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C1q抗体对评价狼疮肾炎活动性及疗效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小燕;杨岫岩;陈小辉;梁柳琴;关明媚;秦曙光;傅君舟

    目的探讨血清C1q抗体对狼疮肾炎活动性及疗效的评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75例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中的C1q抗体,对31例狼疮患者作了肾穿刺活检.分析C1q抗体与狼疮肾炎活动性、肾组织病理改变及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并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分析血清C1q抗体及治疗后的变化对狼疮肾炎疗效的影响.结果 55例(73.3%)狼疮肾炎患者血清C1q抗体阳性,抗体水平92 U/ml±41 U/ml;血清C1q抗体水平与狼疮肾炎临床活动指数、尿蛋白含量以及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血清C1q抗体水平与肾脏病理改变的活动指数呈正相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1q抗体及治疗后的C1q抗体水平与狼疮肾炎尿蛋白转阴存在相关性,后者更有意义.结论 C1q抗体不仅与狼疮肾炎活动性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病变程度,监测治疗后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为评价疗效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狼疮肾炎中新发现的抗肾小球系膜细胞抗体靶抗原的鉴定

    作者:裴斐;赵明辉;汪莺昱;张颖;王海燕

    目的研究狼疮肾炎血清中新发现的抗肾小球系膜细胞抗体与抗DNA抗体的关系,及其靶抗原是否存在于细胞膜上.方法 DNA纤维素柱亲和层析分离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中的抗DNA抗体,Western印迹法检测祛除抗DNA抗体的血清和亲和层析纯化的抗DNA抗体与系膜细胞靶抗原的结合.从体外培养的人系膜细胞系分离细胞膜并提取膜蛋白,以已知抗肾小球系膜细胞抗体阳性血清为探针应用Western印迹法鉴定膜蛋白中的靶抗原.结果系膜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为74 000、36 000的蛋白可以被祛除抗DNA抗体的血清识别.而相对分子质量为63 000、91 000、125 000的蛋白被亲和层析的抗DNA抗体识别.系膜细胞膜上至少相对分子质量为101 000、91 000、74 000和31 000的蛋白可以被狼疮肾炎患者的血清识别.结论部分抗肾小球系膜细胞抗体与抗DNA抗体无关.人系膜细胞系的膜蛋白中存在狼疮肾炎血清可识别的抗原物质,提示抗DNA抗体以外的直接针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自身抗体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早期B细胞因子相关锌指蛋白基因的变异与中国人群的狼疮肾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栋;黄秀琴;沈南;毛寒倩;冯学兵;黄新芳;汤建平;陈晓翔;陈顺乐;顾越英;鲍春德;王元;钱捷

    目的研究早期B细胞因子相关锌指蛋白(OAZ)基因内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狼疮肾炎(LN)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OAZ基因内部阳性微卫星D16S517附近的8个SNP标记在1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83例狼疮肾炎患者和101例非狼疮肾炎患者)和286名正常人中进行等位基因分型,以Helixtree软件分析SNP分布情况.结果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 (1) SNP rs1344531等位基因(T)频率在SLE患者组(47.0%)和正常对照组(38.1%)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CC基因型的频率在SLE患者组(25.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8.1%,P=0.005). (2)SNP rs1344531等位基因(T)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53.0%)和正常对照组(38.1%)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CC基因型的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22.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8.1%,P=0.013),TT基因型的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28.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3%,P=0.003).(3)rs1420676~rs1344531(C-T) (P=0.001),rs3803665-rs1420676-rs1344531(C-C-T)(P=0.004),rs2292155-rs3803665-rs1420676-rs1344531(C-C-C-T) (P=0.002) 等单倍型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中显著增高.而rs1344531-rs2080353(C-A) (P=0.005),rs1344531-rs2080353-rs933564(C-A-G) (P=0.006)等单倍型的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组中显著下降.结论 OAZ基因的变异可能在狼疮肾炎发病中发挥作用.

