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舌动脉临床解剖学分析

    作者:刘艳翠;安宁;冯冲

    目的 探讨舌动脉的临床解剖学.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240条舌动脉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三段分类法对所有对象行64层螺旋CT扫描,明确舌动脉起源、走行及分段,并分别测量各段长度.结果 舌动脉全长为(10.28±0.91)cm,舌动脉第一至三段长度分别为:(2.01±0.15)cm,(4.23±0.46)cm,(4.04±0.30)cm.舌动脉走行于舌骨舌肌段时恒定,其中有182侧(75.8%)由颈外动脉发出,53侧(22.1%)由面动脉发出,5侧(2.1%)由甲状腺上动脉发出.舌动脉走行分上升型、下降型、"V"字型及近水平型.结论 采用舌骨大角为标志的舌动脉分段法,并行CTA扫描,可以获得机体生理状态舌动脉的解剖学数据.

  • 颌面及鼻咽部肿瘤手术前介入栓塞的体会:附5例报告

    作者:李兵;吴新淮;吕芳;韩周竹;韩跃峰

    0引言颌面部的血供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舌动脉、面动脉及颌内动脉,鼻咽部肿瘤的血供主要来自咽升动脉.手术区域血运十分丰富,切除过程因术野小,视野不清等,手术过程中易误伤血管及神经;增加了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外科切除术前进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更安全,并且能提高肿瘤的切除率,缩短手术时间[1,2].

  • DSA介入狗舌动脉5-Fu和CBP灌注+栓塞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宁毅;王良忠;王岩青;马霖;李子祥;王松

    目的:研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介入舌动脉灌注及静脉注射抗癌药物后,血和局部组织中药物浓度,以及肝肾功能、血相变化,为临床介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只狗分为3组,第一组A、B 2只狗,第二组C、D 2只狗,第三组E 1只狗,经股动脉DSA介入舌动脉灌注5-Fu、卡铂各75mg,明胶海绵栓塞;另一组静脉注射等量5-Fu与卡铂,于10min、20min、30min至5天,检查舌、颊组织及血中药物浓度、肝肾功能、血常规,6周后处死,行舌动脉病理检查.结果:DSA介入舌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术后10min、20min、30min舌组织中药物含量是静脉注射药物的25、20、4倍,30min后血中药物浓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肝肾功能、血常规两组差别不大,舌动脉经灌注后其内膜不完整,平滑肌细胞较多空泡样变.结论:DSA动脉介入灌注栓塞,可增加局部组织中抗癌药物浓度,提高药物的抗瘤性,对提高治疗效果有一定作用.

  • Ⅱ型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合并同侧椎动脉缺如一例

    作者:张丽萍;唐秉航;李良才;李芳云

    患者 女,95岁.被发现行走变慢3 d,伴有精神食欲变差.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前未口服降压药、无外伤史颅脑CT平扫示“左侧侧脑室出血”(图1),以脑出血收入院治疗.头颈部CTA未见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颈脑血管狭窄(图2),但发现左侧椎动脉缺如,左侧颈-椎基底动脉异常吻合.该吻合血管起源于左侧颈外动脉,沿途发出左侧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之后主干继续向背侧弯曲在寰椎水平经枕骨大孔入颅,并与右侧纤细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图3,4),诊断为Ⅱ型永存寰前节间动脉(proatlantal intersegmental artery,PIA)合并同侧椎动脉缺如.

  • 犬舌体传热与中医舌诊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怡;李玉红;康立源;商洪才;诸凯;邹瑾;李艳;高秀梅;张伯礼

    目的:从中医舌诊客观化角度出发,结合中医舌诊机理进行生物传热学研究.方法:在测定全舌血液灌注率等参数的条件下,研究犬舌动脉血液温度与血管面积的分布对舌横截面积温度场的影响,并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计算出犬舌不同横截面积的温度场,并计算出不同血流量、不同血液温度时的舌断面温度场,探明舌面温度场与横截面温度场、舌血流灌注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全舌血液灌注率一定时,舌体内部温度分布主要受血管面积和分布的控制,动脉血液温度的高低将主要引起温度分布值的变化.结论:研究舌血流与舌温度场的关系对中医舌诊机制和生物传热研究有重要意义.

