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树突状细胞表型抗原在喉咽癌颈部淋巴结中的表达

    作者:李晓艳;中岛格;董频

    目的:探讨喉咽癌颈部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DC)表型抗原的表达与喉咽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7例喉咽癌144枚淋巴结DC的表型抗原S-100、CD1a、CD83的表达用Envision HIS的方法检测,并观察CD45RO+T细胞与DC的关系.结果:S-100+DC、CD1a+DC、CD83+DC在转移组淋巴结中的数目较非转移组淋巴结中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3+DC在转移淋巴结的癌巢中的数目较癌旁中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存组淋巴结中的浸润数目较死亡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5RO+T细胞主要分布在CD83+DC的周围.结论:表达不同表型抗原的DC具有不同的功能,CD83+DCs被认为是成熟DC分布在癌旁与其激活T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有关,对于肿瘤免疫防御机制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DC在淋巴结中的浸润程度及表型抗原的表达情况是反映宿主肿瘤免疫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预测喉咽癌转移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3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海英;王继群;山艳春;侯景辉

    目的:探讨p63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喉鳞状细胞癌(喉癌组)及其4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24例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组)、40例未转移淋巴结(未转移淋巴结组)及25例喉非癌组织(非喉癌组)中p63基因的表达.结果:p63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为细胞核阳性表达,喉癌组及转移淋巴结组的中、强阳性率为95.2%(60/63)和83.3%(20/24);癌旁组及未转移淋巴结组中无中、强阳性表达;非喉癌组中1例乳头状瘤为弱阳性表达,其余均为上皮细胞或基底细胞核弱阳性表达.结论:p63可作为喉鳞状细胞癌有特异性的标记物,对喉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p63可能主动参与了调控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但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激活状态,可能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负反馈的作用.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多导睡眠监测观察指标的比较

    作者:王文栋;董频;万夷;赵宁军;王强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后PSG观察指标的改变.方法:对行UPPP手术的20例OSAHS患者于手术前后分别进行PSG监测.结果:①与术前比较,UPPP术后 PSG监测观察指标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P<0.01) 、低SaO2(P<0.01)、平均SaO2(P<0.01)、平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P<0.05),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②UPPP手术后,PSG监测观察指标睡眠时相构成比的改变主要在与从S1期转入到S2期;③PSG监测观察指标中,AHI与低SaO2、平均SaO2、平均长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之间均具有相关性,但是前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更有统计学意义,且手术前后AHI的减小值与低SaO2的升高值之间同样具有相关性.结论:对于患者病情轻重以及手术疗效的评价,SaO2是较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更为敏感的指标,UPPP术后睡眠构成比的变化主要在于从S1期转入到S2期.

  • 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仪做喉鳞状细胞癌癌细胞核形态学定量分析

    作者:汪涛;黄红彦;崔永华;刘秋润

    目的:定量分析喉鳞状细胞癌(LSCC)癌细胞核的形态,并探讨形态学参数与肿瘤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仪对来源于21例LSCC和20例喉部良性病变的83张细胞刷片做核形态定量研究.结果:LSCC癌细胞表现为较大的核面积、平均半径、核周长、核圆球度以及核单位面积DNA含量,其中核面积、核周长、核单位面积DNA含量在肿瘤发生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间有差异,喉部恶性肿瘤组织中S期细胞细胞核均在77 μm2以上,平均核半径和核面积作拟合抛物线(拟合方程Y= aX2+bX+c),提示b值越小(b<0.045),c值越大(c>1.82),则与肿瘤越相关.结论:核形态定量分析认为LSCC癌细胞表现为异常的核形态,结合S期细胞核面积与平均半径和核面积的抛物线拟合方程系数,在辅助细胞学诊断及临床评价肿瘤生物学特性方面意义较大.

  • 多层螺旋CT在下咽癌诊断及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秀强;陈瑛;王巾帼;解光;潘新良;李梅;许风雷;于德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下咽癌的诊断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耳鼻咽喉科医生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下咽癌患者的MSCT和手术资料, 所有MSCT扫描均采用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硬腭至颈段食管.结果:45例下咽癌中位于梨状窝癌34例,环后区癌7例,下咽后壁癌4例. MSCT增强扫描显示下咽软组织影呈轻度或明显强化,梨状窝变窄或消失,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喉软骨破坏、移位及侵犯食管入口、颈段食管和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可推移环状、杓状软骨向前移位及甲杓间隙和环甲关节间距增宽.根据MSCT制定的手术计划与实际基本一致,达91.1%.结论:MSCT能很好地显示下咽癌的部位、大小和侵犯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制定手术计划具有指导意义.

