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狼疮肾炎中识别新抗原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及其与光过敏和口腔溃疡的关系

    作者:陈旻;赵明辉;章友康;王海燕

    目的寻找狼疮肾炎(LN)患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未知靶抗原,并分析其相应抗体与临床和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72例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狼疮肾炎患者的血清,分离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初级颗粒和次级颗粒制备成酸性可溶性颗粒蛋白抗原液,以此为抗原在非还原状态下进行Western-blot分析,检测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中的ANCA.结果部分血清可识别一些蛋白条带,其中14/72 (19.4%)例识别分子量为69 000的蛋白条带,后者不同于ANCA其他已知的靶抗原如组织蛋白酶G和乳铁蛋白等;10/72(13.9%)例识别55 000的蛋白条带,后者可能是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抗69 000蛋白抗体阳性的病人中,光过敏和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抗69 000蛋白抗体阴性者(分别为57.1% 、12.1%, P<0.005 ; 50.0% 、 17.2%, 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混合颗粒中的69 000蛋白可能为狼疮肾炎ANCA新的特异性靶抗原,抗69 000蛋白抗体可能与狼疮肾炎患者光过敏和口腔溃疡相关.

  • 逆转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决策分析

    作者:杨岫岩;梁柳琴;詹钟平;叶玉津;刘亚光;余学清;陈伟英;尹培达

    目的 分析和探讨药物治疗对逆转狼疮性肾炎(LN)肾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 对1991 ~1999年住院的LN伴初发肾功能不全患者173例进行28周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因素包括使用激素、环磷酰胺(CTX)和环孢素。其中激素分为口服泼尼松、静脉注射氟美松和甲基泼尼松龙冲击3个治疗等级;使用CTX分为未用、小剂量(平均每周≤0.25 g/m2)和大剂量(平均每周>0.25 g/m2)3个等级;环孢素则采用是否应用2种状态。运用COX回归分层分析的方法,分析这些治疗对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同时引入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并发症,狼疮活动指数,各种常规、生化和免疫学检查等51项指标,建立COX比例危险率回归模型,并分别分析COX模型中有意义的各个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对药物诱导肾功能恢复的影响。 结果 142例(82.1%)完成随访;93例(65.5%)肾功能恢复,17例(12.0%)死亡。COX回归分层分析显示,只有CTX治疗可影响肾功能的恢复。运用COX回归的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影响后,仍然显示CTX冲击治疗可以逆转LN的肾功能不全,其中小剂量CTX治疗对肾功能恢复的相关比(RR)为4.41,95%的可信区间(CI)为1.03~18.94;大剂量CTX治疗的RR为13.29,95%CI为3.11~56.82。性别,肾功能不全的病程,肾脏缩小,贫血和血肌酐值均对肾功能恢复有影响。另外,CTX治疗对死亡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而对死亡有影响的因素是低蛋白血症和水肿。结论 CTX冲击治疗可促使LN的初发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恢复,肾功能不全的病程短,肾脏不缩小,贫血较轻的LN是应用CTX冲击治疗的指征。

  • 雷公藤红素对狼疮鼠肾小球硬化的防治作用

    作者:许晨;吴兆龙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硬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在不同发病时间、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红素对BW F1小鼠进行连续20周腹腔注射.运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尿蛋白量;ELISA法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中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2的表达;逆转录-巢式PCR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 (1)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小鼠蛋白尿产生,降低其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增加肾小球中MMP-1、-2而减少FN、Ⅳ型胶原和TIMP-1、-2与TGF-β1的表达,改善小鼠组织学病变.(2)雷公藤红素于蛋白尿发生前较发生后使用疗效更为显著.(3)于蛋白尿发生前使用雷公藤红素3 mg*kg-1*w-1和6 mg*kg-1*w-1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4)用药后各组间MMP-3的表达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雷公藤红素对狼疮模型鼠的肾小球硬化具有明确保护作用;其降低肾脏FN、Ⅳ型胶原的沉积可能是通过增加肾组织局部MMP-1、-2而抑制TGF-β1及TIMP-1、-2的表达而实现的.雷公藤红素对MMP-3的作用可能不及对MMP-1、-2的疗效明显.

