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LE无肾炎表现肾穿证实狼疮性肾炎的特点

    作者:吴振彪;朱平;冷南;贾筠;刘玲;张慧琴

    目的:分析我院无肾炎临床表现而肾穿证实有肾炎病理改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有肾炎表现组比较. 方法:分析我院1992/2002收治的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诊断标准的无肾炎临床表现而行肾脏穿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5例,分析有狼疮肾炎病理改变者的病理类型、病情活动指数(SLEDAI)、临床受累特点及免疫异常,包括抗核抗体(ANA)及滴度,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补体C3,C4,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并与有肾炎表现而行肾组织穿刺活检的50例(对照组)相比较. 结果:45例临床无肾炎表现而肾穿的患者中,40例有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改变,占89%. WHO分型为II型60%,III型25%,Ⅳ型15%. 而对照组病理类型Ⅱ型为16%,Ⅲ型为14%,Ⅳ型为58%,Ⅴ型为8%,Ⅵ型为4 %. 血液系统、心脏、肺、神经精神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55%, 35%, 25%, 1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ANA 、抗Sm抗体、抗RNP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抗dsDNA抗体阳性率(20%)、C3降低(52%),CIC增高(45%)、SLEDAI评分病情活动>10(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无肾炎表现的SLE患者,肾脏穿刺检查证实有肾炎病理改变者发生率较高,病理类型以Ⅱ型多见. 肾脏损害与抗dsDNA抗体、C3降低、CIC升高可能有关.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穿刺术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37例

    作者:白文汉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7例,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西医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升高患者血红蛋白、补体C3及降低血肌酐、24 h尿蛋白等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LN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儿童狼疮肾炎11例的护理对策

    作者:金晓红;周肖艳

    目的:探讨儿童狼疮肾炎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针对儿童狼疮肾炎的症状、并发症等,认真观察病情,制定落实护理措施,促进康复.结果:通过医护合作,制定实施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11例患儿均好转出院.

  • 清热化瘀方治疗狼疮肾炎50例

    作者:魏凤群

    狼疮肾炎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病变,其临床表现除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般表现外,尚可见浮肿、高血压、尿液异常等肾损害的表现,可导致肾功能减退甚至衰竭,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因其病因未明,故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 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3年以来,用中药清热化瘀汤剂治疗狼疮肾炎50例,疗效较为满意.

  • 狼疮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董杨(综述);张祥贵(审校)

    狼疮肾炎(1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和严重的内脏损害,是决定SLE预后重要的因素[1,2]。 LN的异质性始终是临床和基础研究重点。 LN可以出现增殖性病变、膜性病变,还可以出现血管炎性病变、血栓性微血管病、足细胞病等[3],所以临床上控制狼疮肾炎很关键。

  • 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探讨

    作者:董菲;赵铖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中国年发病率约为40~70/100000,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1].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由于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SLE的基础用药.早在1976年Cathcart[2]等首次报道使用甲泼尼龙1.0g/d冲击治疗7例重型狼疮肾炎,取得很好的疗效.目前,对于重型SLE患者,临床习惯使用MP1.0g/d冲击3~5d,报道获得较好效果,但激素相关并发症,如严重的感染等发生率亦很高,有时甚至较原发病更威胁患者生命.随着对激素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对于激素冲击治疗SLE的佳剂量有了新的认识.

  • 树突状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

    作者:弓莉;孟卫东;王元占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免疫系统失衡为特征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免疫调节失衡是SLE发病的中心环节,在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发挥了重要的作用,SLE患者外周血DC数量和功能都有异常,DC免疫功能紊乱将直接影响T、B淋巴细胞活化,进而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目前普遍认为树突状细胞是自身免疫病的罪魁祸首,因此对DC免疫功能的调节和干预是研究SLE的发生发展的关键。

  •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Ⅳ型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周彬;尹爱萍;张金惠

    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和严重的临床表现,也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约占肾小球疾病的12%,占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70%左右.LN一个重要病理特点即是肾间质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由此而加剧的肾小管间质病变.

  •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作者:顾向浩;汪悦

    通过总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的角度全面叙述了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专方运用、中医药实验研究情况等.

