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Hematology 국제수혈급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9X
  • 国内刊号: 51-16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59
  • 曾用名: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廖清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Krüppel样因子1在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作者:李静

    Krüppel样因子(KLF)1属于锌指蛋白家族,是红细胞系特异性转录因子.KLF1在红细胞生成中发挥多种作用,如可通过调节染色质构象,活化β珠蛋白基因转录;可根据不同作用背景、协同因子及KLF1蛋白修饰状态,对γ珠蛋白基因表达起着活化或抑制的调控作用.目前,KLF1对珠蛋白基因表达的确切调控机制迄今仍未阐明,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笔者拟就KLF1在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初步探讨KLF1作为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靶向因子的可能性.

  • 红细胞血型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强

    血型鉴定是对红细胞血型进行确认的一种方法,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血细胞凝集反应成为血型鉴定的主要手段.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已诞生多种红细胞血型鉴定的基因检测分型技术,如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多重PCR、适时定量PCR、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DNA测序及基因芯片等.有关红细胞血型鉴定的新技术在检测通量、速度、便捷性及检测成本方面,均比血清学方法更具优势.笔者拟就红细胞血型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让临床医师对目前红细胞血型鉴定技术有一个系统性认识.

  • 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娜;郝彩霞;王健红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为1类遗传学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无论是疾病复发/难治(R/R),治疗效果往往较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随着对AML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型化疗药物及化疗组合方案层出不穷.2014年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的关于R/R AML的临床研究,无疑为攻克此类疾病带来新希望.笔者拟就R/RAML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的分类及诊疗进展

    作者:张陆阳;陈猛;张丽

    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和淋巴系统肿瘤分类(2008年版)”中,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β或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GFR)1异常的髓系、淋巴系肿瘤(MLN-eo)”作为一类疾病单独列出.2011年,维也纳医学院组织的由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疾病工作会议”结合既往诊断标准,就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的诊断和分类进行了更新,但迄今为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的分类、命名仍然比较混乱.笔者拟就近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文献进行复习,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特别是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的分类和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静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为原发于脑实质、脊髓、眼、脑神经或软脑膜的淋巴瘤.PCNSL与全身系统性淋巴瘤相比,其诊断率低,且治疗效果与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对PCNSL有了更多认识,其免疫表型、相关基因表达谱对PCNSL的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拟就PCNSL组织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中CD5+B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红丽

    根据是否表达CD5分子B淋巴细胞可分为CD5+B淋巴细胞与CD5-B淋巴细胞2个亚群,CD5+B淋巴细胞以其争议性的来源、独特的表型、分泌多样性抗体,以及在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中所起的作用与CD5-B淋巴细胞有显著区别.笔者拟就CD5+B淋巴细胞的结构、功能、活性及活化通路、其与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关系进行综述.

  •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原发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操梅林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所导致骨破坏和骨髓衰竭.近年来,MM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但有关MM继发第二原发性肿瘤(SPM)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就MM继发SPM相关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泛素连接酶组成型光形态建成蛋白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艳

    组成型光形态建成蛋白(COP)1是调节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分子.近年研究发现,COP1可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中,参与调节DNA损伤修复、糖代谢、脂肪代谢及细胞自噬等生物学行为.此外,COP1在实体肿瘤与血液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进展及患者预后和存活密切相关.COP1作为E3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直接招募下游靶分子,如P53、c-Jun、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及ETV等,介导下游靶分子泛素化降解,进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笔者拟就COP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阿扎胞苷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丽丽

    近年来,对甲基化机制研究与去甲基化治疗策略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治疗带来新思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药物包括阿扎胞苷与地西他滨应用于临床.国内对于地西他滨经过近5年的研究认识已经初具临床经验.目前,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阿扎胞苷可提高高危MDS患者生存质量,显著延长其总生存(OS)期与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的时间.与采用地西他滨治疗相比,在年龄≥65岁的高危老年MDS患者中疗效更为显著.阿扎胞苷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维持治疗可延缓MDS患者复发.此外,低剂量阿扎胞苷在中、低危MDS患者中的应用仍在试验中.阿扎胞苷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来那度胺及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等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出一定疗效.由于阿扎胞苷尚未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使用,对其疗效经验甚少.笔者拟就阿扎胞苷治疗MDS的剂量优化研究、不同亚型MDS的疗效以及阿扎胞苷联合用药治疗方案的前景进行综述.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改进必要性探讨

    作者:卢姗姗;李秀英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于2000年颁布至今,已实施15年.这期间不仅制定该规范时所依据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版)已于2012年废止,而且该技术规范存在语义表达不完整,与其他相关性文件的术语不一致等问题,已经不再适应目前输血医学发展的要求.因此,笔者比较了现行版本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及《输血医学常用术语》(WS/T 203-2001)等相关文件的差异,就现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必要性进行综述.

