎体使椎体高度得到恢复并矫正后凸畸形,从而起到稳定脊柱、缓解疼痛的作用,是目前为成熟的扩张复位方法.然而,随着

  • 腰椎融合术后融合区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栋;邱贵兴

    脊柱融合术后融合区邻近节段(上或下)的退行性病变被称为融合区邻近节段病变(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其含义较广,可以涵指所有脊柱融合术后融合区邻近运动节段的异常改变.其中常见的是融合区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1~3],椎体滑脱、骨赘形成、关节突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髓核突出、节段性不稳以及腰椎管狭窄等也屡有文献报道[4、5],而关于退行性侧凸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报道则相对较少.

  • 后凸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现状

    作者:叶添文;贾连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是由Reiley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许多潜在优势的全新技术[1].其主要技术是在椎体内导入一根套管,然后插入可膨胀气囊骨捣棒(inflatable bone tamp,IBT),将压缩的骨折椎体复位到原来的高度并形成一个可填充骨水泥的空腔,后填充骨水泥,增强椎体刚度和强度,达到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的目的[1].自从1998年使用IBT以来,后凸成形术得到广泛的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本文就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骨质疏松椎体强化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樊仕才;朱青安;王柏川;赵卫东;周燕莉;刘大庸;金大地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引起顽固性腰痛和脊柱后凸畸形,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办法.文献报道通过PMMA骨水泥强化骨质疏松椎体,能迅速解除腰痛,预防椎体塌陷和压缩性骨折的发生.作者通过比较骨质疏松椎体强化前后椎体抗压强度的变化,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椎体强化的效果.

  • 仰卧悬吊复位法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赵薇薇;张贯新;樊建勋

    因外伤而造成椎体楔形压缩而无神经受压症状者临床上称为单纯压缩性骨折.其治疗大多采取卧硬板床休息,逐渐功能锻炼的方法.但由于压缩的椎体没有得到复位而易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后凸成角畸形.我院自1980年以来,设计并应用仰卧悬吊复位法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准确复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经皮椎体成形术填充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家伟;郑召民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他们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即可发生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尤为多见.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佩带支具、药物治疗等,都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关节镜下Remplissage技术治疗 Hill-Sachs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华强;黄长明

    1890年Broca首先报道了肩关节前脱位后,肱骨头后上侧因撞击关节盂前缘,发生压缩性骨折,形成骨缺损。而后,1940年 Hill 和 Sachs 对这种损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在肩关节的前后位 X 线片上发现了该损伤的存在。因此,该损伤被命名为“Hill-Sachs 损伤”。此后,Hill-Sachs 损伤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多项研究显示,Hill-Sachs 损伤的发生率高,特别是对于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其发生率高达90%~100%[1-3]。Hill-Sachs 损伤是造成的肩关节不稳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如忽略 Hill-Sachs 损伤,而仅依靠单纯地修复关节盂唇的前缘来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术后的复发率高[4]。Palmer 等[5]认为当肩关节外旋、外展时重度的Hill-Sachs损伤会与关节盂前缘发生啮合而产生杠杆作用,致使肩关节再脱位,这是肩关节前脱位行单纯 Bankart修复术后复发率高的原因之一。Burkhart 等[6]将此现象进一步描述,提出了“啮合性 Hill-Sachs 损伤(emgaging Hill-Sachs lesion)”的概念,通过研究发现,关节盂前缘骨缺损合并有啮合性 Hill-Sachs 损伤的患者,如不行 Hill-Sachs 损伤的修复,其术后复发率高达100%。因此,他们建议对于啮合性Hill-Sachs损伤需行手术治疗。

  • 盂肱关节骨性缺损对肩关节前向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张尧;何耀华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大的关节。肱骨头较大而盂唇窝较小,使肩关节具有较大活动度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在创伤引起的肩关节前向脱位中,Bankart 损伤是导致肩关节前向不稳常见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盂唇前下盂肱韧带复合体损伤。由于肩关节反复前向脱位,导致肩胛盂前下盂唇骨缺损或肱骨头压缩性骨折,进一步加剧了肩关节前向不稳的程度[1-2]。Griffith等[3]研究证实,在初次创伤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中,肩胛盂骨缺损发生率达41%,而在复发性不稳中,该损伤的发生率高达86%。因此,肩关节前向不稳在合并肩关节骨缺损时,单纯修复软组织很难取得良好效果。但合并骨缺损的肩关节前向不稳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笔者将从骨缺损对肩关节前向稳定性影响、骨缺损的类型、骨缺损的评估及骨缺损的治疗等方面对影响肩关节稳定的盂肱关节骨性缺损作一综述。

