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造影在胆囊疾病中的诊断作用

    作者:栗雯霏;栗建辉;张彤迪

    超声造影技术又称为超声对比增强,是利用超声造影剂使血液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克服常规超声检查的局限性,提高胆囊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率,评价胆囊癌对临近肝组织浸润的情况以及评价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胆囊疾病情况.本文介绍了超声造影的基本原理,胆囊疾病超声造影的必要性,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部分学者对胆囊疾病的造影超声诊断价值的研究,就不同病理类型疾病的造影特点、造影对良恶性病变鉴别价值、造影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 原发性胆囊癌的胆囊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学兰;李桂花;许汉生;周祖邦;陶炜;常敬伯;杨梅;谢金会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准确率,观察和分析胆囊肿瘤和胆囊动脉的血流参数.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37例原发性胆囊癌和6例胆囊腺瘤的供养动脉和胆囊动脉的血流动态变化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人的胆囊动脉血流参数对照.采用指标为:大流速(Vmax)、低流速(Vmin)、平均流速(Vmean)、搏动指数(PI) 、阻力指数(RI)和流速峰谷比(A/B值).结果:原发性胆囊癌组的胆囊动脉及供养动脉血流的流速及A/B值均增高(P<0.005),肿瘤供养动脉血流的RI和A/B值均高于胆囊腺瘤组.结论:高阻、中高速的胆囊动脉血流是原发性胆囊癌的特征性表现,而肿瘤供养动脉血流是胆囊肿瘤与伪瘤样病灶鉴别诊断的可靠征象.

  • 急性胆囊炎并胆囊腺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毛瑞玲

    患者男,16岁.因寒战、高热1d入院,查体:右上腹风一乒乓球大小的包块,有压痛.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腺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六妹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腺瘤患者38例,回顾性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手术证实38例中36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共41个病灶,均表现为乳头状或结节状实性中等回声团自囊壁向囊腔内突出,其中6例误诊,30例基底部较宽,8例可见较窄的蒂;28例(31个)病灶内或蒂部检测出血流信号.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显示胆囊腺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可作为胆囊腺瘤的首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 同期原发肝外胆管和胆囊肿瘤一例

    作者:夏念信;邱宝安;祝建勇;黄东东;白钢;杨英祥;白宏伟

    患者男,57岁,因无痛性进行性巩膜、皮肤黄染半个月于2012-08-25收入我院肝胆外科。3年前患者体检时腹部超声发现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息肉直径<1 cm,因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拒绝胆囊切除术,此后未予特殊诊治。半个月前突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逐渐加重,伴上腹部闷胀不适,纳差乏力及厌油腻食物;尿色深黄,便灰白;无皮肤瘙痒及腹痛腹泻,无黑便;既往体健。患者入院前3d外院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提示:梗阻性黄疸;胆囊结石,胆囊占位,肝总管狭窄,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5 k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入科后化验血常规、免疫四项、凝血机制、肾功能、多肿瘤标记物数值均在正常范围;ALT 317 U/L、TBIL 76.9 mmol/L、DBIL 49.7 mmol/L、GGT 2309 U/L、AKP 916 U/L。心肺功能及肺CT正常。腹部超声:肝脏弥漫性损害改变、肝内胆管稍扩张,胆囊体积增大,约14.9 cm ×4.7 cm,壁欠光滑,腔内透声差,可见一个长约3.5 cm 弧形偏强回声光团;另见一大小约3.3 cm ×2.4 cm偏强回声物,边界清,附着处胆囊壁欠清晰,CDFI可见血流信号,可引出高阻动脉频谱(图1)。胆囊CT:肝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胆囊增大,平扫胆囊腔内可见充满不均匀的高密度影, CT值约66~101 HU,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腔内另见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周边轻度强化;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肝总管及胆总管无扩张,增强扫描胆总管管壁可见均匀强化;胰脾未见异常,腹膜后未发现明显淋巴结肿大(图2)。初诊:胆囊结石,胆囊腺瘤癌变;合并胆管癌?。2012-08-30全麻下剖腹探查,触诊未发现肝脏、大网膜、腹腔干和肠系膜根部转移灶;胆囊淤胆肿大,张力高,胆囊颈部未触及肿大质硬前哨淋巴结;肝总管及胆总管无扩张,全程质硬条索状;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上缘数枚肿大质软淋巴结。完整切除胆囊,剖开见其颈部一大小约3.5 cm ×2.5 cm ×2.5 cm菜花样肿物,质脆广基;术中冰冻为胆囊腺瘤伴癌变,胆囊颈部胆囊管切缘阴性,胆囊管近胆总管切缘未知;切除部分肝总管及胆总管,术中冰冻为腺癌并周围神经内癌浸润;决定行胆管癌根治,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残留肝管切缘保持病理阴性。胆囊床、肝动脉、门静脉及分支肉眼未见癌浸润。术区氟尿嘧啶化疗粒子植入及银夹标记,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1)胆囊腺瘤伴癌变(图3A),腺瘤大小约4 cm ×2.5 cm,主要位于胆囊颈体交界处,侵及深肌层,浆膜层及颈部切缘未见癌。(2)胆管弥漫性浸润型中分化腺癌(图3B~3C),累及送检胆管全长,侵及管壁全层及其周围神经,胆管上缘可见少许癌浸润。胰腺组织、胆管周围淋巴结(0/4)及胰头上缘淋巴结(0/2)未见癌浸润。为避免肿瘤细胞逃逸,术后4周行银夹标记区伽马刀放疗50 Gy,同时给予6个疗程卡培他滨以及持续免疫支持治疗,患者近期复查未见局部复发或转移。