    关键词: 输血 规范 技术
  •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程玮;刘辉;裴蕾;宁尚勇;李江涛;范芸;冯茹;张野坪;田园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2例年龄≥60岁初治老年AML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74例接受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纳入化疗组;12例接受姑息治疗,纳入姑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差异,并对患者预后及早期死亡[总生存(OS)期≤8周]率影响因素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AML法国、美国和英国(FAB)分型及体力状态(P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化疗组患者中位OS期为8.0个月(0.1~175.0个月),显著长于姑息治疗组患者的2.3个月(0.1~14.0个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58,P=0.002).化疗组患者中,6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达完全缓解(CR)为28例(43.1%),达CR者的中位OS期(28.4个月)显著长于未达CR者(6.0个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2.048,P=0.000).本组92例老年AML患者的1年OS率为29.3%(27/92),3年OS率为9.8%(9/92).②年龄、PS评分、白细胞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单体核型(MK)均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S评分≥3分、白细胞计数≥100.0×109/L、血清LDH水平/正常值≥2倍及MK均是影响老年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5.076,11.263,2.297,5.076;P<0.05).③本组92例老年AML患者中,早期死亡21例(22.8%).化疗组患者早期死亡率为17.6%(13/74),与姑息组患者的41.7%(5/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4,P=0.128).对老年AML患者早期死亡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与年龄、PS评分、白细胞计数、血清肌酐水平、血清LDH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与白细胞计数≥100.0×109/L是影响老年AML患者早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56,0.158;P<0.05).结论 应根据临床及生物学特点进行预后分层,给予个体化治疗.

  • 改良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与疗效研究

    作者:单泓;王姣杰;李建斌;刘敏

    目的 探讨改良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于郑州市某医院住院并拟输注血小板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输注血小板制剂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0).其中,研究组输注改良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对照组输注单采血小板.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前与输注后第1及24小时血小板计数,计算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出血改善情况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CCI、输注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郑州市某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疾病类型及输血前血小板计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 ①改良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制剂中血小板含量、血小板容量、白细胞及红细胞混入量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小板输注前、输注后第1及24小时,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血小板输注后第1及24小时血小板计数均较输注前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小板输注后第1及24小时,两组患者CCI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白膜法制备的手工浓缩血小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小板制剂,但是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单采血小板的储存时间对其代谢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宋自阆;兰培相;张洪为

    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的储存时间对其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四川自贡市中心血站向医院提供的新鲜单采血小板悬液30袋,每袋包含1治疗量血小板,每袋血小板含量为(2.5~3.0)×1011/袋为研究对象.将其编号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保存1d组、保存3d组及保存5d组,每组各为10袋.3组分别在保存时间为1,3及5d时取样,检测乳酸、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含量和pH值等代谢功能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单采血小板悬液的pH值及葡萄糖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DH及乳酸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采血小板悬液在22℃保存5d内,其代谢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临床输注的单采血小板在储存时间内,其储存时间越短,质量越好.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孙艳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对照设计的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于日照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4 961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于百货大楼采血服务点无偿献血的2 396例献血者纳入研究组(n=2 396);同期于东港区政府广场采血服务点无偿献血的2 565例献血者纳入对照组(n=2 565).两组献血者献血前体检结果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9-2011).对照组献血者整个采血过程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献血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护理服务.通过献血者档案信息和血站献血者满意度调查表获取献血者的基本人口学信息及其对血站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析比较两组献血者的基本人口学信息及满意度.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献血者满意度问卷调查4 961份,回收有效问卷4 96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两组献血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文化程度、收缩压、舒张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t=0.264,0.102,0.962,0.792,1.443,1.172,0.890;P>0.05).研究组献血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技术和总体评价的满意率分别为96.74%,96.41%和96.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2%,88.23%和87.99%,且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838,4.348,4.348;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于血站护理工作中效果良好,提高了献血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熊竹娟;周祥;吴萍;魏雯;敬小梅;任苑蓉;李力;周进;张智慧