  • 尿足细胞监测活动性狼疮肾炎的意义

    作者:李惊子;刘颖;鄂洁;黄海长;于峰;邹万忠;王海燕

    目的 探讨尿足细胞作为无创监测肾活动性损伤的实用性.方法 选31例肾活检病理确诊为狼疮肾炎的患者.用抗足细胞表面标志蛋白podocalyxin抗体免疫化学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并与肾活检病理、血尿、蛋白尿进行对比分析;用抗podocalyxin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抗体双重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型狼疮肾组织和尿中增殖的足细胞.全身活动指标积分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估.结果 31例狼疮肾炎病理显示Ⅲ型占25.8%,Ⅳ型占64.5%,Ⅴ型占9.7%.31例患者尿中足细胞阳性者28例,尿足细胞阳性总检出率为90%.除Ⅴ型狼疮肾炎患者无足细胞尿和血尿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足细胞尿和血尿,且尿足细胞数与血尿程度、肾小球病理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639,P=0.000;r=0.487,P=0.014).31例患者均有蛋白尿,其量与肾小球病理活动指数不相关.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显示,Ⅳ型狼疮肾炎肾小球和尿沉渣均有增殖的足细胞.8例患者在免疫炎症抑制治疗过程中上述各项指标呈平行下降之势,其中6例尿足细胞消失.结论 尿足细胞是监测狼疮肾炎活动和评估药物治疗反应的无创指标.

  • 误用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作者:艾脉兴;曾小峰;李向红;王晓东

    患者女,44岁,因反复发热,皮疹20年,白细胞下降3d于2001年7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81年因发热、面部红斑、四肢关节疼痛就医,查抗核抗体(ANA) 1:320,补体降低,尿蛋白+~4+.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口服泼尼松40 mg/d治疗,患者未正规用药,病情反复.2001年6月6日再次因发热、面部红斑就医,体温波动于39℃上下.门诊查血常规:WBC 3.7×109/L,尿蛋白(+).ANA,均质型,1:160,抗双链DNA抗体(-),CH50 7.9 kU/L,C3 2.85 g/L,IgG 23.4 g/L,IgA和IgM 正常,抗心磷脂抗体 (-),血沉75 mm/1h.考虑病情活动,予口服泼尼松60 mg/d,环磷酰胺(CTX )0.1 g/d治疗.回家后患者自行停用CTX 0.1 g/d治疗,改用CTX 1.0 g 静脉点滴,隔日1次治疗,共用6次.于2001年6月20日门诊复诊,查WBC 0.3×109/L,尿蛋白(-).故停用CTX,急诊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300 μ g/d,皮下注射,共3d,复查血常规WBC 6.1×109/L,尿蛋白 (-).同时收入住院继续治疗.入院后查WBC 7.06×109/L,多次查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0.31 g,肝肾功能正常.CH50 32.1 kU/L,C3 5.18 g/L,ANA 1:40,抗双链DNA抗体阴性.肾活检:光镜检查示不典型膜性肾病,结合临床符合狼疮肾炎,VB期,荧光检查示"满堂红"改变.入院体检:T 37.1℃,Bp 120/70 mm Hg(1 mm Hg=0.133kPa).面颊部可见红斑.口腔无溃疡.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后予口服泼尼松40 mg/d,羟氯喹 0.2 g/d,CTX 0.2 g/d,静脉推注治疗.患者病情继续缓解.

  • 终末期狼疮肾炎患者进行肾移植的相关问题

    作者:彭劲民;张卓莉

    狼疮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见于60%的SLE患者.尽管近年来LN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仍有5%~22%的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需行肾脏替代治疗.早在1975年,美国36个移植中心的汇总资料表明,LN移植肾存活率和患者2年生存率与其他ESRD患者无显著差别[1].此后终末期LN的肾移植迅速发展.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研究均显示LN患者肾移植后病死率下降,5年生存率可大于90%,显示出LN患者行肾移植是可行的.

