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临床心身疾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somatic Diseases 림상심신질병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87X
  • 国内刊号: 10-134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6-2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吕路线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不同临床类型强迫症患者脑脊液单胺类神经递质对照研究

    作者:王国强;张亚林;李萍;程灶火;曹玉萍;张向辉;张宏耕

    目的 比较不同临床类型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脊液、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方法 将42例强迫症患者按照临床症状结合强迫量表评分分为不同临床类型,采用库仑阵列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测定不同临床类型强迫症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吲哚乙酸、高香草酸等物质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强迫思维型和强迫行为型(简称单纯型)强迫症患者发病年龄较晚,病程较短,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高于混合型,而强迫量表评分低于混合型(P<0.05);混合型强迫症患者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含量显著高于强迫思维型和强迫行为型患者(P<0.05).结论 不同类型的强迫症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混合型强迫症患者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含量增高.

  • 西肽普兰治疗肿瘤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对照研究

    作者:管銮友;于广计

    目的 探讨西肽普兰治疗肿瘤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肿瘤伴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肿瘤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西肽普兰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末研究组焦虑情绪改善率为72.34%,抑郁情绪改善率为76.60%,对照组分别为8.70%,4.3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性.结论 西肽普兰治疗肿瘤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肿瘤的整体治疗.

  • 圣约翰草提取物与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

    作者:孙学君;付少霞

    目的 评价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抑郁状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各时段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同期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抑郁改善总有效率84.0%,对照组为8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84.0%,对照组为52.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535,P<0.01).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程度均轻微.结论 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与文拉法辛相当,不良反应轻微,同时可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 难治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庄琦;毛家亮;何奔

    目的 探讨难治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例在综合医院久治不愈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重新评估病情,详细询问反复就医病史,排除器质性疾病,了解有关心理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问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心脏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状况.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抗焦虑抗抑郁治疗,观察1个月再次进行评定.结果 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经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血压较治疗前控制好,各量表再次评分达正常范围.结论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治疗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对控制血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作者:王宪军;张玲;陆先臻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31例,口服奎硫平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均<0.01),同期两组间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5.0%,有效率87.5%,对照组分别为71.0%,87.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研究组主要表现为失眠、锥体外系反应等,对照组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增加等.结论 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均显著,对阴性、阳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均有效,且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利培酮与奥氮平替换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作者:朱颖

    目的 评价利培酮与奥氮平替换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原服用奋乃静治疗的2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126例,口服利培酮替换奋乃静治疗,B组131例,口服奥氮平替换奋乃静治疗,观察1 a.于入组时及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各时段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减分值均呈持续性增高,治疗12个月末A组有效率为62.5%,B组为69.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锥体外系反应、胃肠道不适、便秘、头晕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均较显著,但利培酮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于奥氮平,而体重增加发生率低于奥氮平.

  • 阿立哌唑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徐娟;刘晓梅;陈东萍;黄群明;邱大宏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1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5例,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口服氯丙嗪治疗,观察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个月、6个月、12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2周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精神病理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同期两组间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12个月末,研究组显效率62.86%、有效率87.62%,对照组分别为65.71%、88.5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76%,对照组为51.4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5.831,P<0.01);研究组各时段副反应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同期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或0.01).结论 阿立哌唑与氯丙嗪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显著优于氯丙嗪.

  • 儿童少年近视与间歇性外斜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鑫;马琳;张丽

    目的 探讨儿童少年间歇性外斜视与近视的相关性.方法 将61例有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少年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中外展过强型9例,集合不足型42例,基本型10例;将同期规范散瞳验光无斜视的儿童少年61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平均每年的屈光变化,分析与近视的相关性.连续观察4 a.结果 研究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平均每年屈光度变化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平均每年屈光度变化均大于外展过强型及基本型(P均<0.01),而外展过强型与基本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可能会促进儿童少年近视的发展,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更明显.

