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立红;付秀华;张桂芝;李国华;顾岩;高俊珍

    目的 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及鉴别结核病是否为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87例住院患者(结核性疾病患者128例,其中活动性结核组103例,陈旧性结核组25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459例,免疫损害组241例,非免疫损害组218例)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T-SPOT.TB、病理、PPD、抗酸杆菌涂片及Mtb-Ab等的结果,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87例T-SPOT.TB阳性者中确诊结核病患者106例,阳性预测值56.68%(106/187),400例阴性者中确诊非结核病患者378例,阴性预测值94.50%(378/400).587例中共确诊结核性疾病128例,T SPOT.TB检测的敏感度为82.81%(106/128),均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 35.71% (30/84)、抗酸杆菌涂片8.74%(9/103)及结核抗体(Mtb Ab) 14.06%(9/64)的敏感度,活动性与陈旧性结核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93.20%(96/103)和40.00% (10/25);459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中免疫损害组与非免疫损害组T-SPOT.TB的检测特异度分别为71.37%(172/241)和94.50%(206/218).结核性胸膜炎及腹膜炎患者T-SPOT.TB的敏感度为100.00%(37/37).活动性结核与陈旧性结核病患者混合肽ESAT-6和CFP-10总SFCs计数中位数分别为502个/106PBMCs和430个/106 PBMCs,四分位数间距(P25,P75)分别为(217个/106 PBMCs,1287个/106 PBMCs)和(140个/106 PBMCs,1303个/106 PBMCs),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29.5,P=0.585).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混合肽ESAT 6和CFP-10总SFC中位数分别为456个/106 PBMCs和528个/106 PBMCs,四分位数间距(P25,P75)分别为(264个/106 PBMCs,950个/106 PBMCs)和(186个/106 PBMCs,1244个/106 PBMC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83.0,P=0.871).结论 T SPOT.TB在低风险人群中检测的特异度较好,而在有潜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检测的特异度明显降低,在结核性浆膜腔积液中检测的敏感度较高,与PPD、抗酸杆菌涂片及Mtb-Ab相比,敏感度较高,但对鉴别是否为活动性结核病并不理想.

  • 肺结核患者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影响因素的探讨

    作者:杨新婷;杨扬;杜凤娇;卜建玲;梁清涛;李琦;陈效友

    目的 探讨菌量负荷、疾病活动性、影像学累及范围、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等因素对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肺结核患者106例(包括44例菌阳肺结核患者、47例菌阴肺结核患者和15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组35名,所有患者(健康对照者)抽取外周血并以肝素抗凝分别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分泌抗原靶-6(ESAT-6)、ESAT-6/培养滤过蛋白-10(CFP-10)融合抗原、PPD共同孵育,并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浆中IFN-γ的含量,各组间差异的比较应用Mann 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菌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AT-6(114.7 pg/ml vs 82 pg/ml,Z=-0.500,P>0.05),ESAT-6/CFP-10(3488 pg/ml vs 2350 pg/ml,Z=-0.949,P>0.05),PPD(4514 pg/mlvs 4326 pg/ml,Z=-0.822,P>0.05)];ESAT-6和ESAT 6/CFP 10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阴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AT-6(82 pg/ml vs 137 pg/ml,Z=-0.781,P>0.05),ESAT-6/CFP 10(2350 pg/ml vs 1784 pg/ml,Z=-1.685,P>0.05)],ESAT-6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7 pg/ml vs 137pg/ml,Z-0.757,P>0.05),但ESAT 6/CFP-10融合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88 pg/ml vs1784 pg/ml,Z=-0.242,P<0.05);ESAT-6、ESAT-6/CFP-10融合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肺部病变累及少和肺部病变累及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AT-6(117 pg/ml vs 42 pg/ml,Z=-2.341,P<0.05),ESAT-6/CFP-10(3055 pg/ml vs 1562.5 pg/ml,Z=-2.850,P<0.05)];ESAT-6、ESAT 6/CFP-10融合抗原、PPD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外周血淋巴细胞≥1.0×109/L和<1.0×109/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AT-6(97.5 pg/ml vs 48 pg/ml,Z=-2.745,P<0.05),ESAT 6/CFP 10(3082 pg/ml vs 1190 pg/ml,Z=-2.911,P<0.05),PPD(4322 pg/ml vs 3200 pg/ml,Z=-2.216,P<0.05)].结论 基于RD1区的抗原刺激后外周血分泌IFN-γ的量不受菌量负荷的影响,但可能受到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病变累及范围的影响.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辅助检测肺外结核病的比较