  • 补体C1q及抗C1q抗体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张奉春;周滨;董怡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血清补体C1q及抗C1q自身抗体(C1qAb)水平与狼疮肾炎患者肾脏病理的相关性,以及补体C1q及C1qAb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狼疮肾炎患者40例及非狼疮肾炎患者40例血清C1q,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1qAb.应用肾活体组织检查和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检测肾脏中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的沉积.结果血清补体C1q水平,狼疮肾炎患者为(130±50)mg/L,非狼疮肾炎患者为(170±70)mg/L;血清C1qAb水平(P/N值),狼疮肾炎患者为7±4,非狼疮肾炎患者为4±3.狼疮肾炎患者血清C1qAb与补体C1q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 R=-0.567,P<0.01).血清C1q水平的降低及C1qAb水平的升高与肾脏中补体C1q、IgG及C3的沉积显著正相关,与肾脏组织中有明显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沉积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C1qAb及C1q的异常可能参与了狼疮肾炎的发病,其可能机制为,促进补体C1q介导的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组织中沉积;促进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在肾脏组织中沉积.

  • 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任义乐;冯学兵;邹耀红;潘文友;王向党;潘解萍;张缪佳;陶娟;张育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1999至2012年江苏省15所医院共2 078例SLE患者首次住院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狼疮肾炎组与非狼疮肾炎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比较采用秩和U检验、x2检验,应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狼疮肾炎组883例(42.5%),其平均发病年龄明显低于非狼疮肾炎组[(30±11)岁比(32±12)岁,P<0.01].(2)狼疮肾炎组心肺受累、神经精神受累、胃肠受累、血液受累、眼部受累、入院时SLEDAI评分>9分及出院时SLEDAI评分>9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狼疮肾炎组(31.5%、7.9%、13.9%、69.0%、1.5%、77.4%及29.8%比18.8%、5.1%、6.8%、63.1%、0.3%、43.1%及8.1%,均P<0.01).(3)狼疮肾炎组首次住院后1、5年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狼疮肾炎组(7.2%、15.0%比3.1%、6.3%,均P<0.01).(4)狼疮肾炎组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是神经精神受累(HR 2.46)、出院时SLEDAI评分>9分(HR2.34)、血肌酐升高(HR2.21)及丙氨酸转氨酶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HR2.09),保护因素是糖皮质激素治疗(HR0.18).结论 狼疮肾炎是年轻早期SLE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且易同时并发其他重要器官受累,病情活动度高、治疗困难,尤其在神经精神受累、血肌酐升高或转氨酶升高时预后更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改善狼疮肾炎预后.

  • 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吴东海;祖宁;张荣富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n=88)、疾病对照组(n=59)和正常对照组(n=48)血清中的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阳性率,并与SLE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活动性评分及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的阳性率在SLE患者中为67.05%、77.27%、68.18%,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均P<0.05).3种抗体与SLE患者C3、C4呈负相关(P<0.05),与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补体下降呈正相关(均P<0.05).3种抗体均与SLEDAI活动性评分呈正相关(P<0.01).3种抗体对SLE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77.97%、79.66%、74.58%,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89.83%.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性肾炎(Ⅱ、Ⅲ、Ⅳ型LN)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Ⅴ型LN)的患者(P<0.05).结论: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检测对SLE及LN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价值.三抗体联合检测可增加SLE的诊断特异性.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可能对LN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的检测及CD40L表达变化

    作者:顾海峪;梁鸣;卢建华;阳晓;李幼姬;孔庆喻;许韩师;余学清

    目的:检测活动性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活性及其与PBMC CD40L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活动性LN患者PBMC,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胞浆CaN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40L的表达.结果:①在单纯培养情况下,正常对照组和LN组PBMC均出现一定量CaN活化,活动性LN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6.08±5.58 nrmmol/mg pro vs 8.81±3.61nmol/mg pro,P<0.01);在PMA+Ionomycin刺激下,各组CaN活性均升高,活动性LN组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9.34±12.59 nmol/mg provs 37.12±11.57 hmol/mg pro,P<0.01);②LN患者PBMC在单纯培养和PMA+Ionomycin刺激时CD40L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③在单纯培养和PMA+Ionomycin刺激时,FK506对LNPBMC表达CD40L蛋白和mRNA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LN患者PBMC存在CaN过度活化;LN患者PBMC高效表达CD40L与其CaN过度活化密切相关,通过阻断CaN活化可调控CD40-CD40L共刺激信号途径的活化.

