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嗅黏膜中PCNA与LNGFr表达的改变

    作者:李力;张燕;蒲建章;李桂芳;叶鸣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低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LNGFr)在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嗅觉神经元(ORNs)的表达以及LNGFr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CCCRC方法对46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嗅觉评分并分为3组:A组为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25例;B组为慢性鼻窦炎不伴嗅觉障碍10例;C组为单纯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1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和LNGFr在3组患者嗅黏膜中的表达.结果:PCNA和LNGFr在A组嗅黏膜基底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1)和C组(P<0.01);A组中,PCNA在基底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与嗅觉评分呈负相关(r=-0.7441,P<0.01);LNGFr着色强度的积分光度值与嗅觉评分呈负相关(r=-0.440 7,P<0.05);LNGFr着色强度的积分光度值与PCNA的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o.531 7,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嗅黏膜中神经干细胞即基底细胞大量增殖,其增殖能力的增强与LNGFr的表达上调有关.

  • 梅尼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评估研究

    作者:吴萍;王海涛;吴子明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MD)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病情况,为有效治疗MD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法(HAMA)和抑郁量表法(HAMD),对未经治疗的确定型MD患者60例(MD组)及正常人20例(对照组)进行量化分析.结果:MD组患者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状况的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值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而MD患者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治疗MD时,不仅要治疗其生理性疾病,还要治疗其并发的焦虑症和抑郁症等.

  • 成人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多向诱导分化

    作者:黄秋生;陆汉强;周月鹏;贺清华;孙湘兰;姜平;张志坚

    目的:观察成人鼻腔呼吸黏膜内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布特征,建立鼻黏膜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探讨该细胞向神经细胞及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将成人鼻腔呼吸黏膜制成冷冻切片,用Nestin和Vimentin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SCs在鼻黏膜内的分布特征.对鼻黏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扩增出MSCs,用于细胞标志蛋白Nestin,CD133,Vimentin和Sall4的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该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液(含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及神经诱导培养液(Neurobasal培养液含B27,ATRA,TSA)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用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评价其诱导分化效果.结果:Nestin和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的MSCs主要存在于鼻黏膜的固有层内,通过体外培养、传代,可扩增出大量的MSCs,该细胞表达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CD133,Vimentin和Sall4;用成骨诱导剂诱导培养后,该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强,茜素红染色显示细胞表面形成大量的钙结节;经神经诱导培养液诱导培养后,细胞生长出细长突起并互相连接成网,细胞高表达神经细胞标志蛋白NF-200和BM88.结论:成人鼻腔呼吸黏膜固有层内广泛存在MSCs,该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自体移植修复骨和神经组织损伤.

  • 安脱达标准化尘螨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刘军;万静;周意;刘忠

    目的:评价安脱达标准化尘螨疫苗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8例尘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及治疗2年后的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其治疗效果,同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症状评分、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分级评价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2年治疗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同时,免疫治疗组患者的鼻炎相关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所有免疫治疗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变应性鼻炎.

  • EOS与COX-2在阿司匹林三联征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化静;单志桂;王玻玮;刘立中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EOS)的聚集和COX-2在阿司匹林三联征(ST)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取94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鼻息肉组织,其中ST患者34例(ST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哮喘患者30例(ATA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0例(对照组),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OS的分布及COX-2的表达,并经统计学分析EOS、COX 2的表达和分布与临床病理和发病机制的关联.结果:EOS在3组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均大量浸润,EOS计数均数分别为80.02±6.11、76.62±5.22、65.97±4.78,ST组、ATA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T组与AT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主要表达于黏膜下腺体、腺上皮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中的EOS,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88.13±6.26、89.46±5.97、91.22±4.11,ST组与对照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组与AT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S浸润程度不同可能是ST患者接触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特有临床表现的炎症基础,COX-2在ST患者息肉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可能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转换及鼻息肉的形成有关.

