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核抗原诱导的人外周血细胞因子调控网络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涛;陈亮;李海成;郭卉欣;林东子;王威;李玉美;余丽;黎贞燕

    目的 γ-干扰素(IFN-γ)释放试验(IGRA)是目前广泛运用的结核病筛查和诊断技术,但其无法区分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本研究旨在发现更加合适的血清标志物(细胞因子)可以替换IGRA,用于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和LTBI者的筛查,以及这些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调控网络关系.方法 40份健康人(简称“健康组”)血液样本,40份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简称“肺结核组”)的血液样本,40份LTBI者(简称“LTBI组”)的血液样本;通过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进行刺激;通过人细胞因子芯片对刺激后的细胞因子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并筛选显著变化的因子,进行细胞因子调控网络构建.结果 在肺结核组患者的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CCL)1 (I-309)、趋化因子CXCL9[又称为Mig,即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IFN-γ诱导的单核因子)]、白细胞介素(IL) 10、IL6、集落刺激因子(CSF)2、CSF3、IL8、IL1α、IL7、转化生长因子(TGF)-β1、CCL2、IL2、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因子在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显著上调(2.06倍至3.18倍);而在健康组和LTBI组当中却没有显著上调.在肺结核组和LTBI组患者的外周血中CCL3、IL1b、CCL8、IFN-γ、CXCL10因子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明显上调(2.44倍至11.56倍);而在健康组中这些因子没有明显的上调.趋化因子CCL4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因子在健康组、LTBI组和肺结核组外周血中,经过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表达都明显上调.细胞因子调控网络显示,这些表达上调的因子,主要集中于IFN-γ和IL1α因子调控网络中.结论 CXCL10(IP-10)、CCL3、CCL8和IL1β因子可能比IFN-γ更适合用于结核病或LTBI者的筛查.

  • 结核分枝杆菌外泌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鑫洋;付英梅;赵雁林;张凤民

    自1983年外泌体被发现,有关外泌体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其功能也不断被发现,如作为分子标记物诊断疾病的发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等.细菌中同样存在外泌体,其可以影响宿主的免疫,当细菌感染宿主后,宿主所产生的外泌体对宿主的免疫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对结核分枝杆菌外泌体功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以分枝杆菌为代表,对细菌的外泌体功能结合文献进行了阐述.

  • 肺结核相关microRNA研究进展

    作者:央拉;李长山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2012年WHO报道全球约有1/3人口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其中约有1/10感染者终发展成为结核病.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现有患者约500万例,居世界第二位,因此结核病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防控的难题.目前,关于该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核病易感性基因及机体免疫防护等方面.micro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2 nt的非编码的小分子RNA.miRNA已成为近20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焦点,其主要是通过与靶基因信使RNA的特异性位点结合,抑制靶基因蛋白的表达,其在生物发育时序调控和疾病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已有很多研究表明miRNA在宿主-致病原的免疫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有研究表明miRNA与肺部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深入研究miRNA在肺结核疾病的功能,可以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因此,作者总结了国内外与肺结核相关的miRNA的研究进展,希望为肺结核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新的契机.

  • 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3年)(第一部分 结核病临床诊断)

    作者: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临床专业委员会

    近一年来,结核病的诊断方面继续深入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步.在细菌学诊断方面,使用新技术如新型移动数字化荧光显微镜痰检涂片技术可清晰显示并保存图像,发光二极管(LED)性能的荧光显微镜(FM)检查能够明显缩短常规涂片的染色时间,明显提高检出率.影像学诊断在结核病诊断的难点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如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期、耐多药结核病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鉴别等.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具有很大优势,今年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再评价.分子生物学诊断发展迅速,继续对XpertMtb/RIF诊断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超支化滚环扩增(hyperbranched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HRCA)技术简单、经济、省时,在贫困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介入诊断方面,将气管镜、腔镜技术与分子生物学、超声引导技术、细菌学、病理学检测技术相结合,使得结核病的诊断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如气管镜下支气管冲洗液进行XpertMtb/RIF的检测等.病理学诊断方面以分子病理技术的发展较引人注目,使用活检标本行基因检测提高了结核病的检出率.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新生儿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张薇莉;赵隽

