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范可尼贫血的蛋白结构及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李再仪;邹一丰;邓宇斌

    范可尼贫血(FA)是造血干细胞受累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人细胞对DNA交联剂如MMC,DEB等具有高度敏感性,基因分析发现至少有8个亚型(A,B,C,D1,D2,E,F,G),其中除B和D1基因以外,其余6个基因已被克隆.现推测这8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互相协调,通过一个共同的"FA通路"调节DNA修复.FA发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为开展FA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正常的FA基因转导到FA病变细胞,可产生对MMC等DNA交联剂抵抗的矫正表型,可治疗FA.本文综述了FA的临床特征,FA的基因结构和FA蛋白的功能,并探讨了FA患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和基因治疗.

  • 范可尼贫血发病机制研究:FA-BRCA网络

    作者:李彦珊;竺晓凡

    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连锁遗传疾病,基本特征为染色体的不稳定性,表现为细胞对DNA交联剂如丝裂霉素C(MMC)、二氧环丁烷(DEB)等高度敏感.目前已发现至少有13个亚型基因(FA-A、B、C、D1、D2、E、F、G、I、J、L、M、N),其编码蛋白与乳腺肿瘤易感基因蛋白(BRCA1和BRCA2)组成一个复杂的功能网络,调节DNA损伤修复.FA基因突变导致DNA损伤修复功能受损,是FA的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同时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

  • 急性髓系白血病FANCG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段现良;王庆玲;王金刚;王昌玉;樊华

    本研究探讨FANCG基因表达与成人散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4例AML初诊患者、46例AML完全缓解(CR)患者及36例对照样本骨髓中单个核细胞FANCG基因表达的情况,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ΔΔCT计算AML初诊患者与对照样本、AML初诊患者与AML CR患者、AML CR患者与对照样本FANCG基因表达差异的倍数.结果表明,AML初诊组FANCG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6±0.27,AML CR组为0.75±0.54,对照组为0.85±0.45;AML初诊组FANCG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和AML CR组明显降低(P<0.05);AML CR组FANCG 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ANCG基因在初诊AML患者中表达降低,AML CR患者的FANCG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FANCG基因可能与AML的发病有相关性,同时在判断AML的化疗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范可尼贫血的细胞遗传学诊断--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

    作者:谢燕;夏虹;陈友华;彭光洁;徐之良

    范可尼贫血(Fanconi's anemia,FA)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虽多数患者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合并先天畸形为特征,但临床表现常复杂多样,要靠细胞遗传学试验方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等疾病鉴别.本研究通过对我国27例正常人和51例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患者(48例临床诊断为AA,3例临床诊断为FA)进行了丝裂霉素C(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结果表明:①确诊FA 4例,其中1例为纠正临床漏诊;少数非FA的AA患者可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合并先天畸形,而FA患者可无先天畸形,再次提示仅靠临床表现可造成FA的误诊漏诊.②AA,FA和正常人自发染色体断裂无差别,非FA的AA患者细胞对MMC的敏感性与正常人无区别,FA患者细胞对MMC异常敏感,并以在50 ng MMC诱导出现较多高断裂数(含5以上断裂)的分裂像为特征.③在4例FA中发现嵌合体患者1例.单一浓度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不足以诊断嵌合体患者,不同浓度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可以诊断嵌合体患者.结论提示,对可能为FA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患者应采用本课题研究中的染色体断裂试验来有效的鉴别FA(包括FA嵌合体患者)和AA.

  • FA/BRCA途径与急性髓系白血病

    作者:于艺冰;娄晔;邓娜;李峰敏;樊华

    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aemia,FA)因其高风险进展为急性白血病及实体肿瘤,近年来得到了重视。通过研究其发病机制及与恶性肿瘤的共同途径,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研究证明,FA/BRCA 途径异常作为 FA 的主要特点,亦在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肿瘤发病甚至耐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因其病因不完全明确、病死率高、治疗费用昂贵成为目前尚未攻克的难题。本研究通过逐步分析 FA/BRCA 途径与 AML 的关系,以期在基因方面更多地了解 AML。

  • 替代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范可尼贫血五例分析

    作者:汪文静;孙于谦;唐菲菲;韩婷婷;莫晓冬;王景枝;张晓辉;黄晓军;许兰平

    回顾性分析采用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Y)+抗胸腺免疫球蛋白(ATG),即FCA预处理方案,并行替代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范可尼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2例采用单倍体相合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采用非血缘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耐受性良好,移植后均达到迅速造血重建,1例死于颅内感染,4例存活者均已脱离输血支持且保持完全供者嵌合.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范可尼贫血患儿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岳燕;罗荣牡;司英健