    作者:葛燕萍;肖和平

    目的 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肺外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差异.方法 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100例肺外结核病患者(简称“结核病组”)及81名体检者(简称“对照组”)分别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并对检出率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0例结核病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的检出率分别为80.00%(80/100),46.00%(46/100);对两者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0,P<0.05).100例结核病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检出率为80.00%(80/100),81名对照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检出率为25.93%(21/81);对两者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6,P<0.05).结论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较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对于肺外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有更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 不同抗原全血ELISA检测技术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杨新婷;梁清涛;杨扬;李琦;陈效友

    目的 探讨克隆表达的抗原PPD、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融合蛋白(简写为E/C)和ESAT-6的全血干扰素释放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活动性结核组96例和对照组91例共计187例,抽取清晨空腹肝素钠抗凝外周静脉血5 ml,分别给以抗原PPD、E/C和EAST-6刺激,通过ELISA的方法检测抗原刺激后血浆中IFN-γ的数值.结果 在活动性肺结核组中3种抗原刺激后IFN-γ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ESAT-6[96(41~379)pg/ml]、E/C[3180(1192~7231)pg/ml]、PPD[4348(1230~9026)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中IFN-γ含量ESAT-6[10(4~52)]、E/C[210(49~523)]、PPD[1800 (70~3021) pg/ml],U值分别为1190.5、2405和1309.5,P值均<0.01;ESAT-6、E/C和PPD的全血ELISA敏感度分别为78.1%(75/96)、87.5%(84/96)和85.4%(82/96),特异度分别为76.9%(70/91)、83.5%(76/91)和65.9%(60/91).结论 融合蛋白ESAT-6/CFP-10对活动性结核病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 学校结核病集团感染控制策略的初步研究

    作者:路希维;宋其生;刘作广;王毳;谌杰

    目的 评价PPD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在结核病集团感染评价中的价值,探索控制集团感染的佳策略.方法 在一起结核病暴发事件中,将513名接触者按照暴露程度分为6级,由高到低(1级至6级)接触者数量依次为:47、81、110、90、122和63名,对接触者进行PPD与IGRA联合检测.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不同Mtb感染判断标准(PPD≥10mm、PPD≥15mm、PPD阳转及IGRA阳性)与暴露等级的相关性;在删除40例行预防性治疗的接触者后,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续发(共19例续发患者)的高风险因子;比较不同暴露等级、不同感染判断标准的发病率,同时评价各种感染控制方案的优劣.结果 PPD≥10mm、PPD≥15mm、PPD阳转和IGRA阳性结果与暴露等级(6级)均密切相关,P<0.05,OR值分别为1.78(95%CI:1.14~2.78)、1.01(95%CI:0.69~1.47)和2.84(95%CI:2.01~4.01);IGRA阳性(P=0.03,OR=3.63)与暴露程度(P=0.00,OR=2.77)是患者续发的高风险因子.高密切接触等级(L1~L2)、中密切接触等级(L3~L4)和低密切接触等级(L5~L6)的续发率分别为13.3%(13/98)、3.2%(6/190)和0.0%(0/185).高密切接触等级的续发病率显著高于低暴露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9.85,P<0.05.IGRA阳性组发病率为8.3%(15/180),显著高于IGRA阴性组的1.4%(4/293),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04,P<0.05;对于高暴露等级(1级)无论PPD及IGRA结果如何,全部进行化学预防,对其他等级均依据IGRA阳性作为预防性治疗对象,其发病预测的敏感度为94.7%(18/19),特异度为46.1%(124/269),阳性似然比为1.8,阴性似然比为0.1,符合佳效益原则.结论 IGRA在结核感染诊断和发病预测等价值方面优于PPD;暴露程度和IGRA阳性是制定集团感染控制策略的重要参考条件.