  • 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洁;何源萍;曾旭东;李泽文;潘芳名;陈应超;李兆龙

    目的:评价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的方法,通过比较55例AR患者在接受2年的屋尘螨变应原制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观察该制剂的临床疗效.结果:55例患者在完成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是治疗尘螨引起的AR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内镜辅助经皮纹切口颌下腺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晓红;许洪波;杨征;周兵;房居高;于振坤;黄志刚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皮纹切口的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2010年就诊于我院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5例.设计下颌下区皮纹切口,内镜辅助下行颌下腺切除术.先切开颌下腺下缘的包膜,包膜下观察镜下面动脉、颏动脉颌下腺体分支和面前静脉属支的走行特点,采用双极电凝凝断血管分支和下颌下神经节的腺体分支,结扎颌下腺导管,完整切除腺体.头皮针塑料管负压引流,皮内缝合切口.回顾性分析同期常规颌下切口的颌下腺良性肿瘤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并发症和手术时间.结果:内镜组切口长度长2.0~2.5 cm,平均2.3 cm;手术时间41~87 min,平均64 min;术中出血5~10 ml;术中术后无面瘫、无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4个月~5年,无复发.与传统切口组相比,切口长度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稍长.结论:采取皮纹切口的内镜颌下腺切除损伤小,术后能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 根据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调整类固醇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鸿;张建斌;余晔;刘珺;姜妍;严能兵;王鹏举;孔维佳

    目的:探讨根据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EOS)相对计数调整类固醇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3个月内未接受类固醇治疗的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42例,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鼻分泌物EOS阳离子蛋白浓度,根据鼻分泌物EOS计数将患者分为EOS组23例(EOS≥3%)与非EOS组19例(EOS<3%),均进行AR症状、体征评分、鼻分泌物细胞分类计数.治疗2、4、6个月时进行随访和疗效评价.结果:EOS组鼻分泌物中EOS比值[中位数M(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EOS阳离子蛋白水平(-x±s,下同)基线值分别为0.086(0.065;0.176)、(326±145)μg/L,非EOS组分别为0.016(0.005;0.022)、(154±58)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3.32,均P<0.01).治疗2、6个月后,EOS组的EOS比值、EOS阳离子蛋白水平分别为0.038(0.006;0.070)、0.019(0.010;0.060); (175±122)μg/L,(175±153) μg/L,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3、7.38,均P<0.05);非EOS组分别为0.014(0.004;0.032)、0.015(0.010;0.026);(118±60)μg/L、(112±60)μg/L,与基线值比较,EOS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P>0.05),而EOS阳离子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5).平均症状、体征评分EOS组和非EOS组在基线及2、4、6个月时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鼻用类固醇用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鼻分泌物EOS增高的AR患者,采用类固醇治疗能够抑制EOS炎症,改善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非EOS增高的AR患者对类固醇治疗反应性差,症状、体征无改善.临床上可以根据EOS的相对计数决定是否采用类固醇治疗.

  • 上皮性钙黏蛋白与闭锁蛋白在慢性鼻-鼻窦炎上皮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史丽丽;陆翔;刘争;崔永华

    目的:探讨上皮性屏障分子E-钙黏蛋白和闭锁蛋白在鼻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方法:纳入对照组下鼻甲黏膜13例,嗜酸性鼻息肉10例,非嗜酸性鼻息肉14例,单纯性慢性鼻窦炎11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屏障分子E-钙黏蛋白和闭锁蛋白在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上皮的表达情况.结果:伴和不伴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各组和对照组的E-钙黏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中E-钙黏蛋白表达在黏膜上皮和腺体上皮.而闭锁蛋白主要表达在上皮细胞顶端的外侧,在对照组表达连续,而在慢性鼻窦炎各组上皮细胞顶端闭锁蛋白的表达出现中断、不连续的现象,表达下调.结论:上皮屏障分子E-钙黏蛋白和闭锁蛋白在不同类型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情况,提示在鼻黏膜慢性炎症过程中,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无明显缺失,而主要紧密连接蛋白在慢性炎症的黏膜上皮表达下调,在上皮细胞的顶端表达中断,引起上皮的屏障功能异常,因而病原微生物更容易侵入,引起鼻黏膜不同程度的炎症,这可能为鼻窦炎发病的机制之一.