  • 狼疮肾炎患者血中抗磷脂抗体与血栓素变化的观察

    作者:刘理;杨惠标;陆军

    目的:观察血抗磷脂抗体(aPL)与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在狼疮肾炎(LN)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LN患者血aPL、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水平.结果:51例LN中35例aPL阳性(68.6%),aPL与血栓形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性及皮肤血管炎显著相关.aPL阳性组TXB2[(2 565.87±593.47)ng/L]较aPL阴性组[(718.74±137.63)ng/L]和正常对照组[(421.37±108.59)ng/L]均显著升高(P均<0.01);6ketoPGF1α和TXB2比值均显著降低(aPL阳性组:0.570±0.069;aPL阴性组:1.030±0.077;对照组:1.910±0.117;P均<0.01).结论:aPL与LN患者的血栓形成有明显关系,其原因可能与体内PGI2TXA2平衡破坏及TXA2升高有关.

  • 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陈伟英;阳晓;梁鸣;尹培达;周建中;余学清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在狼疮肾炎(L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N患者肾组织MMP2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脏病变的相关性.结果:LN患者肾组织MMP2和MMP9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以Ⅳ型LN为明显;病变严重部位(如新月体、肾小球节段性坏死)MMP2和MMP9表达更显著.LN患者肾小球MMP2和MMP9表达与肾小球细胞增多、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蛋白尿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MMP2和MMP9可能在介导狼疮肾炎病理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增多可反映狼疮肾炎活动性病变和肾脏损害.

  • 补肾固精方对狼疮肾炎中医证候的影响

    作者:陈湘君;母小真;顾军花;苏励

    目的:探讨结合补肾固精方治疗对狼疮肾炎(LN)中医证候的改善效果.方法:将59例LN患者按非肓法的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治疗(A)组37例用自拟补肾固精方结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照(B)组22例用激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A组可以改善LN患者低热或烦热、面部潮红、红斑、腰酸乏力等症状,减少LN病情活动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并发症与副作用.结论:提示补肾固精方对LN的病情控制、中医证候改善均有较好疗效,且安全可靠.

  • 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荣艳;陈艳;李菲;陈国安;杨赣萍;漆佩静;冯嗣青;黄瑞滨;黄先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全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伴发淋巴增殖性肿瘤.我们收治1例患者,以狼疮肾炎起病,15年后伴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行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SLE及PTCL均获得完全缓解(CR),1年随访维持CR状态.现将病例报道如下并作文献复习.

  • 白芍总苷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冰菲;王娟;张碧丽

    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白芍总苷(TGP)是从白芍中提取的一组糖苷类物质的总称,此糖苷类物质包括芍药苷、芍药花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其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是其主要成分.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TGP具有抗炎、调节免疫、镇痛等功效,近年来TGP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肾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就TGP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李娜;李宝全;巩路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肾炎(LN)诊断和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对SLE患者(n=102)、疾病对照组(n=60)和正常对照组(n=40)外周血血清中抗C1q抗体进行检测.102例SLE分为疾病活动组(60例)和疾病稳定组(42例),并按LN判定标准分为LN组(50例)和非LN组(52例).比较各组抗C1q抗体的阳性率和水平,并与SLE患者实验室指标、活动性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抗C1q抗体的阳性率在SLE患者中为64.7%,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均P<0.05).在SLE活动组,抗C1q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SLE稳定组(P<0.01).LN组患者的血清抗C1q抗体的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的SLE患者(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分别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GLO、IgG、ESR、CRP和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白细胞、补体C3、C4、白蛋白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抗C1q抗体检测对SLE及LN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价值.检测抗C1q抗体的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活动,为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更好的依据.