  • 舌下脉络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利;刘萍;罗玉敏

    《古今医案按》云:“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说明舌诊是为可凭的辨证依据.本文重点综述舌下脉络相关的研究进展.1 舌下络脉的定义及形成舌下络脉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内经》是早记载“舌下两脉”的古籍,定名“廉泉”穴,归属肾经.中医认为舌下络脉是脏腑经络通于舌体的直接脉络,与脏腑、经络、气血具有直接联系.现代解剖学认为舌有5个静脉引流途径,按管径及引流范围的大小,依次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会厌谷静脉、舌神经伴行静脉、舌根静脉和舌动脉伴行静脉[1].

  • 胎儿舌动脉结扎后舌血供的研究

    作者:路彤彤;赵怡芳;张文峰

    目的探讨舌动脉结扎后舌的血液供应及其来源,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新鲜胎儿(6个月以上)尸体标本20具,随机采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实验:(1)氧化铅灌注血管造影;(2)甲基丙烯酸甲酯血管铸型及扫描电镜观察;(3)墨汁灌注透明及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舌动脉结扎后起自面动脉的舌下动脉、颏下动脉成为口底组织的血供来源,它们与起自舌动脉的舌下动脉存在吻合;舌下动脉与舌深动脉之间存在吻合.结论舌动脉结扎后,舌体组织可通过口底途径间接从颏下动脉或面动脉其它分支获得血供.

  • 舌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栓塞治疗一例

    作者:苏国强;马建华;郑彦钦;卢立军

    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因吐出鲜血500 ml来急诊.曾因头面部及颈部皮疹,伴发热,双上肢肿胀、无力1个月,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明显升高,肌电图提示皮肌炎.经激素冲击治疗后,持续口服激素治疗3个月,病情稳定.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吐出鲜血约500 ml,呈长条状血凝块,行喉镜、胃镜及胸部CT检查未发现异常.3d后再次呕吐鲜血约1 000 ml,继之出现呼吸骤停、意识丧失,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抢救,心跳、呼吸恢复,为明确出血原因,心肺复苏后第2天行DSA检查,颈外动脉造影显示,右侧舌动脉咽段距起始部3 cm处见囊袋样对比剂充盈,约0.8 cm×1 cm,后缘见小尖刺状突起,诊断为舌动脉瘤.

  • 经动脉栓塞治疗舌下腺血管瘤一例

    作者:刘温豹;谢荣;李群;鞠岩

    由于舌下腺血管瘤位置深,血运丰富,手术切除危险性大,作者应用介入技术经舌动脉成功栓塞了一例舌下腺血管瘤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狗股动脉插管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及超选择性舌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良忠;李宁毅;王科;王岩青;樊功为;李子祥;王松

    目的 探讨狗颈外动脉显影及舌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 对2只杂种健康狗先行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显示清楚其解剖结构后,用明胶海绵超选择性舌动脉栓塞,再造影.解剖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结果 狗颈外动脉及其分支解剖结构与人相似.栓塞前舌动脉及其他颈外动脉分支显影清楚,栓塞后舌动脉则未见显影.结论 选择狗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及超选择性舌动脉栓塞,实验可行.

  • 经舌动脉插管治疗舌海绵状血管瘤72例临床护理

    作者:刘成梅

    近年来,我院行经舌动脉插管治疗舌海绵状血管瘤72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舌动脉解剖

    作者:王学廷;冯丽;王涛;潘为领

    目的:获得舌动脉的影像解剖学资料,为涉及舌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择头颈部CT血管成像、无头颈部占位性病变50例受检者、100条舌动脉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目标主要是主要观舌动脉的起源、形态、走行等.结果:舌动脉由颈外动脉发出者79条(79%),起源于面动脉者20条(20%),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者1条(1%);形态呈上弓型70条,(占70%),下降型9条(占9%),面动脉共干型20条(占20%),甲状腺上动脉共干型1条(占1%);舌动脉走行变异较大,在舌骨大角处较恒定,舌骨大角段舌动脉位于舌骨大角上方者96条(96%),平行于舌骨大角水平者为4条(4%),未发现低于舌骨大角者.舌动脉起始点水平到颈动脉分叉水平距离12.61±6.76mm.结论:舌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