  • 鼻中隔双向黏骨膜瓣应用于成人难治性后鼻孔闭锁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传喜;刘少峰;范国康;杨蓓蓓

    目的:探讨鼻中隔双向黏骨膜瓣治疗成人难治性后鼻孔闭锁的效果.方法:9例后鼻孔闭锁患者,其中先天性闭锁2例,鼻咽癌放疗后闭锁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内镜下后鼻孔成形术,术中使用鼻中隔双向黏骨膜瓣,术后未放置硅胶扩张管.观察患者术后的症状改善程度及是否发生后鼻孔再狭窄或闭锁.结果:9例患者术后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明显改善.在平均19.3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新成形后鼻孔通畅,黏膜瓣无移位及坏死,亦无后鼻孔再狭窄或闭锁发生.其中2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l例出现后鼻孔边缘肉芽组织增生,经鼻内镜处理后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后鼻孔成形术中,鼻中隔双向黏骨膜瓣的应用可降低再狭窄或闭锁的发生率,术后可不用放置硅胶扩张管.

  • 曲安奈德庆大霉素明胶海绵在鼻内镜术后术腔应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志成;覃冠锻;侯涛

    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sinus surgery,ESS)是在清除不可逆的病变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结构,术后黏膜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是手术的终目的.对于部分患者术后出现黏膜广泛水肿、囊泡、息肉样变和粘连等,我们采用曲安奈德庆大霉素明胶海绵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嗜酸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轲;刘月辉

    由过度的Th2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众多的炎症细胞与疾病发病机制的多个方面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在组织中的局部化和激活可能是疾病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1-2].EOS通过释放颗粒蛋白来发挥作用,EOS颗粒蛋白的水平通常与变应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然而,EOS在炎症部位的募集涉及多种细胞因子(明显的是Th2细胞产生的IL-4、IL-5和IL-13),黏附分子(如β1、β2和β7整合素),趋化因子(如RAN-TES和Eotaxin)和其他因子(如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3].其中只有IL-5和Eotaxin有选择性地调节EOS运动.Eotaxin单一通过单独的趋化因子受体CCR3(现定名为CD193),此受体在EOS上大量表达[4].减少变应性疾病局部组织中的EOS募集浸润,对治疗变应性疾病有重要意义,探索EOS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对了解变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变应性疾病治疗的深入研究.

  • 实验性急性鼻窦炎上颌窦黏膜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卫红齐;朱政文;刘志勇;辛洁;邬晓帆;袁辉

    目的:观察家兔急性鼻窦炎上颌窦黏膜超微结构的动态改变.方法:25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空白对照组(5只),先建立急性鼻窦炎鼻源性模型.建模后第1、2、3、4周每周随机选取实验组家兔5只处死,解剖并从右上颌窦腔取0.3 cm×0.3cm大小新鲜黏膜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对照组在第1周开始实验.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家兔上颔窦黏膜纤毛排列整齐,无丢失,上皮细胞内线粒体无肿胀,内质网未见扩张;实验组家兔上颌窦黏膜纤毛变性,排列紊乱,部分纤毛丢失,出现复合纤毛、胞质突起、内质扩张、线粒体肿胀及黏膜下淋巴细胞浸润伴成纤维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家兔第1~4周,复合纤毛数量逐渐增多,第3、4周与第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质网扩张和线粒体肿胀程度在第2周明显,第4周后逐渐减轻,第2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口阻塞及细菌感染导致上颌窦黏膜超微结构改变,是急性鼻窦炎病理演变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 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刘争;张旻;刘汀哲;崔永华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头痛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统计数据显示欧洲21~34岁成年男性头痛的发病率为74 %,成年女性为92%.我国人群头痛的患病率亦高达50%[1],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会直接或由神经科医生转诊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寻求诊治,以判断头痛是否继发于鼻腔、鼻窦的异常,进而明确头痛的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关键词: 头痛 诊断 鉴别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