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聚束蛋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袁林林;娄卫华;桑建中

    目的:探讨聚束蛋白(FSCN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中的表达及其在该病恶性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40例NIP(NIP组)及14例NIP恶变(恶变组)中FSCN1和H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NIP组和恶变组中FSCN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和7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变组中HGF的表达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组中HGF的阳性表达率为40.0%,高于对照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CN1/HGF在NIP组和恶变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SCN1/HGF的表达异常和NIP的发生及其恶变密切相关,联合检测FSCN1/HGF有助于早期预测NIP的恶变.

  • Msx2和topoⅡ-α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琼芳;杨一兵;吴锡芳;赵川;从林海;阮标;张俊铮

    目的:探讨肌节同源盒基因同系物2(Msx2)和人拓扑异构酶Ⅱ-a(topoⅡ-α)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在SNIP恶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Msx2和topo Ⅱ-α在32例SNIP,30例鼻息肉,30例恶变SNIP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中SNIP组又根据病理形态分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中度不典型增生组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结果:SNIP、恶变SNIP组织中Msx2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183±0.0598和0.2521±0.0761,均显著高于鼻息肉组织的0.1878±0.037 2(P<0.05或0.01).SNIP、恶变SNIP组织中topoⅡ-α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303±0.0397和0.2666±0.0483,均显著高于鼻息肉组织的0.1978±0.038 8(P<0.01).Msx2和topoⅡ-a阳性表达在SNIP的3个病理形态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且在SNIP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sx2和topoⅡ-α在SNIP恶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SNIP基因治疗的靶点.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鼾声的声学特征研究

    作者:杨弋;秦永;黄魏宁;彭好;许辉杰

    目的:描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鼾声的声学特征,为鼾声分析应用于OSAHS的诊断、治疗及结果评价奠定基础.方法:记录31例OSAHS患者整夜睡眠的鼾声和PSG监测.应用Adobe Audition软件提取鼾声,将鼾声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分别随机提取每个患者呼吸暂停后的第1个鼾声和不伴有呼吸暂停的鼾声各10个,共计620组鼾声数据.运用Matlab软件程序分析、比较两类鼾声的各项声学指标:鼾声的大频率、中心频率、平均频率、峰频率、功率比等.结果:OSAHS患者的呼吸暂停后鼾声的大频率、峰频率、平均频率、中心频率均大于连续鼾声,而800 Hz功率比则相反,这些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将患者根据AHI值分为轻、中、重度三组,轻度组两类鼾声的峰频率、中心频率和800 Hz功率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重度患者的指标中除了中心频率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800 Hz功率比可能是区别OSAHS患者呼吸暂停后鼾声与平稳呼吸时产生的连续鼾声不同的声学指标,提示将鼾声监测分析技术应用于OSAHS的诊断与筛查具有一定可行性,为进一步分析研究鼾声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线索.

  • 鼻内镜术后病情迁延的细菌学分析

    作者:代保强;王全桂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鼻内镜术后迁延不愈者鼻腔分泌物的细菌学特征.方法:选取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20例(对照组),取其中鼻道分泌物;选取首次接受鼻内镜手术的CRS患者30例(手术组),术中取中鼻道分泌物;取FESS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未达治愈标准的患者20例(迁延组),在鼻内镜下取中鼻道分泌物,分别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3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检出细菌13株,手术组检出15株,迁延组检出15株,其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迁延组G-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手术组;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比例迁延组显著高于手术组.结论:需氧菌可存在于正常鼻腔内;CRS术后迁延不愈者,G-杆菌的感染和细菌的耐药性明显增加.因此,强调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术后迁延性鼻窦炎的抗生素治疗,应建立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

  • 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倾向预测的意义

    作者:孔慧;关庆捷;孙秀珍;王乃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胎肝激酶受体(flk-1)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恶变前不同阶段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NIP、非典型增生的不同阶段及恶变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情况.应用图像分析仪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VEGF、flk-1阳性染色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其在上皮组织和间质结缔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和范围也增加.轻度不典型增生与NIP比较,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与轻度不典型增生比较,VEGF、flk-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强度与鳞状细胞癌组织接近.结论:VEGF参与了NIP的病理过程,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随肿瘤异型程度的增加其表达强度增加,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衡量NIP恶变倾向的指标之一.

