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成人口底及咽旁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体会及疗效观察

    作者:陈玉婷;魏海刚;李蜀光

    目的:探讨成人口底及咽旁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口底及咽旁血管畸形患者实施保留舌神经、舌下神经的血管畸形切除术.结果:术后血管病变缩小程度达Ⅳ级(优)10例,Ⅲ级(良)2例,术后无口底血肿发生.随访0.5~3年,1例术后出现伸舌偏斜,6个月后复诊伸舌居中,功能恢复;其余患者无舌肌萎缩和舌运动障碍,血管畸形未见明显复发,吞咽障碍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成人口底及咽旁血管畸形采用手术切除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术中保护舌神经和舌下神经及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鼻咽癌残留的保守治疗与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丹

    目的:对比鼻咽癌残留的保守治疗与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鼻咽癌残留患者8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鼻内镜组与挽救性放疗组各41例.挽救性放疗组给予放疗保守治疗,鼻内镜组给予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预后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鼻内镜组与挽救性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7%和75.6%,鼻内镜组的有效率高于挽救性放疗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鼻咽部大出血及邻近重要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其他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鼻内镜组的总生存时间、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及远处无转移生存时间分别为(34.24±2.19)个月、(28.45±1.98)个月和(26.33±2.88)个月,均明显高于挽救性放疗组的(26.46±1.98)个月、(21.87±2.09)个月和(20.44±3.19)个月(P<0.05).结论:相对于保守放疗,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癌残留能提高疗效,安全性良好,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Waardenburg综合征2型家系的临床特征分析及突变检测

    作者:陈红胜;廖新斌;刘亚兰;贺楚峰;张华;蒋璐;冯永;梅凌云

    目的:分析Waardenburg综合征(WS)2型家系的临床表型特征,并探讨其分子病因,为WS家系提供遗传咨询.方法:收集7个WS2型家系和散发病例(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特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取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ITF、SNAI2、SOX10和EDNRB基因编码区全部外显子,在ABI自动测序仪上进行正反向测序,并进行测序结果和相关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WS2型患者的临床表型特征常见的是听力障碍(10/14,71.4%)、雀斑(7/14,50.0%)、虹膜异色(6/14,42.9%)和早白发(5/14,35.7%);耳聋表型比较一致,均表现为先天性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雀斑表型不同于国外WS患者的皮肤低色素改变.突变检测发现WS02家系MITF基因第3号外显子c.328C>T杂合突变(p.R110X),其他家系和散发病例均未检测到这4个基因的致病性突变.结论:WS2型患者表型特征多样,棕褐色雀斑沉着可能是国内WS患者皮肤色素异常表现的一种特殊形式.MITF基因突变R110X是导致WS02家系发病的分子病因,其他家系突变检测阴性提示存在其他未知的WS2致病基因或者拷贝数变异的可能.

  • 锤骨上韧带与锤骨前韧带固定对中耳传声的影响-有限元模型研究

    作者:黄华;王杰

    目的:研究锤骨上韧带与锤骨前韧带固定对中耳传声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耳结构正常成人颞骨显微CT扫描成像建立正常中耳有限元模型后,调整弹性模量建立锤骨上韧带与前韧带固定模型.计算锤骨上韧带与前韧带在固定与分离两种状态下对鼓膜与镫骨底板振动的影响,反应两种状态下对中耳传声的影响.结果:锤骨上韧带固定和锤骨上韧带与锤骨前韧带同时固定对鼓膜、镫骨底板位移振幅影响大,主要集中于中低频区.锤骨前韧带固定导致镫骨底板于1~2 kHz间位移振幅轻度增高达3 dB;锤骨上韧带固定、锤骨上韧带和锤骨前韧带同时固定对镫骨底板在0.5~1.0 kHz影响明显,分别大减小4 dB和6 dB;而锤骨上韧带和锤骨前韧带分离对镫骨底板振动基本无明显影响.结论:锤骨上韧带固定和锤骨前韧带固定对鼓膜和镫骨底板影响不同.锤骨上韧带固定对鼓膜、镫骨底板振动减小;锤骨上韧带、锤骨前韧带同时固定对镫骨底板影响大;而锤骨上韧带和锤骨前韧带分离对镫骨底板振动基本无明显影响.