  • 全国继发性肾脏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赵明辉

    全国继发性肾脏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5月 12~15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到会代表283人,分别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大内科、肾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和检验科等.大会邀请了15位教授对不同的继发性肾脏疾病作了专题报告;会议共计收到论文190篇,其中25篇被选为大会发言.本次会议每个专题报告和大会发言结束后均进行了热烈讨论,特别是对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与会代表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交换了不同的观点,而且部分达到了共识,现简要报道如下.一、代谢疾病相关的肾脏病主要讨论了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和尿酸性肾病.与会代表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特别是糖尿病肾病病变进展的防治及终末期糖尿病的替代治疗进行了探讨,其中重点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指出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是开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佳时机.本次会议还首次在国内报告了一前瞻性、有对照的1.5年的临床观察,应用ACEI治疗较用安慰剂组显著地减少了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会议还报告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临床观察,并证明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并非通过降低血压所取得.与会专家对高血压良性肾动脉硬化和恶性高血压与恶性肾硬化进行了介绍,代表们在交流中认识到恶性高血压(特别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恶性高血压)导致的急性肾衰竭也较为常见,虽然病情进展迅速,但及时控制血压和相对较长时间的支持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肾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较为常见,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应引起肾脏病医生的重视.专家介绍了各种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可疑患者检查的流程图作了介绍.对于尿酸性肾病,重点介绍了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包括氯沙坦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二、免疫介导的肾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狼疮性肾炎、干燥综合征和原发性肾小血管炎.狼疮肾炎是我国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肾损害,其活动病变是可逆的.在治疗上,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环磷酰胺治疗的具体方案尚存在不同的意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是一个双刃剑,既有强大的免疫炎症抑制作用,也可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对于狼疮肾炎的治疗不能操之过激,要有分寸.霉酚酸酯(MMF)治疗狼疮肾炎有效,特别是有血管病变者.但与会代表多认为MMF应作为二线药物,将MMF用于狼疮肾炎的诱导治疗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会议中还介绍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种较为少见、临床主要侵犯膀胱和肠道的病变,严重的膀胱炎可引起梗阻性肾病,应引起注意.干燥综合征引起的肾损害在我国也较为常见,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并可造成肾小球损害,临床上多表现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原发性小血管炎在我国并不少见,会议讨论了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详细介绍了该病多系统受累的各种临床表现,强调了在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时联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C-ANCA或P-ANCA)和抗原特异性ELISA法(抗PR3抗体或抗MPO抗体)的重要性,使与会代表对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三、药物引起的肾脏病4位专家就药物性肾损害、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肾炎、马兜铃酸肾病和造影剂肾病防治的进展作了专题报告,并就马兜铃酸肾病进行热烈讨论,会议介绍了含马兜铃酸的植物及中成药.马兜铃酸肾病可以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型,急性马兜铃酸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坏死,肾间质水肿和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慢性型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肾小管萎缩或消失,肾间质呈少细胞性纤维化,肾小球缺血性皱缩.肾小管功能障碍型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或范可尼综合征.但是关于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断标准尚无具体意见,需国内同道将来共同制订.虽国外有人认为类固醇皮质激素可以延缓肾功能的进展,但还需对大宗患者进行前瞻性、有对照的、长期临床观察才能得出明确结论.对于造影剂肾病,与会代表介绍了防止该病发生的措施.一项前瞻性研究证实:对于肾功能正常和轻度异常者,应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引起的肾小管损害多可在用后3~5 d内恢复正常.四、其他会议还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交换了意见,认识尚未统一.对于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者可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或霉酚酸酯治疗,但应注意监测病毒复制及肝炎活动指标.有个例单独应用拉咪呋啶有效的经验,尚有待进一步证实.会议中还穿插进行了3个卫星会,代表积极参加并就相关的临床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包括:关于应用ACEI保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的共识,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以及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低蛋白饮食配合α酮酸制剂(开同)治疗等.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针对临床肾脏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一些不同观点和实施方法开展交流、研讨是十分重要和有帮助的;而且进一步有组织的开展全国(或地方)性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对于达成各个临床诊治问题的共识更是十分必要的.