    目的 探讨免疫阻断治疗后新生儿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动态变化. 方法 193例乙肝病毒(HBV)携带孕妇分娩的193例新生儿于出生后12 h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U,同时在另一部位肌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HBVac) 10μg.新生儿出生后即刻、6、12、18个月时采静脉血检测HBV标志物(HBVM)及HBV DNA.结果 出生时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HBsAg)阳性率16.6%,宫内感染率为3.6%.孕妇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HBV DNA ≥500拷贝/ml分娩的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占13.3%,6月龄时均转阴;出生时抗HBs均阴性,12月龄时均转为阳性;出生时HBeAg阳性占95.2%,12月龄时均转阴;抗HBe始终为阴性;出生时抗HBc均为阳性,12、18月龄时阳性占31.3%和27.1%.孕妇血清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HBV DNA≥500拷贝/ml分娩的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占5.0%,6月龄时转阴;出生时抗HBs均为阴性,12月龄时均转阳性;HBeAg始终为阴性;出生时抗HBe均阳性,12月龄时均转阴;出生时抗HBc均阳性,12、18月龄时阳性占65.0%和50.0%.出生时非宫内感染婴儿与母亲HBsAg阳性率(12.4%与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Bs均阴性;抗HBc均阳性;HBeAg阳性、抗HBe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只要及时给予HBIG与HBVac免疫阻断,可降低HBV感染率.HBeAg、抗HBe或抗HBc阳性随着日龄增长,可逐步转阴,且HBeAg、抗HBe转阴比抗HBc快.

  • 循环血中长链非编码RNA作为胃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吕旭;董召刚

    胃癌是常见的一种癌症,但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的效果还不理想.近几年研究表明,胃癌患者血液中一些长链非编码RNA表达异常,可以作为胃癌诊断的标志物和胃癌诊治及预后监测的靶标.本文就循环血中长链非编码RNA作为胃癌诊断及预后监测的特异性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作者:贾啟禹;郭晓燕;侍洪斌;刘莉;宋崑;张卿;牛凯军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方法对象为2007至2013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其中男性49861人,女性40376人。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已经诊断糖尿病或空腹血糖≥7 mmol/L。统计方法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NLR五分位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关联。结果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5.1%。在男性,伴随着NLR值的增加,调整后2型糖尿病比值比(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0(参考值),1.19(1.05,1.35),1.33(1.17,1.50),1.28(1.13,1.44)和1.34(1.19,1.51)(趋势性P值<0.0001)。女性:1.00(参考值),1.18(0.97,1.45),1.02(0.83,1.25),1.21(0.99,1.48)和1.53(1.27,1.86)(趋势性P值<0.0001)。结论在男性和女性中,NLR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呈正相关。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高血压的价值研究

    作者:赵恩光;刘星;侍洪斌;楚佳琪;吴红梅;杜焕民;刘莉;张卿;宋崑;牛凯军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预测高血压中的价值。方法对象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招募。2007到2013年,共随访了28850名初始未患高血压的参与者。采用多元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估不同水平NLR(五分位)与高血压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1~6年的随访(平均随访2.7年),有男性1348例,女性476例罹患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的风险比随着NLR五分位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与低NLR五分位数相比,经多变量调整后,第2~5 NLR五分位数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比(95%置信区间)分别为:男性,1.05(0.87,1.26),1.02(0.85,1.22),1.07(0.90,1.29)和1.22(1.03,1.45)(趋势性卡方检验统计量为6.43,P=0.01);女性,1.11(0.82,1.49),0.79(0.58,1.08),1.13(0.85,1.52)和1.25(0.94,1.66)(趋势性卡方检验统计量为3.29,P=0.07)。结论男性NLR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这个结果有可能进一步阐释高血压发病的潜在机制,并为以炎症为靶点防治高血压提供新思路。

  • 生物标记物应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和筛查研究进展

    作者:张世佳;赵静;任胜祥;周彩存

    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对于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是目前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但高假阳性率、高成本及放射损害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而生物标记物如肺癌自身抗体、外周血微小RNA(microRNAs,miRNA)在一些研究中显示了较好的价值,已被我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批准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有研究正在进行以探讨其在肺癌筛查中的作用.

  • 肿瘤标志物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周韵斓;沈立松

    肿瘤标志物检测因其采样便捷、经济有效,在肿瘤筛查中具有独到应用价值.除了少数标志物适合在无症状、一般风险的表观健康人群进行筛查外,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主要针对特定肿瘤的高危人群筛查.未来应用于健康体检的肿瘤标志物种类将不断丰富,有助于筛选出肿瘤高危人群,为肿瘤发病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提供帮助.我国健康体检应用的肿瘤标志物在检测技术、适用指征、结果解读、医学伦理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 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赵志晶;刘秀梅

    目的将绿色荧光特征引入大肠杆菌E.coli O157∶H7,用于传统检测方法的改进及目的菌的应用研究. 方法将pGFP质粒转化E.coli O157∶H7,构建一种工程菌(E.coli O157∶H7- pGFP),并进行了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以E.coli O157∶H7- pGFP对鸡肉与牛奶等食品样品进行接种与回收试验,同时设定不同温度模拟食品储存的不同情况.结果 pGFP质粒可以在E.coli O157∶H7菌株中稳定存在.将E.coli O157∶H7-pGFP接种食品样品,以LBan培养基平板回收发现:较高温度存放肉类与牛奶,其污染的E.coli O157∶H7菌量可在12 h增加35 000~200 000倍,而4℃存放可以使污染菌量缓慢下降.结论构建了一种具有紫外灯下发出绿色荧光与氨苄青霉素抗性等特性的重组菌株--O157∶H7-pGFP,并设计了适合E.coli O157∶H7-pGFP生长的选择性培养基--LBan.该重组菌株可应用于检测方法的改进及该菌特性的研究,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程菌.