  • RTN4基因rs2864052和rs6545468与广西壮族人群鼻咽癌易感性相关研究

    作者:覃海媚;王荣;韦贵将;韦宝斌;韦叶生;王俊利

    目的:研究RTN4多态性rs2864052和rs6545468位点及其单倍型与广西壮族人群鼻咽癌易感性相关关系.方法:运用单碱基延伸PCR技术和DNA测序法对广西壮族282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和19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RTN4基因rs2864052和rs654546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RTN4基因的单倍型频率.结果:RTN4基因rs2864052存在AA、GA、GG三种基因型和A、G等位基因,其在鼻咽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6545468位点存在CC、GC、GG三种基因型和C、G等位基因,其在鼻咽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单倍型分析发现鼻咽癌组单倍型AG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4,OR=0.14,95%CI为0.31-0.68).结论:RTN4基因多态性rs2864052和rs6545468位点的单倍型AG可降低广西壮族人群个体鼻咽癌易感性.

  • GJB2基因突变引起的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研究

    作者:戴翔;李隽;胡晞江;童静;蔡文倩

    目的:检测一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GJB2、GJB3、GJB6、SLC26A4、线粒体12SrRNA和线粒体tRNASer(UcN)等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基因型、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家系中先证者和部分亲属的临床资料,采集其外周血样本,并提取DNA.扩增GJB2、GJB3、GJB6、SLC26A4基因编码区和线粒体基因耳聋致病相关区域,并以直接测序法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先证者和母亲均携带GJB2基因R75Q杂合突变,而其他检测基因未见致病突变.结论:GJB2基因R75Q突变引起先证者和母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R75Q能由亲代遗传至子代,基因检查的结果可为进一步生育指导提供帮助.

    关键词: 连接蛋白 GJB2 遗传
  • 巨大鼻石1例

    作者:许雯;余少卿;李少辉;葛荣明

  • 鼻腔鼻窦浆细胞肉芽肿3例报告

    作者:陈秋蓉;杨慧;吕丹;肖浩;郑义涛;任佳

  • 外鼻及前额部4根条形金属异物1例

    作者:金燕丽;姜宪

    关键词: 异物 外鼻 成像 三维
  • 局部皮瓣在儿童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尹德佩;窦训武;张海港;朱慧娥;樊明月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一般不合并其他耳部畸形.可为一侧性或双侧性,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廊的第一、二鳃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鳃裂封闭不全所致.瘘管口可表现为间断有豆渣样分泌物排出,若无红肿,可以长期观察;若发作一次感染,手术切除是唯一根治的办法.2010-01-2016-01我科对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的儿童进行手术治疗,现对瘘管和感染灶的位置关系,皮瓣设计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 改良耳廓假性囊肿切除术31例疗效观察

    作者:祝宝莲;曹卫东;徐冰;周思彦

    耳廓假性囊肿亦称耳廓软骨间积液、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其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与耳廓轻度外伤或硬枕有关.临床治疗以保守为主,方法多样,但多数疗效不佳,复发率高,遗留有耳廓增厚、变形等后遗症.近年来耳廓假性囊肿手术切除越来越受到重视,方法大多是切除囊肿前壁软骨,搔刮后壁软骨.我科2015-05-2015-12对31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进行改良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 LigaSure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牛少雄;李永康

    我科自2013年10月开始将LigaSure应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外科治疗中,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术后出血及创面渗液,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2013-10-2015-10入住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的31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LigaSure组(16例)和传统组(15例).LigaSure组16例中,男2例,女14例;年龄26.0~58.5岁;甲状腺Ⅱ度肿大5例,Ⅲ度11例.传统组15例中,男3例,女12例;年龄28.0~61.5岁;甲状腺Ⅱ度肿大6例,Ⅲ度9例.两组术前评估均符合手术要求;均行标准的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 溶酶体-自噬与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屈倩倩;张世文;李晓江

  • 声带小结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曹常乐;王斌全

    关键词: 声带小结 诊断 治疗
  • 前庭性偏头痛的研究现状

    作者:周丽丽;王文昭;杨月嫦;庄建华

  • 兔喉部125I粒子植入术后周围辐射剂量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海燕;贾海英;林修贤;练兵;张涛

    目的:监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家兔正常喉组织后不同时间周围辐射剂量的变化,从辐射防护角度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健康雄性普通级新西兰家兔60只,重2.15~2.30 kg,随机分为7d组、1个月组、2个月组、4个月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将3粒活度为0.8 mCi/粒、半衰期60.2d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实验组家兔右侧第一气管环旁.测量实验组4个月亚组植入粒子后不同时间、不同距离的周围辐射剂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着与粒源距离的增加及植入后时间的延长,周围辐射剂量减少,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周围辐射剂量下降缓慢,在距离粒源1 m处,测得剂量为室内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临床应用易于防护,其周围密切接触者是安全的.