  • 狼疮肾炎行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付水鸽

    目的:分析狼疮肾炎行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本院诊治的狼疮肾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36例对照组予以泼尼松治疗,36例研究组予以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2组治疗后的血肌酐、血清清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总胆固醇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脱发、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肾炎效果显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环磷酰胺治疗增殖型狼疮肾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志国;张志毅;赵彦萍;梅轶芳

    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激素诱导缓解并维持治疗增殖型狼疮肾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2例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殖型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环磷酰胺组(治疗组n=36)、静脉环磷酰胺联合激素组(对照组n=36).结果: 平均随访36个月,治疗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治疗组感染发生率为34.1%,月经紊乱20.7%,骨髓抑制23.7%.结论: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激素诱导缓解并维持治疗增殖性狼疮肾炎的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对照组高.

  • 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岩;蔡广研;刘述文;张雪光;寇佳;陈仆;吴杰;孟金铃;尹忠;张利;陈香美

    目的 了解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0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经肾活检确诊为狼疮肾炎的309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分类标准.采用2003年国际肾脏病协会及肾脏病理学会修订的狼疮肾炎病理分型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重新病理分型.计算该组狼疮肾炎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的发生率;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类型狼疮肾炎之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差异及发生病理转型的Ⅳ型狼疮肾炎转型前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肾小管间质损伤对狼疮肾炎预后的影响.结果 ①本组狼疮肾炎病例中肾间质出现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的比例分别为86.5%,66.5%,66.9%和55.1%.②不同类型的狼疮肾炎其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程度不同(均P<0.05);其中,Ⅲ型和Ⅳ型狼疮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较重(χ2=13.857,P<0.001).本组病例中有47例IV型狼疮肾炎患者行重复肾活检,其中有14例在第二次肾活检时转为Ⅱ型(29.7%),但其重复肾活检时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程度与转型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可影响患者的预后,病变越重,预后越差(均P<0.001);而各种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对患者预后无影响(P=0.07).结论 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发生率高,不同类型的狼疮肾炎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不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不影响IV型狼疮肾炎的病理转型,且病理转型前后肾小管间质损害改变不明显.肾小管间质损伤可影响患者的预后,损伤越重预后越差.

  • 29例男性狼疮肾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作者:芦建华;李文歌;杨冠男;史晓虎;邹古明

    目的:探讨男性狼疮肾炎(LN)导致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2003年4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9例表现ARF的男性LN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及预后随访结果。统计学计量资料以x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2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1.7±11.5)岁(16~63岁),其中青年(≤45岁)25例,中年(46~64岁)4例。除有ARF表现外,26例患者伴有肾病综合征,占89.7%。29例患者肾脏病理类型:Ⅳ型22例(其中4例为新月体型肾炎),Ⅴ型1例,Ⅳ+Ⅴ型6例。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为主。至2011年12月共随访到21例患者,随访时间6~68个月,结果显示57.1%(12/21)患者已经为慢性肾衰竭,其中1例死亡;42.9%(9/21)患者肾功能恢复了正常。结论男性LN表现ARF的患者以青年人多见,多数伴有肾病综合征,肾脏病理表现多数较重,但经过治疗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正常。

  • 狼疮肾炎患者循环 miRNA 表达谱研究及循环 miR-130b-3p 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万鹏;张敏芳;王玲;牟姗;王琴;邵兴华;方炜;方燕;陆任华;戚超君;范竹萍;曹琴;沈剑萧;李舒;井冉;倪兆慧

    目的:分析处于不同进展阶段的狼疮肾炎(LN)患者循环 miRNA 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94份血清标本,包括58例 LN 患者和3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挑选出其中性别、年龄匹配的12份血清标本用于循环 miRNA 表达谱筛选,包括早期 LN 组4份(CKD 1~3期),晚期 LN 组4份(CKD 分期4~5期)及对照组4份作为芯片组,使用 miRNA PCR芯片检测血清 miRNA 变化;剩余50例 LN 患者(40例早期 LN 患者、10例晚期 LN 患者)及32名对照者血清样本作为验证组,用于验证 miRNA 表达谱筛选结果;以 Nanodrop 2000检测血清总 RNA 抽提浓度;选择 miR-130b-3p 和 miR-1233-3p 作为验证对象;进行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芯片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早期 LN 组中7个表达上升的 miRNA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miR-1233-3p (P =0.019)、miR-130b-3p (P =0.021)、miR-18a-3p (P =0.021)、miR-628-3p (P =0.023)、miR-1260b (P =0.030)、miR-1539(P =0.041)和 miR-378e (P =0.047);晚期 LN 组分别与对照组及早期 LN 组比较,未发现表达上调大于2倍或者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miRNA。验证组结果显示:晚期 LN 组患者分别与对照组、早期 LN 组比较,血清总 RNA 浓度下降(U =4.5,P <0.001;U =18.0,P <0.001);早期 LN 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 miR-130b-3p 表达升高[IQR 16.2(8.7,42.7)与9.6(4.8,17.4),U =405.5,P =0.008];晚期 LN 组分别与对照组及早期 LN 组比较,MiR-130b-3p 和miR-1233-3p 表达均下降(U =69.0、P =0.008,U =46.0、P <0.001;U =80.0、P =0.019,U =70.0、P =0.002);相关性分析显示循环 miR-130b-3p 的相对表达量与24 h 尿蛋白(r =0.404,P =0.010)、肾脏慢性活动指数(r =0.389,P =0.013)、甘油三酯(r =0.376,P =0.017)呈正相关。结论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存在循环 miRNA 广泛表达下调,循环 miRNA-130b-3p 在早期 LN 患者中表达升高并与肾脏损伤和血脂调节异常相关,在 LN 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

