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Hematology 국제수혈급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9X
  • 国内刊号: 51-16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59
  • 曾用名: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廖清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巨核细胞发育和血小板生成的调控机制

    作者:卢柠;李文倩;李建平;冯建明

    巨核细胞发育是一个涉及多极信号的复杂生物过程,包括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巨核系祖细胞的分化和成熟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的发育和血小板的产生调控机制受多种造血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及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转录因子协同调控.从细胞的形态、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到RNA、DNA,巨核细胞的研究可谓发展迅速.现就目前所认识的调控巨核细胞成熟和促血小板生成的相关因子进行综述.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胡昳歆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属于法、美、英3国协作组(FAB)分型中的M5亚型,既往被认为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预后较差的一型,临床上常见高白细胞血症、髓外浸润、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CD56及CD11b表达多见,多合并特定的核型异常,如11q23及+8,常规化疗完全缓解率(CR)低、早期复发率高,长期生存期短.但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以及强有力的辅助支持治疗,越来越多的报道证明M5患者的疾病缓解率有明显提高,可达80%以上,5年存活率也从低于20%提高到了30%以上,提示给予一定的治疗,其预后或非差于AML其他亚型.现就该病的疾病表现、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及治疗等方面对影响M5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C-MYC与HIF-1α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常明星

    原癌基因C-MYC可以诱导细胞进入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分化及诱导细胞凋亡;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促进红细胞生成,诱导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C-MYC与HIF-1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评估上有着重要意义,近期研究表明,C-MYC/HIF-1α途径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作者:石昊天;周帆;郭列平;苇韦;张忆梓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以浆细胞恶性增殖、溶骨破坏为特征,表现为M蛋白、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受损和免疫功能异常.流式细胞术(FCM)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测手段,其在辅助诊断、评估预后以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 婴儿期凝血因子水平的研究现状

    作者:江利宜;林慧玲

    婴儿期凝血及抗凝血系统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凝血因子水平易受妊娠期各种因素、新生儿及婴儿期各种生理病理因素以及检测方法等的影响.现就婴儿期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及其抑制剂在细胞生长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侯军;施菊妹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CaMKⅡ)是钙/钙调节蛋白家族的一个主要成员,广泛分布于组织器官中,可通过调节G1/S期、G2/M期等有丝分裂节点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的周期进程.近年来发现该分子活化可促进肿瘤发生和恶化,并与细胞耐药密切相关.CaMKⅡ抑制剂可通过抑制CaMKⅡ磷酸化,特异性抑制CaMKⅡ的活性,引起肿瘤细胞生长受抑或凋亡.对CaMK Ⅱ及其抑制剂的深入研究可有助于发现新的肿瘤靶向治疗途径.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秀娟;张桂新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重型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major,TM)的唯一方法.近年来,随着预处理方案的改进和支持治疗的改善,其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对小于17岁的Ⅰ级TM患者,移植后无地中海贫血生存率可达80%以上.预处理方案需根据TM患者的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来选择,HLA匹配的同胞供者移植为首选治疗,脐带血、无关供者移植是其治疗的替代选择.

  • 热休克蛋白70在DNA疫苗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作者:曾晖

    DNA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疫苗,能引起体液免疫和激发较强的细胞免疫,现已成为疫苗研究的一个热点.但DNA疫苗仍然存在保护性抗原表达量不足,激发抗体能力尚需提高等问题.热休克蛋白(HSP) 70在分子进化上保守,无种属靶向性,具有免疫优势抗原的特点,作为分子伴侣和抗原载体参与调节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HSP70在免疫佐剂、分子伴侣、抗肿瘤效应等多个方面对DNA疫苗均有促进作用.

  • Bmi-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珍珍

    Bmi-1(B cell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 1,Bmi-1)基因是一种癌基因,属于PcG家族的一员.Bmi-1基因在维持正常造血干细胞(HSCs)和白血病干细胞(LSCs)的自我更新起重要作用,参与正常造血及血液恶性肿瘤的发生.研究证实,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均伴有Bmi-1基因表达异常;同时,Bmi-1基因表达水平还可以作为部分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而高表达Bmi-1的肿瘤细胞可认为是“肿瘤干细胞(CSCs)”.目前研究发现,Bmi-1可在体内外调控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生长、克隆,故其在此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 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中的作用

    作者:陈纬凤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体内单核巨噬细胞过度增生活化并伴随其吞噬血细胞现象的综合征.本综合征常分为遗传性(FHL)和继发性(sHLH)两类.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包括CD4+和CD8+T细胞,而CD4+T细胞主要有Th1和Th2细胞.在FHL,CD8+T细胞的细胞毒功能受损,导致高细胞因子血症.在sHLH,Th1和Th2细胞失衡,特别是Th1细胞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在HLH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在HL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范可尼贫血FANCM蛋白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济舟

