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Journal of China Pediatric Blood and Cancer 중국소아혈액여종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小儿血液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51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66/R
  • 国内刊号: 司英健 王焕民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朝阳区樱花东街2号中日友好医院内
  • 曾用名: 中国小儿血液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日友好医院,中国抗癌协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CD45+和CD45-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时春明;季正华;赵文理;计雪强;展世宏;张艳兰;何海龙

    目的 探讨CD45抗原表达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以CD45/SSC设门对61例B-ALL患儿进行免疫分型检测;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多重巢式RT-PCR技术进行染色体、融合基因分析.结果 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45+组CD13、HLA-DR抗原表达明显高于CD45-组(P<0.05);CD45-组的融合基因主要为HOX11和E2A/PBX1,而CD45+组主要为TEL/AML1、MLL/AF9、HOX11;相关临床参数、染色体核型及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45抗原的表达与否和B-ALL患儿的临床特征、染色体畸变、治疗效果无统计学相关性;CD45+组较CD45-组高表达CD13和HLA-DR.

  • 苦参碱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阮梦然;薛天阳;许伟;高吉照

    目的 探讨苦参碱(Ma)对人横纹肌肉瘤(RMS)细胞RD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对照组(无Ma);Ma组:Ma终浓度分别为0.5、1.0、1.5、2.0 mg/mL;U0126(MAPK抑制剂)组:U0126为10μmol/L;Ma联合U0126共同作用组:U0126均为10 μmol/L,Ma浓度同Ma组;每组设5个复孔.给予相应药物作用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RD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凋亡率.结果 药物作用后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变小、变圆,随着Ma作用浓度的增加,RD细胞凋亡细胞逐步增多;Ma与U0126联合作用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MTT比色法检测其抑制率按分组顺序分别为(13.39±1.13)%、(23.49±0.39)%、(38.84±0.35)%、(48.05±0.82)%、(63.47±1.35)%、(13.91±0.63)%、(24.52±0.46)%、(39.82±0.58)%、(48.98±0.31)%和(65.09±0.85)%;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按分组顺序分别为(5.49±0.96)%、(14.23±0.70)%、(25.84±4.17)%、(36.08±3.68)%、(42.53±2.71)%、(6.72±1.52)%、(17.23±3.42)%、(27.83±1.29)%、(38.25±1.44)%和(47.79±1.35)%;除U0126组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苦参碱单独或与U0126共同作用RD细胞,可抑制该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在本实验范围内浓度越高这种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越明显.

  • 儿童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3例分析

    作者:王凯;吴南海;栾佐;唐湘凤;龚小军

    目的 探讨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长期存活并发生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9例移植后长期存活的患儿中,3例发生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16%,男2例,女1例,分别发生在移植后+180 d、+186 d和+384 d;发生年龄分别为8岁、9岁8个月和9岁11个月;1例HLA 6/6相合,2例为5/6相合;均采用无关脐血移植,在预处理中使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仅有1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在植入早期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均接受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2例治疗反应良好,停药后无复发,1例需免疫抑制剂维持.结论 在本研究中,性别、HLA配型差异、供受者血型不合、GVHD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脐血移植、使用ATG和早期病毒感染可能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有关,本病主要治疗手段为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

  • miR-22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蕾;师晓东;刘嵘;刘子勤;冯顺乔

    目的 探讨miR-22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B-ALL患儿30例,以非恶性疾病或非血液病患儿10例为对照组.采集骨髓标本,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22的表达,并计算miR-22相对表达量.结果 miR-22相对表达量B-ALL患儿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显著低于治疗第33天及治疗第12周(P值分别为0.005和0.001);治疗第33天显著低于治疗第12周(P=0.012);10岁以上组显著低于10岁以下组(P=0.001);低危组显著高于中危组(P=0.007)及高危组(P=0.001);中危组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89).结论 miR-22在儿童B-ALL中很可能存在抑癌作用.