  • 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模式与疗效的相关性调查

    作者:刘晓梅;徐娟

    目的 探讨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管理模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首次住院,且采取不同管理模式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周期、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首次住院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开放式管理27例,封闭式管理39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周期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60,t=1.05或1.75,P均>0.05);开放式管理的患者住院周期较封闭式管理患者短(t=3.44,P<0.01)、疗效好(t=7.53,P<0.01),随访1 a内复发率低(χ2=4.32,P<0.05).结论 自由、宽松的开放式管理减少了不良环境的刺激,减轻了患者的自卑感,提高了治疗依从性,促进了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 齐拉西酮与洛沙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作者:刘蔚;赵卫华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与洛沙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口服洛沙平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各时段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2周末对照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因子分较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其它时段评分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82.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分别为77.5%,87.5%.研究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恶心、口干、头昏、失眠等,对照组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睡眠障碍及焦虑等.结论 齐拉西酮与洛沙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均较显著,安全性高.

  • 奎硫平替换其他药物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评价

    作者:郭玉花;张毓茂;陈凯;李冬琴

    目的 评价奎硫平替换原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奎硫平替换原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观察1 a.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奎硫平替换治疗后,入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各因子评分均较替换前呈持续性下降(P<0.05或0.01),不良反应亦较替换前显著减少,程度减轻.结论 奎硫平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利培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作者:刘冠军;刘广胜;张晓彬

    目的 比较利培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口服利培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B组口服氯氮平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末起A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4周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均<0.05或0.01);治疗各时段评分A组虽较B组下降显著,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8周末,A组有效率62.3%,B组为57.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但较氯氮平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瑜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8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的住院时年龄、病程、发病原因、住院时间、临床诊断、用药状况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时年龄60岁-79岁占84.15%,病程>5 a者占57.32%;发病原因与躯体状况、经济问题、婚姻问题、离退休等生活事件密切相关;临床诊断以器质性精神障碍较多见,其中老年痴呆比率高达30.49%,临床表现多样易变,包括思维、情感、行为障碍,睡眠障碍,躯体不适,智能障碍,社会功能下降,自理能力丧失,意识障碍等;临床治疗多采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新型抗抑郁剂治疗,且治疗剂量仅为青壮年的25%-50%.结论 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具有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 慢性心房纤颤抗凝治疗循证护理临床分析

    作者:高芹;李玲;韩其英

    抗凝治疗是慢性心房纤颤长期而又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但抗凝治疗不当所致的出血和栓塞并发症占所有远期并发症的首位[1,2],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导致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 综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作者:樊俊国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干预,观察3个月.于综合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综合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 神经性贪食症6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振芹

    目的 探讨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6例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发病前多有厌食症状或神经性厌食症,体象障碍和怕胖心理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结论 神经性贪食症是持久性神经性厌食症的延续,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应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为主.

  • 汽车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王新平;王丹;孙玉玺

    目的 探讨汽车驾驶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应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68名汽车驾驶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汽车驾驶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或0.01).驾龄<3 a者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强迫、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3 a者(P<0.05或0.01);驾龄≤5 a者人际关系、偏执、敌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驾龄>5 a者(P<0.05).结论 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正常人群;驾龄、驾驶技术、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是影响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对驾驶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作者:何玉芬;胡增清;张凤雪;刘冀容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半开放式管理,均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音乐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情感平漠、思维贫乏、意志减退、注意障碍等症状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低血糖偏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1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秀媛

    目的 探讨低血糖性偏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5例确诊为低血糖性偏瘫患者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均急性起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其中右侧偏瘫10例,左侧偏瘫5例,1例以右侧偏瘫为唯一临床表现,其余14例均合并意识障碍、精神异常、面色苍白、心慌等症状.首发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出大汗4例,精神症状如淡漠、行为异常6例,嗜睡2例.昏迷1例,偏瘫2例.血糖水平偏低,平均为1.4 mmol·L-1;头颅CT检查12例有腔隙性脑梗塞,但未发现与肢体瘫痪相对应的责任病灶.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突发偏瘫应警惕低血糖症的存在.

