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胰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林泉君;傅德良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致死性强的疾病,5年生存率小于5%.虽然外科手术和药物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其预后不佳,这与药物的耐药性有密切关系.随着胰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目前可以根据患者的肿瘤组织活检特点进行胰腺癌靶向的个体化治疗.基于此,一些靶向于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信号通路的新药正在进行前期临床试验.本文就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作简要综述.

  • 三阴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夏想厚;杨红健

    三阴性乳腺癌缺乏ER、PR及Her2受体的表达,现有的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无法应用.相较于其他分子类型的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率、转移率及病死率仍较高.除发掘更有效的化疗药物及方案外,研究对三阴性乳腺癌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也至关重要.目前已开发出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以贝伐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希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为代表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及以iniparib、olaparib和veliparib为代表的PARP抑制剂.虽然这些药物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中都表现出出色的抗肿瘤活性,它们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却不甚理想.本文将就近年三阴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不同分子靶点及相应的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的研究上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 乳腺疾病的诊治进展

    作者:蒋宏传;张超

    随着时代的发展,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无论是在基因研究还是在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诊断方法、活检方式、手术方法各个方面,均有重大进展.本文中,我们将就乳腺癌的微创诊治、术后整形、保乳手术和保乳相关放疗的进展,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应用中的重大突破进行一些探讨.

  • 分子靶向治疗对肾细胞癌腔静脉瘤栓分级的影响

    作者:李斌;于潇

    背景:分子靶向治疗(TMTs)已经展示了其通过降低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的大小治疗肾细胞癌(RCC)的肿瘤学活性.目的:评估TMTs对下腔静脉瘤栓的减瘤作用.实验设计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TMT治疗RCC的多机构患者数据.通过影像学手段测量瘤栓的体积及高度将瘤栓分为原位Ⅱ级及更高等级(高于肾静脉).评估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瘤栓高度、直径和分级等特征.

  • 经典型骨肉瘤二线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永琦;张文秋;吴荻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中位发病年龄为20岁,男女比例为1.6∶1.通过手术与化疗相结合的方式,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根据目前标准的新辅助化疗方案,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经从30年前的10%提高到目前的70%左右[1].虽然联合治疗获益明显,但是仍然有大约1/3局限性疾病的患者[2-3]以及3/4转移性疾病(确诊时已有转移)的患者[4-6]会复发,生存率低于20%[7-8].另外,接近60%的患者在标准治疗后会出现肺转移[9],生存率低于30% [10-12].而且14%的患者对于标准化疗不敏感[13].对于标准化疗后复发,转移以及对标准化疗不敏感的骨肉瘤患者目前仍然没有标准的二线治疗方案.针对上述患者,采用不同的二线治疗方案,5年生存率不超过20% ~ 25% [14-15].笔者通过对转移性,复发性或难治性骨肉瘤患者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骨肉瘤提供更加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

  • 软组织肉瘤的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任志午;王国文

    软组织肉瘤( soft tissue sarcoma,STS )是源于间叶组织和与其交织生长外胚层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除淋巴造血组织外的非上皮组织,即纤维、脂肪、肌肉、间皮以及分布于这些组织中的血管、淋巴管和外周神经,多位于四肢、躯干和腹膜后等部位,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儿童肿瘤的10%[1]。其主要特点为:分布广、类型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的分类,STS 具有60多种亚型,许多亚型易形成假包膜而被误认为良性[2]。其血行转移多见,易转移至肺。不表现为原位肿瘤,偶有软组织良性肿瘤转为恶性肿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除外。发病罕见、肿瘤异质性强、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少。