  •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树突状细胞与T淋巴细胞分化失衡的关系

    作者:旷文勇;郑敏翠;张广森;宋国才;李婉丽;杨海霞;蒋小梅;张本山;吴攀;顾艳艳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分化失衡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TP患儿和对照者外周血Th细胞、Ts细胞、Treg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变化.结果 在持续性和慢性ITP组中Th细胞、Treg细胞和Th/Ts细胞比值降低,而Ts细胞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新诊断ITP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Treg细胞在新诊断ITP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慢性ITP组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绝对值降低,髓样树突状细胞(mDC)/pDC比值增高,与对照组和新诊断IT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0例ITP患儿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有39例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在无效组中Th细胞降低,而Tc细胞增高,与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reg细胞和pDC绝对值在无效组和部分缓解组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效组与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和DC亚群比例失衡与儿童持续性和慢性ITP的发病及儿童ITP的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

  • 儿童骨肉瘤单中心诊治分析:附25例报告

    作者:周敏;汤静燕;潘慈;薛惠良;陈静;董璐;叶启东

    目的 制定本中心儿童骨肉瘤治疗方案,对该方案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前瞻性制定包括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分组、化疗、手术的整体性诊断治疗方案,方案适用对象为1998年10月-2009年12月期间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骨肉瘤的连续初治病例,共25例,按方案根据不同个体对治疗反应的差异在不同治疗阶段手术,按影像学和病理学对治疗反应的评估,给予不同强度的化疗.分析本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远期预后.结果 全组25例,放弃治疗1例,接受手术10例,完成术前化疗2~4个疗程后拒绝手术14例.完成手术及化疗计划8例,其中4例无事件生存>32个月;2例手术者在术后化疗中复发.未手术者14例中3例在2~36个月内重新进展,12例失访.结论 儿童骨肉瘤治疗依从性差,局部病灶根治性手术率低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骨肉瘤 手术 化疗 儿童
  • 神经母细胞瘤中枢转移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诸丽;金眉;张大伟;曾骐;周春菊;马晓莉

    目的 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中枢转移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及基因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治疗的3例NB中枢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诊疗情况.结果 3例患儿的中枢转移分别表现为脑实质的孤立病灶、脑膜的弥漫转移和实质、脑膜均受累.3例患儿均有骨髓浸润、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例存在MYCN基因扩增,另2例未做.例1在常规化疗和手术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无进展时间10个月,中枢为首次复发部位,例2、3在初诊时就存在中枢转移;例1、2终放弃治疗,例3经过联合化疗,瘤灶切除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我院的NB中枢转移率为3.125%.NB中枢转移患儿通常存在骨髓浸润、LDH水平增高和不良的基因学特征.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故定期的头颅MRI或CT检查非常必要.虽然预后很差,但积极治疗仍有希望完全缓解.

  •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贾万英;乔丽津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4例ITP患儿粪便Hp抗原,观察Hp抗原阳性与阴性患儿的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 54例患儿,Hp阳性率19%(10例),不同发病年龄患儿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47例急性ITP患儿中Hp阳性9例(19%),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平均需7.3 d;38例Hp阴性患儿血小板恢复正常平均需5.1 d,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ITP患儿Hp阳性率14%,与急性ITP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未发现ITP患儿Hp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Hp阳性率与患儿年龄无明显相关;Hp感染不影响ITP患儿对治疗的反应.

  • 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戴蕾莲;宪莹;苏庸春;肖剑文;温贤浩;管贤敏;于洁

    目的 探讨持续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ersistent ITP,pITP)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TP,cITP)患儿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 对2002年12月-2009年12月间于我院诊断和治疗的pITP和cITP患儿10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3例患儿中96.1%年龄分布在学龄前期及以后;男女性别比例为1.24:1.(2)73.8%有诱因,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89.5%;患儿病原血清学IgM阳性率为45.0%,混合感染率为36.1%.(3)有黏膜出血者占61.2%,失血性贫血者占25.2%,以轻度贫血为主.就诊时血小板计数<25×109/L者占71.9%.黏膜出血组与非黏膜出血组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血小板减少与贫血程度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4)遵医嘱维持用药治疗者占59.2%,该组患儿黏膜出血的发生率(55.7%)低于维持间断治疗组(69.0%);而维持用药组患儿失血性贫血发生率(8.2%)显著低于间断治疗组(50.0%),差异有极显著性(χ2=23.034,P<0.001).(5)单用激素组(79.7%)、激素+IVIG(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组(78.6%)治疗有效率高于激素+VCR(长春新碱)组(40.0%);激素+IVIG与激素+VCR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χ2=4.441,P=0.035);单用激素组与激素+VCR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χ2=9.772,P=0.002).结论 (1)pITP和cITP患儿主要见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性别差异不明显.(2)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pITP和cITP发生的主要诱因,病毒感染在ITP病情反复中起着一定的作用.(3)pITP和cITP患儿出血程度较轻,血小板减少以重型、极重型居多;而出血表现、贫血程度与血小板减少间无相关性.(4)维持用药可减轻pITP和cITP患儿出血症状,降低失血性贫血发生率.(5)单用激素组、激素+IVIG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激素+VCR组.

