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霉酚酸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改连;黄烽

    霉酚酸酯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已经成功应用干预防器官移植过程中的急性移植物抗排斥反应,它也应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增殖性狼疮肾炎,目前霉酚酸酯正用于控制狼疮的其他症状,如狼疮病情活动、血液系统症状以及难治性皮肤性狼疮.现综述霉酚酸酯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进展.

  • 环孢素A联合地尔硫卓引起嘴唇水肿、呕吐1例

    作者:廖敏辉;李平;刘永刚;李剑芳

    1例15岁男性患者因反复浮肿伴皮疹住院,既往有狼疮肾炎2年余。入院前使用激素和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肾炎控制效果不佳,不良反应明显。入院后停用激素,改用环孢素联合地尔硫卓治疗,患者出现嘴唇水肿、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停用两药后对症治疗,明显好转,5d后恢复正常,1周后给予他克莫司胶囊未出现类似症状。

  • 晚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晚发性狼疮肾炎的研究现状

    作者:许永星;李秋钰;薛凌宇;马美英;于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主要影响育龄期妇女,50岁后发病的患者相对少见.多数学者认为发病年龄≥50岁为晚发性SLE[1~3].关于晚发性狼疮肾炎的研究相对较少,多依照晚发性SLE发病年龄的标准[4~7].以往研究显示,晚发性SLE和普通SLE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且有诸多争议[1,8~11].本文从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介绍晚发性SLE和晚发性狼疮肾炎的研究现状.

  • 来氟米特治疗狼疮肾炎的应用效果观察与研究

    作者:罗素娟;敖志文;胡世耀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采用来氟米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例狼疮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环磷酰胺+泼尼松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ANA、C4、C3、尿素氮以及24 h尿蛋白等生化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狼疮肾炎患者来氟米特治疗,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 来氟米特治疗狼疮肾炎临床观察

    作者:刘斌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在狼疮肾炎临床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狼疮肾炎患者62例,按照就诊序号单双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泼尼松起始给药剂量为0.8 mg/(kg·d),口服给药,4周后减少剂量,先以每2周5.0 mg递减至0.5 mg/(kg·d),然后以每2周2.5 mg递减至0.1 mg/(kg·d)维持;霉酚酸酯起始给药剂量为1.0~1.5 g/d,口服给药,24周后减少剂量,以0.5~0.75 g/d维持用药。共接受为期48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来氟米特,前3 d给予50 mg,第4天起给予每天30 mg。共接受为期48周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11例,良18例,差2例,疗效优良率为93.5%;对照组优4例,良20例,差7例,疗效优良率为77.4%。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8.14,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狼疮肾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肾功能指标,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 狼疮肾炎患者循环miRNA表达谱研究及循环miR-130b-3p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芳;李文双;滕舰;林淑华;于鹏飞

    目的:研究探讨狼疮肾炎患者外周循环miRNA表达变化及其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为狼疮肾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于该院诊治的50例狼疮肾炎患者,同时另选同期于该院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100例研究对象中随机选取15例患者做循环miRNA的表达谱检测筛选(检测组),85例患者做循环miRNA的表达谱验证筛选(验证组),同时应用循环miR-130b-3p为验证对象,观察与比较狼疮肾炎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总RNA水平及检测组中两组患者的血清miRNA水平、验证组中miR-130b-3p的水平,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验证组中,与对照组相比较(3.7±1.6)ng/μL,狼疮肾炎组患者的循环血清中miR-130b-3p的表达水平(9.8±1.4)ng/μL显著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组中,与对照组相比较(28.6±2.4)ng/μL,狼疮肾炎组患者循环表达的miRNA水平(46.8±5.6)ng/μL明显上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狼疮肾炎患者循环miRNA表达水平可能随着肾功能的进一步下降而出现表达下调,其循环miR-130b-3p的表达与肾脏功能、血脂水平呈现明显的相关性,这在狼疮肾炎的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中的价值