  • 结核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与结核抗体检测在骨关节结核辅助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范俊;秦世炳;贾红彦;潘丽萍;兰汀隆

    目的 探讨与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与结核抗体检测在骨关节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住院并手术诊治的骨关节疾病患者156例,经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确诊后分为骨关节结核患者92例和非结核骨关节疾病患者64例,对所有患者应用T-SPOT.TB试剂盒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 (CFP-10)刺激后外周血中分泌γ干扰素的特异性T细胞的数量,同时对两组患者行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体检测.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x2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骨关节结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SPOT.TB检测在诊断骨关节结核中的敏感度为93.5% (86/92),特异度为78.1%(50/60);结核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4.1%(59/92)、81.3%(52/64).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高于结核抗体检测(x2=23.72,P<0.01).结论 T-SPOT.TB检测方法在辅助骨关节结核快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颈部淋巴结核96例诊断分析

    作者:周伟东;魏光喜;王军;赵明伟

    目的 分析探讨颈部淋巴结核(CTL)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胸科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8例颈部肿块患者(其中96例确诊为颈部淋巴结核,作为观察组;32例为非颈部淋巴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的诊断过程,比较128例患者PPD试验、结核抗体检测、标本浓缩集菌抗酸杆菌检测、颈部CT增强扫描检查、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其中观察组60例进行了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PCR共6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组间和观察组样本率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核抗体检查阳性率分别为46.88%(15/32)、56.25%(54/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9,P=0.357).对照组PPD试验、浓缩集菌抗酸杆菌检测、CT增强扫描、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DNA-PCR检查阳性率分别为25.00%(8/32)、0%(0/32)、15.63%(5/32)、9.38%(3/32)、0%(0/32),观察组各阳性率分别为84.38%(81/96)、13.54%(13/96)、92.71%(89/96)、98.33%(59/60)、97.92%(94/96),5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39.938,P<0.01;x2=4.823,P=0.028;x2=73.105,P<0.01;x2=75.154,P<0.01;x2=117.961,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血清T-SPOT.TB和结核分枝杆菌DNA-PCR在临床上对于颈部淋巴结核的检查阳性率较高;结合多种检查方法有助于辅助诊断颈部淋巴结核,同时有助于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淋巴结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贾红彦;潘丽萍;刘菲;杜博平;孙琦;邢爱英;杜凤娇;马玙;张宗德

    目的 探讨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淋巴结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募集北京胸科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淋巴结肿大患者185例,终分为确诊结核性淋巴结组(51例)、非结核性淋巴结疾病组(105例),其余诊断不明确或临床诊断淋巴结结核患者予以剔除.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T-SPOT.TB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用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两组间斑点形成个数(SFCs)数据比较采用Mann WhitneyU检验,组间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SPOT.TB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敏感度分别为92.2%(47/51)和60.8%(31/51),特异度分别为79.0%(83/105)和77.1%(81/105),T-SPOT.TB敏感度显著高于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5,P<0.01).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刺激下结核性淋巴结组SFCs中位数为242个(57,621个)/1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非结核性淋巴结疾病组SFCs中位数为0个(0,20个)/106 PBMCs,结核性淋巴结组SFCs数量显著高于非结核性淋巴结疾病组,应用Mann Whitney U检验,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72.0,P<0.01).在T-SPOT.TB结果阳性的69例患者中,47例结核性淋巴结患者SFCs的M(P25,P75)为280个(98,684个)/106 PBMCs,显著高于对照组22例非结核性淋巴结疾病患者SFCs的M(P25,P75)52个(35,93个)/106 PBMCs(U=146.5,P<0.01).结论 T-SPOT.TB方法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有可能成为淋巴结结核辅助诊断的一项重要手段.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917名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一致性的比较分析