  • 金属支架在成人非肿瘤性气管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费刚;Pignat J C

    目的:探讨金属支架在成人非肿瘤性气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7例非肿瘤因素造成成人患者气管狭窄,除1例全喉术后气管瘘口段狭窄较小以外,其余6例气管狭窄长度均在4 cm以上;因患者不能或不愿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采用记忆性钛合金支架治疗;其中4例使用了无硅胶膜支架,3例使用了硅胶膜支架.结果:支架治疗的7例患者,术后梗阻症状缓解,除1例全喉术后患者外其余6例患者在术后均拔除了气管套管、关闭了气管瘘口,并恢复了正常的呼吸及发声功能;纤维喉镜随访检查显示大多数患者对支架耐受好,局部仅发生轻度炎性反应、肉芽增生,经处理后病情稳定;1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局部炎性反应、肉芽增生而再次狭窄,需再次气管切开;另1例患者因局部不适反应明显,于术后10个月拔除支架,随访检查未见再次狭窄.结论:金属支架治疗方法近期效果稳定,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尤其适合部分不能进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气管狭窄 支架
  • 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对内生性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智楠;徐忠强;魏幼华;陈平;余其林;董宗祈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内生性支气管异物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337例X线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并伴有一叶或二叶肺气肿和(或)肺不张.其中22例诊断为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无异物呛咳史,全部病例首先用抗生素3 d无效且呼吸困难加重者,均作支气管镜检及BAL,在行支气管镜检查排除外源性异物的同时随机以生理盐水和阿奇霉素(AZM)进行BAL,其中126例以生理盐水行BAL为对照组,211例以AZM行BAL为AZM组.对照组平均年龄3.0岁,AZM组平均年龄3.1岁.结果:支气管内生性脓栓331例,其中左侧肺126例,右侧178例,双侧27例.性质:黏液脓性栓子305例,奶瓣栓子4例,塑型支气管炎的白色膜状物22例.AZM组中痊愈172例(81.2%),显效39例(18.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99例(78.6%),显效24例(19.0%),总有效率97.6%.两组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11 d,AZM组平均住院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气胸2例,经胸腔闭式引流等对症治疗,气胸消失.死亡3例.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对内生性支气管异物具有缩短小儿肺炎病程的作用,特别是因呼吸道梗阻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患儿的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通过支气管镜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塑型支气管炎的诊断.

  • 600例难治性咽异感症患者病因分析

    作者:王行炜

    目的:探讨难治性咽异感症的病因.方法:除耳鼻咽喉常规检查外,行鼻咽纤维喉镜、纤维食管胃镜、鼻窦CT、茎突X线摄片、颈部和甲状腺B超等检查以及相关治疗.结果:600例咽异感症患者中,患胃食管炎229例(38.2%),鼻窦炎113例(18.8%),更年期综合征57例(9.5%),慢性扁桃体炎40例(6.7%),疑癌症22例(3.7%),亚急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肿瘤13例(2.2%),茎突过长综合征9例(1.5%),其他117例(19.5%).所有患者根据检查的相关病因治疗,随访6个月,有效率达84.2%.结论:咽异感症的病因较多,要重视胃食管炎、鼻窦炎等,特别是返流性胃食管病与咽异感症的关系.

  • 基因MTA1在喉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王会河;黄光武;韦福依;莫立根;邝国乾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表达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30例喉癌组织、12例喉癌颈部淋巴结和10例正常喉部组织,进行了Mta1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有转移喉癌原发灶Mta1 mRNA高表达率为100%(8/8),无转移为22.7%(5/22),P<0.01;有癌转移淋巴结高表达率为87.5%(7/8),无癌转移为0 (0/4),P<0.05.30例喉癌有13例Mta1 mRNA高表达,高表达率为43.3%.结论:Mta1 mRNA表达与喉癌淋巴结转移呈相关关系.基因Mta1可成为判断喉癌转移有价值的指标.

  • CD105与喉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顾欣;徐阳阳;吴鹤;徐秀玉

    目的:研究CD105在喉鳞状细胞癌血管中的表达,及其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意义.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检测CD34/Ki67、CD105/Ki67在3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喉黏膜石蜡标本中的表达,分别以抗CD34和抗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量化新生微血管(MVD),以抗Ki67单克隆抗体标记增殖的内皮细胞,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和喉鳞状细胞癌组比较,MVDCD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CD105标记的微血管增殖指数(PI)高于CD34标记组(P<0.01); MVDCD34与MVDCD105在喉鳞状细胞癌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CD34与MVDCD105均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MVDCD34与肿瘤的浸润范围无关(P>0.05),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也无关(P>0.05);MVDCD105则随肿瘤浸润范围的增大而增加(P<0.01),且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加(P<0.01).结论:CD105是新生血管的特异性标志物,新生血管密度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相关,但与喉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无关.