  • Six1和TGF-β及VEGFC在人喉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王来;朱孟沙;田君海;薛海涛;刘海龙;张继华

    目的:探讨Six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人喉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淋巴转移中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干扰技术,分别沉默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内Six1和TGF-β基因的表达,制备Six1和TGF-β靶向siRNA转染至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进行扩增,制备荷瘤裸鼠模型.致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未转染组),B组(转染空载体组),C组(Six1转染组),D组(TGF-β转染组),E组(Six1+ TGF-β转染组).肿瘤生长到6~12 mm时,将裸鼠脱颈处死,观察并记录各组肿瘤的体积及转移情况.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Six1、TGF-β及VEGF-C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Six1、TGF-p及VEGF-C mRNA的表达.结果:A、B组比较,平均肿瘤体积及转移只数无明显差异;同A组比较,C、D、E组中平均肿瘤体积无明显减轻,但转移只数减少;与C、D组比较,E组平均肿瘤体积无明显减轻,转移只数无明显减少.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结果显示,A、B组比较,VEGF-C蛋白及其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与A组比较,C、D、E组中VEGF-C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出现减弱;与C、D组比较,VEGF-C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在E组未出现进一步降低.结论:Six1和TGF-p均能够调控VEGF-C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进而调控人喉鳞状细胞癌的淋巴转移,提示Six1、TGF-β的变化可能成为临床抑制人喉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的潜在靶点.

  • 喉气管狭窄诊疗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崔鹏程

    喉气管狭窄是一种喉气管腔内瘢痕增生致患者呼吸困难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喉气管外伤的增多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技术的普及,喉气管狭窄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喉气管狭窄,特别是重度狭窄,治疗上仍十分棘手.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除了精湛的手术技巧外,还需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关键词: 气管 狭窄 外科手术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进展

    作者:肖水芳;贾俊晓;张俊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发病率高达2%~4%,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OSAHS的危害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打鼾、白日嗜睡及疲乏等相关症状造成的患者生活工作质量降低;二是其可增加并加重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患的发病风险及病情进展,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而对OSAHS的有效治疗可使患者从这两方面获益[1].当前应用于OSAHS的治疗方法繁多,常实施的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口腔矫治器以及外科手术等,在临床中我们要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合其治疗的佳方案.

  • 声带白斑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癌变的影响因素

    作者:崔卫新;徐文;杨庆文;程丽宇

    目的:探讨声带白斑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癌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555例经手术治疗的声带白斑患者,综合分析诱因、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其与复发、癌变的相关性.结果:555例患者病理诊断为鳞状上皮单纯增生322例(58.0%),轻度异型增生86例(15.5%),中度异型增生56例(10.1%),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45例(8.1%),浸润癌46例(8.3%),不同病理类型年龄差异显著(P<0.01).过度用声、吸烟、饮酒等诱因与声带白斑的病理类型无相关关系(P>0.05).病变病理严重级别与声带黏膜波减低程度呈等级相关关系(P<0.01).病变病理严重级别与p53阳性与否及p53、Ki67阳性等级呈等级相关关系(P<0.01).手术后随访259例,其中非浸润癌患者232例(41.8%),非浸润癌患者复发83例(35.8%),癌变8例(3.4%).双侧病变较单侧病变复发和癌变的概率高(95%CIOR 0.378 [0.197-0.723],P<0.01).病变复发及癌变的发生率与病理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p16阳性患者复发次数增多(P<0.01),复发和癌变概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带白斑的病理类型差异较大,老年男性、双侧病变、黏膜波明显减低是推断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p53、Ki67阳性等级与病理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双侧病变、病理类型严重、p16阳性提示病变复发及癌变率增高.