  • 绞股蓝对胆固醇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兔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的影响

    作者:贺琴;李金科

    目的:探讨绞股蓝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兔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绞股蓝组、辛伐他汀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喂养,其余动物给予高脂饲料100 g/d喂养,建立NAFLD模型。绞股蓝组灌胃绞股蓝水煎液5 g/(kg?d),辛伐他汀组灌胃辛伐他汀溶液5 mg/(kg?d),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9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水平及肝组织TG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G[(1.72±0.61)mmol/L比(0.85±0.39)mmol/L]、TC[(60.50±9.77)mg/L比(1.30±0.44)mg/L]、CRP[(256.79±30.78)mg/L比(8.71±1.41)mg/L]、HA[(798.8±69.4)ng/ml比(121.2±6.8)ng/ml]、LN[(964.8±62.8)ng/ml 比(142.4±12.2)ng/ml]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组血清TG[(1.31±0.39)mmol/L 比(1.72±0.61)mmol/L]、TC[(36.44±6.57)mmol/L比(60.50±9.77)mmol/L]、CRP[(68.77±10.78)mg/L比(256.79±30.78)mg/L]、HA[(420.8±60.2)ng/ml比(798.8±69.4)ng/ml]、LN[(449.8±56.6)ng/ml比(964.8±62.8)ng/ml]以及肝组织TG[(0.52±0.10)mmol/L比(0.77±0.08)mmol/L]显著降低(P<0.01)。绞股蓝组肝组织TG水平[(0.52±0.10)mmol/L比(0.59±0.09)mmol/L]较辛伐他汀组显著降低(P<0.05),但血清TC、TG、CRP、HA和LN水平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股蓝可调节NAFLD兔血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肝纤维化血清血清标记物水平,可能对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

  • 骨关节炎早期的Ⅱ型胶原代谢产物

    作者:班吉鹤;赵建宁

    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渐进性破坏为特点的、普遍的致残性疾病.临床上需要一些早期即可以测量的、敏感的、特异性的标志物来诊断疾病.软骨的主要组成是Ⅱ型胶原,所以其合成和降解所产生的生物学标志物已成为研究重点.对关节滑液、血清、尿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早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的发展、了解机体对治疗药物的反应.Ⅱ型胶原合成的产物包括:Ⅱ型胶原C前肽、ⅡA型胶原N前肽.Ⅱ型胶原降解产物包括:Ⅱ型胶原C端肽、Ⅱ型胶原新抗原表位、Ⅱ型螺旋、单克隆抗体C2C结合肽段、可氰溴化的9.7肽段、Ⅱ型胶原-1和硝化的Ⅱ型胶原-1.本文仅对Ⅱ型胶原合成、降解所产生的生物学标志物与早期骨关节炎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

  • 软骨胶原标志物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

    作者:葛广勇;赵建宁

    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所导致软骨丢失为特点的慢性疾病.软骨胶原是软骨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代谢及结构的改变对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软骨胶原标志物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作一综述.

  • 血清COMP在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李恒;王丹;武中庆;钟建明;袁永健

    目的:运用血清COMP含量检测从有临床症状而未出现影像学改变的人群中筛选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亚临床患者,从而开展OA的早发现、早治疗.方法:收集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入院诊断为膝骨关节炎患者或骨关节炎高危人群组115例(OA组),体检健康对照人群35例(健康组).OA组男55例,女60例;年龄39~76岁,平均(55±13.32)岁;体重指数15.1~29.8;病程6~60个月.健康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36~77岁,平均(53±12.53)岁;体重指数14.8~29.2.按照国际骨关节炎学会制定的诊断分类标准以及Kellgren和Lawrence衡量标准,确诊OA并分为Ⅰ-Ⅳ级,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检测血清COMP含量并分析与OA级别的相关性.OA亚临床组患者随访调查24~38个月,平均33.4个月,检测随访前后的血清COMP含量.结果:健康组血清COMP含量受年龄影响较大(t=2.50,P=0.02),但健康组和OA组均不受性别(t=0.98,P=0.34;t=0.18,P=0.86),体重指数(t=0.56,P=0.92;t=0.17,P=0.85)和吸烟史(t=1.89,P=0.08;t=0.70,P=0.49)影响.随着OA分级的升高,血清COMP含量逐渐升高(F=15.56,P=0.001).即使针对未出现影像学改变的OA亚临床患者,也可以在该患者确诊的2年前检测出显著的血清COMP含量升高,并能有效地将其与其他相关疾病的亚临床患者区分(t=2.55,P =0.03).结论:血清COMP可作为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为膝关节OA的亚临床和早期患者提供新的诊断指标.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尿液蛋白质谱研究

