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림상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781
  • 国内刊号: 42-176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46
  • 曾用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孔维佳 黄选兆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喉鳞状细胞癌和喉乳头状瘤中Survivin表达的意义

    作者:谢洪;张宝泉;尹金淑;宋发全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和成人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6例喉鳞状细胞癌、24例癌旁组织和20例喉乳头状瘤以及16例正常喉粘膜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urvivin蛋白在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喉乳头状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3/46)、33.33%(8/24)和40.0%(8/20),在正常黏膜组织中没有表达,喉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率(均P<0.01).且发生恶变的喉乳头状瘤Survivin蛋白均为阳性表达.但Survivin阳性表达与喉癌的发生部位、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分级没有关联.结论: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参与了喉癌的形成,是喉癌形成的一个早期事件,可望成为预测成人喉乳头状瘤恶变的一个诊断方法.

  • 62例咽旁间隙肿瘤临床分析

    作者:巴罗;梁传余;刘亚锋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熟悉咽旁间隙解剖与肿瘤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咽旁间隙肿瘤中病理类型较多,但以神经鞘膜肿瘤比例较大,占41.9%,混合瘤22.6%,畸胎瘤、错构瘤、脊索瘤、恶性淋巴瘤及脑膜瘤等共占35.5%.进行以颈侧入路为主的4种手术入路,2例肿瘤复发(1例神经鞘膜瘤,1例转移癌),再次手术治愈,其余均一次性手术治愈.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临床表现复杂,病理类型多样,肿瘤预后较好.其诊断较难,除症状体征外,CT、MRI及B超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径路是根据患者体征、影像学特征结合肿瘤位置、大小及性质而终确定.颈侧入路为主要手术途径,气管切开为预防窒息措施.

  • 细胞周期素D1和P16在下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付志婕;潘新良;雷大鹏;刘大昱;刘文君;刘春喜;王荣;叶萍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和p16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二步法检测CyclinD1和p16在36例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后标本及10例正常下咽黏膜标本中的表达.结果:①CyclinD1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P<0.05),p16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黏膜(P<0.05);②CyclinD1的阳性表达与下咽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16的阳性表达与下咽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CyclinD1和p16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原发部位及组织学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均P>0.05);③下咽鳞状细胞癌中CyclinD1和p16的表达呈负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s=-0.420,P<0.05).结论:CyclinD1高表达和p16低表达可能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下咽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结转移的客观指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兆全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否为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因素.方法:对OSAHS患者进行血糖、血脂、血压和肥胖等指标分析,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OSAHS组48例中,轻度13例,中度18例,重度17例;对照组45例.2组胰岛素抵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SAHS并非为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因素,OSAHS患者以肥胖者居多,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这些因素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真正原因.

  •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作者:肖自安;杨新明;贺湘波;伍伟景;殷团芳;杨曙;任基浩;谢鼎华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21例(23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要点及术后处理.结果:DSA和MRI对颈动脉体瘤的确诊率达100%.17例(19侧)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动脉外膜下分离单纯颈动脉体瘤切除术8侧,肿瘤并颈外动脉节段切除术9侧,颈动脉体瘤和颈总动脉分叉并颈内外动脉节段切除及颈动脉结扎1侧,颈动脉体瘤和颈动脉切除及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1侧.术后1例患者术前药物治疗未控制的室性心律失常自愈;1例出现声嘶,1周后完全恢复;1例颈动脉切除未重建的患者,术后出现经常性头痛,3个月后逐渐消失;其余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DSA和MRI是目前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佳手段.外科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措施,肿瘤和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节段切除后,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122例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临床分析

    作者:钱敏飞;王家东

    目的:探讨各种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的特点,提高颈部肿块术前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手术的盲目性和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收治的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122例.结果:资料表明,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以先天性来源肿块为多见,共84例,其中常见的是甲状舌管囊肿;其次是感染性肿块30例,其中颌下腺囊肿25例;肿瘤来源少见,共8例.主要根据肿块发生时间的长短,肿块的位置,颈部囊性肿块特异性表现和辅助检查来进行术前诊断.发现肿块的位置没有特殊性.根据某些肿块特征性的体征和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结论:对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术前尽可能的明确诊断能有效地减少手术盲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