  • 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个性特征调查

    作者:陈世维;罗显洪;王霞

    目的 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对4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量表、韦氏记忆测验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艾森克个性问卷的E维度分均显著低于中国正常人常模(P<0.05),而N维度分均显著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P<0.01);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升高;智力测验结果虽在正常范围,但偏低;记忆商数也低于中国常模.结论 内倾不稳定型的性格特征是导致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病的内因,而社会环境因素则是导致患者发病的外因;罹患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可导致其智力水平偏低,记忆功能下降.

  •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作者:施永斌;黄敏;何琼娜;张展星;朱振芳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78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将入组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416名,对照组364名,干预组进行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每月1次,共12次,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11.8%、36.9%,均高于正常范围(9.0%),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程度均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干预组心理干预后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经1 a的系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检出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 精神科陪护与非陪护病房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李珊珊;邓屏;石光;黎燕;秦子君

    目的 探讨精神科陪护病房与非陪护病房健康教育效果的差异性.方法 按住院病区不同分别抽取陪护病房50例患者设为陪护组,非陪护病房50例患者设为非陪护组,非陪护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陪护组患者与家属分三个阶段同时进行健康教育.于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健康教育达标率.结果 出院时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陪护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非陪护组(P<0.01),而出院时健康教育达标率显著高于非陪护组(P<0.05).结论 陪护病房健康教育存在双重性、短暂性、排斥性、反作用性等特异性,但效果优于非陪护病房.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郭振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60名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父亲与母亲在相同教养方式上存在一致趋势,依次为情感温暖、过度保护、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而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父亲(P<0.05);男生的父亲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惩罚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0.01);城市学生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农村(P<0.05);不同职业的父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惩罚严厉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情感温暖因子分越高(P<0.01);母亲受教育程度越低,惩罚严厉因子分越高(P<0.01).父亲过度保护和惩罚严厉在生活环境和子女性别方面存在交互作用;母亲惩罚严厉在职业和文化程度上有交互作用.结论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受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子女性别等多种因素影响,教养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

  • 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卓子禄;李清燕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社会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5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属设为研究组,50例老年脑血管病非痴呆患者家属设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评焦虑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观念、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分以及自评焦虑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老年非痴呆患者家属,其中焦虑抑郁问题更为突出.

  •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俊彪;张静;张坤

    目的 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154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应对方式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男女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计划﹑反馈性及时间管理行为效能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0.01),而时间管理效能维度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应对方式的积极应对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维度分的积极应对高分组均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而消极应对高分组与低分组间仅时间监控感维度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对应对方式均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 现役士兵吸烟及其吸烟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杨冠华;刘丽萍;刘苏宁;黄丹

    目的 探讨现役士兵吸烟现状,了解吸烟心理,为部队开展控烟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对160名士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士兵吸烟率为60.26%,城市籍士兵吸烟率显著高于农村籍(P<0.01).100%的士兵都认为吸烟有害健康,其中95.5%对吸烟的危害有一定深度的认识,愿意戒烟者71.28%,无所谓10.64%,不愿意18.09%;感觉戒烟不困难22.34%,有些困难但能克服35.11%,很困难42.55%.士兵、一级士官、二级以上士官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的心理意象、手口活动、享乐、镇静、刺激、瘾各因子分经方差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士兵吸烟率较高,不同级别士兵的吸烟心理有所不同,对士兵开展控烟工作势在必行.