  • 狼疮肾炎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致肾衰竭一例

    作者:董哲毅;邢海涛;王远大;张雪光;邱强;魏日胞;陈香美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MA)发生率仅为5%~9.2%[1-2]。2013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例患者,同时并发急性视网膜病变,已在外院透析2个月,到我科后经肾活检明确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 LN)合并TMA的诊断,现报告如下。

  • 狼疮肾炎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宋亦军;刘俊涛;赵岩;杨剑秋;边旭明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妊娠的母婴不良结局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 99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93例LN患者共97例次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LN发病时间和病情程度分为3组:妊娠前疾病稳定组(52例次)、妊娠前疾病活动组(26例次)和妊娠期新确诊LN组(19例次).孕产妇不良结局包括妊娠期疾病加重、子痫前期、妊娠期或产后尿蛋白加重、妊娠期或产后肾功能损伤加重、孕产妇死亡、低血小板血症和低补体血症.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包括治疗性终止妊娠(因孕妇疾病加重需要终止妊娠)、胎儿丢失、新生儿死亡、早产、小于胎龄儿和新生儿窒息.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母婴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妊娠前稳定组与活动组比较,在妊娠期疾病加重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8%(28/52)与61.5%(16/26),x2=0.417,P>0.05].除外妊娠20周前流产的病例(稳定组和活动组分别为5例次和4例次),2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36.2%(17/47)与59.1%(13/22),x2=3.204,P>0.05].19例次妊娠期新确诊LN患者中,18例次妊娠≥20周,其中子痫前期发生率为6/18.(2)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妊娠前疾病活动组治疗性终止妊娠的比例高于稳定组[42.3% (10/26)与7.7% (4/52),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外主动要求终止妊娠(稳定组3例次)和治疗性终止妊娠(稳定组4例次,活动组10例次)的病例,稳定组与活动组分别为45例次与16例次,活动组胎儿丢失和新生儿死亡的比例高于稳定组[5/16与6.7%(3/45),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前活动组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稳定组[92.3% (24/26)与50.0% (26/52),x2=13.48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例次妊娠期新确诊LN组的患者中,治疗性终止妊娠5例次,胎儿丢失3例次,活产11例次,新生儿重度窒息并死亡2例次,早产9例次.(3)母婴不良结局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疾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低补体血症(OR=0.300,95%CI:0.104~0.863)和低血小板血症(OR=0.054,95%CI:0.007~0.439);LN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低血小板血症(OR=0.151,95% CI∶0.046~0.499)和妊娠期LN复发或新发(OR=0.135,95 %CI∶0.027~0.679);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孕妇发生子痫前期(OR=0.134,95%CI:0.028~0.637)和妊娠期疾病活动(OR=0.026,95 %CI:0.005~~0.138).结论 LN患者妊娠前疾病活动增加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风险.建议LN患者疾病稳定至少6个月以上再计划妊娠,妊娠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尿蛋白、血小板和补体水平等指标,及早发现疾病活动并及时治疗.

