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冬虫夏草防治马兜铃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靳蕊霞;韩亚荣

    目的:本研究是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中草药对肾脏的损害和冬虫夏草防治这一损害.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正常对照,B组为木通组;C组为木通加冬虫夏草,分别于1周、8周时检测各项指标.通过肾小球功能、小管功能检测、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各组的变化.结果:①单用木通治疗组肾功能下降,尿NAG酶升高,尿渗量下降,病理改变有肾小管坏死,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间质水肿.②加服冬虫夏草组,肾功能损害轻,尿NAG酶低于B组,尿渗量高于B组,病理改变,间质小管损伤轻于B组.结论:冬虫夏草可以防治马兜铃酸性肾病.

  • 马兜铃属植物与马兜铃酸肾病

    作者:王志红

    马兜铃属植物因含马兜铃酸易造成肾损害,已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本文列举了常用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并介绍了马兜铃酸的毒性反应及临床表现,分析了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马兜铃酸肾毒性的研究及其思考

    作者:周雯静

    近年来,马兜铃酸肾病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关注.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一种因过量或长期应用常规剂量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药物,引起肾组织急、慢性损害的一种疾病.目前对于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断并无特异性指标,其临床及病理表现较为复杂多样,临床主要根据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或中成药史、实验室检查有肾功能异常并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因素而加以诊断.其临床症状轻微,起病缓慢.

  • 马兜铃酸肾毒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金玲;边育红;王丽;李金奎

    马兜铃酸(AA)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是马兜铃、关木通、细辛、广防己等植物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药理作用广泛,有抗感染、抗癌、增强细胞免疫及终止妊娠等功能.目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风湿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由于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而引起的肾脏损害报道日益增加,马兜铃酸肾毒性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马兜铃酸化学结构、毒理作用基础及临床研究,并对其肾毒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使其为临床合理应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或中成药制剂提供参考.通过设计安全有效的药用剂型,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预防并减少毒性作用,将使该药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应用.

  • 中药马兜铃酸的肾毒性研究

    作者:李文婷;吴勉华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的毒性作用机制、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与原因。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马兜铃酸导致马兜铃酸肾病发生、发展的新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含马兜铃酸成分中药,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本文为防治马兜铃酸肾病提供参考意见。

  • 取消和取代关木通的商榷

    作者:胡世林;张宏启;甘志杰

    根据药用部位(茎)特征与古今主要医药文献描述对照的考证方法,结合近百年数次木通商品调查结果和日本实际使用情况,论证了关木通有较长久的应用历史和特定的临床疗效.关木通(茎)直径可达9cm,断面射线明显、导管大而密,放射状排列(即"车辐"),符合历代医家反复描述的"大者径3寸"、"茎有细孔,两头皆通"等特点,近、现代有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并出口日本和亚洲许多国家,被中医、藏医、日本汉方医临床广泛应用.Akebia spp.一类植物近地茎的直径约1cm,分支茎的直径就更细,断面射线不明显、导管少而小,排列不规则,因此肉眼看不见"细孔"和"车辐"结构,也不能"气从中贯",所以不是历代医家治病所用之木通.由于缺少本草依据和临床基础,Akeb如不宜贸然代替中国药典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2000年版所收载的关木通.

  • 大鼠离体肾灌流技术评价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马兜铃酸致肾损伤中的价值

    作者:周绮;张泽安;金若敏

    目的:探讨大鼠离体肾灌流体系中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马兜铃酸(AA)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离体肾灌流模型,按5 mL·min-1恒速灌流,空白组给予正常灌流液,马兜铃酸组给予7 mg· (50 ml)-1,灌流给药10 min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灌流液和尿液,分别检测钾、钠、氯离子浓度,计算离子清除率,ELISA方法检测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结果:马兜铃酸组钾、钠离子清除率在给药后0.5 h明显下降,分别从给药前的(99.54±14.55 )%和(27.93±6.66)%下降至(33.16±9.59)%和(9.70±2.62)%,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给药灌流后即刻明显升高,从给药前(7.42±0.12)ng·L-1升高至(8.18±0.47)ng·L-1,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评价马兜铃酸致急性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传统指标离子清除率,是一个早期且敏感的肾小管损伤生物标志物.

  • 谈木通的选用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关系

    作者:张倩怡

    木通是临床中常用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利尿通淋,泻心火,通经下乳等功效;商品木通的种类比较复杂,来源于马兜铃科、毛茛科、木通科等,组方时选用关木通、川木通、木通、三叶木通不适宜,或使用广防己、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等不当,导致马兜铃酸肾病.

  •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马兜铃酸肾病临床研究

    作者:史伟;向彩春;谢永祥;李振宗

    目的 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对27例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患者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以加味附子理中汤水煎服,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9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定量(Upro)、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MG酶)、尿渗透压、红细胞(RBC)、血色素(HB),以及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恶心欲吐、面色(白光)白、腰酸膝软等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BUN、SCr、CCr、24 h Upro、尿NAG酶、尿渗透压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与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酸膝软、恶心欲吐、面色(白光)白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74.07%.结论 加味附子理中汤对AA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中成药致间质性肾炎11例临床分析

    作者:窦华林;孙慧君;王蔚青

    目的:探讨中成药所致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1例服用中成药冠心苏合丸及龙胆泻肝丸所致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5例患者进行了透析治疗,1例肾移植,3例病情稳定,无进展,2例应用激素治疗无明显效果.结论:对于临床表现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中老年患者,应注意询问有无服用龙胆泻肝丸及冠心苏合丸史,以防漏诊及误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宋岩

