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Journal of China Pediatric Blood and Cancer 중국소아혈액여종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小儿血液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0.51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66/R
  • 国内刊号: 司英健 王焕民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朝阳区樱花东街2号中日友好医院内
  • 曾用名: 中国小儿血液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日友好医院,中国抗癌协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携带SET-CAN融合基因儿童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郜慧芳;李伟京;张永红;李志刚;金玲;杨菁;段彦龙;黄爽;张蕊

    目的 探讨携带SET-CAN融合基因的儿童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该基因在血液恶性肿瘤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析1例携带SET-CAN融合基因的儿童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患儿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很快发生骨髓转移,受累范围广泛.按BCH-2003-LBL方案化疗,2周后骨髓完全缓解,化疗后第33天瘤灶消失,SET-CAN融合基因转为阴性,目前已维持治疗1年半,以SET-CAN融合基因做为MRD监测标志持续阴性.结论 携带SET-CAN融合基因的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对化疗敏感,该基因在化疗后缓解期持续阴性,可能是预后良好的指标,SET-CAN融合基因可能成为监测淋巴瘤微小残留病的新标志.

  •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部分因素探讨

    作者:张传仓;胡波;司英健;吴涛

    目的 初步探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处于骨髓清空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305次血小板输注情况,观察患儿性别、所患疾病、移植类型及血小板库存天数与调整后的血小板计数增加值校正指数(aCCI)和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女性患儿血小板输注效果优于男性(F=2.101,P=0.037),无效输注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χ2=5.968,P=0.015);有效期内的血小板库存天数对aCCI值及无效输注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P=0.346及0.086);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儿更易发生无效输注,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较少发生无效输注.结论 患儿性别、所患疾病及移植类型的不同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原因,而有效期内的库存天数,对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 儿童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诊断方法探讨

    作者:刘嵘;师晓东;王天有;刘子勤;李君惠;胡涛;张蕾;曹静;范玮;梁超;黄士昂

    目的 探讨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BMFS)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6例IBMFS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血常规、骨髓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断裂、骨髓造血干细胞培养、胰腺外分泌功能、内分泌激素检测、尿筛查、叶酸、维生素B12定量、血红蛋白F、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骨骼X线检查,以及其中4例行特定基因扩增及测序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以一系或二系病态造血为突出特点,伴持续高胎儿血红蛋白血症起病,均表现生长迟滞、矮小,骨骼异常、皮肤、黏膜改变亦较为突出,部分病例合并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异常.4例克隆出IBMFS的关键致病基因.结论 完整的病史、详尽的体格检查可以为IBMFS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特定的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 GZ-200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方案治疗非高危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

    作者:方建培;罗学群;屠立明;赖冬波;吴学东;孙晓菲;陈健良;李志光;陈纯;林愈灯;柯志勇;赵玉红;何岳林;甄子俊;何政贤;周敦华;官晓清;张玉明;何丽雅;黄绍良

    目的 探讨多中心合作开展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的可能性和提高ALL治愈率的新策略.方法 协作组由广州市7家大型医院组成,各单位指定负责人1人,并设立专职资料管理员1人.协作组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为顾问单位.各单位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新诊断标准危险型(SR)和中度危险型(IR)ALL患儿均采用GZ-2002 ALL化疗方案,所有病例按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根据发病时的年龄、外周血白细胞、第8天的泼尼松反应、t(9:22)或t(4;11)、BCR/ABL和MLL/AF4融合基因,以及化疗第33天是否完全缓解确定临床类型.GZ-2002方案以BFM2002方案为基础,总疗程共104周,由诱导期、巩固期、再诱导期和维持期组成.结果 2002年10月~2009年6月,协作组共收治ALL患儿617例,随访至2009年10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44.5个月(范围:4~84个月).按协作组诊断标准,把儿童ALL分为SR、IR和高危型(HR).入组采用GZ-2002 ALL化疗方案的SR和IR患儿共446例,男227例,女169例;年龄1~14岁(中位年龄6岁).诱导期的总完全缓解率为99.8%(445/446).SR组3年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90.5±5.0)%和(82.0±4.0)%.IR组3年和5年EFS分别为(88.0±6.0)%和(78.0±5.0)%,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至随访终止日,共随访到回复病例413例,占总例数的92.6%.可随访例数中无事件生存者339例(82.1%),其中停药无病生存者267例(78.8%),进入维持阶段72例(21.2%).有"事件"者78例(18.9%),其中复发47例(11.4%),非复发死亡20例(4.8%).远期毒副作用8例(1.9%),第2肿瘤3例(0.7%);复发者已死亡24例(含6例复发后放弃),带病存活23例.死亡的中位时间为治疗后7.9个月(1.5~23个月).失访33例,其中停药后失访5例,维持期间因出国、搬家、原联络地址变更和回原籍(广东省以外)等共28例.结论 GZ-2002 ALL化疗方案的疗效满意,广州地区多中心协作的模式是成功的,这种协作模式对推动我国开展更大规模的协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对HL-60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高吉照;徐鑫;薛天阳;许伟;万才水