  • 鼻部基底细胞癌26例治疗分析

    作者:张永胜;肖大江;袁渊;朱国臣;吴四海

    目的:探讨鼻部基底细胞癌的切缘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鼻部基底细胞癌患者26例,采用Mohs显微手术切除15例,常规手术切除11例.结果:26例均一期切除并修复,切口愈合良好.术后2例复发,经再次切除并修复后未见复发.结论:鼻部基底细胞癌手术中冷冻切片可指导手术切除范围的大小,节省了组织并有利于修复,复发率明显降低,但手术费用和时间有所增加.

  • 波形蛋白在不同类型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史丽丽;陆翔;刘争;崔永华

    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M)在不同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及意义.方法: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10例)、非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12例)和不伴息肉的单纯慢性鼻-鼻窦炎(10例),将鼻中隔偏曲的肥大下鼻甲(1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中VM的表达.并运用免疫荧光双染检测VM阳性的细胞是否同时表达上皮的连接标记上皮性钙黏蛋白,用来鉴别VM在上皮中的表达是否属于上皮来源的细胞.结果:伴和不伴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各组以及对照组的上皮与间质中均出现VM的阳性表达.但VM阳性的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的间质包括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间充质细胞.伴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组VM的表达较其他组下调(P<0.05).VM阳性的细胞为上皮来源的细胞,上皮层的VM阳性细胞尤其见于各种类型的鼻-鼻窦炎.结论:VM不仅分布于鼻黏膜的间质而且分布于黏膜上皮, 这一现象尤其见于慢性鼻-鼻窦炎,且这些VM阳性的细胞不是白细胞,可能是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结果.VM与鼻-鼻窦炎的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短期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成硕;娄鸿飞;娄玮;张罗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混悬液短疗程经鼻雾化吸入治疗鼻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雾化吸入组(n=15)和喷鼻对照组(n=15).雾化吸人组接受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2 ml经鼻雾化吸入,每日2次;喷鼻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256 μg喷鼻,每日2次,疗程为1周.治疗前后评价鼻塞、流涕、嗅觉损失、头/面痛4个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内镜Kennedy评分和晨起血清皮质醇测定.结果:经过1周治疗,雾化吸入组的4个鼻部症状评分均明显减少,其中以鼻塞的改善为明显(用药前:8.4±0.7,用药后:4.0±0.8,P<0.01);内镜下息肉评分亦有明显减少(用药前:4.9±0.7,用药后:4.1±0.4,P<0.01);雾化吸入组鼻部症状评分和息肉评分均低于喷鼻对照组.雾化吸入组的晨起血清皮质醇浓度在治疗后降低[用药前:(17.6±2.4)μg/dl,用药后:(14.8±2.6)μg/dl,P<0.01],均在正常值范围内(5~25μg/dl).结论:短疗程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吸入治疗鼻息肉,可迅速改善鼻部症状、减小息肉体积,且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作为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内镜术前的治疗手段.

  • 围手术期过敏反应致死病例分析

    作者:闵佳;文婷;杜建维;赵为禄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因舌部溃疡逐渐增大8个月入院.既往体健,入院一般检查基本正常,否认过敏史,术前青霉素皮试阴性.拟于全身麻醉下行口咽部恶性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加左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加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整复术加气管切开术.患者入院时血压120/70 mmHg(1 mm Hg=0.133 kPa),心率82次/min,SpO2 98%.咪唑安定5 mg、苯磺酸阿曲库铵50 mg、丙泊酚100mg、枸橼酸芬太尼0.1 m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控呼吸,气道压15 mmHg左右.

    关键词: 过敏反应 围手术期
  • 医用胶治疗肝移植围手术期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勇刚;张伟;鲍诗平;邵姗;原晶晶;焦楠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急症,主要病因有烟酒、血管硬化、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外伤等,少见病因包括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瘤等[1-3].肝脏是除因子Ⅶ外所有凝血因子合成的部位,肝病患者常伴凝血功能异常[4].肝癌患者由于术前肝功能衰竭及代谢障碍,肝移植手术创伤大、出血多等因素,加之术后使用抗凝药物,使凝血功能进一步恶化,更易出现鼻出血.其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亦可出现致死性大出血.