  • 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研究

    作者:周春英;顾永健;陶荣芬;黄晓卫

    目的 探讨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45例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设为研究组,31例重型抑郁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临床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对三组认知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除无意义图形再认和人像特点回忆之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差于健康组(P<0.05或0.01);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记忆商数、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正确百分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分类数方面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研究组的指向记忆、联想学习、正确百分数、随机错误数与健康组比较仍未恢复正常(P<0.05或0.01).记忆商数和正确百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综合征性抑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较重型抑郁症患者轻,但治疗后有部分认知功能不能完全恢复.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质研究

    作者:何杏桃;邹文华;王民主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焦虑抑郁情绪和人格特质状况.方法 将9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9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两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阳性项目和阳性症状分、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及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 a内负性生活事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社会支持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分研究组内外倾、神经质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倾性格和情绪不稳定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缺乏社会支持度以及不良性格等因素均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在控制其生物学病因的同时,还应调整患者的情绪,加强心理治疗,对不良性格加以矫正,有助于预防、减少和控制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 阅读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陈飞;赵后锋;王庆玲;时德菊

    目的 评价阅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研究组联合阅读治疗,观察8周.于阅读治疗前、治疗8周末、随访1 a末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自拟调查问卷评定患者的个人心理状态与日常行为状况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 治疗8周末,研究组患者了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1),而总消极因素、激惹、迟缓、抑郁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自觉抑郁沮丧、自觉一无是处等心理状态以及拒绝做日常事务、不遵守医院规则等不良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对人友好、主动交谈、对周围活动感兴趣等良好行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阅读疗法有利于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满意度,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 心理干预对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前患者情绪的影响

    作者:徐春晖;陈力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前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对两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干预前后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心脏病患者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前适时进行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显著改善不良情绪,减轻或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

  • 不同性质材料对解决THOG推理的眼动研究

    作者:周鹏生

    目的 探讨抽象和具体实验材料对解决THOG问题眼动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生产的504眼动记录仪,对21名大学生进行2(材料性质)×2(答题正误)×2(专业)的三因素混合实验.结果 材料性质的主效应显著(F=3.542,P<0.05);抽象材料组的瞳孔直径显著大于具体材料组(t=2.437,P<0.05);各眼动指标在抽象组兴趣区和具体组兴趣区之间的差异是不同的.结论 以抽象材料呈现的THOG问题需要更多的认知加工,错误回答者在条件句中的各关系词上需要较多的加工;不论是抽象材料还是具体材料,在条件句中的不同关系词对理解THOG问题起着不同的作用.

  •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状况与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海霞;王雅歌

    目的 探讨高校教师的自我和谐状况与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 对411名高校教师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评定自我和谐状况、幸福感问卷评定幸福感,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中点分(3分),灵活性评分显著高于不和谐和刻板性;学历与职称在刻板性因子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F=3.84,P<0.05),本科、博士不同职称者刻板性有显著性差异,硕士则无显著性差异;幸福感问卷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与自我和谐量表的灵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不和谐呈显著负相关;不和谐和灵活性对总体情感指数,不和谐和刻板性对生活满意度的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我和谐对生活满意有较小的预测力,对总体情感基本没有预测力.结论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整体状况良好,但在刻板性上,学历越低、职称越高,刻板性越低;学历越高、职称越高,刻板性越高.自我和谐与幸福感的相关程度不高.

  •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王怀海;郑红;王文;张瑞国;陈云春;郭力;乔昱婷;谭庆荣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700名医务人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自拟睡眠状况问卷统计睡眠障碍状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68.57%).医务人员症状自评量表强迫、抑郁、敌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其中护理人员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总体人群以及其他专业;外科医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总体人群及内科医生和医技人员.医务人员30%经常出现睡眠障碍,63.3%睡眠<8 h·d-1.结论 医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

  •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王兴元;汤丽君;范荣珍;鄢丽芬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2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接受相关健康教育.于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患者自知力水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陪护家属采用治疗依从性问卷评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和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的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家属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P<0.01).结论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和病情的康复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度与监护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家庭治疗,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精神科夜间护理的循证护理体会

    作者:莫春娥

    循证护理(Evidenc Based Narsing 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新观念;是以科学为依据,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科研文献作为依据,依据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应用性、广泛性等作评判性评价,后筛选出具有佳证据,符合患者意愿的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