  • 经口内镜微创外科治疗环后区和食管入口病变

    作者:李五一;王剑;杨大海;霍红;金晓峰;牛燕燕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环后区和食管入口病变的疗效.方法:经口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环后区和食管入口病变患者15例.15例中,原发于下咽环后区肿瘤类病变7例,其中浅表的环后区鳞状细胞癌3例(AJCC TNM分期:T2 N0 M02例,T2 N2cM01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颈部手术切开后复发的多发纤维脂肪瘤1例,巨大纤维血管性息肉1例;食管入口区病变8例(Zenker憩室1例,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引发吞咽障碍、经康复治疗失败7例).3例环后癌均术后辅助放疗.1例T2 N2cM0患者同期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结果:7例环后区肿瘤类病变均完整切除.3例环后癌和良性肿瘤外科切缘阴性,2例环后癌随访16~30个月和4例良性肿瘤随访2~12个月,局部无复发.近期完成手术的1例环后癌患者仍在术后放疗中.7例吞咽障碍患者4例摆脱鼻饲.1例Zenker憩室症状消失,吞咽造影复查正常.所有患者均未行气管切开术,术后第2~3天可以经口进流食或稀半流食.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轻微.结论:经口内镜微创手术能治疗一些环后区和食管入口病变.选择合适病例效果良好,并发症轻微,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的创伤.

  • 咽喉反流在任克间隙水肿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嘉森;李进让

    目的:探讨咽喉反流在任克间隙水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02-2016-06诊断为任克间隙水肿的16例患者进行分析,以同期声带白斑和早期声门型喉癌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间反流症状指数(RSI)、反流体征评分(RFS)、24 h咽喉酸反流次数、24 h咽喉酸反流时间和咽喉反流阳性率的差异.结果:任克间隙水肿患者的RSI评分均值为11.2±3.8,RFS评分均值为8.2±1.5,中位反流次数4.0[0.0;9.0]次,中位反流时间5.6[0.0;16.7]min,量表评分咽喉反流阳性率100%(16/16),24 h MII-pH监测结果示咽喉反流阳性率56.2%(9/16);对照组RSI评分均值为8.6±3.2,RFS评分均值为6.8±2.1,中位反流次数0.0[0.0;3.0]次,中位反流时间0.0[0.0;4.3]min,量表评分咽喉反流阳性率58.0%(29/50),24 h MII-pH监测结果示咽喉反流阳性率28.0%(14/50).任克间隙水肿组RSI评分、RFS评分、24 h咽喉酸反流次数、24 h咽喉酸反流时间和咽喉反流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咽喉反流与任克间隙水肿具有相关性,咽喉反流在任克间隙水肿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对任克间隙水肿患者治疗时应加抑酸治疗.

  • 局部给药光动力疗法治疗儿童喉乳头状瘤

    作者:周成勇;韩佳宏;孙宝春;陈毛毛;代志瑶;沈瑶;王丰;韩泽利;杨淑芝

    目的:观察局部给药的光动力疗法治疗儿童喉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28例喉乳头状瘤患儿,平均外院手术治疗4次,切除肉眼可见瘤体后,局部贴敷20%的5-氨基酮戊酸(光敏剂)3h,用635 nm的半导体光动力激光,200~280 mW,能量密度80~120 J/cm2,照射20 min.25 d左右重复照射,直至无肉眼可见肿瘤后再照射2次.结果:随访1年以上24例(其中12例随访3年),19例(79.2%)未发现复发;5例(20.8%)复发,其中2例放弃治疗,3例在追加3次治疗后肿瘤消失.主要并发症是喉粘连.结论:局部给药光动力疗法治疗儿童喉乳头状瘤的初步疗效较好,可明显减少肿瘤复发.

  • 腔镜下球囊扩张气管成形术治疗儿童获得性声门下狭窄的疗效分析

    作者:焦宇;黄琦;张治华;吕静荣;杨军;吴皓

    目的:评价腔镜下球囊扩张气管成形术治疗儿童获得性声门下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腔镜下球囊扩张气管成形术治疗23例获得性声门下狭窄患儿,探讨腔镜下球囊扩张气管成形术对儿童获得性声门下狭窄的疗效、适应证及安全性.结果:23例患儿中,11例术前气管切开患儿中6例成功拔管,11例痊愈且避免气管切开,1例接受开放式喉气管成形术,5例仍在随访中,总有效率为73.91%.全部患儿中Cotton Ⅰ级狭窄1例,治愈1例,有效率100.00%,Ⅱ级狭窄6例,治愈5例,有效率83.33%;Ⅲ级狭窄16例,治愈11例,有效率68.75%.12例患儿发生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为52.17%,均接受多次扩张治疗,平均扩张次数为1.87次.新鲜瘢痕组9例,治愈8例(88.9%),平均手术扩张次数1.22次;陈旧瘢痕组14例,治愈8例(57.14%),平均手术扩张次数2.23次,两组平均手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球囊扩张气管成形术是治疗儿童获得性声门下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手术对不同病变类型病例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瘢痕早期接受手术的患儿平均手术次数更少,疗程更短.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