    作者:薛晓倩;江洪耿;许百洁;薛文昌;莫守崎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肾炎(LN)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揭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80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LN分为SLE合并LN(SLE-LN)组(40例)及SLE无合并LN(SLE-NLN)组(40例);再根据狼疮活动度,SLE-LN组分为SLE-LN低活动组(13例)、SLE-LN高活动组(27例),SLE-NLN组分为SLE-NLN低活动组(11例)及SLE-NLN高活动组(29例).另同期选取40例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的D-D、FIB水平,分别测定SLE-LN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D-D、FIB水平,测定SLE-LN组中的补体C3(C3)、补体C4(C4)、抗双链DNA抗体(ds-DNA)水平,评估SLE疾病活动度(SLEDAI).结果 SLE患者的血清D-D及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LE-LN低活动组的D-D、FIB水平高于SLE-NLN低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LN高活动组的D-D、FIB水平高于SLE-NLN高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LN组治疗后的血清D-D、FIB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LN且D-D>2 mg/L组的C3、C4水平均低于SLE-LN且D-D≤2 m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LN且FIB>4 g/L组的C3、C4水平均低于SLE-LN且FIB≤4 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与SLEDAI成正相关(r=0.337,P=0.036),FIB与SLEDAI亦成正相关(r=0.38,P=-0.017).结论 D-D及FIB与SLE疾病活动度及肾损害密切相关,且比ds-DNA灵敏度更高.

  • 狼疮肾炎的药物治疗

    作者:武剑;王永福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不明,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狼疮肾炎是红斑狼疮一个常见而严重的临床表现,也是急性肾损伤和终末期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当前出现多种新颖治疗方法,如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生物制剂。随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认识的深入,国内外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狼疮肾炎患者的预后也得到显著的改善。这篇综述讨论了支持当今免疫抑制治疗及新兴疗法的依据,并描述了它们在治疗狼疮肾炎患者过程中的各种作用及优缺点。

  • 肾活检在非典型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钟鸿斌;黄硕;廖爱能;王小华;金哲;杨生旭;余英豪

    目的 探讨肾活检在非典型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3例非典型L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肾活检前均未达到ACR诊断标准,其中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3例,慢性肾炎4例,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膜性肾病各2例;所有病例经肾活检确诊为LN,病理分型为:Ⅱ型2例,Ⅲ型3例,Ⅳ型6例,Ⅴ型11例,Ⅲ型±Ⅴ型1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肾脏病理分型多为Ⅴ型和Ⅳ型,慢性肾炎综合征者病理分型呈多样化.结论 非典型LN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肾活检对非典型LN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及狼疮肾炎的关系

    作者:李就鸿;张军;黄佩珍;蒋莹

    目的 探讨血清抗C1q抗体(C1qAb)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狼疮肾炎(LN)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SLE患者(A组),40例非SLE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B组),40例非LN肾脏疾病患者(C组),30例健康对照者(D组)的血清C1qAb水平.结果 ①A组患者血清C1qAb水平显著高于C组患者(P<0.05),C组患者血清C1qAb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血清C1qAb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②活动期SLE患者血清C1qAb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SLE患者(P<0.05).③LN患者血清C1qAb水平显著高于非LN的SLE患者(P<0.05).结论 血清C1qAb水平可作为判断SLE患者病情活动情况、并发LN与否的重要指标.

  • 狼疮肾炎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许武红;邹原方;关晓东;梁翔;陈科全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与狼疮肾炎活动性、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40例(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血清AnuA水平,分析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脏病理改变及其他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狼疮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nuA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AnuA水平为(110.23±80.48) kU/L,较对照组的(10.45±8.20) kU/L明显升高(P<0.05);40例狼疮肾炎患者均行肾穿刺活检,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23例,V型5例.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显示,各病理类型间血清An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Ⅳ型血清Anu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血清AnuA水平与SLEDAI、尿蛋白定量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性(r=0.462、0.521、0.394,P< 0.05),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性(r=-0.403、-0.489,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nuA水平为(32.45±18.31) kU/L,较治疗前[(110.23±80.48) kU/L]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清AnuA水平不仅与狼疮肾炎活动性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肾脏病变程度,检测血清AnuA水平可以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间歇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作者:孙伟刚