  • 补肾活血方对肝肾阴虚型红斑狼疮肾炎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

    作者:岳颖;纪岩文;张勉之;刘维;陈敬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肝肾阴虚型狼疮肾炎(LN)患者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36例肝肾阴虚型L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两组均应用甲基泼尼松与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应用补肾活血方治疗,4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补体C3、C4、24 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CD3+、CD4+、CD8+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SLEDAI、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日糖皮质激素用量均明显下降,CD8+水平下调,与基础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够显著改善肝肾阴虚型狼疮肾炎(LN)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糖皮质激素维持应用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免疫功能紊乱.

  • 加味补肾活血方治疗各型狼疮肾炎患者疗效观察及免疫功能影响

    作者:岳颖;纪岩文;阮颖欣;张勉之;刘维;陈敬

    [目的]探讨加味补肾活血方对红斑狼疮肾炎(LN)患者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方法]102例LN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51例)及联合治疗组(51例),两组均应用甲基泼尼松及环磷酰胺(CTX)或甲基泼尼松及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应用加味补肾活血方治疗,4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补体C3、C4、24 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同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Ccr水平升高,CD8+水平下调,与基础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增殖型LN经联合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Ccr,与基础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LN经联合治疗后,Ccr,与基础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肾活血方能够改善LN患者肾滤过功能,对增值型及混合型LN疗效明显,能有效减少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剂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免疫功能紊乱.

  • 肝炎会发展成肝硬化吗/怎样抑制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转化/糖尿病引起的腹泻/狼疮肾炎患者妊娠对胎儿有何影响/狼疮肾炎遗传吗/面神经瘫的新疗法/妊娠期应用激素安全吗/脂溢性皮炎的治疗/舌头痛/青年人冠心病的特点/怎样减少催眠药的副作用

    作者:

  • 来氟米特对狼疮小鼠治疗作用机制的探讨

    作者:钟清;肖刚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对MRL/lpr自发狼疮小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用LEF 35 mg·kg-1·d-1治疗12周龄雌性MRL/lpr自发狼疮小鼠,并与未干预组对照.12周后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结合率、血清和尿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并观察小鼠尿蛋白、血肌酐及肾组织CD14+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LEF组与对照组比较,抗dsDNA抗体结合率、血清和尿中TNF-α、IL-6水平降低(P<0.05);24 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水平及肾组织CD14+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产生异常参与了LN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血清和尿中TNF-α、IL-6水平有助于监测肾损害的程度,来氟米特治疗MRL/lpr自发狼疮小鼠,可能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所产生的TNF-α、IL-6水平,减轻了MRL/lpr小鼠肾损害,对L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关系

    作者:邱志亮;张芬;沈良兰;王琛;袁莉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肾炎,此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炎症.内皮素-1(ET-1)为血管收缩剂和细胞因子,可引起肾脏损害;而一氧化氮(NO)是血管舒张因子,可拮抗ET-1收缩血管的作用来保护肾脏,故ET-1和NO在LN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了48例LN患者血浆ET-1和NO含量,探讨两者的关系.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36例临床研究

    作者:杨林;成慧贞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L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西医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复发率13.89%,对照组分别为76.67%,43.33%,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N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静;陈卓;石畅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方法 将43例L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子LN常规治疗,即激素标准疗程加免疫抑制剂注射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肾功能指标[包括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Cr)、尿素氮(BUN)]及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阳性率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主要临床症状(面部红斑、手足红斑及皮肤溃疡)发生率变化,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胃肠道症状、白细胞计数减少、脱发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94.4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个月时24 h尿蛋白定量、Cr、BUN较本组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6个月时下降(P<0.05).2组治疗3、6个月时ANA和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ANA和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6个月时,面部红斑、手足红斑、皮肤溃疡发生率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个月时手足红斑发生率,治疗6个月时面部红斑及手足红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胃肠道症状、白细胞计数减少及脱发发生率虽然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LN的治疗中有助于减少患者皮损症状发生率,降低患者体内抗dsDNA抗体及ANA阳性率.

959 条记录 8/48 页 « 12...567891011...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