  • 喉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活与uPA表达上调的关系

    作者:王大力;王琰;任重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表达间的关系,及其在喉鳞状细胞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ERK1/2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ERK1/2酶活性以测定其磷酸转移酶效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应组织中uPA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RK1/2蛋白表达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5),与T分级、病理学分级和颈淋巴结状况无关.ERK1/2酶活性表达水平和uPA蛋白表达水平与T分级及病理学分级无关;与颈淋巴结状况有关(P<0.05).ERK1/2蛋白表达与ERK1/2酶活性表达及uPA蛋白表达无相关性;ERK1/2酶活性表达与uPA蛋白表达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ERK激酶过度激活可能通过调控uPA表达上调,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

  • 舌动脉生理状态下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梅金玉;刘业海;赵红;刘斌;徐胜春;吴净芳

    目的:研究舌动脉生理状态下的起源、形态和行走,为涉及舌动脉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择80例因临床疑有脑血管疾病而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利用CT工作站的图像重建技术和图像后处理功能得到保留舌骨的颈动脉血管的三维重建图像.观察舌动脉起源、形态、走行,并对舌动脉的分段及舌动脉与颈动脉分叉、舌骨大角的关系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舌动脉走行变异较大,在舌骨大角处较恒定,舌动脉在舌骨大角上(2.32±1.29)mm、下(2.00±1.68)mm范围内,近似平行于舌骨大角水平向前入舌.舌动脉起始点到舌骨大角尖端水平之间距离为(10.40± 5.75)mm,到颈动脉分叉水平的距离为(12.93±7.36)mm.结论:舌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儿童内镜下腺样体切割术

    作者:周洪根;方如平;宣晓宁;董礼安

    我科自2005年5月~2006年6月用鼻内镜和动力系统在显示屏监视下为237例儿童进行了腺样体切割吸引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甲状腺肿瘤手术83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鹏举;柯赛雄;李仁济

    回顾性分析2002年以来我科83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3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男32例,女51例;年龄18~73岁.病史12 d~20年.就诊时主要症状:颈部包块52例,一侧颈部肿大18例,颈部疼痛不适8例,声嘶5例.

  • 多功能咽喉腔镜在咽喉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臻峰;李永团;董频

    咽喉部手术以往多采用达维开口器或支撑喉镜暴露病灶[1],多功能咽喉腔镜(德国易克斯公司生产)克服了达维开口器及传统支撑喉镜的缺点,扩大了术野,使以往由于术野范围暴露不够充分而无法顺利完成的手术变得方便易行.我科从2002年1月开始使用该咽喉腔镜成功地完成多种咽喉手术,现报告如下.

  • 头颈部肿瘤微转移研究进展

    作者:龚恒萃;胡国华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也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微转移(micrometastases)是离开原发灶的肿瘤细胞沉积,其直径<2 mm[1].临床无任何症状,常规诊断技术不能发现.随着免疫学检测技术和分子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量早期实体肿瘤患者的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均发现了微转移灶[2,3].

  • 呼吸道硬结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玉晓;杨成章

    呼吸道硬结病(respiratory scleroma)是由鼻硬结杆菌(klebsiella rhinoscleromatis)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常先发于鼻前庭与皮肤交界部位,可向下、向后侵至鼻咽、口咽、喉咽、喉及气管等处,导致相应部位的结构和功能损害,因为约98%的患者鼻部受累[1],又称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硬结病
  • 榄香烯治疗人喉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曹忠胜;季文樾

    目的:研究榄香烯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细胞荷瘤裸鼠模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建立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模型.应用榄香烯治疗,观察移植肿瘤和裸鼠生长情况,计算肿瘤抑制率;逆转录PCR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mRNA表达情况.结果:榄香烯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细胞荷瘤裸鼠模型移植瘤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为52.24%.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鼠净重、瘤重和瘤体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VEGF-C和VEGFR-3 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榄香烯可显著抑制人喉鳞状细胞癌裸鼠模型肿瘤的生长,其机制与榄香烯抑制VEGF-C和VEGFR-3的表达有关.

  • 颅底肿瘤及类肿瘤

    作者:王天铎

    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称颅底区肿物为"no man's zone",于同年代国内孙鸿泉对与耳部和鼻部有关的肿瘤手术分别称耳神经及鼻神经手术.在国际上则逐渐演变发展为颅底外科,并于1992年举行了第一届国际颅底外科大会,成立了颅底外科学会,并出版了国际颅底外科杂志.

    关键词: 颅底肿瘤 类肿瘤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