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Hematology 국제수혈급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9X
  • 国内刊号: 51-16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59
  • 曾用名: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廖清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明瑛;胡绍燕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儿童白血病中约占20%,它是一种异质性和克隆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分子遗传学的异常是AML发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各种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与儿童AML相关的基因突变被发现。基因突变在儿童AML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也日见报道。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儿童AML相关基因突变及其研究进展。

  • 刺激NKG2D配体表达在血液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贾祝霞;卢绪章;周民

    NKG2D是表达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的重要的活化性受体。它能够识别不同的NKG2D配体分子,激活N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大多数正常组织不表达NKG2D配体,而病毒感染或者基因毒性药物等细胞压力可以通过DNA损害的途径刺激NKG2D配体分子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对NK细胞的敏感性。本文主要阐述刺激NKG2D配体表达的因素及相关机制,以及刺激NKG2D配体分子增加在NK细胞抗血液肿瘤治疗中的意义。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成骨与破骨脱耦合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欢;费小明;朱彦

    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是骨骼被破坏,其发生机制涉及到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的成骨活动,二者不能互相配合、顺序发生。产生成骨与破骨的不平衡或称脱耦合。在生理情况下,骨代谢过程中成骨与破骨的耦合包括两种形式,即因子耦合(coupling factors)和位置特异性耦合(position-specific coordination)。骨代谢脱耦合机制分为因子脱耦合和位置特异性脱耦合,前者包括膜结合形式、分泌形式及二者兼备的混合形式。趋化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也参与了脱耦合的发生。本文就其脱耦合的具体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硼替佐米基础化疗方案治疗初发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进展

    作者:王岩;黄仲夏

    约有20%~40%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疾病发展的某个阶段会合并肾功能不全,这些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于传统化疗反应差,早期死亡率高,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未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已经在MM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但是在初发合并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中应用的情况报道较少。此化疗方案对于存在肾功能损害的初发MM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本文对初发合并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硼替佐米基础化疗方案的进展作一综述。

  • Duffy抗原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昌华;章崇杰

    Duffy抗原为表达于红细胞表面、与输血反应密切相关的血型抗原,同时广泛分布于多种组织器官中。Duffy抗原作为非特异性的趋化因子受体,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如疟疾、HIV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等。对Duffy抗原的研究与关注,将进一步提高对相关疾病机理及遗传背景的认识。本文就Duffy抗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针对热休克蛋白90的靶向治疗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清清;谭获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 90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包浆分子伴侣,与恶性血液性疾病多种癌基因信号蛋白的结构稳定性密切相关,通过抑制HSP90活性可同时阻断恶性肿瘤内多条信号途径的异常激活。本文就近年来,对HSP90靶向治疗应用于恶性血液病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方宝枝;何广胜

    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hymocyte globulin,ATG)可识别多种细胞表面蛋白,通过T细胞去除,降低白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干扰树突状细胞功能以及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等多种作用,ATG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移植中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免疫抑制治疗。

  •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作者:乔卓青;周泽平;李尚珠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Bernard-Soulier syndrome,BS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为:出血倾向,巨大血小板,血小板数目减少和瑞斯托霉素不能诱导血小板聚集等。本文主要论述了血小板计数、形态学、出血时间、血小板聚集实验、流式法、基因分析等诊断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的进展;BSS患者出血的处理、伴妊娠的处理及骨髓移植、基因治疗等进展。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各种恶性血液病中的改变

    作者:乔曼;陈广华;吴德沛

    近年来,人们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支持造血、免疫调节、多分化潜能等特点,且来源广泛,易于体外扩增,因而在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中MSCs展露了巨大的应用潜能。作为骨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MSCs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何种作用,来源于血液病患者自身的MSCs是否可以体外扩增、安全应用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近研究发现,AML、MDS、儿童ALL、MM等一些患者的MSCs存在遗传学异常,且免疫表型、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功能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而CML、MPN、成人ALL、淋巴瘤等疾病的患者,其MSCs虽未发现细胞遗传学异常,部分患者的MSCs仍会出现某种因子分泌异常或免疫调节能力缺陷等问题。这提示MSCs在恶性血液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且可能与肿瘤细胞存在密切联系。另外,大多数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的患者,MSCs仍是受体来源,并且体外扩增的能力明显受损。本文对各种恶性血液病中MSCs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作一综述,希望有助于相关疾病治疗的临床决策及未明机制的研究。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状

    作者:路丛;何广胜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目前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组织工程、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有广泛应用前景。大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而介导的以造血器官——骨髓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目前不少学者应用MSCs治疗AA,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就MSCs在AA中的治疗机制、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现状

