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鞭丸治疗血管性痴呆对事件相关电位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东明;李爱敏;原永贵;王莉;衣瑞彬;林玉军;唐剑华;孙明

    目的:通过至宝三鞭丸(TSP)治疗血管性痴呆(VD)病人观察其对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影响.方法: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选择59例符合DSM-Ⅲ-R标准的VD病人,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TSP 6.25g,每日2次及安慰剂,共8周.比较治疗前后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积分和ERPP300潜伏期及波幅.结果:TSP治疗8周后VD病人HDS积分显著改善(t=9.27,P<0.01),显著优于安慰剂组(t=4.49,P<0.01).ERP P300结果显示TSP能显著缩短VD病人P300潜伏期(t=6.35,P<0.01),而对波幅影响不大(t=0.47,P>0.05).结论:TSP能改善VD病人的临床症状,显著缩短ERP P300潜伏期,改善认知功能.

  • 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

    作者:郭芳;郭素芹;朱俊敬

    目的:研究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回顾性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在6~11岁时的行为特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用t检验比较CBCL量表高分组与低分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各数据间的差别。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CBCL量表社会能力总分、行为问题总分、抑郁因子分、社会退缩因子分、攻击性因子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20,-2.325,-2.561,-2.837,-2.759;P<0.05),社会能力总分与治疗前 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231, P<0.05)。结论: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社会能力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关系,社会能力较低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严重。

  • 42例正常人脱落刺激诱发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作者:杨晶;陈天风;周立春;吴月;李艳

    目的:探讨正常人脱落刺激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各成份变化.方法:42例正常人,采用阴性刺激,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诱发事件相关电位成份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全部受试者中,P300潜伏期与年龄呈正相关;P300波幅与年龄呈负相关.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P300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性刺激,即脱落刺激,是诱发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刺激方式.

  • 强迫症病人的认知缺损

    作者:赵宏

    目的:了解OCD病人的认知功能缺陷与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通过对OCD病人认知功能的评估进一步了解该病的神经解剖学特点.方法:30例病人及正常对照组人群采用神经心理测试及事件相关电位进行评估.结果:OCD病人在视觉空间认知方面存在缺陷尤其在慢性病例更明显.病人在发起和转换、对相关刺激的集中注意均存在障碍.对有关刺激的选择性注意也延迟.结论:OCD病人认知功能的缺损方面有一定特征性,这体现了该病的皮质-纹状体-丘脑通路异常,因此OCD从临床到病生学都是一种多元化的疾病.

  • 铅污染区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牛勇;何凤生;闫惠芳;周晓蓉;吴宜群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铅的污染已给许多地区儿童的健康带来明显危害,导致儿童血铅增高,生长发育迟缓,智商下降[1].对接铅儿童的认知功能研究,既往多采用神经行为学测试方法,迄今尚未见有应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研究的报告.

  • 连续执行课题条件下阅读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特性

    作者:静进;黄旭;陈学彬;森永良子;张小庄

    目的探讨阅读障碍儿童(RD)在连续执行课题条件下(CPT)事件相关电位(ERP)特点和可能关联的神经学基础。方法采用ERP技术结合语义、方向及音调辨别等CPT条件,对16名RD男童及对照的正常男童进行测试,并就其准确率、反应时、误反应率、振幅和潜伏期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在3种辨别课题中,RD儿童和对照组儿童的音调辨别准确率、反应时、非视-高频刺激误反应率分别为(65.4±15.9)%和(78.5±12.6)%、(557.0±97.8) ms和(493.0±47.8) ms、(1.1±0.7)%和(0.6±0.3)%;而且方向和音调的ERP的P300振幅降低,分别为(20.8±7.3)μV和(27.7±8.3)μV、(9.1±4.3)μV和(14.6±8.3)μV;潜伏期延迟,音调潜伏期、语义认知处理性负相电位差别负波(Nd)潜伏期、音调Nd潜伏期分别为(571±78) ms和(512±62) ms、(398±76) ms和(342±67) ms、(373±56) ms和(327±53) ms。结论 RD儿童选择注意存在缺陷,提示与其额叶-基低神经节环路功能障碍相关。ERP附加CPT条件比单一靶标刺激更能反映RD儿童的认知特征。

  • 基于诱发电位的头针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吕子山;吴永刚;魏燕芳;郭勇军;戴双燕

    本文综述近年来基于诱发电位的头针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进展,分析比较各种诱发电位在头针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结合现今诱发电位应用中处于前沿地位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及其运动相关成分的新进展,就头针治疗脑卒中等疾病的方法做出展望.