  •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妊娠结局及预后

    作者:张岩;杨慧霞;廖秦平

    目的 了解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及远期预后. 方法对我院34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26例患者进行了0.5~15年的随访. 结果 (1)34例患者,共35次妊娠,其中妊娠时处于缓解期8例,控制期8例,活动期1例,孕期初发者(妊娠后诊断者)18例(10例于孕期确诊,8例妊娠终止后确诊);(2)妊娠前诊断的病情缓解组和控制组内分别有2例、3例SLE在妊娠期活动,孕期SLE恶化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蛋白尿、乏力、水肿、高血压、皮疹,血C3下降;(3)孕期初发组中,7例(38.9%)初始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妊娠期高血压的症状;(4)病情缓解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孕期初发组[(32.4±5.5)岁和(26.6±3.9)岁,P=0.034],产后随访显示病情缓解组狼疮性肾炎活动者1例,显著低于孕期初发组(1/4和100%,P=0.004),亦低于病情控制组(6/6,P=0.033). 结论 SLE患者妊娠后对肾脏的损害与其年龄无关,而取决于孕前SLE病情,在SLE缓解期妊娠对肾脏远期损害低.孕期初发SLE患者肾脏远期损伤较重,预后不良.

  • 狼疮性肾炎患儿肾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DCD5、Caspase-3的表达

    作者:李欣;黄建萍;丁洁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肾脏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加强LN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31例LN患儿及9例对照的肾组织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及PDCD5、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 LN患儿肾组织中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凋亡细胞、增殖细胞数、增殖细胞数/凋亡细胞数(P/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N组及对照组凋亡细胞、增殖细胞数、P/A值在肾小球分别为0.86±0.26比0.14±0.09,8.45±2.83比0.47±0.25,10.01±2.96比3.37±1.93,均P <0.01;在肾小管分别为1.16 ±0.42比0.16±0.07,13.73±3.54比1.32±0.15,12.81±3.91比8.94±1.79,均P<0.05). (2) PDCD5在LN患儿肾小球的表达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9±0.05比0.08±0.02,P>0.05),在肾小管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13 ±0.05比0.21 ±0.07,P<0.01). (3) Caspase-3在LN患儿肾小球、肾小管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小球0.22±0.07比0.05±0.02,肾小管0.08±0.03比0.05±0.01,均P<0.01).(4)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全部观察标本中肾小球凋亡细胞数与Caspase-3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 0.718 ,P<0.01),与PDCD5的表达强度无显著相关性(r=0.054,P>0.05);全部观察标本中肾小球、肾小管PDCD5的表达强度均与肾小球、肾小管Caspase-3的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r=0.061,P>0.05,r=0.049,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α=0.15水平上,全部观察标本中肾小管凋亡细胞数与PDCD5 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回归系数为-3.686, t=-2.875 , P=0.007),与Caspase-3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回归系数为4.761,t=1.772,P=0.085).结论 (1)LN患儿肾组织细胞凋亡虽然比对照组增加,但相对细胞增殖来说表现为不足;(2)Caspase-3参与了LN患儿肾组织肾小球、肾小管的细胞凋亡;(3)尚不能证实PDCD5参与了LN患儿肾小球细胞凋亡;但可能参与了肾小管的细胞凋亡.

  • 影响小儿狼疮性肾炎预后的因素

    作者:高岩

    目的 分析影响小儿狼疮性肾炎(LN)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74例LN患儿进行平均3.6年随访观察,应用SAS For Window程序6.12版本,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就性别、年龄、血压、蛋白尿、血尿、血红蛋白、血肌酐(SCr)7项临床指标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数据处理,并对47例曾作肾活检的病例进行病理分型与预后分析。结果 预后好的46例(62%),预后差的28例(38%)。性别、患病年龄的回归分析参数估计值分别是-0.265 7和-0.916 3,对预后影响相关无显著性(P>0.05)。起病初期血压、蛋白尿、血尿、血红蛋白和SCr对预后影响有显著性,回归分析参数估计值分别是-2.738 7、-1.743 0、-3.173 1、1.497 3和-4.343 0(P<0.05);47例肾活检病例中,18例肾功能衰竭其中17例为病理检查,IV型占94%;18例死亡病例中,死于感染8例(44%),放弃治疗7例(39%)。结论 高血压、贫血和SCr升高对LN预后不良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蛋白尿和血尿程度越严重,对患儿预后的改善越不利;而患病年龄和性别对预后无直接影响;病理活检中IV型预后不良;感染以及患儿家长对治疗目标的理解和支持也影响预后。影响小儿LN预后因素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与生物因素同样重要。