  • 细胞外基质蛋白-1与喉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

    作者:韩朝;林国经;黄建民;迟放鲁;张鲁榕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与喉癌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3例喉良恶性肿瘤ECM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用RT-PCR分子技术检测5例新鲜喉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ECM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喉良、恶性两组肿瘤组织ECM1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癌组ECM1表达明显强于良性组.喉癌组ECM1表达与喉癌微血管密度(24.50±5.96)存在正相关(γ=0.505,P<0.05).5例喉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均检测到ECM1 mRNA的表达,两者mRNA的表达量差异不明显.结论: ECM1在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癌细胞生长、转移和具有血管生成作用.ECM1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治疗喉癌和判断喉癌预后.

  •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手术治疗

    作者:肖淑芬;陶振峰;李晓明;张虹

    淋巴结结核主要发生于颈部,是肺外结核中常见的.闫树旭等(2000)对30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病理分析后发现颈淋巴结结核占25.3%,仅次于转移癌.颈部淋巴结结核多采用药物治疗,疗程较长.我科对2003年10月~2005年1月收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21例采用了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喉腔异物变位开胸取出1例

    作者:霍代岭;毛琳英;李英姿

    患者,男,10岁.误吸一针头后咳喘、喉痛1 h,于2004年4月6日19时入院.体检:患者精神紧张,声音嘶哑,呼吸稍促,口唇无紫绀,咽部黏膜不充血.颈部皮肤无红肿及皮下气肿,三凹征(-).两肺呼吸音正常.心律规整,心音有力.

  • 127例食管异物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余得志;邱建新;沙群;杨见明;童步升

    本科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住入院食管异物患者127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分析食管异物患者共127例,除2例死亡外,125例均取出异物所证实.127例患者中,男83例,女44例;年龄3个月~95岁.其中1岁以下9例;1~<5岁21例;5~<15岁24例;15~<40岁22例;40~60岁31例;60岁以上20例.

  • 癌蛋白-18与头颈肿瘤

    作者:张才云;肖自安

    近年来,已发现50余种癌基因与人体肿瘤有关,并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多步骤作用的结果.癌蛋白-18(stathmin)基因是从淋巴瘤中筛选出的特征性表达基因[1],其表达产物 stathmin是增殖细胞细胞质溶质中广泛存在的磷蛋白.stathmin之所以引起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是因为它在有丝分裂纺锤丝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其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的显著增加.本文着重介绍stathmin在肿瘤特别是头颈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 水通道蛋白1及4在大鼠喉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关兵;张庆丰;董震;杨占泉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及4(AQP4)在大鼠喉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AQP1及AQP4在喉部的分布及在喉部疾病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意义.方法:正常大鼠喉组织标本8例,苏木精-伊红染色用于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观察AQP1及AQP4的表达部位.结果:AQP1主要表达于大鼠喉黏膜固有层的血管内皮细胞、喉黏膜腺体及肌细胞核膜上.AQP4主要表达于大鼠喉黏膜鳞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固有层黏膜腺体及肌细胞膜上.结论:AQP1 及AQP4表达于大鼠喉的不同部位,在喉部水转运中起不同的作用,或许在喉部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 细针穿刺切除活检技术在咽旁间隙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蔡谦;苏振忠;叶辉;柴丽萍;吴旋;滕以书

    咽旁间隙肿瘤治疗前的诊断有赖于CT、MRI等影像学方面的检查[1].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的,必须得到病理学的检查结果,但由于咽旁间隙肿物部位的特殊性,操作起来往往比较困难.有学者曾进行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FNA)检查,但结果不理想[1].为此,我们利用细针穿刺切除技术(core-needle biopsy,CNB) 对7例疑似该病患者进行了活检,效果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 CO2激光治疗双侧声带麻痹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比较

    作者:沈雁

    双侧声带麻痹所致喉阻塞,传统手术方式首先要行气管切开术,但长期戴管会给患者带来许多的痛苦和烦恼.为解决此问题而开展了多种手术方法,包括喉外和喉内进路,目的是既消除了喉阻塞,又尽可能地减少影响发声的不利因素.本文将CO2激光声带部分切除术和喉外进路声带外移术2种治疗方式进行比较,以寻求佳的治疗手段.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