    目的 探讨原发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病区收治的21例初治原发系统型AL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间变淋巴瘤激酶(ALK)阳性ALCL患者与阴性患者经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类方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ORR)及总生存(OS)率的差异.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Ann-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21例患者中,ECOG评分0~1分为18例(85.7%),≥2分为3例(14.3%);AnnArbor分期Ⅰ~Ⅱ期为5例(23.8%),Ⅲ~Ⅳ期为16例(76.2%);IPI评分0~1分为9例(42.9%),2~3分为12例(57.1%).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100.0%),其中8例合并结外受侵(38.1%);伴有B症状为10例(47.6%);伴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为10例(47.6%).ALK+ ALCL患者为13例(61.9%),ALK-ALCL为8例(38.1%),二者各项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接受CHOP类方案化疗后,ORR为71.4%.ALK+ ALCL患者ORR为92.3%;ALK-ALCL患者ORR为37.5%;二者ORR及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4;x2 =4.064,P=0.0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K-和LDH水平升高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ECOG评分、Ann Arbor分期、IPI评分、结外受侵、B症状对患者的ORR及OS率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系统型ALCL诊断时分期晚,B症状及结外受侵常见;ALK+ ALCL患者接受CHOP类方案化疗后,ORR和OS率高,ALK-和LDH水平升高是原发系统型ALCL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铁调素与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及其与贫血的关系

    作者:程旭;陆晔;李蓉;严敏;王金湖;潘湘涛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铁调素及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及与贫血的相关性关系.方法 选取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个体20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铁调素与IL-6水平,应用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两组受试者血红蛋白(Hb)水平,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受试者铁蛋白水平,并分析MM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IL-6、铁蛋白及Hb水平相关性关系.结果 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铁调素、IL-6及铁蛋白的水平分别为(6.06±4.78)μg/L、(35.23±31.37) ng/L和(351.52±256.93) 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铁调素水平与IL-6、铁蛋白浓度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45,0.593;P=0.007,0.003),铁调素水平则与Hb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94,P=0.017).结论 MM患者血清铁调素及IL-6表达水平均增高,铁调素及IL-6可能参与患者慢性病贫血的发生.

  •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安全中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肖进

    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安全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并拟接受输血治疗的1 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598例,女性为602例.输血前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结果呈阳性者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 本组1 200例受试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呈阳性者为9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7.9%.本组女性受试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较男性显著升高(2.3%比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06 0,P<0.05);有输血史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较无输血史者显著升高(2.8%比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3.958 6,P<0.05);有妊娠史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较无妊娠史者显著升高(3.5%比0.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 =18.541 5,P<0.05).本组95例不规则抗体呈阳性者中,同种特异性抗体为66例,其中Rh血型系统为35例,Lewis血型系统为10例,MNS血型系统为21例;非特异性抗体为29例(冷抗体为10例,自身抗体为15例,药物抗体为4例).结论 在临床输血中,对输血患者不规则特异性抗体进行筛查,可以提高输血疗效,对输血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WT1基因和AML1-ETO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熔;杨季云;廖静;贾荟;陈芃螈;李戈;石毓君

    目的 探讨WT1基因和AML1-ETO融合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监测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和预测AML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15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3例初治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L患儿和本科同期收治的15例初治白血病融合基因阴性AML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融合基因阳性组(n=13)和融合基因阴性组(n=1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同时动态监测初治及随访期融合基因阳性组患儿骨髓标本的WT1基因和AML1-ETO融合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以及监测融合基因阴性组患儿的初治及随访期骨髓标本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WT1基因和AML1-ETO融合基因相对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并比较MRD预测AML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组间无复发生存(RFS)率比较,评估MRD对AML复发的预测能力.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批准,征得受试对象及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 ①共收集融合基因阳性组患儿初治和随访期的骨髓标本83份,其WT1基因和AML1-ETO融合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74,P<0.001),拟合直线回归方程为y=0.07+2.294x.②两组患儿初诊、缓解及复发时,AML1-ETO融合基因及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788,1.846,1.853;P>0.05).③首次诱导缓解后,融合基因阳性组患儿AML1-ETO融合基因预测AML复发的诊断指标中,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分别为85.7%,76.9%,75.0%和80.0%;阴性似然比低,为0.29.融合基因阴性组患儿WT1基因预测AML复发的特异度高,为71.4%.④首次诱导缓解后,融合基因阳性组13例患儿中,8例AML1-ETO融合基因相对表达水平>0.01,其中6例复发,复发率为75.0%;5例AML1-ETO融合基因相对表达水平<0.01,其中1例复发,复发率为20.0%;二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P=0.000).至随访截止时间,AML1-ETO融合基因相对表达水平>0.01的患儿RFS率显著低于基因相对表达水平<0.01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⑤首次诱导缓解后,融合基因阴性组15例患儿中,8例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0.01,其中6例复发,复发率为75.0%;7例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0.01,其中1例复发,复发率为14.3%,二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P=0.000).至随访截止时间,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0.01患儿RFS率显著低于相对表达水平<0.01的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AML1-ETO融合基因适合监测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MRD.WT1基因更适合作为无特殊分子异常的AML患儿检测MRD和预测复发的指标.WT1和AML1-ETO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预示AML复发.