    范可尼贫血(FA)为一常染色体或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其病理机制与临床表现呈现高度异质性.迄今已发现14种FA互补群(亦即FA亚型),其中FANCM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FA通路表现出特殊病理生理效应,如募集FA核心复合物、ATRP激酶复合物及BS复合物至复制叉阻滞处,以保护细胞免于DNA交联剂损伤.深入研究FANCM蛋白及其编码基因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其在FA通路中的功能,以及与其他DNA稳定维护通路间的联系,并可能为FA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

    作者:黄秀英

    肿瘤免疫逃逸是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从而在体内继续生长和增殖.在肿瘤形成早期,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表达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从而清除肿瘤细胞;但一些弱免疫原性的肿瘤细胞未被免疫系统完全破坏而潜伏在体内;终这些肿瘤细胞能克服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形成免疫耐受的微环境,从而进行性生长.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肿瘤血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第一道物理屏障,而且组成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表型和功能特性改变也与免疫逃逸有着密切关系.内皮细胞也是免疫反应中早被T细胞识别的靶细胞,同时对肿瘤免疫反应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本研究就肿瘤内皮细胞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进行重点介绍.

  • 现代影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作者:郭列平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以过表达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和/或κ、λ轻链为特征.目前,X射线平片仍然是MM标准的影像检查方法.现代成像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允许肿瘤可视化.通过CT监测骨髓瘤髓内和髓外病变是长期可靠的监测方法.CT也是评价骨髓瘤骨病以及诊断MM伴随骨痛的好方法.MRI在评估髓质,特别是在中轴骨的敏感性比CT更高.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MM中的作用仍有待明确.

  • 肿瘤干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概况

    作者:严笑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增生和血清中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生成为病理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耐药、复发等多种因素使MM至今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学说为此提供了一定的解释.许多研究发现MM细胞中存在很小一部分具有长期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能力的CSC,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着密切联系.现就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干细胞(MM-CSC)的性质、表型、调节及针对这群细胞的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表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少伟

    迄今大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都无法治愈,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20%~30%,大部分患者是由于疾病复发所致.目前认为化疗仅能杀伤白血病原始细胞,而对白血病干细胞无效.因此这可能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不断有新的白血病干细胞(LSCs)表型被确定,从而将LSC同正常造血干细胞区分开来,并研发出针对LSC表型的单克隆抗体.现就近几年LSCs表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学不稳定性研究进展

    作者:黄金波

    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具有一定程度的细胞遗传学不稳定性,表现为疾病初期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如下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如-7/7q-,+8和+6等.此异常克隆可持续存在,亦可呈一过性自发或治疗后消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类型与AA疗效及其预后相关,伴-7,+6染色体结构异常和复杂核型AA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欠佳,而伴+8,13q- AA IST疗效相对较好.病程中出现累及7号、9号、11号与21号染色体异常核型的AA较易进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但至少部分合并细胞遗传学异常AA临床过程与“典型”AA并无差异.现就AA细胞遗传学不稳定性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免疫治疗进展

    作者:胡晓静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常规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新型靶向药物的联合使用改善了疾病预后,但仍不可治愈.近年来细胞免疫治疗显示出治疗MM的优势,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病理机制及免疫抑制治疗策略

    作者:黄振东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由于自身抗体的不同病理特性,其病理基础、临床表现特性及治疗策略大相径庭.本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床上应根据不同免疫病理机制,不断优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现就AIHA的免疫病理机制及其免疫抑制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如下.

  • HLA-G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书连

    HLA-G是一种非经典HLA-Ⅰ类分子.在生理状态下,HLA-G抗原局限性地表达在母胎界面的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胸腺和角膜.而在病理状态下,HLA-G抗原表达增强,并可与NK细胞、T细胞亚类(如细胞毒性T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如ILT-2,ILT-4,KIR2DL4等)结合,抑制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从而诱导免疫耐受,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现从HLA-G抗原的特点及其与NK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及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细胞)的作用机制等方面阐述其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 多发性骨髓瘤血管新生研究进展

    作者:耿传营

    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血管再生程度与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活性高度相关,活动期MM有高水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的关键因素.肿瘤血管新生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起重要作用.血管新生为MM细胞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微环境.靶向血管新生药物的出现,对克服传统药物的耐药和提高MM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作用.现就MM血管新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魏蓉;张燕香