    作者:刘真真;何广胜

    地西他滨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药物之一。目前的剂量方案有15 mg/m2×3d、20 mg/m2×5d、10 mg/m2×10d等,研究结果表明20 mg/m2×5d,iv>1h方案优,低危组采用皮下注射,20 mg/m2×3d或每周3次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联合用药方面,地西他滨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表明,两者同时应用并没有增加额外的毒性;体外实验联合曲古抑素A(TSA)抑制SKM-1细胞株生长,激活CD14、C11b的表达。本文主要对上述单药和联合用药的治疗方面;并简要对治疗失败与预后、MDS甲基化水平与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 微泡:肿瘤微环境的信息载体

    作者:张利铭;李秋柏;邹萍

    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细胞自身及周围的基质细胞组成。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的信息交流在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中起着“帮凶”作用。细胞间直接接触及可溶性细胞因子为其经典的对话方式,而细胞活化后释放的微泡,一种不同于二者的庞大信息载体,选择性组装传递核酸、蛋白等,提供肿瘤与微环境对话的新平台。本文就微泡在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相互对话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

    作者:王小山;陈钰

    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对MM发生的生物学机制的深入阐明,新的药物也不断出现,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经典的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到八十年代的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再到现在的以万珂(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和雷那度胺等新型药物的出现,治疗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上世纪八十年代MM患者的生存期大约为2年,而现在有50%的机会可以获得完全缓解(CR),中位生存期也达到5年,有20%的患者甚至可以存活超过10年[1]。

  • 细胞治疗的现状

    作者:陈广华;吴德沛

    细胞治疗作为免疫治疗的措施之一,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新选择。目前血液病患者细胞治疗措施包括树突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病毒特异性T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等。本文就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利妥昔单抗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冠星;曹祥山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基因特征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细胞起源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预后存在高度相关性,这对确立新的预后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随着治疗方案的日益改善,旧的预后模式还需重新证实和修改。本文就利妥昔单抗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后的过继免疫治疗

    作者:唐晓文;吴德沛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如何防治复发是移植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是移植后复发防治中首选的过继免疫治疗手段。本文就DLI效应的可能机制、DLI治疗时机和策略、DLI疗效的影响因素、DLI剂量与方式、常见并发症以及优化的DLI策略等进行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究进展

    作者:王荧;吴德沛

    间充质干细胞( 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修复、支持造血、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中,应用MSCs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本文就MSCs在治疗急、慢性GVHD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与多发孤立性浆细胞瘤

    作者:张文英;杨波;卢学春;朱宏丽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与多发孤立性浆细胞瘤(multiple solitary plasmacytoma,MSP)均为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尽管其组织病理特征一致,但两者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不同。2009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提出了浆细胞瘤的诊断和处理指南。本文结合近研究进展,对SPB与MSP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综述,以提高对两者的认识和鉴别。

  • 冻干红细胞胞膜CD分子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吴学忠;李素萍;吕蓉;李敏;於娟;刘忠

    目的 探讨红细胞胞膜CD分子在冻干前、后的变化。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冻干前、后红细胞胞膜CD35、CD44、CD45、CD47和CD71分子数量。结果 冷冻前、冻于复水洗涤后红细胞胞膜CD35、CD44、CD45、CD47和CD71分子数量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的冻干复水洗涤不影响红细胞膜CD分子数量。

    关键词: 冻干 红细胞 CD分子
  • 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HLA基因分型中模棱两可结果解决方案的探讨

    作者:程良红;邹红岩;金士正;李桢;高素青;王大明;何柳媚;朱为刚

    目的 探讨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HLA基因分型中模棱两可结果的解决方案。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序分型技术(SBT)对20621名中华骨髓库供者的HLA-A、B、DRB1基因进行高分辨分型,并对其中的模棱两可分型结果进行精确分型。根据精确分型后的HLA等位基因频率计算模棱两可结果中真基因型的相对概率,进而对应用基因型相对概率直接鉴别模棱两可分型结果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20621名骨髓库供者HLA-A、B、DRB1基因PCR-SBT分型中模棱两可结果的样本比例分别为53.88%(11 110/20 621)、66.43%(13 697/20 621)和70.95%(14 630/20 621),其中模棱两可等位基因对的比例分别为1.34%(277/20 621)、23.30%(4804/20 621)和58.76%(12 116/20 621),模棱两可基因型的比例分别为52.54%(10 834/20 621)、56.13%(11 574/20 621)和59.76%(12 323/20 621)。15种模棱两可等位基因对的确认结果中,仅B* 07:05/07:06和DRBI* 08:03/08:14检出两种等位基因,其他13种均只检出1种等位基因。11 110个HLA-A、13 697个HLA-B和14 630个HLA-DRB1基因的模棱两可标本中,真基因型相对概率高于95%的样本比例分别为98.27%(10 918/11 110)、98.46%(13 486/13 697)和99.47%(14 553/14 630)。其中真基因型相对概率低于50%的基因型可见于A*01:01/11:04、A* 24:03/33:10、A*33:01/66:01、B* 35:27/55:02、B*38:01/78:02、B* 44:02/55:16、B*53:01/55:01,DRB1* 03:02/13:01、DRB1* 04:10/13:03、DRB1* 11:06/13:03和DRB1* 12:01/15:04等。从整体看,20621份HLA-A、B、DRB1基因的PCR-SBT分型数据中,在不进行任何附加实验的情况下,仅根据基因型相对概率直接确定模棱两可标本基因分型结果的准确性均超过了98%,分别为99.07%(20 429/20 621)、98.98%(20 410/20 621)和99.63%(20 544/20 621),每个基因座仅有1%左右的标本出现错误分型结果。结论应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相对概率的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直接鉴别HLA-A、B、DRB1基因PCR-SBT分型中的模棱两可结果,但移植前的高分辨分型确认实验中必须采用其他基因分型方法进行精确分型。