  • 丹参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莉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激素标准疗程、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86%,对照组70.37%(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值下降显著(P<0.01),同时2组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定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 NCG小鼠人源化狼疮肾炎模型的构建

    作者:周昊天;孙晶晶;李雪;赵晓珍;张霞;何菁;孙晓麟

    目的 使用NOD-Prkdcem26Cd52Il2rgem26Cd22/Nju(NCG)小鼠建立人源化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模型,检测小鼠免疫重建情况及自身抗体水平,并研究小鼠存活时间、肾脏病理表现与患者临床表现的关联.方法 通过NCG小鼠尾静脉回输健康人或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肾损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建立HC、LN模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体PBMCs及小鼠脾脏的人源CD45+(hCD45+)细胞、hCD3+T细胞、hCD19+B细胞、hCD4+CD25high hCD127low Treg细胞、hCD4+hIFN-γ+Th1细胞及hCD4+hIL-17A+Th17细胞比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水平,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法观察小鼠肾脏病变.结果 通过尾静脉回输移植人PBMCs,可以成功在NCG小鼠中实现人源化免疫重建,重建的人源化白细胞以T细胞为主,B细胞比例极少,但SLE患者PB-MCs移植则可导致相对较高程度的B细胞重建;尽管供体回输前细胞具有一定比例的Treg细胞,但回输后并非所有小鼠脾脏均可检测到明显的Treg细胞重建(3/4 HC模型组小鼠Treg细胞重建明显,1/6 LN模型组小鼠Treg细胞重建明显);而健康人Th1细胞与Th17细胞在小鼠中重建不明显(2/2);LN模型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低于HC模型组小鼠,且根据PBMCs供体患者的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不同程度的肾炎表现.结论 通过SLE患者PB-MCs回输的方法在NCG小鼠中建立LN模型具有可行性,该模型为研究SLE合并LN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 终末期狼疮性肾炎肾外狼疮活动的临床及免疫学分析

    作者:王文革;夏延龄;韦洮;王晓玲;王俭勤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外狼疮活动情况.方法对1990年至1998年间住院并定期进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的狼疮肾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69例透析前后肾外狼疮活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透析前1个月至3月35%(24/69)的狼疮肾炎终末期肾衰患者具有肾外狼疮活动表现,透析第1年中狼疮活动病例较透析前增加57%(39/69)(P<0.05).以后,随透析时间延长狼疮活动逐渐减少(P<0.05).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低C3血症阳性率也随时间延长降低(P<0.05).结论狼疮肾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开始透析第1年狼疮活动增加,短期激素治疗缓解肾外狼疮活动症状.

  • 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水平与狼疮肾炎病理分型及其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鱼云霞;朱彩侠;王海英;池淑红

    目的 研究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与狼疮肾炎(LN)病理类型及其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34例进行肾脏病理,非狼疮肾炎7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AnuA水平,并与LN病理类型及活动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组中血清AnuA水平(107.2±86.5)RU·mL-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4±14.0)RU·mL-1(=8.37,P<0.05);狼疮肾炎组血清AnuA水平(115.0±87.0)RU·mL-1明显高于非狼疮肾炎组(68.1±49.3) RU·mL-1(t =4.28,P<0.05);各肾脏病理类型的血清An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型Ⅲ型LN患者血清AnuA水平高于Ⅴ型Ⅱ型,Ⅴ型又高于Ⅱ型(P<0.05).血清AnuA与活动指数(AI)呈正相关(r =0.69,P<0.05),与慢性指数(CI)无显著相关性.血清AnuA水平与肾脏病变临床活动度的关系表现为:血清AnuA水平由高向低依次为肾炎复发组、尿蛋白复发组、部分缓解组、持续活动组和完全缓解组;肾炎复发组和尿蛋白复发组显著高于其它活动度组(P<0.05),肾炎复发组又显著高于尿蛋白复发组(P<0.05).结论 AnuA水平与SLE患者肾脏损害显著相关,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的血清AnuA水平表达有差异,可用于评估临床治疗及预后.