  • 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患儿临床护理干预

    作者:杨梅;张绍荣;杨培文;宋茂舟;邱小丽

    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低(4%-10%).本研究对我院确诊的全国首宗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为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徐开侠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49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住院的无攻击行为的49例精神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临床特征单因素筛选量表筛选攻击行为危险因素,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两组的精神症状.并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相应干预措施.结果 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敌对性、猜疑、幻觉及行为紊乱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医务人员接触不当、强制手段及患者不合作、易激惹、敌意、既往有攻击史等临床特征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与医务人员的接触不当及强制手段和患者的敌意猜测、幻觉等精神症状密切相关.针对其原因制定相应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及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患者攻击行为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预见性护理效果评价

    作者:李红

    目的 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及重要性.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个月.采用危险行为简易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病史中及实施预见性护理2个月末存在的危险行为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两组危险行为简易量表评定,研究组入组时危险行为发生率为86.67%,实施预见性护理2个月末为15.00%;对照组分别为90.00%、56.67%.研究组预见性护理2个月末危险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2.65,P<0.01).结论 预见性护理是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

  • 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

    作者:钱小力

    据预测,我国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上升到全国人口的20%左右,成为"超老型国家".由于老年人生理、病理、心理改变的特点,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及易发生意外事件等,因此,老年病房的护理安全是老年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 精神科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唐国梅;谭余龙

    护理人力资源是指有从事护理工作智力和体力能力的人员;即指具有护理专业中专级以上学历,通过全国护士职业考试(或免试资格)并取得护士从业资格证书,在医疗机构直接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1].

  • 论运动与精神卫生

    作者:韦盛中

    1959年世界卫生日宣传主题是"今日世界精神疾患和精神卫生";2001年宣传主题是"精神卫生",口号为"消除偏见,勇于关爱";2002年宣传主题是"运动",口号为"运动有益健康";2008年中国的宣传主题是"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 论精神科护患沟通重要性与沟通技巧

    作者:周智英

    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体现了现代护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精神科护士只有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优良的心理品质及行为规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等,才能与患者建立新型的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根本保证.

  •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防治

    作者:刘治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AS)、复发性口疮,为口腔粘膜呈不定期或周期性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出现孤立或多发的口腔粘膜溃疡,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烂斑点,局部灼痛,以反复发作,久治难愈为特征[1].

  •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玉菊;吴亚涛

    精神疾病护理是以精神病学知识为指导,以一般护理学的理论原则为基础的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1].护理服务对象罹患各种精神疾病,此类疾病多病程冗长,迁延不愈,患者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发生严重障碍,甚至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着家庭与社会的生活秩序.

  • 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研究进展

    作者:赵荣江;库木斯·巴雅合买提

    认知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包括从简单的对自己与环境的确定、感知、注意、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计算、时间、空间定向、结构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执行能力及应用等方面.

  •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潘飞;李玉凤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近年来随着其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认知功能异常足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也是目前精神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已被证实是测定包括选择注意、记忆、判断、思维、动机、感觉、推理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客观指标,对抑郁症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状况综述如下.

  • 心理测评技术在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林;姜云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不孕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因素,同时要重视其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 精神分裂症与22号染色体关联研究进展

    作者:黄朝红;周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病程多迁延.风险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约为1.4‰-4.6‰,并且不同国家间的情况相似.

  • 产后顽固性尿潴留1例护理体会

    作者:王玉芳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于2007年10月发生1例产后顽固性尿潴留,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23岁,孕40+5周,G1P1,平产,产后未及时排尿.产后16 h膀胱充盈,不能自主排尿,施以诱导、热敷、按摩膀胱、肌内注射新斯的明等方法后仍不能自主排尿,给予导尿处理,拨出导尿管后产妇还是无法自主排尿,留置导尿24 h拨出导尿管后仍不能自主排尿.后经留置导尿并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以训练膀胱舒缩功能24 h,产妇自主排尿功能才得以恢复.

临床心身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