  • 防己替代广防己之我见

    作者:卓兆莲;高英;李卫民;高卫东;韩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中药导致的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成为中药材不良反应的典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据报道[1],导致肾损害的原因是马兜铃酸在体内的蓄积.为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加强对广防己等6种含马兜铃酸药材及其制剂进行监督管理,其中规定[2]:取消广防己(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 ex L.D.Chou etS.M.Hwang的干燥根)的药用标准,凡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有广防己的中成药品种应于2004年9月30日前将处方中的广防己替换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防己(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

  •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马兜铃酸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许勇芝;黄浩;刘华锋;陶静莉;梁东;陈孝文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马兜铃酸(Aristolchic acid,A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拮抗作用,以期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寻找治疗新措施.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BMP-7(75 ng/mL、150 ng/mL、300 ng/mL)处理经AA(10 μg/mL)诱导转分化的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然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 技术分别检测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BMP-7呈剂量依赖方式逆转AA诱导的HK-2细胞α-SM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论 BMP-7可以通过抑制马兜铃酸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可能成为AAN的防治潜在新药.

  • 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苟蓉;周莉;刘芳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指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而导致的肾脏损害~([1]).1964年吴松寒~([2])首次报道了木通致急性肾衰竭的事件,但并未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直到1993年Vanherweghem JL~([3])报道了比利时妇女因服用含有广防己的减肥丸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事件,马兜铃酸肾损害才得到广泛重视.

  • 马兜铃酸肾病:一个仍需重视的问题

    作者:刘新辉;阳晓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仍然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肾间质性疾病,其病程呈进行性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所以AAN是一个仍需重视的问题.本文从马兜铃酸在体内的代谢、上皮间叶细胞转分化、组学研究、免疫炎症、自噬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认识AAN发病机制,为进一步寻找干预靶点提供依据.

  • 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表现的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陶雅非;任东升;崔冰

    近年来,国内外对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己、天仙藤、青木香等)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日益深入,国内学者将此类疾病统称为"马兜铃酸肾病",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无成熟的治疗方案,促使许多临床工作者就此进行研究.

  • Smad7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在小鼠马兜铃酸肾病中的表达

    作者:彭晓兰;董晓凯;廖芳芳;高磊;张中文;吴国娟

    目的 探讨Smad7、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在小鼠马兜铃酸肾病(AAN)中的表达及两者在马兜铃酸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32只体重(20±2)g 的SPF(无菌)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为实验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马兜铃酸(AA)Ⅰ,分别为4 mg/(kg·d)、8 mg/(kg·d)、16mg/(kg·d).另设对照组,PBS灌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法及RT-PCR技术,检测AAN小鼠和正常对照组中Smad7和HDAC1的表达情况.结果 HDAC1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上,且在AAN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免疫印迹法检测和RT-PCR提示,Smad7在AAN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而HDAC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AAN中Smad7低表达以及HDAC1高表达,提示Smad7和HDAC1可能在AA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马兜铃酸肾病19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刘兴旺

    马兜铃酸肾病是指服用含马兜铃酸(AA)成分的中草药导致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的一组疾病[1].近几年来临床上对马兜铃酸肾病逐渐认识.现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9例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中成药毒性成分--马兜铃酸致肾损害研究进展

    作者:姚亚菲

    近年来,处方中含有毒药材的新药品种也在增加,其中涉及较多的如雷公藤属植物、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及其类似物的植物,以及朱砂、雄黄等含重金属药材的制剂[1].中药导致的毒性反应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的研究.

  • 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高卓;魏日胞;陈香美;邱强

    目的 了解马兜铃酸肾病导致的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特点.方法 分析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选取同期在解放军总医院肾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的透析患者20例作为配对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患者同等肌酐水平下规律透析前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肾炎组.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水平、CRP水平、营养指标、透析充分性、PTH值等差异均无显著性,马兜铃酸肾病组转铁蛋白饱和度较慢性肾炎组低,说明存在铁缺乏.马兜铃酸肾病中服用冠心苏合丸组较服用龙胆泻肝丸组比较年龄偏大,性别倾向不同.结论 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患者规律透析前贫血程度较重,规律透析后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营养状态、炎症状态、透析充分性、PTH值等与其他慢性肾炎引起的肾衰竭透析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但存在铁缺乏.

  • 长期血液透析导管使用10年1例护理体会

    作者:祝爱春;张海燕;刘政;王茜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8岁,因马兜铃酸肾病导致尿毒症,于2000年3月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1年后出现无尿,透析增加为每周3次,每次4h.至2003年4月曾先后3次做内瘘手术,终因血管条件差,无法继续造瘘,而就诊济南市中心医院做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带涤纶套的半永久导管后回我院续治,至今已安全使用10年,每次透析血流量控制在210~240ml/min,监测透析充分性良好.10年间患者曾3次发生单侧导管内血栓完全阻塞,在不能抽出任何管内封液(肝素盐水)下,重新关闭该侧导管待用,另选一静脉穿刺暂行透析.7~10d后再打开血栓闭塞侧导管抽吸,则导管自行复通,血流通畅,恢复正常使用.另有2次每行透析时或透析后即出现高热寒战,诊为:导管内感染,1次导管血培养阴性,1次导管血培养为嗜麦芽寡氧单胞菌阳性,均经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2g/d,左氧氟沙星0.2克g/d,同时给与高浓度生理盐水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肝素封管,静滴人免疫球蛋白2.5g,每周3次,上述方法处理后,患者5~8天热退,续用1周后停药静滴,但仍用上述方法封管10天,后转为正常肝素封管使用,病症均未再发,感染治愈.现患者导管仍正常使用,一般情况良好,生活自理.

185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