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국제심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583
  • 国内刊号: 31-195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188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6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赵强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

    作者:郑欢;罗明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共同转归,临床症状重,死亡率较高,给个人及社会造成重大负担.心脏康复可提供综合性干预治疗,其中运动锻炼部分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介绍运动锻炼产生效应的可能机制,并对其实施和评估作一综述.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

    作者:孙凯;刘仁光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AF)为心内科急症,发作时可导致快速的心室率,严重者可导致心室颤动、猝死,进一步理解其发生机制对临床处理及防治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表明,预激综合征合并AF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旁路电生理特性、旁路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和旁路逆传致波峰碰撞等因素有关.

  • 心率震荡现象与心力衰竭

    作者:郭佳;王瑞英;王红宇

    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心率震荡(HRT)是对心脏室性早搏内源性刺激的反应,不仅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也反映在一次室性早搏后心室压力变化所导致的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压力反射调节机制的变化.HRT有望成为预测心力衰竭高危患者的有效预测指标.

  •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作者:莫剑梅;伍伟锋;刘唐威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的发病率约为0.7%~0.8%,我国每年有近15万先心病患儿出生.先心病患者由于传导系统先天发育异常引起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对心脏组织电生理特性产生不良影响,在病程进展及治疗过程中常合并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外科矫治术与经皮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先心病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均可致新的心律失常.文中就近年来对先心病术前及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动脉壁动力学的无创性评价

    作者:刘光辉;李臣文;葛志明

    弹性动脉壁的动力学研究是动脉功能评价的重要方面.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均可引起动脉壁动力学的改变.文中将对上述相关研究以及应用血管超声评价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方法学加以综述.

  • 氯吡格雷抵抗

    作者:刘继文;程晓曙

    约4%~30%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并未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氯吡格雷抵抗(低或无反应性)反映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失败,但尚未明确定义.氯吡格雷抵抗的可能机制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机制包括P2Y12受体和CYP3A的基因多态性,外源性机制概括为氯吡格雷剂量偏低或给药不当、生物利用度下降和有关CYP3A4参与的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及血小板过度激活.

  • 基因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引;殷跃辉

    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抗心律失常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国外学者在多种动物模型上,使用局部注射、导管注入等方法,用病毒、质粒、脂质体等载体介导外源基因在心脏局部表达,通过调节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状态,改变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及心房心室肌的电生理性质以治疗心律失常,为心律失常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 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贺治青;吴宗贵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出了数种新型药物.本文对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腺苷受体拮抗剂、利钠肽、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及钙离子增敏剂的作用原理、药物特点和相关临床研究做一简介.

  •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周卿;陈书艳

    小剂量他汀类药物能促进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和分化,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分化、迁移能力,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激酶(Akt)旁路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从而动员内皮祖细胞.而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可抑制血管新生.

  • Fondaparinux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刘伟;白小涓;朱俊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导致的严重心脏缺血事件.在ACS的治疗策略中,抗凝治疗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Fondaparinux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选择性Ⅹa因子抑制剂.现有的临床试验已证实在ACS的治疗中,Fondaparinux与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同样有效,是一种临床上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抗凝药物.

  • 内洋地黄素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储岳峰;柯永胜;俞国华

    内洋地黄素是由肾上腺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具有洋地黄样生物活性的物质,是洋地黄受体的内源性递质,具有强心、利尿、缩血管等作用.研究发现,内洋地黄素可参与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亚莉;程心培

    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可用于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具有简便、安全、定量较细致,易为患者接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敏感性和重复性较好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且应规范其实施方法,文中就近年6MWT在国内外临床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现况

    作者:王玲洁;张凤如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由于心功能异常导致症状和体征急性发作的临床综合征,病情进展快、预后差.除一般紧急处理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准确熟练的外科手术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肌浆网Ca2+ATP酶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研究

    作者:米亚非;李小鹰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终末期的共同归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研究表明,肌浆网膜上几个关键调节分子的功能障碍引起心肌细胞内钙调节的内在缺损,在CHF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肌浆网Ca2+ATP酶的蛋白结构、调节机制,在CHF的变化及其在CHF基因治疗方面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 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奇;沈卫峰;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协作组

    目的: 比较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7例AMI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患者以1∶1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54例)和美托洛尔组(53例).测定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左心室功能及肾功能和血糖、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均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收缩末期容量降低(P均《0.05).治疗后,血糖、肌酐变化值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值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卡维地洛治疗AMI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安全,疗效与美托洛尔相似,但前者对糖代谢和肾功能可能有益.

  • 遗传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子女左心结构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孔爱丽;张玉东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探讨遗传因素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血压正常者左室结构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血压正常者100例,其中无高血压家族史者50例(对照组),有高血压家族史者50例(试验组).分别行M型、二维超声及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检测左心形态及舒张功能,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对照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及e与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比值(e /a)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ed)、左房内径(LA)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左房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A、E/A无显著差异.结论: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其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可先于血压升高而发生,遗传因素对其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内皮前体细胞的动员

    作者:王改玲;肖传实;邱龄;赵文燕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不同时相对内皮前体细胞(EPC)的动员作用.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5 mg、5 mg、10 mg组.用药后1、2、3、4周分别测量外周血EPC含量.用流式细胞仪计数EPCs,PE-CD34 /FITC-CD133双阳性细胞为EPC;荧光显微镜鉴定FITC-UEA-1/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用药第3周测血清一氧化氮(NO)、血脂.结果:用药后1、2、3、4周四组外周血EPCs的曲线:正常对照组为一低水平基线;阿托伐他汀5mg组、阿托伐他汀2.5mg组(按作用从大到小排列)为锯齿样曲线,第二周低,第三周高,第四周较第三周低;阿托伐他汀10mg组与正常组接近,仅第四周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5mg组对EPCs有持续动员作用,于第三周时效果佳,约为第一周的3倍,是正常组的近20倍;阿托伐他汀2.5mg组在第三、四周有作用.在第四周,三个用药组EPCs均较正常组高,且用药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组相比,阿托伐他汀5mg组血清NO 增高,阿托伐他汀10mg组NO降低.各组血脂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EPCs均有动员作用,其效果为:5mg组》2.5mg组》10mg组.阿托伐他汀5mg组在第三周效果佳.阿托伐他汀对EPCs的动员可能与NO有关.

  • 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况

    作者:沈卫峰

    心力衰竭是21世纪全球性心血管疾病.流行病研究指出,在美国目前有500万心力衰竭患者,同时每年55万新诊断的患者[1].三年的死亡率约60%[2].心力衰竭也是住院的常见的原因,当患者因心力衰竭而住院后,则在以后的12周内约25%机会再入院或死亡[3].因此心力衰竭已是西方国家的一个严重和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在中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年龄4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死亡原因[4].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形成,使冠心病成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10多年来由于对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药物和血运重建治疗的明显进展,使许多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死亡率显著降低.但这些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不全,在疾病后期发生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例数增多.2000年中国心力衰竭病因统计报告指出,冠心病占50%以上[5].

  • 覆膜支架置入胸主动脉时有意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危险性及关联性

    作者:

    腔内覆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与传统手术对比,介入治疗具有更小的创伤和减少截瘫发生的风险.介入手术要求有合适的近远端"锚定区"以固定覆膜支架.理想情况下,需要2cm的正常主动脉壁长度以满足锚定的要求,尽管利用了近端裸支架,但还是常常累及到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 LSA)开口.在覆膜支架置入前进行LSA与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是保证上肢血液灌注的一种措施,但是这样做便将多种不同情况的病人皆归到开放性手术.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降主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后的临床预后和介入手术后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的需要.

国际心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5
1998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