    目的 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范可尼贫血(FA)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分析1例FA患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此种治疗方法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儿于移植+13 d中性粒细胞植活,+15 d血小板植活,移植后供受者基因嵌合率为99.83%.移植后1.5个月血清CMV-DNA、EBV-DNA阳性,经免疫抑制剂减量及抗病毒治疗后转阴.移植后2个月出现皮肤GVHD(Ⅰ度),未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行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4次后GVHD消失.移植后6个月,患儿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复查供受者基因嵌合率为57.8%,考虑出现移植物排斥,逐渐减停免疫抑制剂,供受者基因嵌合率复升至81.83%,血象恢复正常,无GVHD表现.现为移植后1.5年,患儿血象持续正常,供受者基因嵌合率维持在95%以上,FA相关基因检测持续转阴.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FA的重要治疗手段,健康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于本例患儿造血干细胞植入、GVHD控制可能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范可尼贫血5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司英健;罗荣牡;杜振兰;张晓妹;陈伟;谷文静;王娅;窦凌松;王志敏;邢国胜;王洋;胡波

    目的 初步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范可尼贫血(FA)的疗效,为探索更加优化移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5例FA患儿进行HSCT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5例患儿中2例行非血缘相合HSCT治疗,3例行单倍体HSCT治疗.预处理方案以氟达拉滨(Flu)、低剂量环磷酰胺(CTX)、抗人胸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G/ F)为主干,根据移植前输血总量、是否合并白血病,在主干基础上±白消安(Bu)或±全身照射(TBI).5例患几回输CD34+细胞中位计数为8.46(5.46 ~ 15.29)×106/kg,单个核细胞(MNC)中位计数为13.07(8.33 ~ 14.26)×108/kg.采用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联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随访中位时间40.7(15 ~42)个月.结果 5例患儿HSCT预处理过程中,除1例合并严重消化道黏膜反应,其余耐受性尚可;中性粒细胞恢复中位时间10(8~13)d,血小板恢复中位时间16(12 ~61)d,无原发性植入失败发生;移植后3例发生移植物排斥,分别通过停用全部免疫抑制剂、回输供者干细胞后恢复为完全供者型;4例发生不同程度急性GVHD,3例需升级为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控制病情,2例发展为慢性GVHD;随访至2016年12月,2例无事件存活,2例存在慢性GVHD,目前病情控制理想,1例死亡.4例存活患儿移植后血细胞未再检测出FA相关基因突变,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童,目前尚未发现合并实体肿瘤.结论 对于缺乏同胞相合供者的FA患者,其他类型HSCT治疗采用“Flu+低剂量CTX+ATG±Bu或±TBI”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尚可,无原发性植入失败发生,但加用Bu或TBI对预处理相关毒性及远期预后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移植物排斥和GVHD仍是影响患儿生存主要因素,探索个体化、优化HSCT方案治疗FA的临床研究已成为必然.

  • 范可尼贫血基因亚型的研究

    作者:彭光洁;谢燕;王开颜;夏虹;胡群;陈友华;刘双又;张柳清

    目的探讨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 FA)的诊断及其基因亚型.方法将1997年和1998年我科收治的3例FA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基因亚型进行研究.分别对3例FA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丝裂霉素C(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用细胞融合和互补分析方法,检测FA患儿基因亚型.结果 3例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面色苍白,体格发育落后,伴先天畸形;外周血象示三系减少;骨髓象均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经MMC诱导染色体断裂率、畸变率及每个畸变细胞的染色体平均断裂率均明显增高,确诊为FA;经细胞融合和互补分析方法检测3例FA患儿均为FA-A亚型基因缺陷.结论 3例FA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均对MMC异常敏感;FA的发病机制可能为DNA损伤所致;基因亚型检测可为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在范可尼贫血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丝裂霉素C试验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丽;刘强;邹尧;刘晓明;张家源;王书春;陈晓娟;郭晔;杨文钰;阮敏;刘天峰;刘芳;蔡晓矜;陈玉梅;竺晓凡