  • 9例粒细胞肉瘤的诊断和分析

    作者:张旭辉;张日;仇惠英;何雪峰

    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的起病方式、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例GS患者,对其起病方式、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9例GC患者中5例以无痛性肿块起病,其余4例分别表现为张口受限、腹痛、听力丧失及脊髓压迫症状。2例诊断为原发性GS,1例先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发生,3例与AML同时发生,其余3例为AML骨髓缓解期髓外复发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联合化疗或放疗,其中4例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术。9例患者中,2例失访,1例死亡,其余6例随访22个月至55个月,目前均无病生存。结论GS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病理,治疗主要按照AML方案进行化疗,高剂量化疗乃至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COG AALL0031方案研究报告:伊马替尼改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儿童的早期无事故生存率

    作者:Schultz KR;Bowman WP;Aledo A;张茹;叶铁真

    目的 费城染色体阳性(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Ph+)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高危因素之一,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一种靶向药物,可用于治疗Ph+ ALL。方法 Ph+ ALL患者共157例,年龄为1~21岁,分为2组,A组(n=92)予伊马替尼340 mg/(m2·d)联合化疗和B组(n=65)仅予相同方案化疗,不予伊马替尼;A组病例又进一步分为A1、A2、A3、A4及A5组,其中A1组(n=7)间歇用药累计42 d,A5组(n=50)连续用药累计280 d,然后进入维持治疗;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相合同胞供体者,进行外周血与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此后再予伊马替尼治疗6个月;评价A组和B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其毒副作用。结果 比较各组患者的3年无事故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A5组达80%±11%(95%CI,64%~90%),较历史对照病例高两倍(35%±4%;P<0.0001);A5组与接受BMT患者的疗效相当,分别为88%±11%(95%CI,66%~96%)和57%±22%(95%CI,30.4%~76.1%);加用伊马替尼后化疗毒性无明显增加。A5组增加伊马替尼剂量可改善疗效,可能是由于增加剂量可降低诱导缓解治疗后较高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负荷。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可改善儿童及青少年ph+ALL患者的3年EFS率,且毒性无明显增加。BMT联合伊马替尼并不优于单独接受BMT。为明确伊马替尼对长期EFS的影响,以及化疗联合伊马替尼可否取代BMT,尚需进一步随访。

  • 第11届MDS研讨会内容介绍

    作者:何广胜;吴德沛

    2011年5月在英国爱丁堡召开了第11届国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研讨会。兹将会议讨论的相关内容介绍如下。1 MDS的诊断1.1 细胞形态学关于MDS的形态学在诊断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支持者认为形态学是诊断的基础,优点是快速而便宜。部分MDS患者无显著形态学异常,而不能确定为MDS。主要原因有:取材欠佳、病态造血轻微、骨髓纤维化和骨髓低增生。这些患者可能需要病程中持续随访才能确定,可以暂定为意义未明的血细胞减少症(Idiopathic cytopenia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发现有部分病例分子异常ASXL1、RAS、p53和TET2等,有助于确定MDS诊断。亦有研究者认为形态学在诊断中的地位下降。究其原因是部分病例不能依据形态学确定诊断。形态学在提示预后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显得不足,要结合新指标,比如分子生物学。

  • 医者典范 总编楷模

    作者:游苏宁

    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专家,北京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杰出的总编辑钱贻简教授,因病于2011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7月12日清晨,全国各界的代表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们前往北京医院送别钱老,在告别室中摆放着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及众多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送来的花圈。7月21日,北京医院隆重召开了缅怀钱贻简教授座谈会。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北京医院院长林嘉滨、笔者等近百人参加了座谈会。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