  •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类型的观测

    作者:王英;陈雪梅;孙慧茹;武军令;岳永豪;王又林

    目的: 为临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53具经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暴露头颈部的血管,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及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的距离,并观察颈外动脉的分支形状,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和结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者分别占44.34%,28.30%和27.36%;颈外动脉分支形状有树枝状和丛状,以树枝状为主(94.34%);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多为后外与前内的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的动脉就是颈外动脉,也不能单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来判断颈内与颈外动脉。

  • 生理状态下舌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其与舌根的关系

    作者:龚明杰;邹嘉平;王均干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对舌动脉的起源、分段和走行进行研究,探讨其位置关系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例健康人,CT扫描范围从胸锁关节至眼眶下缘,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同时测量舌动脉起始点水平到舌骨大角尖端水平及到颈动脉分叉水平的垂直距离,以及舌动脉与舌表面和舌中线的距离.结果:舌动脉起始点水平到舌骨大角尖端水平的垂直距离为(1.51±0.35)cm,舌动脉起始点水平到颈动脉分叉水平的垂直距离为(0.95±0.31)cm;在舌盲孔前1 cm与舌盲孔后1 cm的舌动脉与舌中线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7,P<0.01).结论:舌动脉以舌骨大角为标志的分段法更符合舌动脉走行变异大的特点.在进行舌根部消融手术时,要控制深度不超过舌表面2 cm,方能避免舌动脉的损伤.

    关键词: 舌动脉 三维重建
  • 舌动脉生理状态下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梅金玉;刘业海;赵红;刘斌;徐胜春;吴净芳

    目的:研究舌动脉生理状态下的起源、形态和行走,为涉及舌动脉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择80例因临床疑有脑血管疾病而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利用CT工作站的图像重建技术和图像后处理功能得到保留舌骨的颈动脉血管的三维重建图像.观察舌动脉起源、形态、走行,并对舌动脉的分段及舌动脉与颈动脉分叉、舌骨大角的关系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舌动脉走行变异较大,在舌骨大角处较恒定,舌动脉在舌骨大角上(2.32±1.29)mm、下(2.00±1.68)mm范围内,近似平行于舌骨大角水平向前入舌.舌动脉起始点到舌骨大角尖端水平之间距离为(10.40± 5.75)mm,到颈动脉分叉水平的距离为(12.93±7.36)mm.结论:舌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舌动脉和舌下神经的解剖特点及与舌根的解剖关系

    作者:关建;殷善开;易红良;于栋祯;曹振宇;张茂椿;黄艳艳

    目的:观察舌动脉、舌下神经的走行及其与舌表面标志点的关系,以及舌动脉、舌下神经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提供舌动脉、舌下神经的形态学资料,指导舌根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10具(20侧)甲醛固定、颌面部发育正常的成人尸头标本,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观察:①舌动脉和舌下神经的起源、走行、分段,测量各段长度;②舌动脉和舌下神经与各解剖标志点的距离;③舌动脉和舌下神经的解剖关系.结果:舌动脉全长为(9.73±0.83)cm;第1、2、3、4段分别为(1.81±0.46)cm、(2.98±0.45)cm、(1.24±0.39)cm、(3.79±0.28)cm.舌动脉主干距舌盲孔前1cm、舌盲孔、舌盲孔后1 cm及舌盲孔至舌骨、舌侧缘,舌动脉距舌侧缘的距离分别为(2.34±0.20)cm、(2.48±0.14)cm、(2.43±0.26)cm、(2.53±0.33)cm、(2.14±0.16)cm、(1.11±0.09)cm.舌下神经距舌盲孔前1cm、舌盲孔、舌盲孔后1 cm、舌骨、舌侧缘及下颌骨内侧缘的距离分别为:(2.28±0.14)cm、(2.36±0.18)cm、(2.34±0.21)cm、(1.25±0.42)cm、(1.86±0.32)cm、(2.64±0.28)cm.舌下神经与舌动脉小距离、舌下神经在舌骨大角距舌动脉距离、舌下神经与舌动脉交叉点距舌骨的垂直距离分别为:(0.38±0.38)cm、(0.35±0.31)cm、(1.48±0.26)cm.距下颌骨内侧缘(2.08±0.33)cm;距舌侧缘(1.11±0.09)cm;距舌中线(1.02±0.12)cm.结论:舌根部手术和温控射频减容术在舌根部两侧舌下神经与舌动脉之间呈"V"形区域内操作较为安全;舌根处的血管神经束,距舌表面平均在2.0 cm以上,舌根温控射频减容治疗时控制深度、角度,可确保操作安全.