  • 儿童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临床分析

    作者:邵越霞;谢晓恬;石苇;周晓迅

    目的 探讨儿童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的病原学、临床特点及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方法 归纳与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HAAA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再障相关血液与免疫学指标(外周血象、骨髓涂片与活检、T细胞亚群),肝炎相关检测(肝功能、病毒血清学、自身免疫肝炎抗体)等,以及治疗与疗效结果.结果 3例HAAA,占同期获得性再障患儿4.2%.其中1例经血清学与病毒DNA检测确诊为乙型肝炎,经抗病毒和保肝治疗后,接受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和环孢菌素A(CSA)治疗获得痊愈.另2例检测各类血清型肝炎病毒,以及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血清学结果均呈阴性,但肝炎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为1:100,血免疫球蛋白升高,符合自身免疫性肝炎后HAAA.其中1例经CSA治疗后好转,脱离成分输血依赖,获得明显进步;另1例死于重症感染和颅内出血.结论 儿童HAAA可发生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或血清型肝炎,起病急,病情重.因发病机制仍属于T细胞免疫介导,故IST有效.

  • 尤文氏肉瘤的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婧

    尤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恶性骨肿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占小儿恶性实体肿瘤的3%.自1921年Ewing先报道了骨尤文氏肉瘤后,关于该肿瘤的起源一直有争议.现在的研究认为,尤文氏肉瘤为神经外胚层细胞起源,与原始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PNET)、神经上皮瘤、Askin肿瘤等同属于"尤文氏肉瘤家族"(Ewing′s sarcoma family of tumors, ESFT)[1].在应用多种化疗药治疗以前,尤文氏肉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低于10%[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手术操作技术及化疗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尤文氏肉瘤的5年生存率已达60%~70%,但已发生转移和复发的患者预后仍较差[3-4].对于这部分患者,如何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研究的重点.现就尤文氏肉瘤综合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杨丽华;卢新天

    自上世纪70年代,由于采用了联合化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研究发现,约65%的ALL患儿在缓解期出现髓外白血病复发,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随后开始采用CNS白血病(CNSL)预防治疗,包括头颅放疗(CRT)、鞘内注射甲氨蝶呤(IT-MTX)或三联药物鞘内注射治疗(TIT)及可透过血脑屏障的中剂量甲氨蝶呤(IDMTX,0.5~1 g/m2)或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1 g/m2),使CNS复发率控制在3%~8%,患儿的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均明显提高.上世纪80年代发现,CRT可引起白质脑病、内分泌异常及二次肿瘤等严重的后遗症,同时德国柏林-法兰克福-明斯特(BFM)协作组和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证明延迟强化(DI)、加强IT和包含HDMTX(2~6 g/m2,3~8次)、门冬酰胺酶(Asp)和地塞米松(Dex)等药物的全身强化疗在预防CNSL方面能起到与CRT相同的效果,因此CRT的应用逐渐减少,甚至在有些ALL方案中完全取消了CRT[1].比如,St.Jude儿童研究医院(SJ)的XV方案中,根据ALL患儿诱导缓解后的微小残留病(MRD)水平、生物学特征和药代动力学(PK)进行危险度分型并个体化HDMTX用药,强化HDMTX等全身化疗方案和TIT,全部ALL患儿均未采用CRT,5年EFS和OS分别达到85.6%和93.5%,5年累计单纯CNS复发率和联合CNS复发率分别为2.7%和3.9%,与既往行CRT的临床试验相比,CNS复发率并未增加,且EFS和OS明显提高[2].

  •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谢晓恬

    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是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关键化疗药物之一.目前,Ara-C已作为多种联合方案的重要组成,被应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等长期化疗的诱导、巩固、强化和维持等各阶段治疗中.大剂量阿糖胞苷(high dose cytarabine,HD-AraC)由于在药物代谢与活化、剂量与时效性等方面具有特定的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儿童与成人AML、高危型和难治型白血病,并取得非常显著的疗效[1-4].近年来对于Ara-C的体内代谢特征、作用与耐药机制等相关性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