    作者:耿梦杰;宋渝丹;熊勇超;赵飞;胡冬梅;李萌;侯月云;成君;何广学

    目的 比较分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2010年4月至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大型传染病医院和一家综合医院,纳入1005名医务人员.通过调查问卷方法,了解一般人口学信息、卡介苗接种史等.共发放问卷1005份,收回合格问卷952份(完成问卷人数、TST和QFT-GIT检测的医务人员分别为952名、924名和999名),三项调查均完成者为923名,排除6名QFT-GIT检测结果不确定的医务人员,有917名医务人员纳入分析.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中的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 (QFT-GIT)方法检测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情况,TST硬结平均直径分别以5、10和15mm为阳性临界值,使用Kappa统计量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纳入分析的917名医务人员中,TST 5、10和15 mm临界值阳性率分别为68.92%(632/917)、47.87%(439/917)和25.08%(230/917);QFT-GIT阳性率为69.57%(638/917).TST硬结平均直径以5mm为阳性临界值时,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483名,均阴性者130名,TST和QFT-GIT一致率为66.85%(613/917);TST硬结平均直径以10 mm为阳性临界值时,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350名,均阴性者190名,TST和QFT-GIT一致率为58.89% (540/917);TST硬结平均直径以15mm为阳性临界值时,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181名,均阴性者230名,TST和QFT-GIT一致率为44.82%(411/917),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值分别为0.22、0.19、0.08,95%CI值分别为0.16~0.29、0.13~0.25、0.04~0.12.结论 TST和QFT-GI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玲;刘厚明;邓群益;张洁云;张明霞;朱秀云;张国良;邓国防;岳建荣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在鉴别诊断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肺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334例收住于肺科住院部感染了分枝杆菌的肺病患者.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334例分枝杆菌感染的肺病患者痰培养分离的分枝杆菌进行菌种鉴定;采用IGRAs测定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应答;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DNA.结果 在334例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中,240例的菌株为结核分枝杆菌,94例为NTM; 240例肺结核患者中痰结核分枝杆菌DNA PCR检测阳性率为74.58%(179/240),IGRAs检测阳性率为77.08%(185/240);94例NTM肺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DNA PCR检测阳性率为10.64%(10/94),IGRAs检测阳性率为20.21%(19/94).结核分枝杆菌DNA PCR和IGRAs检测鉴别诊断肺结核和NTM肺病的敏感度分别为74.58%(179/240)、77.08%(185/240),特异度分别为89.36%(84/94)、79.79%(75/94);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肺结核的敏感度为%.75%(225/240)、特异度为77.66%(73/94).结论 IGRAs对于鉴别肺结核和NTM肺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联合应用结核分枝杆菌DNA PCR和IGRAs可以显著增加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早期抗结核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学校结核病暴发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路希维

    结核病暴发是我国面临的严重校园公共卫生挑战之一.笔者对学校结核病疫情面临的挑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结核病暴发处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重点概述了结核病潜伏感染的筛检手段与干预措施研究进展.归纳得出:肺结核患者早期发现是控制结核病暴发的基本手段;暴露关系与PPD试验相结合是评价结核潜伏感染的有效手段;预防治疗方案的短程化与全程管理是提高潜伏感染者治疗依从性的关键,等等,为制定科学的学校结核病防控技术策略提供参考.