  • 中、重度乳糜血对血液5项检验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温秀明;彭及良;李丹红;杨转笑;叶有玩

    目的 探讨中、重度乳糜血对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5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7月于深圳市龙岗区中心血站志愿无偿献血者中,中、重度乳糜血浆[三酰甘油(TG)≥4.5 mmol/L]且HBsAg、HCV-Ab、HIV-Ab和TP-Ab 4项传染性指标均无反应性的55袋合格血液样品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液的采集均取得献血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血液样品是否分离乳糜微粒(CM),将55袋血液样品分为原血浆组(n=55)与分离CM血浆组(n=55).测定两组样品的TG浓度和ALT含量,根据不同厂家生产的ELISA试剂盒对血液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出限,将原血浆组和分离CM血浆组分别与室内质控标准品以不同比例进行稀释,并统计分析两组血液的TG浓度和血液5项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①分离CM血浆组TG浓度为(4.28±1.66) mmol/L,显著低于原血浆组的(6.43±1.8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8,P<0.01).分离CM血浆组ALT含量为(20.36±8.00)U/L,显著高于原血浆组的(20.15±7.92) U/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167,P<0.05).②HBsAg指标检测结果:采用HBsAg1试剂检测的分离CM血浆组S/CO值显著低于原血浆组(0.21±0.16比0.2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3,P<0.01);但采用HBsAg2试剂检测的两组S/C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2,P>0.05).HCV-Ab指标检测结果:采用HCV-Ab2试剂检测的分离CM血浆组S/CO值显著低于原血浆组(1.79±0.59比1.8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3,P<0.01);但采用HCV-Ab1试剂检测的两组S/C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8,P>0.05).HIV-Ab指标检测结果:采用HIV-Ab1和HIV-Ag-Ab2试剂检测的分离CM血浆组S/CO值均显著低于原血浆组(1.60±0.35比1.97±0.48,1.56±0.32比1.63±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81,2.396;P<0.01,0.05).TP-Ab指标检测结果:采用TP-Ab1和TP-Ab2试剂检测的两组S/CO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18,0.327;P>0.05).结论 中、重度乳糜血可导致ALT检测结果降低;对于相同检测项目,中、重度乳糜血对不同厂家生产的ELISA试剂盒影响程度不同;对于不同检测项目,中、重度乳糜血对其检测结果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HIV-Ab>HCV-Ab和HBsAg>TP-Ab.中、重度乳糜血可提高血液样品HIV-Ab、HCV-Ab和HBsAg ELISA检测的S/CO值,可能造成血液浪费,但有利于降低输血风险.为保证血液上述5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将中、重度乳糜血低温静置离心分离乳糜层后,再进行相关检测.

  • 血小板采集后不同时间冷冻保存对其体外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秀兰;丁国良

    目的 探讨血小板采集后不同时间冷冻保存对其体外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东营市血液中心采集的180袋血小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12 h内冷冻保存组(n=90):血小板于采集12 h内冷冻保存;72 h后的冷冻保存组(n=90):血小板于采集后常规保存72 h后再冷冻保存.两组血小板采集及复融的方法均相同,且冷冻前血小板计数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冷冻保存时间均为1年,1年后取样10 mL用于其体外功能检测.血小板体外功能检测项目包括:CD62P表达、黏附功能、低渗休克反应(HSR)值、聚集功能.分别对两组血小板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2 h内冷冻保存组与72 h后的冷冻保存组血小板冷冻保存1年后,血小板计数、CD62P表达率、CD62P再表达率、黏附率、HRS分别为(2.5±0.4)×109/L比(2.5±0.4)×109/L、(20.2±4.6)%比(19.9±4.3)%、(71.3±4.7)%比(70.8±4.5)%、(43.5±6.7)%比(52.5±5.5)%、(53.4±11.1)%比(52.8±10.5)%,两组血小板上述各项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0.00,0.05,0.08,0.04,1.04;P>0.05).两组血小板分别加入胶原蛋白、瑞斯托霉素、凝血酶及花生四烯酸4种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后,大聚集率分别为(35.6±12.1)%比(33.4±14.0)%、(23.5±11.2)%比(21.5±12.1)%、(47.0±8.8)%比(46.8±7.9)%、(40.2±26.3)%比(38.4±23.3)%.两组血小板加入各种聚集诱导剂后,大聚集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u=0.12,0.12,0.02,0.05;P>0.05).结论 液态血小板常规保存72 h后,再进行-80℃深低温冷冻保存的方法,即能满足临床对新鲜液态血小板的需要,又可保障临床应急用血的需求.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6
1997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