    目的 评价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又称彗星试验)试验在范可尼贫血(FA)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丝裂霉素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就诊的248例血细胞减少患儿的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丝裂霉素C及SCGE试验.分别分析两种试验的检测结果,并将两种试验方法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SCGE试验各个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寻找适合的SCGE参数.结果 (1)248例患儿男122例,女126例,男女比例0.97∶1.中位年龄5岁(0.2 ~15岁).17例诊断为FA,231例为非FA.(2)在丝裂霉素C为80 ng/ml浓度下染色体畸变数目FA组为[(32.2±4.8)%],高于非FA组[(19.9±3.0)%]和正常对照组[(21.6±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5.678,P<0.01).(3)SCGE试验结果中,将17例FA患儿与231例非FA患儿各参数比较,两组患儿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00).(4)将单细胞凝胶电泳各分析参数与丝裂霉素C的不同浓度下染色体畸变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SCGE各参数指标与丝裂霉素C浓度80 ng/ml的染色体畸变数均相关(P=0.000),其中,为显著相关的参数是彗星细胞率(r=0.848,P =0.000).(5) SCGE试验指标的ROC曲线结果表明:彗星细胞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为0.999.结论 SCGE试验可以作为FA诊断的辅助检查之一.SCGE的试验结果与丝裂霉素C的80 ng/ml的染色体畸变数显著相关,FA患儿与非FA患儿的SCGE的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彗星细胞率可作为重要分析参数.

  • 乳腺癌易感基因PALB2 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妮娜;马建忠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该病.

  • 我国学者在贫血症的再生医学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作者:

    2014年7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光慧研究员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分别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和《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连续发表了两篇重要研究论文,在确证现有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创建了新型高效的人类遗传突变修复工具,并将其应用于镰刀形细胞贫血患者致病基因的靶向修复;同时利用人多能干细胞和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揭示了范可尼贫血的致病机理,首次提出多组织干细胞加速衰老或衰竭是其根本性病因,并基于此发展出相应的干细胞、基因和药物治疗策略。

  • FA贫血病人造血细胞hHR21sp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邓宇斌;李树浓;李夏新;Teyssier Magali

    目的检测UV和γ辐射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hHR21sp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及hHR21sp在范可尼贫血(Fanconis Anemia FA)骨髓造血细胞和激活后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转录表达情况,并分析hHR21sp基因在FA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范可尼贫血骨髓造血细胞和激活后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UV或γ辐射后不同时间提取细胞总RNA,通过RT-PCR、Southern杂交、以β-actin为内参照放射影像对hHR21sp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FA骨髓造血细胞与对照组差异和激活前后FA外周血单核细胞hHR21s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在80j/m2 UV辐射hHR21sp表达于3h开始增加;在6h表达水平高,与正常对照有2倍差异(P<0.05);而γ-辐射5 Gy辐射6 h增加明显,在9h后有所降低与正常对照有2倍多差异(P<0.01)。可见FA病人骨髓造血细胞和对照组的hHR21sp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发现在激活后对FA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检测,hHR21sp基因表达较对照组PB-MNC降低达2倍之多(P<0.05)。结论 hHR21sp表达水平在一定剂量电离辐射范围内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增高,且对γ-辐射较UV辐射敏感,FA病人骨髓造血细胞和对照组的hHR21sp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激活后的FA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hHR21sp基因表达降低显著,提示FA病人造血细胞hHR21sp基因表达缺陷,本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深入研究FA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 从"综合征"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简评46届美国血液学年会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

    作者:邵宗鸿

    第46届美国血液学年会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研究内容大致如下:①AA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中的一种,临床上需要与先天遗传性造血干细胞质异常(如范可尼贫血、遗传性角化不良症等)、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良性克隆性疾病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红蛋白尿症(PNH)、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引起的骨髓衰竭相鉴别.

  • 单个细胞凝胶电泳分析在范可尼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齐军元;邵英起;刘永泽;刘强;郑以州;张凤奎;赵永成

    目的 报告1例经单个细胞凝胶电泳(SCGE)证实存在DNA断裂的范可尼贫血(FA)患儿,探讨SCGE作为FA实验诊断依据之一的可行性.临床资料4岁10个月患儿,双侧拇指畸形、隐睾、右侧小睑裂和右眼内斜视等多种先天异常.自3岁2个月始,发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确诊为FA.方法 和结果SCGE分析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断裂.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彗尾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00%、90%和52%,而正常同龄对照的分别仅为2%和5%.患儿及其父母的SCGE各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P<0.01).患者有微核细胞高达6.74%,而正常仅为0.40%.结论 SCGE证实该FA患儿存在DNA断裂,提示SCGE可以作为FA实验诊断依据之一.