  • 舌瓣相关舌动脉走行的CTA定位测量研究

    作者:李强;张珊珊;王帅;张力;鲍海宏;华泽权

    目的:应用CTA影像测量舌动脉位置与走行以及双侧舌动脉的位置关系,为舌瓣手术提供临床指导,避免因损伤舌动脉造成出血等并发症.方法:选择50名正常成人舌动脉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双侧舌动脉的三维解剖位置关系.结果:舌动脉由后向前走行双侧间距逐渐变窄,舌静止位时后部双侧舌动脉之间的宽度为(31.42±3.82) mm.是一个相对安全手术区.结论:没有舌神经血管走行的区域为舌瓣提供了足够的手术安全区.参照测量所获得的数据为舌瓣手术提供手术安全范围,可避免损伤舌动脉.

  • 左侧椎动脉起点变异一例

    作者:邓春雷;袁立明

    在尸体解剖中发现一例主动脉弓发出四个分支,这与常态主动脉弓发出三个分支有异.我们将这四个分支按从右至左的顺序分称第一~四支,追踪解剖发现:第一支发出后行至右侧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左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锁骨下动脉,故此支为头臂干.第二支发出后在左侧上升至颈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处分为两支,一支进入颈动脉管外口,一支浅出并分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等分支,故此支为左颈总动脉.

  • 口外结扎舌动脉的应用解剖

    作者:马大军;李鑫;刘亚国;谭宏;刘兴国;雍刘军

    目的:为口外舌动脉结扎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3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舌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段和各段的重要毗邻等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舌动脉单独起于颈外动脉者占66.7%,与面动脉共干者占23.3%,与甲状腺上动脉共干者占10.1%。舌动脉起始处的外径为(3.4±0.6) mm。起点至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为(1.1±0.5) cm。舌动脉全程可分为4段,即:起始段、舌骨舌肌段、升段和水平段。舌骨舌肌段位置恒定,部位表浅,体表标志明确,血管周围无重要结构。结论:舌动脉舌骨舌肌段是行口外舌动脉结扎理想的部位。

  • 磁共振3D-Tricks技术在评估舌动脉解剖中的应用

    作者:王忠平;李咏梅;欧阳羽;吕发金;罗天友;陈璇;曾春;侯焕新;黄富洪

    目的 评价MR血管成像技术一三维时间分辨力对比剂动力成像(Three-dimenstional time-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3D-Tricks)对舌动脉形态显示能力.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43例进行3D-Tricks序列扫描,其均无颈部和脑部血管性疾病;利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大强度投影(MIP)技术对舌动脉进行三维重建,观察舌动脉起源、形态、走行,并测量舌动脉起始点、舌骨大角段距颈动脉分叉距离以及舌动脉起始点距舌骨大角段的距离.结果 43例研究对象共显示86侧舌动脉,其中58侧直接起始于颈外动脉,27侧与面动脉、1侧与甲状腺上动脉共于且起始于颈外动脉.舌动脉在舌骨大角处较恒定,以颈动脉分叉为标志,舌骨大角段舌动脉位于颈动脉分叉上方45侧,平行于颈动脉分叉9侧,低于颈动脉分叉32侧.86侧舌动脉起始部内径为(2.88-0.46) mm,距离颈动脉分叉处为(1.33±0.62) cm,距离舌动脉舌骨大角段为(1.28±0.61) cm.结论 3D-Tricks技术能无创性显示舌动脉形态,并能获得活体的解剖学资料,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