    关键词: 儿童 狼疮肾炎 预后
  • 以肾小管间质肾炎为突出表现的狼疮肾炎一例

    作者:黄建萍;李欣;张敬京;宗媛华;刘景城;杨霁云

    患儿男,11岁,主因低热、乏力47 d,蛋白尿、糖尿40 d入我院.入院前47 d无明显诱因患儿自感发热,体温37.8℃,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体温波动于37~38℃之间.40 d前查尿常规发现尿蛋白(+)、尿糖(+++),进一步查血沉63 mm/1 h、血尿素氮4.15 mmol/L、血肌酐122 μmol/L、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具体不详),给予青霉素治疗,因无好转而入我院.

  • CD34+细胞自身移植治疗儿童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者:陈静;顾龙君;赵慧君;薛惠良;郑漪;谢晓鹃;李莉;徐翀;王耀平

    目的探讨CD34+细胞分选的自身干细胞移植在儿童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例病程分别为5年和7年、狼疮肾-Ⅲ级和Ⅳ级、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蛋白尿和胸腔积液的患儿,首先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通过CliniMACS CD34+细胞分选仪分别得到了1.7×106/kg及1.0×106/kg CD34+细胞,采集物中分别尚存2×105/kg及1×104/kg的CD3+细胞.然后给予患儿环磷酰胺[50 mg/(kg@d)×4 d]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5 mg/(kg@d)×3 d]预处理,48 h后回输冻存的CD34+细胞.结果两患儿分别于移植后9和7天即获粒细胞重建,自15天起血小板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因停用皮质激素,移植3个月后患儿库欣征完全消退,1例患儿还获得了自患病7年来的首次身高增长(半年内身高增长了5 cm).现已分别随访13个月和6个月,原发病症状完全消失、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全部转阴,但细胞免疫功能仍未恢复,CD4仍处于低水平.结论CD34+细胞自身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近期疗效满意.

  • 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坚;李崇巍;张瑄;皮士红;赵津生;陈晓颖;刘嫣

    目的了解甲泼尼龙(MP)和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ever JOSLE)的临床效果和转归.方法确诊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初治22例,其中狼疮性肾炎(LN)20例,9例纳入前病程3~12个月.30例患儿中,23例有肾损伤的临床表现,其中,WHO-Ⅳ型4例,WHO-Ⅱ型2例,WHO-Ⅴ型1例,WHO-Ⅲ型1例,7例肾损伤同时伴1项或以上的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舞蹈症、癫癎样发作、脑血管意外(CAV)和器质性脑综合征(OBS)等;有神经系统症状不伴肾损伤临床表现的9例;3例狼疮危象(lupus crisis).其余7例不伴肾损伤临床表现,仅有轻微或一过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18例,临床或病理证实合并LN或精神神经性狼疮(NPLE),采用MP+CTX冲击治疗;B组,7例,临床无LN和(或)NPLE,MP冲击诱导后,小剂量泼尼松维持治疗,并以雷公藤多甙(Twhf)接续治疗;C组,5例,临床以LN为主,糖皮质激素(GS)治疗.观察各组的近期、远期疗效和远期临床转归.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7.2±24.8)个月.近期疗效:A组与B组间SLEDAI-2K的差别主要是肾脏权重计分,9个月时,A组的变化大,计分与B组相似,C组SLEDAI-2K计分在中度活动范围,主要是肾脏的权重结果.远期疗效:19例随访时间超过18个月,长达到10年4个月.随访结束时年龄14~19岁,A、B两组的远期临床情况相似,各有2例停药12个月,其间无反复感染、血清学异常、SLEDAI-2K=0.C组4例在18个月内死亡.结论MP加CTX诱导治疗重症JOSLE内脏损伤和MP诱导治疗后常规GS加Twhf治疗临床无重要内脏损伤的均有较好的远期临床效果,优于单用GS治疗组.

959 条记录 4/48 页 « 12345678...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