  • 江苏昆山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调查分析

    作者:杜纪宏;马馨睿;王建中;邓建华

    目的:了解江苏昆山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种类及分布,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8种变应原提取液对820例临床拟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820例患者中,至少检测出一种变应原阳性者694例(84.6%),检测出2种及2种以上变应原阳性者581例,占阳性检出者的83.7%.吸入组变应原检出率前两位分别是粉尘螨492例(70.9%)和户尘螨473例(68.2%);食物组变应原检出率前两位分别是海蟹32例(4.5%)和鸡蛋清26例(3.7%).结论:昆山地区变应性鼻炎常见变应原有户尘螨、粉尘螨、海蟹和鸡蛋清.大部分患者对2种及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皮肤点刺试验对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作者:杜晓东;舒畅;徐桂容;马美;宋红毛

    目的:观察舌下免疫治疗粉尘螨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记录188例对粉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免疫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症状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188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症状已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个月喷嚏、流涕的症状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舌下脱敏治疗粉尘螨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鼻内镜下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52例报告

    作者:周正娟;胡明;潘中柱;余建军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对52例高位后段、巨大嵴突和棘突、多种弯曲形态并存、鼻中隔骨折脱位及需二次矫正偏曲,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冠状位)确诊的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偏曲矫正术,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52例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鼻腔通气良好,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及鼻梁塌陷等症状.结论:在鼻内镜下行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照明度好,视野清晰宽广,精细准确,保持了鼻中隔稳定性,安全、微创,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 OSAHS的上气道动态影像学评估

    作者:闫智强;孙建军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涉及多个交叉学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为2%~4%[1].OSAHS患者睡眠时频繁发生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终导致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渐进性损害,综合干预是本病治疗的基本策略.其中,外科治疗仍占重要地位.Fujita(1984)认为,在无明确的狭窄或阻塞部位定位诊断情况下的UPPP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总有效率只有50%左右;Farmer等[2]对UPPP手术治疗失败者进行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研究,发现这类患者大多数存在上气道多平面阻塞.

  • IL-4/STAT6在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的表达及鼻用糖皮质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慧;耿曼英;闫保星;卢星

    目的:研究IL-4/STAT-6在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的表达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对其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方法:45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变应性鼻炎无干预组(AR组)和变应性鼻炎糖皮质激素干预组(Glu组),每组15只.其中AR、Glu组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法制备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NC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卵清白蛋白进行同步处理.动物建模后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每次50 μl/侧)治疗,每天2次,连续5d.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及鼻黏膜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豚鼠鼻黏膜中IL-4、STAT6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其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与NC组比较,AR组豚鼠喷嚏及搔鼻次数明显增加,IL-4、STAT6表达增强;与AR组比较,Glu组激素干预后豚鼠喷嚏及搔鼻次数明显减少,IL-4、STAT6表达减弱,NC组与Glu组相比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IL-4/STAT6在Th2分化中起关键作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干预后可以通过影响IL-4/STAT6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 鼻瓣区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作者:姜鹤群;蔡春春;张林

    2003-2010年我们对单纯鼻瓣区的鼻中隔偏曲及鼻腔并鼻瓣区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了鼻瓣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单纯鼻中隔游离缘偏曲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8~45岁,平均30.6岁,均无外伤史.鼻中隔游离缘伴鼻中隔偏曲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1~56岁,平均37.7岁;其中曾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7例,7例有外伤史.

  • 手术切除综合治疗耳垂瘢痕疙瘩

    作者:王金渊

    耳垂瘢痕疙瘩大多数由扎耳洞引起,创面基本愈合后形成良性纤维组织肿瘤,特点是瘢痕范围超过原皮损区域并且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早期常伴有明显的炎性浸润带.以往的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手术切除、单纯糖皮质激素注射、压力治疗、放射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硅胶膜治疗、5氟尿嘧啶治疗[1]等.这些治疗方法依从性差,不良反应大或复发率高.我们采用口服抗生素,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联合术后地塞米松注射、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局部加压等方法,综合治疗因穿耳洞引起的耳垂瘢痕疙瘩23例41耳,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