  • 胆囊腺瘤超声误诊为胆囊结石一例

    作者:曹翠林

    患者男,67岁,因急性右上腹疼痛5 d,以"急性胆囊炎"收入院.查体:腹部检查:莫非征阳性,血常规检查:WBC:19.6×109/L;超声显示:胆囊大小9.3 cm×4.2 cm,胆囊颈部折叠,壁毛糙不厚,于前壁可见一强斑点回声,隐约可见连续中断,囊腔无回声区内见稀疏点状强回声,胆囊颈部可见1.9 cm强回声团反射,其后伴部分声影,于胆囊周围可见深0.6 cm无回声带,胆总管管径0.6 cm.超声诊断:胆囊颈部结石,化脓性胆囊炎伴穿孔.

  • 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动脉期血管增强模式与息肉性质及大小的相关性

    作者:费翔;罗渝昆;焦子育;刘博;李杰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变(大小≥1.0 cm)超声造影动脉期血管增强模式与息肉性质及息肉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到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03例,选择息肉大小≥1.0 cm的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于术前行胆囊息肉超声造影检查,记录造影动态图像.造影图像分析由2位医师独立完成.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腺瘤性息肉组(21例)与胆固醇性息肉组(82例).采用t检验及x2检验分析2组间常规超声特征与超声造影动脉期息肉血管增强模式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统计分析与腺瘤性息肉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Bivariate双变量相关分析法息肉血管增强模式与息肉大小的相关关系.结果 腺瘤性息肉组与胆固醇性息肉组患者息肉大小及有无彩色血流比较(1.26±0.24 vs l.72±0.53,27/82 vs 1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7,x2=7.94,P均<0.05).2组患者在点状、分支状及不规则造影血管增强模式比较(39/82 vs 2/21,23/82 vs 13/21,ovs 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09、8.4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息肉大小、分支型血管增强模式是诊断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分析表明腺瘤性息肉组与胆固醇性息肉组造影血管增强模式与息肉大小呈弱正相关(r=0.188、0.397,P<0.05).结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不仅反应息肉性质同时也与息肉大小有关,胆囊息肉大小及造影动脉期分支状血管增强模式对于鉴别胆固醇息肉与腺瘤性息肉有重要临床价值.

  •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罗渝昆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PLG主要包括胆囊真性肿瘤性病变,例如胆囊癌、胆囊腺瘤,还包括胆囊非真性肿瘤性病变,例如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等.