    作者:王媛;刘春艳;赵久阳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的尿液蛋白质谱特点,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用丙酮沉淀法提取HBV-GN患者(n=7)、原发性膜性肾病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5)、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n=7)、慢性乙型肝炎无肾脏损害患者(n=7)及健康受试者(n=6)尿液标本中的蛋白质,酶解后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HPLC-ESI-IT-MS/MS)检测.得到的肽序列结果用MASCOT软件行数据库检索,用查得的蛋白序列号在Unipro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查询相关的蛋白质的信息.5组数据用手工方法进行组间对比,分析HBV-GN患者尿液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HBV-GN患者的尿液中检测出4种具有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分别是α1抗胰凝乳蛋白酶、Igγ2链C区、前列腺素D2合酶、未命名蛋白(C9JAM6).结论 α1抗胰凝乳蛋白酶、前列腺素D2合酶有可能成为HBV-GN的生物标志物.

  • 三阴性乳腺癌相关分子标记物的表达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朱信信;杨红鹰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个亚型,因缺乏表达雌、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而得名.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出现远处转移、预后差,内分泌及靶向治疗效果欠佳,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将对三阴性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加以综述,以期为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抑郁症自杀行为患者的睡眠脑电图比较分析

    作者:喻东山;张心保;侯钢;耿直;徐捷

    有关抑郁症的睡眠脑电图研究以往有许多报告[1,2],其中快波睡眠潜伏期缩短是较一致的抑郁症生物学标记.可是,抑郁症的自杀行为与睡眠脑电图的关联未见有人研究,本文拟对此进行探索.

  • 体外传代培养成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作者:于晓霞;石英爱;辛颖;张丽红;李玉林;吴珊

    目的 观察成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培养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成体大鼠骨髓MSC的分离培养,流式细胞仪观察MSC免疫表型及细胞周期,检测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以及细胞的生长曲线,TRAP-ELISA方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 体外培养的成体大鼠MSC,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长梭形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第4代时免疫表型阳性细胞率分别为CD29:(94.75±3.68)%,CD71:(95.43±2.23)%,CD90:(98.08±3.88)%;当传到第7代时,阳性细胞率仅为CD29:(50.00±3.35)%,CD71:(50.70±2.43)%,CD90:(48.60±2.83)%;第9代时MSC检测不到任何阳性免疫表型.前5代MSC增殖较快,第3代时处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为(38.36±2.01)%,处于G0/G1期细胞为(61.64±2.13)%;第7代以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第12代时处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为(10.83±1.63)%,而G0/G1期的细胞为(89.17±1.96)%,此时MSC已经基本停止增长.当体外培养的MSC传到第9代以后,在成骨和成脂肪诱导体系作用下,细胞丧失了分化为Von Kossa法染色和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的能力;同时其端粒酶活性也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由初的(52.7±0.78)%逐渐降低为阴性.结论 体外培养的成体大鼠骨髓MSC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生物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

  • 肝细胞脂肪变对血清糖蛋白GP73水平的影响

    作者:魏红山;康艳芳;郝晓花;刘佳;李红敏;刘爱霞;任慧;黄玉波;李伯安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肝细胞脂肪变对肝病患者血清GP73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观察178例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发现肝脂肪变性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人群(35.61±12.22 ng/ml)相比,不同病因导致的脂肪肝患者(70.62±60.60 ng/ml)血清GP73显著升高.尽管酒精性脂肪肝(81.86±47.82 ng/ml)和急性肝损伤患者合并肝细胞脂肪变(82.77±77.73 ng/ml)血清GP73水平略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84±50.62 ng/ml)和非酒精脂肪肝患者(65.75±62.20 ng/ml),但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细胞脂肪变并未显示血清GP7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更为重要的是,68例F≥1.0(71.46 ±66.48 ng/ml),75例F≥2.0(69.58±62.31ng/ml),以及34例F3-F4的患者(71.65±43.89 ng/ml),血清GP73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P=0.98).相反,显著性肝纤维化S≥2患者(91.04±82.37 ng/ml)其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纤维化轻微S <2(65.80±53.45 ng/ml)的患者(P =0.029).结论 肝细胞脂肪变导致血清GP73水平显著升高,但肝细胞脂肪变的程度似乎与血清GP73水平无关.

918 条记录 1/46 页 « 12345678...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