  • 血清补体C1q与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及其在狼疮肾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史清梅;张成磊;孟繁君;邸师红;王利新

    目的 研究血清补体C1q(C1q)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以及血清补体C1q在狼疮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的SLE患者194例,将其分为疾病活动组和疾病稳定组;疾病活动组患者120例,依据狼疮性肾炎(LN)判断标准分为LN组和无LN组.分别检测C1q、补体3(C3)、补体4(C4)等项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SLE组的双链DNA(ds-DNA)、尿素(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疾病对照组的ds-DNA和CR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分组相比较中,C1q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的疾病活动组和疾病稳定组相比较,C1q、C3、C4、CYSC、ds-DNA、CRE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活动组的C1 q、C3、C4的浓度均低于疾病稳定组(P<0.05);SLE患者的C1q与C3、C4呈正相关性(P<0.05),与SLEDAI积分呈现负相关性(P<0.05);在SLE组中,LN患者与无LN患者的血清C1q水平分别为(181.69±69.10) mg/L和(195.30±109.19)m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患者的C1q检出率高于无LN组患者,其敏感性为67.49%,特异性为58.47%,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结论 血清C1q水平和SLE患者肾脏损害具有相关性,测定SLE患者血清C1q浓度,对SLE病情活动及LN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新疆地区狼疮肾炎患者尿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彦焱;赵春梅;孟岩;古丽仙·艾尔肯;张新玉;贾娜;罗莉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分析方法,ELISA法检测33例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和35例缓解期狼疮肾炎患者尿液中 MCP-1水平。结果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 MCP-1水平[468.0(205~1990)pg/mg Cr]明显高于缓解期狼疮肾炎患者[131.5(69~734)pg/mg 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活动期狼疮肾炎组患者年龄(25.9±3.7)岁,缓解期狼疮肾炎组患者年龄(29.7±3.5)岁,两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 <0.05),活动期狼疮肾炎组患者抗 ds-DNA抗体阳性率高于缓解期狼疮肾炎组患者(P <0.05)。两组在性别和族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 >0.05)。活动期狼疮肾炎组患者尿液中MCP-1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及24 h尿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UACR)呈正相关(r=0.916,P=0.000;r=0.936,P=0.000)。结论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尿液中 MCP-1水平升高,对狼疮肾炎的活动性及复发具有可靠稳定的临床诊断意义。需进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

  • 抗Clq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初筛分布

    作者:宋小芸;孟新艳;单新洁;武丽君

    抗Clq抗体是近年来研究出现在增殖性狼疮肾炎、低补体荨麻疹性血管炎综合征较为常见的一种新的抗体.

  • 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NcX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艳慧;武丽君;李彩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自身免性疾病,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多样,且多种自身抗体的出现是SLE的重要特征[1-2].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是公认的与SLE病情活动相关的指标,是参与狼疮肾炎发病机制的一种自身抗体,其抗体效价随疾病的活动与缓解而降解,甚至可以转阴[3-4].核小体及其自身抗体除了在致病机制方面成为近年来SLE研究活跃的领域外,核小体可作为靶抗原诱导自身抗体介导的组织损伤,特别是肾组织的损伤[5-6].因此抗核小体抗体(AnuA)不仅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及肾脏受累相关,对SLE的病情评价及监测有重要意义.超敏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NcX抗体)是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目前临床应用较少,所以抗dsDNA-NcX抗体在SLE中仅有一些初步的研究,现将抗ds-DNA抗体、AnuA和抗dsDNA-NcX抗体在SLE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狼疮肾炎的规范化治疗

    作者:张卓莉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以多器官系统受累和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高。尽管SLE可以出现多脏器受累,肾脏受累仍然是为常见和为突出的并发症,多年的研究发现约60%的SLE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狼疮肾炎,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 红斑狼疮患者使用生物制剂的时机--事实与争议

    作者:宋慧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育龄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多系统受累,是一种致死性的疾病。 SLE在美国的发病率约为52/10万例,在加拿大的发病率约为21/10万例,在欧洲国家的发病率为29/10万~91/10万例,我国发病率约75/10万例。发病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5~10。病情呈发作-缓解-复发的交替过程,SLE死亡患者死于发病1年内比例高。治疗分为短暂的症状缓解、阻止和缓解靶器官的损伤、免疫调节减轻自身反应等。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等治疗。近年来,随着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SLE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生存期延长,诊断后5年与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和92%,狼疮肾炎患者的10年生存率为88%。

  • 狼疮肾炎的中西药合理配伍探讨

    作者:张永强

    中西药治疗狼疮肾炎,认为标准化的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同时分型分阶段联合中药,把清热、解毒、补肾活血的治疗原则贯穿整个疗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59 条记录 47/48 页 « 12...40414243444546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