  • 椎弓根钉系统联合椎体内混合植骨治疗严重胸腰椎压缩、爆裂性骨折

    作者:汤长华;罗辉耀;王晓明;董士奎;冯国新;杨英果

    目的 探讨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骨泥、颗粒骨混合植骨治疗严重胸腰椎压缩、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8年1月对18例严重新鲜胸腰椎骨折先行滑脱、骨折内固定器系统(SF或AF)固定,后经椎弓根向复位椎体内植入自体骨泥、颗粒骨.结果 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中出血量50~300 ml,平均80 ml.手术时间100~180 min,平均120 min.术后住院时间12~30 d,平均14 d.18例随访5~72个月,平均24个月,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神经症状加重,17例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无丢失,1例生理弧度部分丢失,无固定松动、断裂.术前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5例,D级3例,E级8例;术后恢复至B级1例,C级1例,E级16例.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骨泥、颗粒骨混合植骨治疗严重胸腰椎压缩、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

  •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李菊根;廖壮文;范子文;黄彦

    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1年2月我院56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女性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30例,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2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照射次数及术后VAS评分. 结果 单侧组手术时间(25±6)min显著少于双侧组(45±5)min(t=-13.426,P=0.011).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10.0%(3/30),与双侧组3.8%(1/26)无显著差异(x2=0.138,P=0.710).单侧组术中X线曝光(10.5±2.5)次,显著少于双侧组(19.4 ±3.0)次(t=-12.110,P=0.000).2组术后24 h、术后6、12个月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单侧穿刺方法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双侧入路穿刺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 红外线透视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28例

    作者:王黎明;喻忠;桂鉴超;徐杰;王钢锐;郑圣鼐;姚京东;侯明夫

    目的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红外线透视导航下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28例(41个椎体),骨折部位为T6~L4,其中胸椎16个椎体,腰椎25个椎体.将参考架固定于病椎棘突,C形臂X线机拍正侧位图像,对穿刺针进行记录获得透视图像上的虚拟影像.术后复查X 线及CT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的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CT容量分析法观测手术前后椎体的容积变化,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强度评价的视觉类比评分的变化. 结果 41个椎体成功注射骨水泥.13个椎体行PVP;28个椎体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PKP),其中12例行球囊扩张成形,16例行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单椎体注射17例,2个椎体注射9例,3个椎体注射2例.26个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注射,15个椎体采用双侧椎弓根注射.无手术死亡,无神经根及脊髓受损情况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PVP手术时间7.7~20.7 min/椎体,(14.2±3.3) min/椎体;PKP手术时间11.2~32.4 min/椎体,(21.8±5.4) min/椎体.X线照射剂量为5.4~19.6 dGy/椎体,(12.5±3.6)dGy/椎体.注射骨水泥2.2 ~6.8 ml/椎体,(4.6±1.2)ml/椎体.椎体体积由术前(21.4±4.6) cm3增至术后 (25.8±5.4) cm3(t=5.623,P=0.000).VAS由术前 (7.6±1.2)分下降为术后48 h(2.9±0.7)分(t=12.946,P=0.000).28例平均随访8个月(3~1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无椎体塌陷. 结论红外线透视导航PVP可行,可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

  • 椎体严重压缩骨折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

    作者:邓忠良;安洪;柯珍勇;冉金伟;黄朝梁

    目的探讨椎体严重压缩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操作技术和止痛效果. 方法对7例压缩程度超过65%的椎体骨折在俯卧位或侧卧位实施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骨水泥PVP治疗. 结果 7例皆穿刺成功,1例椎体血管造影外漏严重未注射骨水泥,余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量0.5ml~2ml.术后2天疼痛强度评分(VAS)较术前下降3.5分~5.0分(t=8.49,P<0.0005),随访时维持该水平;止痛药使用皆降低1~2个阶梯,术后随防2月~8月(平均6月),4例活动能力改善. 结论椎体严重压缩骨折可透视引导下进行PVP治疗,并有良好疗效.

747 条记录 5/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