  • 基于隐喻认知的中医五行学说研究述评

    作者:马淬兰;贾春华

    五行学说是一个建构型隐喻系统.目前隐喻视角下的五行学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五行的隐喻认知、隐喻类型、隐喻认知系统的构建等方面.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后,指出了目前五行学说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认知科学背景下,从中医学、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立场对五行学说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特别是进行相关理论的实证研究,如应用行为学、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方法,论证五行理论中五音五色的配属关系,或发现五音与五色新的对应关系.

  • 电针“涌泉”“中冲”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事件相关电位P 300的影响

    作者:李飞;蔡荣林;吴生兵;翟亮;高康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 300在电针“涌泉”“中冲”穴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针刺组取双侧“涌泉”“中冲”穴,每次电针15 min,西药组予以尼莫地平灌胃(12 mg/kg),2次/d,两组均治疗28d.采用跳台试验记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并采用Neuroscan Nuamps脑电记录分析系统提取各组大鼠事件相关电位P 300成分.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成绩表现为反应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多,记忆成绩表现为潜伏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多,P 300潜伏期延长、幅值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及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学习成绩反应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减少,记忆成绩潜伏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减少,P 300潜伏期缩短、幅值升高(均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涌泉”“中冲”穴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及P 300幅值与潜伏期.

  • 头穴久留针对血管性痴呆病人认知和生活能力及P300的影响

    作者:楚佳梅;包烨华;邹超

    目的:观察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P300的影响.方法:将6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针刺组33例.对照组给予都可喜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治疗8周;针刺组在口服都可喜的基础上给予头穴针刺,取顶中线、额中线、双侧顶旁一线,静留针 10 h,每日1次,每周休息 2 d,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能力和生活能力及P300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基本控制1例,显效4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8.75%;针刺组基本控制2例,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及P300(潜伏期缩短,幅度增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针刺组患者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和P300潜伏期的缩短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头穴久留针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促进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

  • 愤怒特质对情绪词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永;詹向红;韩贺云;闫秀娟;侯俊林;李展

    目的: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考查不同愤怒特质者在情绪词刺激下的注意偏向差异.方法:问卷调查法筛选高、低特质怒者,完成情绪词Stroop任务.采集被试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分析被试在不同刺激下行为学及脑电潜伏期、波幅的差异.结果:行为学结果中,两组被试者反应时及反应正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脑电结果中,高特质怒者的N2成分平均波幅大于低特质怒者(P<0.05),但P3成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不同愤怒特质者而言,其对冲突监控的脑激活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高特质怒者面对情绪相关刺激时投入的认知监控资源更多,更容易受到愤怒相关情绪的干扰.

  • 头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虹;赵凌;郑重;朱蔓佳;胡卡明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记忆、认知、言语、性格、行为、判断、注意力、逻辑推理等方面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并影响到患者的职业、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的状态[1].流行病学显示,我国老年人VD的患病率为324/10万,约有VD患者420余万人[2].它不仅给病人带来长期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笔者在前期完成对近55年来针刺治疗VD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建立针刺治疗VD从临床科研设计、治疗方案、配穴等方面的佳优化方案的基础上,在严密科研设计下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评价头电针治疗VD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VD患者认知变化情况和P300之间的关系.

  • 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损伤研究

    作者:詹向红;刘永;宋萍;韩贺云;潘玉颖;孙前明

    目的:研究轻、中度抑郁症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改变,探索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相关脑区电生理变化的敏感指标.方法:对14例抑郁症患者进行ERPs测定,观察其与对照组P300成分的差异.结果:①患者行为数据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P300潜伏期在组间与电极位点问存在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在PZ和OZ电极位点,抑郁症患者P300潜伏期长于对照组;③P300波幅组间与电极位点间无交互效应,但组间主效应差异显著,对照组P300波幅大于抑郁症患者组(P<0.05).结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存在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的客观表现,可作为早期区分患者与正常人的预警检测指标.

  • 中药芪参复康胶囊对首发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作者:陈玖;杨来启;李新田;杨喜民;吴兴曲;刘光雄;张彦;马文涛;邓自和;林昱;邱财荣

    目的:探讨中药芪参复康胶囊治疗首发抑郁症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给予芪参复康胶囊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进行P300检查,与38名健康志愿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后试验组的HAMD分均显著性下降[30.01±5.41)分vs.(10.45±3.18)分];②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后P2、N2、P3潜伏期均显著性缩短,波幅均显著性升高(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前P2、N2、P3潜伏期均显著性延迟,波幅均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P2、N2、P3潜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N2波幅仍显著性偏低(P<0.05),P3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应用芪参复康胶囊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认知功能明显改善,疗效肯定.