    目的 探讨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间歇静脉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0例LN患者根据入院月份随机分为两组,单月入院为对照组(24例),双月入院为治疗组(26例).治疗组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间歇静脉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间歇静脉应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1%(6/26)比62.5%(15/24),P<0.05].结论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间歇静脉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LN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狼疮肾炎
  •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粱翔;邹原方;许武红;关晓东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LEF)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LE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LN15例.用药期间观察血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抗核抗体及抗双链DNA抗体滴度、血沉、补体C3和SLEDAI评分等.记录所有不良反应.6个月后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 15例患者全部完成本次试验.治疗3、6个月后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抗ds-DNA抗体、C3水平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8±1.6分,0.56±0.21g/L,56±28%,0.98±0.21 g/L,38±10 g/L)和(2.7±1.2分,0.34±0.14 g/L,49±20%,1.02±0.27 g/L,1.02±0.27 g/L)与治疗前(13.4±3.6分,3.6±0.96g/L,210±112%,0.27±0.18g/L,26±9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和肝功能受损.结论 LE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LN疗效明显,耐受性好,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玲;李维奇;齐文成

    狼疮性肾炎(LN)目前仍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的治疗方案,但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长期大剂量应用CTX毒副作用较大,尤其易继发感染,使原发病加重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

  • 189例狼疮性肾炎并发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荔;夏天;赵爱国;张洪震

    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LN)治疗过程中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LN首次确诊患者,随访1年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以及LN临床、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案与感染的关系.结果 189例LN患者中男16例,女173例;发生感染97例(感染组),发生率为51.3%(97/189),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9.7%(75/189);未发感染92例(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共发生感染133例次,感染部位以肺部和泌尿道为主,占67.7%(90/133);病原体以细菌常见,占72.9%(97/133),其次为病毒,占17.3%(23/133).临床类型、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案不同,感染发生率也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激素+吗替麦考酚酯治疗[52.9%(45/85)比7.7%(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年,感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8.2%(8/97)比1.1%(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病理类型严重的LN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不同治疗方案的感染发生率不同.感染仍是LN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狼疮性肾炎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作者:薛胜楠;任立红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各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N)是SLE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LN的诊治与SLE预后严密相关.近年来有关LN的生物标记物有了新的进展,将有望应用于临床,为LN的诊治提供指导.

  •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与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严艳玲;罗雄燕;杨明辉;袁林;向阳;袁国华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75例行肾活检LN患者的ANA荧光核型,并与56例无狼疮肾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照,分析ANA荧光核型与狼疮肾炎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75例狼疮肾炎患者病理类型分属Ⅰ~Ⅵ型者有12例(16.0%)、38例(50.7%)、3例(4.0%)、9例(12.0%)、12例(16.0%)和1例(1.3%).75例狼疮肾炎患者ANA均为阳性,56例无狼疮肾炎患者中54例(96%) ANA阳性.在38例Ⅱ型狼疮肾炎患者中均质型ANA占16(42.1%),明显高于无狼疮肾炎患者的23.2% (P <0.05).而在12例Ⅴ型狼疮肾炎中,11例(91.7%)ANA荧光核型为颗粒型或颗粒型/均质型,明显高于无狼疮肾炎患者的51.8% (P <0.05).结论 均质型ANA与Ⅱ型LN发病有关,而颗粒型或颗粒型+均质型ANA则可能在Ⅴ型LN病变中发挥作用.

  • 狼疮肾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宋立群;谢超;张传芳;姜南;黄萍;郑博光;宋淑娟;王春玲;王景璐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并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40%-80%SLE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的临床表现.根据有关肾活检的报告统计,SLE患者的肾脏受累率几乎为100%.LN作为常见的继发性肾炎,由其导致的终末期肾衰则是SLE患者的主要病死原因.因此LN的治疗效果严重关乎SLE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 狼疮肾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李海端(综述);李建华(审校)

    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随着对狼疮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肾活检的应用,狼疮肾炎的治疗已取得了可观的效果,狼疮肾炎患者的生存率已显著提高,但是由于狼疮肾炎存在复发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各种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狼疮肾炎的治疗仍存在挑战。该文就狼疮肾炎的药物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 B7-CD28/CTLA-4系统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沈华英;张学光;董吉祥

    目前认为大多数肾小球疾病是免疫介导的疾病,细胞免疫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而细胞免疫的中心环节是T细胞的活化.T细胞的完全活化不仅需要第一信号,即抗原递呈细胞(APC)上的抗原多肽-MHC复合物;又需要第二信号系统,即抗原非特异性共刺激信号.

959 条记录 6/48 页 « 12345678...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