  • 胆囊占位病变中P53和K-ra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延召;于则利;张立军

    目的:研究P53和K-ras蛋白在胆囊良性占位病变和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差异,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胆固醇息肉、22例胆囊腺瘤、25例胆囊癌(含有5例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中P53和K-ras蛋白的表达,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胆囊良性病变的黏膜组织中存在P53和K-ras的异常表达, 其中, 胆囊腺瘤患者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胆囊胆固醇息肉患者(72.7% vs35.0%, P = 0.014; 90% vs 75.0%, P = 0.167); 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的P53和K-ras表达较低. 配对比较的P53和K-ras表达结果无差异, 两者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过程中有协同性作用.结论: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瘤、胆囊癌患者的病变组织中P53和K-ras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表达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

  • 胆囊腺癌和腺瘤细胞核形态学计量和PCNA定量分析

    作者:张林;邹声泉

    目的研究胆囊腺瘤和腺瘤恶变与胆囊腺癌的关系.方法用TJTY-300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25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3例正常的胆囊上皮DNA含量,并用ABC免疫组化法对PCNA进行了测定.结果 (1)细胞核DNA含量、异型性和PCNA指数在正常胆囊上皮-异型增生-腺瘤恶变-胆囊腺癌中逐渐增加.(2)胆囊腺瘤中异倍体比例与胆囊腺瘤的大小、合并胆囊结石有明显的关系(P<0.05),而与腺瘤数目、组织学类型无关.PCNA指数与腺瘤的大小有关,与腺瘤数目及组织学分类无关.结论胆囊腺瘤具有明显的癌变潜能,腺瘤的直径≥1 cm和伴有胆囊结石时癌变机率更大,应早期手术治疗.

  • 胆道癌外科治疗:世纪回眸

    作者:黄志强

    当进入21 世纪的时候,回顾外科医生对征服胆道癌症所作的努力,可能是有益的。  胆囊癌  原发性胆囊癌居胃肠道癌的第5位[1,2],其早期确诊率低,手术后极少获长期生存。我国北方地区胆囊结石多见,胆囊癌亦较常见。根据邹声泉等[3]对我国28个省的调查,胆囊癌占胆道手术的1.53%(3922/255205),胆囊结石与癌共存者占49.7%(1951/3922)。1997年第7届全国胆道外科会议报道了31组2300例胆囊癌,占同期胆囊手术的1%~2%,女性与男性比率为2∶1,平均年龄57岁,60%合并胆囊结石。该结果与1999年全国性调查相近。  临床和病理研究支持胆囊腺瘤——癌变的理论[4]。在部分胆囊癌标本中,可见癌灶含有腺瘤成分。全国调查材料中胆囊腺瘤恶变占1.5%(58/3922)。估计胆囊“息肉”约发生在1% 的人,或在17%曾做过胆囊B 超检查者。 1989年第4届全国胆道外科学术会议总结341 例胆囊“息肉”胆囊切除术,腺瘤占17% ,胆囊癌占5.8%。Kozuka等[5]分析1605例切除胆囊的病理改变,发现11例良性腺瘤,7例腺瘤恶变,79例浸润性癌,在所有的胆囊原位癌(占浸润性癌的19%)中,均可以看到腺瘤的成分,而所有的良性腺瘤均<12mm,所有的恶变腺瘤均>12mm,所有的浸润性癌均>30mm。在235 例有形态记载和病理诊断的胆囊癌标本中,23 例为腺瘤恶变,占总数的10%。我们1989 年调查的341例胆囊“息肉”样变中,总的恶变率为5.86%,其中亦包括少数的早期胆囊癌,它并非来自腺瘤恶变。胆囊腺瘤性息肉癌变经胆囊切除术后可望得到好的效果。  早期胆囊癌病例,经胆囊切除后预后较好。Nevin Ⅰ、Ⅱ期的患者,单纯胆囊切除术可以达到治愈。然而我们统计的236例胆囊癌切除术中114例只做了单纯胆囊切除术,故估计在不少的患者,手术切除范围尚达不到治愈性目的。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胆囊增生性病变1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国艳;樊红杰;尤鹏;刘玉兰