  • 疏肝法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工作记忆影响的研究思路

    作者:沈玮;詹向红

    轻度认知障碍(MCI)使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风险增加.中医学认为,MCI属“健忘”“痴呆”范畴,其发病与精气血津液是否充盈、调和、五脏功能是否协调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对气血津液运行输布、调畅情志和协调五脏功能至关重要.因此,肝与MCI关系密切.文章探讨了肝在MCI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以MCI患者的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为指标,采用ERP技术的n-back实验范式与神经心理测量相结合用于疏肝法对MCI干预效果的评价,为深层次探明疏肝法对MCI疗效相关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 从“情绪”角度探讨经前焦虑性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思路

    作者:韩贺云;詹向红;杨丽萍;刘永;伍盼盼

    经前焦虑性障碍(PMDD)是每月周期性出现的干扰妇女心身健康的一组症候群.其中,情绪症状非常突出,如抑郁、焦虑、易怒等.情绪状态影响认知功能,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患者很容易人际关系紧张,对生活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降低或行为偏激,从而导致犯罪和冲动性行为的发生.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气条达则气血运行舒畅,情绪平稳.文章指出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运用于PMDD情绪调节研究的优越性,为PMD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电针肾俞、足三里对慢性疲劳综合征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作者:成词松;诸毅晖;梁繁荣;吴曦;金硕果;吴芳鹏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时间生物学的动态测试方法,对20例健康受试者和20例CFS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采集并分析24 h内4个等距时间点(8:00、14:00、20:00、次日2:00)P3a、P3b(靶刺激诱发的大脑第3组正相电位)潜伏期,进行宏观分析和余弦法微观节律分析.结果:①CFS组P3a潜伏期在14:00时明显延长,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后P3b潜伏期在14:00时明显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健康组P3a和P3b潜伏期均存在明显昼夜节律(P<0.05),CFS组二者节律均消失(P>0.05),电针治疗后CFS患者P3b潜伏期昼夜节律恢复(P<0.05);③CFS组治疗前P3a、P3b潜伏期昼夜节律峰值相位较健康组明显后移(P<0.05),电针治疗后峰值相位前移(P<0.05).结论:CFS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昼夜节律丧失,电针肾俞、足三里通过调整P3a、P3b潜伏期的昼夜节律而提高患者日间认知敏捷程度.

  • 在正常人群开展肝疏泄实验研究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詹向红;乔明琦;张惠云;潘芳;李伟;刘胜利

    制作多个中性、愤怒情绪诱发影片片段,通过实脸室标准化评估,选取诱发强度、分化和单一性优良者作为目标情绪诱发材料.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诱发(观看电影片段)和情绪调节(按语词提示调节对愤怒刺激的反应)动态加工的实验范式,观测愤怒情志调节(宣泄和抑制)的机体生理反应,从而阐释肝疏泄科学内涵的一个侧面.并借助ERP技术,获取情志表达倾向个体差异的神经电生理证据,为中医肝主疏泄理论增添新的认识.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事件相关电位

    作者:程熙;江一静

    目的:确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和关联性负变CNV在发现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和离退休职工根据相关选择诊断标准及量表筛选出30例MCI患者(MCI组),30例正常对照者(NC组),及20例临床诊断很可能AD病人(AD组).对各组受试对象检测事件相关电位中视觉P300的各项指标.结果:1.AD组、MCI组、NC组视觉ERP-P300的P3潜伏期三组比较显著性差别(P<0.01).2.视觉的P3潜伏期与MMSE分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69;P值小于0,01.结论:认知电位和视觉ERP-P300可以作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诊断的客观参考依据.

  • 基于小波变换的事件相关电位少次提取方法

    作者:万柏坤;尹胜琴;綦宏志;赵丽

    本文以反映大脑稀少认知事件的相关电位P300为例,介绍了基于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少次提取的原理、仿真和实验结果.通过小波变换先去除与ERP混杂的EEG背景干扰,然后对消除干扰后的脑电数据进行重构和ERP波峰检测,在此基础上尝试修正ERP波峰的潜伏期时移,再通过小波重构获得通常需多次相干平均才能得到的ERP波形.仿真计算和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说明小波分析具有较强的ERP峰值检测和潜伏期模式识别能力,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工程中深入研究和应用推广.

1145 条记录 1/58 页 « 12345678...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