    目的 探讨阿糖胞苷(AraC)、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方案(CI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难治、复发、老年初治以及继发于MDS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4年4月至2010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AML和MDS患者中,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8)(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治疗组共16例采用CIG方案治疗,其中包括3例MDS和13例AML患者;对照组共18例采用米托蒽醌(mitoxantrone)联合AraC方案(MA方案),其中包括2例MDS转化为AML和16例AML患者.完成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治疗失败患者则退出观察,有效患者再接受1个疗程治疗.随访分析患者总体生存期(OS),评判CIG方案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1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为9例(56.25%),部分缓解(PR)为4例(25%),未缓解(NR)为2例(12.5%),死亡为1例(6.25%),总有效率达81.25%.其中,第1个疗程达CR患者为6例,第2个疗程达CR为3例.治疗组中位OS为26个月.对照组18例患者中CR为8例(44.44%),PR为4例(22.22%),NR为3例(16.67%),死亡为3例(16.67%),总有效率为66.67%.其中,第1个疗程达CR为4例,第2个疗程达CR为2例.中位OS为20个月.结论 在高危MDS和难治、复发、老年AML患者治疗中,CIG方案较MA方案更为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长期疗效较好.

  • 非侵入性评估红细胞成分血中血红蛋白总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伍伟健;黄敏桃;罗媚佳;庞晓丹;余晋林

    目的 探讨建立并应用一种非侵入性准确评估红细胞成分血中血红蛋白(Hb)总量的方法,以提高临床输血标准化水平.方法 自本血站库存血液中,随机抽取230袋少白细胞红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中130袋红细胞成分血净重量、容量及Hb总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血液净重量与Hb总量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评估红细胞成分Hb总量的回归方程.采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对剩余100袋红细胞成分血进行红细胞成分Hb总量评估,此评估结果与实际检测值进行分析比较,以证实本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130袋红细胞成分血净重量与Hb总量呈正相关关系(r=0.971,P<0.01),评估红细胞成分Hb总量的回归方程为y=0.1913x-2.9373,y为Hb总量,x为红细胞成分血液净重量.线性回归结果显示,130袋红细胞成分血净重量与Hb总量的偏回归值(b)分别为-2.9373和0.1913,呈密切相关关系(r2 =0.944,df=128,F=2138.12;P<0.01).采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对剩余100袋红细胞成分血进行红细胞成分Hb总量评估,评估结果与红细胞成分Hb总量实际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评估红细胞成分血中Hb总量的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标准化水平,但是在输血实践中推广应用,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病案中输血记录质量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陈俐

    目的 探讨输血病案书写规范,提高输血病案质量.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于2010年和2011年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输血病案各200份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由专人对400份病案逐份检查:“备血医嘱、输血记录、护理记录、知情同意书、输血前相关项目检查及配发血记录”等6个项目,记录各项的缺陷次数,计算不合格率.对2010年和2011年所抽查输血病案各项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10年与2011年输血记录质量的同查结果显示,“知情同意书”和“输血前相关项目检查”2项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2011年输血病案较2010年质量有所提高,填写更加规范.通过规范输血病案书写和提高输血病案质量,有助于加强输血的安全管理,减少和避免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发生.

    关键词: 病案 输血 质量控制
  • 以重度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2例诊治体会

    作者:雷晓宇;周新伏;罗自勉;尹亚飞;谭振清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动脉、静脉血栓,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等,该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A).APS可分为原发性APS (primary APS,PAPS)和继发性APS(secondary APS,SAPS),前者病因迄今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多发于年轻人,男、女发病比例为1∶9.后者可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此外,还有一种少见的灾难性APS (catastrophic APS,CAPS),表现为短期内进行性广泛血栓形成,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2].PLT减少在APS中较常见,但仅5%~10%患者出现重度PLT减少(PLT<50×109/L).APS导致的单纯PLT减少,易被误诊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而合并血栓形成时,又难以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相区别.

  •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缅怀恩师唐泽媛教授

    作者:母得志

    我国儿科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教育家、新生儿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华儿科杂志》副主编唐泽媛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11月20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隆重举行了唐泽媛教授追思会,华西第二医院院领导、医院的老专家、老教授、唐泽媛教授的生前好友、学生和子女亲属等90余人参加了此次追思会,共同追忆、缅怀唐泽媛教授从医执教的一生.1991年,笔者有幸成为唐泽媛教授的研究生,恩师是四川营山县人,生于1921年4月,1947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唐泽媛教授历任《中华儿科杂志》第二、三届编委、第四届副总编辑、第五届顾问,历任四川省医学会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曾担任华西医科大学儿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主编《围产医学基础与临床》等专著4部,发表论文80余篇,培养研究生20余名.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