  • 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范可尼贫血四例临床观察

    作者:侯慧;姚艳华;卢俊;肖佩芳;卞馨妮;刘虎;胡昳歆;凌婧;李捷;翟宗;孔令军;胡绍燕

    目的 评估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范可尼贫血(FA)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接受allo-HSCT F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FA患儿中男l例、女3例,移植时中位年龄为7(5~ 10)岁,非亲缘10/10 HLA全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同胞10/10 HLA全相合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非亲缘10/10 HLA全相合脐血干细胞移植各1例.采用白消安联合低剂量环磷酰胺(20mg/kg)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4例FA患儿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为11(9~ 15)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为12(8~ 28)d.l例患儿发生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患儿发生出血性膀胱炎,4例患儿均未发生肝静脉闭塞病.结论 减低剂量预处理allo-HSCT治疗FA患儿是安全、有效的.

  • 范可尼贫血患者FANCA突变子的构建及其功能

    作者:陈飞;张克俭;左学兰;曾宪昌

    目的 研究范可尼贫血(FA)患者FANCA蛋白的表达及其突变子的功能.方法 用3例来源于FA-A型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建立的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其细胞总蛋白、细胞胞质蛋白和细胞核蛋白,用Western blot法分析FANCA蛋白的表达及其在细胞胞质和细胞核内的分布,对1例有FANCA截短型蛋白表达的FA患者,构建了质粒突变子并用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方法检测FANCA基因突变子(外显子5缺失)与FANCG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 用兔抗人抗体检测时,3例FA-A患者均无FANCA蛋白的表达,而用鼠抗人抗体检测时,有1例患者可检测到截短型FANCA蛋白表达,但此截短型FANCA蛋白不能从细胞胞质转运到细胞核,也不能在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系统中与FANCG蛋白相互作用.结论 3例FA-A患者中,2例无FANCA蛋白表达,1例可表达截短型FANCA蛋白,但无正常FANCA蛋白功能,进一步证实其FANCA基因突变为致病性病理突变,FANCA基因外显子5参与了与FANCG的相互作用.

  • 范可尼贫血患者FANCA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陈飞;彭光洁;张克俭;胡群;张柳清;刘爱国

    目的研究范可尼贫血(FA)患者致病基因的突变类型及其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方法以3例来自FA-A型患者的原始淋巴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用Western blot和免疫沉淀法分析FANCA、FANCD2蛋白的表达以及FANCA与FANCF蛋白的相互作用,RT-PCR方法检测FANCA基因的转录,多重性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法以及DNA序列测定确定FANCA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3例FA-A型患者均未检测到FANCA蛋白的表达,FANCD2蛋白不能发生单泛素化(monoubiqitination)修饰,并发现其FANCA基因均存在双等位基因的病理性突变.结论3例FA-A型患者均无功能性FANCA蛋白表达;基因缺失、移码突变和剪切位点突变是FANCA基因的主要失活方式.

  • 脐血移植治疗儿童造血系统疾病六例

    作者:陈静;顾龙君;董璐;汤静燕;薛惠良;潘慈;王耀平

    自1988年Gluckman应用脐血成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范可尼贫血以来[1],脐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另一来源因其搜寻时间短、HLA配型要求低而逐渐被临床应用.但因其细胞数量有限,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人们试图通过双份脐血及脐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来弥补这一缺陷[2,3].自2003年3月以来我院共进行脐血移植6例,现报道如下.

  • 范可尼贫血肿瘤相关通路的基因集富集分析

    作者:周全全;王晓娟;竺晓凡;袁卫平;程涛

    目的 探讨范可尼贫血(FA)患者高肿瘤易感性的潜在机制与原因.方法 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对NCBI GEO数据库中21例FA患者和11例健康志愿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在肿瘤相关通路及肿瘤相关基因集中的富集特征与核心富集基因.然后利用对基因本体学(Gene ontology)生物过程和结构基因组相关基因集的富集分析,迸一步阐释了该病高肿瘤易感性的潜在原因.结果 FA患者在抗Bcl-2抑制剂相关基因集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信号通路介导的肿瘤基因集中有显著富集特征.其中核心富集基因D4S234E、SST、FGF、IGFR、FGFR和IGFBP等的高表达与促进肿瘤形成及耐药相关.在生物学过程上,FA患者细胞外分子的生物合成和结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在结构基因组相关分析中发现,包含上述IGF2在内的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具有模体RRCAGGTGNCV及CCTNTMAGA的基因集具有富集特征,其中前者与肿瘤发生的关键转录因子TCF3匹配.结论 FA患者的高肿瘤易感性与其体内在关键转录因子介导下的肿瘤相关细胞因子、激素等内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