    目的 探讨由载体介导的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RNAi技术对人类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hTERT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表达针对hTERT基因siRNA的质粒载体转染HL-60细胞,以转染后24、72、120 h细胞组作为3个实验组,以空质粒组、转染试剂组及空白对照组作为3个对照组,RT-PCR法检测HL-60细胞hTERT基因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HL-60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转染后24、72、120 h组HL-60细胞hTERT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1±0.08、0.28±0.05、0.32±0.06,质粒组、转染试剂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55±0.13、0.49±0.08、0.58±0.19,3个实验组HL-60细胞hTERT mRNA表达水平低于3个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个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对照组间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4、72、120 h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23.7±4.0)%、(35.1±5.9)%、(29.6±3.8)%,质粒组分别为(3.7±0.8)%、(2.1±0.5)%、(2.7±0.9)%,转染试剂组分别为(4.0±1.8)%、(2.6±1.3)%、(2.2±1.1)%,空白对照组均为0,3个实验组HL-60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个实验组及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载体介导的靶向hTERT基因的RNAi技术能在体外抑制HL-60细胞hTERT基因的表达,细胞增殖活性受抑制.

  • 小儿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所致喉阻塞外科治疗特点分析

    作者:阿依恒·曲库尔汗;尼力帕尔·阿力木;皮力东·库亚西;刘志连;亚力坤·亚生

    目的 探讨小儿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ORRP)喉阻塞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并进行反复外科治疗的JORRP所致喉阻塞患儿13例临床资料.结果 JORRP 首次诊断平均年龄1.6岁,喉阻塞平均发病年龄3.8岁,平均手术3.5次,平均复发时间7个月,术后并发喉功能障碍8例,气管切开11例,1例气管造口有乳头状瘤播散.结论 JORRP是儿童常见的喉部肿瘤,由于易复发,常需多次手术,而且容易引起喉阻塞,危及生命,手术应注意保存喉部正常组织结构,常需气管切开解除呼吸道阻塞,还要防治病变局部接种和邻近器官传播.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张朝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以病态造血为特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针对MDS的基因研究广泛开展,已发现越来越多的基因异常与发病有关,涉及到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线粒体DNA突变等.这些研究不但为了解MDS发病机制提供了帮助,而且为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现就近年来MDS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血栓

    作者:程翼飞;叶秋月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目前的治愈率已达80%[1],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减少特殊的、可避免的、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成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盛光耀;王春美;许松涛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研究报道世界上有超过1/3的人口感染此菌,近年许多研究发现HP感染可能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有一定关系,现就HP感染与ITP的关系作一综述.

  •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作者:薛红漫;李文益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fractory ITP,rITP)在成人定义为:对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无效的ITP.在儿童尚无明确的定义,原则上对激素和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效者,属难治性ITP,包括所有慢性ITP(cITP)和部分急性ITP(aITP).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标准化治疗

    作者:竺晓凡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文献报道儿童ITP发病率大约4/10万~5.3/10万[1],我国尚无发病率方面的统计学报道.目前认为ITP是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破坏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 脾切除在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

    作者:胡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加为特征,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依据其发病持续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型.通常儿童多以急性ITP为主,仅少部分为慢性ITP.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