  • 结核分枝杆菌IFN-γ体外检测试剂的生产质量控制与临床研究探讨

    作者:都伟欣;陈保文;徐苗;杨蕾;卢锦标;王国治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分别针对结核分枝杆菌IFN-γ(inter-feron gamma,γ干扰素)体外检测试剂盒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控制,以及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概述,为该类试剂盒的研发和注册提供技术支撑.

  • 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3年)(第一部分 结核病临床诊断)

    作者: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临床专业委员会

    近一年来,结核病的诊断方面继续深入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步.在细菌学诊断方面,使用新技术如新型移动数字化荧光显微镜痰检涂片技术可清晰显示并保存图像,发光二极管(LED)性能的荧光显微镜(FM)检查能够明显缩短常规涂片的染色时间,明显提高检出率.影像学诊断在结核病诊断的难点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如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期、耐多药结核病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鉴别等.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具有很大优势,今年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再评价.分子生物学诊断发展迅速,继续对XpertMtb/RIF诊断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超支化滚环扩增(hyperbranched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HRCA)技术简单、经济、省时,在贫困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介入诊断方面,将气管镜、腔镜技术与分子生物学、超声引导技术、细菌学、病理学检测技术相结合,使得结核病的诊断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如气管镜下支气管冲洗液进行XpertMtb/RIF的检测等.病理学诊断方面以分子病理技术的发展较引人注目,使用活检标本行基因检测提高了结核病的检出率.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作者:蒋俊

    近几年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国内外已较多地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或相关性研究.T-SPOT.TB作为集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技术为一体的新方法,虽然操作并不复杂,但对试验条件、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很高,其试验体系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分离、加入活体细胞的数量、细胞孵育条件和结果判定等的全程质量控制,既是决定试验成败的关键,又是常常易于忽略的“潜在性”问题.作者依据其试验原理和临床实践对试验中常见的PBMCs分离呈现的不同状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对PBMCs的分离、悬液制备、体外孵育和结果判定的质量控制进行了重点论述,其中就人工PBMCs计数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除此,还依据传统的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白细胞计数法和溶液浓度稀释法溶液浓度与体积成反比的基本原理,结合活体PBMCs计数和标准细胞悬液终浓度2.5×105/100μl的特殊要求,建立了简易的细胞计数“一步法”和“计算式”,使标准细胞悬液的制备趋于简化.

  • IGRAs和TST对儿童潜隐性结核的应用比较

    作者:曹姗姗;张秀娟;肖利力;王瑾;杨晨雪

    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儿童患肺结核,并且其中有3.2万名多耐药肺结核,但儿童肺结核一直未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儿童肺结核的诊断较为困难,探寻一种合适的结核辅助检测方法,以便及早发现潜隐性的结核感染.目前IGRAs和TST是常用的结核检测手段,对儿童潜隐性结核的辅助诊断有重要意义.多项文献证明IGRAs试验是目前检测儿童潜隐性结核感染的较佳选择.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作者:徐永虹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肺结核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初次确诊为肺结核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其进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后(P<0.01);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肺结核患者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于结核菌素试验(P<0.01)。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Rv1813c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白雪娟;梁艳;阳幼荣;吴雪琼

    目的 研究重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蛋白Rv1813c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方面的价值.方法 20例结核潜伏感染者和79例健康志愿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PPD皮肤试验、结核抗体检测,同时应用ELISA联合重组融合蛋白CFP10-ESAT6和潜伏感染蛋白Rv1813c进行IGRA检测.结果 所有受试者中,PPD皮肤试验和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28%.Rv1813c刺激潜伏感染者后产生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其刺激PPD强阳性组(皮试直径≥15mm)产生的IFN-γ值低于弱阳性组(5mm≤皮试直径<15mm),但无统计学意义,而CFP10-ESAT6刺激PPD强阳性组后产生的IFN-γ值高于弱阳性组(P<0.05).CFP10-ESAT6和Rv1813c刺激抗体阴性及阳性组后产生的IFN-γ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v1813c诊断结核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特异性80%时,灵敏度为85%;特异性为90%时,灵敏度为45%.结论 同时检测Rv1813c及CFP10-ESAT6抗原特异的IFN-γ值有可能筛选出潜伏感染者中的活动感染人群,对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在结缔组织病患者中辅助诊断结核感染的应用