    目的 探讨胆囊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点以及影像与病理的关系,提高此类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我院136例因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胆囊癌住院手术患者的资料.对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胆囊增生样病变与胆囊癌比较,其上腹部疼痛率(22.1%)明显低于胆囊癌(68.2%).超声与手术结果比较,诊断正确率为88.5%.此组患者中胆固醇性息肉占66%,腺瘤性占17%,其他占17%.前者多发率为56%,后者多发率为2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固醇性息肉直径为(0.94±0.35)cm,腺瘤性息肉直径为(1.44±0.12)c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固醇性息肉的炎症及结石伴发率(85.1%,14.9%)明显高于腺瘤组(47.3%,0%),结石伴发率低于胆囊癌组(42%).1例腺瘤癌变者,直径为2.2cm.结论 超声是诊断胆囊增生性病变的经济可靠手段.多发小息肉(<1cm)多为胆固醇性,大息肉要考虑早癌的可能.胆囊癌的结石并发率高于胆囊其他病变.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冰;赵荣宇

    本文结合我院1995年1月~1999年12月间收治9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患者,就B超检查中特点,PLG中胆囊腺瘤与胆囊癌的关系,及外科手术治疗标准予以讨论。1 临床资料  男32例,女67例,平均年龄42.1岁。胆固醇息肉72例,炎性息肉12例,腺瘤15例,其中6例恶变。32例合并胆囊结石,4例合并胆总管结石,3例合并肝内胆总管结石。绝大多数PLG病人合并不同程度腹部隐痛、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少数病人伴有胆绞痛和黄疸。99例中B超检查确诊率84%(82/99)。全部病人均行胆囊切除,2例恶变累及胆囊床行胆囊床肝脏局部切除和区域淋巴结廓清。4例行T管引流3例行胆肠吻合。2 讨 论  PLG包括胆囊炎性息肉、胆固醇样息肉和腺瘤。其中胆固醇样息肉所占的比例高[1]。通常认为胆固醇样息肉主要由于体内胆固醇代谢障碍,泡沫细胞吞噬胆固醇颗粒后,附着在胆囊壁固有层,胆囊黏膜覆盖后形成。PLG的诊断主要依赖于B超、CT及胆囊造影术[2]。我们对PLG的诊断主要依赖B超检查,本组B超确诊率84%。B超可直接显示PLG大小,形态。胆固醇样息肉、炎性息肉多有细蒂,B超下有摆动和漂浮感。此外胆固醇息肉是强回声,部分有尾声,内部回声密度呈不均匀颗粒状。腺瘤根据大小常表现为粗细不等的蒂,腺瘤样增生常表现为均一回声。  PLG中腺瘤可能恶变已为大家所共识,根据Kozuka提到的组织学腺瘤向腺癌移行,并提出了支持腺瘤为腺癌的癌前期病变六点根据。(1)组织学上存在腺瘤向腺癌的移行;(2)所有原位癌伴有腺瘤样成分;(3)在浸润性腺癌中常常有腺瘤的残存组织;(4)在病变进行中病灶逐渐增大;(5)从良性腺瘤到恶变再到浸润性癌病人的年龄逐渐增大;(6)无论是腺瘤还是浸润性癌女性病人居多。一般认为胆囊腺瘤往往合并胆囊结石,由于结石长期、慢性反复机械性刺激使胆囊组织发生上皮不典型增生,胆囊原位癌发展成为浸润癌的病理过程。本组6例胆囊腺瘤恶变全部合并胆囊结石。因此PLG当合并胆囊结石时恶变危险因素明显增加。

  • 胆囊腺瘤及腺瘤样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

    作者:万磊

    目的 探讨胆囊腺瘤(AG)及腺瘤样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 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胆囊腺瘤及腺瘤样病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治疗并行CT图像鉴别,对胆囊腺瘤及腺瘤样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研究20例病患中,有4例乳头状腺瘤、5例管状腺瘤、6例腺瘤样息肉及5例乳头状-管状腺瘤;其中单发病理有14例,2个病灶者有4例,3个病灶者有2例.采用CT平扫后可知20例病患均为软组织密度,其外形呈现一种乳头状或者椭圆形;内部密度均匀,AG直径在10 mm及以上的病患有12例,低于10 mm的有8例;病变有5例位于胆囊颈部、6例位于胆囊底部、9例位于胆囊体部;平扫时CT值为30~44 HU,当增强后CT值则为58~119 HU;此外,有7例属于合并胆囊结石病患.肿瘤内部没有钙化、出血及囊变;病灶的边界十分清晰,邻近的胆囊壁结构十分完整.结论 胆囊腺瘤及腺瘤样病变的CT表现有着自身的特征,为了便于鉴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可以采用增强扫描的方式,临床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故而值得推广及应用.

  • 血管新生与胆囊良恶性病变的关系

    作者:丁志强;唐启彬

    目的研究在病变胆囊组织中,微血管计数与胆囊病变良恶性的关系及其对胆囊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的影响.方法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0例胆囊癌、20例胆囊息肉、及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的常规石蜡切片分别检测微血管(MV),显微镜下计数.结果20例胆囊癌组织、20例胆囊腺瘤、10例慢性胆囊炎中,MV计数为68.5±33个/HP、36.8±20个/HP、30.9±21个/HP.①胆囊癌组织中MV计数明显高于胆囊腺瘤、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MV计数(68.5±33个/HP比36.8±20个/HPP<0.01、68.5±33个/HP比30.9±21个/HPP<0.01);而胆囊腺瘤组织中MV计数与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MV计数并无显著性差异(36.8±20个/HP比30.9±21个/HPP>0.05).②胆囊癌组织中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病理类型中,MV计数有极显著性差异(54.17±25/HP比78.58±2/HPP<0.01).③胆囊癌转移病例与未转移病例组织标本中的MV计数有极显著性差异(77.07±25/HP比52.57±20/HPP<0.01).④胆囊癌组织中的MV计数与胆囊癌病人术后生存时间尚未发现有明显相关性(r=-0.85 P>0.05).结论微血管计数与胆囊病变的良恶性及胆囊癌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但与胆囊癌病人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 胆囊良恶性肿瘤中PTEN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樊震宇;韩振国;赵浩亮;贺杰峰

    目的 探讨PTEN和Ki-67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41例原发性胆囊癌和14例胆囊炎、11例胆囊腺癌组织蜡块切片进行染色,检测PTEN和Ki 67蛋白的表达.结果 胆囊癌与胆囊炎和胆囊腺瘤组织中PTEN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异(P<0.01).胆囊癌中PTEN呈明显低表达,而Ki-67呈明显高表达.PTEN和Ki-67在性别和年龄上无明显差异(P>0.05).PTEN和Ki-67在组织分化和Nevin分期上有明显差异(P<0.05),PTEN随着组织分化降低和Nevin分期升高表达明显降低(P<0.05),Ki-67则明显升高(P<0.05).PTEN和Ki-67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744,P<0.01).结论 胆囊癌的进展过程中PTEN的低表达与Ki 67的高表达起重要作用.

  • 超声下胆囊腺瘤性增生误诊胆囊癌1例

    作者:刘倚河;郑玉凤;张蓉;刘舜辉;吴秀艳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4岁.以右上腹间歇性胀痛伴进行性消瘦、厌食、乏力4个月来院就诊治疗.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49.9 U/L,谷草转氨酶68.7 U/L,碱性磷酸酶129.4 U/L,谷氨酰转肽酶149.0 U/L,HBsAg(+);血、尿、便常规、胸透、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

  • 胆囊腺瘤13例临床分析

    作者:苗茁;张静波

    目的 探讨胆囊腺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癌变、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6年-2006年间收治的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胆囊腺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诊断为胆囊赘生物或息肉,其中7例考虑为胆囊腺瘤,2例经CT检查诊断为胆囊占位性病变;4例合并胆囊结石.管状腺瘤6例,乳头状腺瘤4例,单纯腺瘤3例,伴慢性胆囊炎3例,伴Ⅰ~Ⅱ度不典型增生3例,重度增生癌变3例,均为管状腺瘤.结论 胆囊腺瘤临床表现与胆囊炎、胆石症相似.病理类型分为腺管状腺瘤、乳头状腺瘤、乳头腺管状腺瘤.胆囊腺瘤诊断主要依赖于B超等影像学检查,一旦发现应及时行胆囊切除术.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