    作者:钟一鸣;谷秀梅;刘文恩;李艳明;金燕;彭婉婵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 T-SPOT.TB对结缔组织病(CTD)合并结核感染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CTD合并结核感染患者44例,并随机选取同期未有结核感染的CTD患者44例作为对照,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对CTD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评价两组T-SPOT.TB结果斑点形成细胞频数,分析导致T-SPOT.TB假阴性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x2检验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SPOT.TB诊断CTD合并结核感染的敏感度为70.5%(31/44),显著高于TST(27.3%,12/44,x2=16.42,P<0.001),两项指标的特异度分别为93.2%(41/44)和88.6%(3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711),T-SPOT.TB诊断CTD合并结核感染的阳性预测值为91.2% (31/34),阴性预测值为75.9% (41/54),约登指数为0.64,阳性似然比为10.3,均高于TST(0.16和2.4),而其阴性似然比为0.32,低于TST(0.82).当T-SPOT.TB斑点形成细胞频数取值为38个斑点形成细胞(SFC)/1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时,诊断结核感染有佳截断值.对T-SPOT.TB诊断假阴性分别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淋巴细胞减少症和低白蛋白血症均不是T-SPOT.TB诊断假阴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T-SPOT.TB对CTD合并结核感染的辅助诊断价值明显高于TST.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宜文;王庆;史清明;王东萍;陈艳

    目的 寻找一种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的临床诊断方法,以提高结核病的确诊率.方法 搜集110例经实验室与临床诊断确诊的患者,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其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行PPD试验的患者104例.结果 66例结核患者中56例T-SPOT.TB检测阳性,敏感度为84.85%;66例中61例作PPD试验,42例为阳性结果,敏感度为68.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6,P<0.05);44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中39例T-SPOT.TB检测阴性,特异度为88.64%;44例中43例作PPD试验,31例阴性,特异度为72.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P<0.05).T-SPOT.TB检测在敏感度、特异度上均显著优于临床常用的PPD.T-SPOT.TB阳性预测值91.80%(56/61). PPD试验阳性预测值76.36%(42/55).结论 T-SPOT.TB试剂盒在检测结核病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两种试验方法对227名乡村医生潜伏性结核感染检测的结果分析

    作者:胡冬梅;侯月云;宋渝丹;熊勇超;耿梦杰;何广学

    目的 获得乡村医生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rnfection,LTBI)情况,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中的QuantiFERON TB Gold In-Tube(QFT GIT)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纯化蛋白衍生物,PPD)检测LTBI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为研究现场,于2011年11月对临河区227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QFT-GIT和TST两种检测方法检测乡村医生中的LTBI者.共发放227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27份,回收率100.0%.采用构成比、率等统计指标描述乡村医生的基本信息和LTBI率,计算Kappa值评价QFTGIT和TST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227名乡村医生完成QFTGIT检测,以QFT-GIT检测结果为依据(排除2名不确定结果),225名乡村医生LTBI率为44.0%(99/225).226名乡村医生完成了TST检测,以TST检测结果为依据,乡村医生LTBI率分别为59.3%(134/226)(硬结平均直径≥5 mm)、41.2%(93/226)(硬结平均直径≥10 mm)、22.6%(51/226)(硬结平均直径≥15 mm).TST以硬结平均直径5 mm为阳性临界值时,Kappa值为0.415;以10 mm为阳性临界值时,Kappa值为0.444;以15 mm为阳性临界值时,Kappa值为0.358.结论 临河区被调查的乡村医生LTBI率较高,本研究显示两种检测一致性一般,有必要开展农村结核感染控制工作,降低乡村医生的LTBI率.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