  • 肉瘤中 FGFR 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周文雅;王国文;杨蕴;杨吉龙

    肉瘤是来自于神经、肌肉、脂肪和骨骼等间叶组织的少见的恶性肿瘤,它可以发生于全身各处,尤其好发于肢体深部组织。在成人恶性肿瘤中肉瘤只占1%,而在儿童肿瘤中占21%[1]。在肉瘤中,软组织肉瘤占肉瘤的大部分,原发恶性骨肿瘤只占10%左右[2]。由于这种疾病发病率低,亚型繁多,加上疾病进展迅速和病灶易复发转移而导致预后不良。另外,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对肉瘤效果有限,因此新的治疗方式如靶向治疗等逐渐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功,如帕唑帕尼、舒尼替尼、克唑替尼等靶向药物在肉瘤中得到应用[3-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 )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 )信号通路在调节正常细胞的生长、存活、分化以及新生血管等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肿瘤的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5-6]。因此,研究 FGF / FGFR 在肿瘤演进中的作用将有助于针对 FGFR 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5]。现就 FGF / FGFR 家族、FGFR 信号通路、肉瘤中 FGFR 的研究进展和肉瘤中 FGFR 抑制剂的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肝癌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张树庚;尹大龙;刘连新;姜洪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在许多肿瘤中,EGFR可以被异常活化.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以通过作用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凋亡调控以及血管生成而对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起作用.

  • 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治疗临床进展

    作者:谢峰;牛文洋;杨甲梅

    2007年6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第43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主题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practice)"[1],原发性肝癌(HCC)靶向治疗是此届年会的热点.笔者将当前肝癌分子靶向治疗在临床试验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 硬化型肝癌靶向治疗的目标与应用进展

    作者:李先亮;陈大志

    肝细胞癌(HCC)常伴有肝硬化并影响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给临床管理带来困难.HCC治疗的重大突破是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其中,索拉菲尼,一个Raf激酶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的药物,显示了很好的生存优势,也证明了靶向治疗的有效性.几个正在进行的联合药物临床试验也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将来运用高科技手段,可能会发现新的化学药物和肿瘤基因.终,基于基因组的研究和对药物的反应性,可以将HCC进行分子水平的分类以及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尽管如此,外科手术还是治疗硬化性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案.

  • 肾癌原发灶与骨转移灶配对组织的免疫组化分析

    作者:张力杰;黄晓波;徐涛;许清泉;王晓峰

    目的 比较肾癌骨转移灶与原发灶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9月收治的19例肾癌合并骨转移且先后切除原发灶和骨转移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后石蜡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分析,比较肾癌骨转移灶与原发灶的Fuhrman分级差异和Ki-67、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以及趋化因子CXC亚家族受体4(CXCR4)的表达差异,通过血管内皮特异的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7例患者骨转移灶Fuhrman分级高于原发灶;19例骨转移灶与原发灶Fuhrma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原发灶Ki-67标记指数为(4.00±3.96)%,转移灶为(7.90±7.38)%(P=0.033);原发灶MVD为58.13±22.90,转移灶为46.71 ±25.40(P=0.026);原发灶VEGFR2表达评分为4.68± 1.20,转移灶为4.05±1.58(P=0.0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原发灶EGFR表达评分为5.89± 1.05,转移灶为5.47±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细胞膜和细胞质CXCR4表达评分原发灶为1.74± 1.97,转移灶为2.16±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4).细胞核CXCR4表达评分原发灶为2.52±2.09,转移灶为3.42± 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肾癌骨转移灶的Fuhrman分级、Ki-67标记指数以及细胞核CXCR4表达高于原发灶,MVD和VEGFR2表达低于原发灶,这些可能是肾癌骨转移预后不良、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 MSKCC生存危险度分组在中国肾癌靶向治疗人群中的验证

    作者:洪雅萍;朱耀;姚旭东;张世林;戴波;张海梁;沈益君;朱一平;马春光;肖文军;秦晓健;林国文;叶定伟

    目的 探讨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疗效并对MSKCC危险度分组预后模型进行验证. 方法 晚期肾癌患者345例,年龄17~90岁,平均57岁.其中透明细胞癌306例,乳头状肾癌20例,嫌色细胞癌4例,肾集合管癌5例,髓样癌3例,未分类癌7例.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和淋巴结.治疗方法:索拉非尼组205例,索拉非尼口服,400 mg,2次/d连续服药;舒尼替尼组140例,舒尼替尼口服,50 mg每天,用药4周,间歇2周为一个疗程.采用Kaplan-Meier法对生存资料进行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和一致系数分析法对MSKCC危险度分组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总体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33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6%、59.3%、46.6%.根据MSKCC危险度分组,低、中、高危组分别169、150、26例,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6、24、8个月(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8%、47.7%、10.1%.MSKCC危险度分组预测模型的一致系数为0.687. 结论 分子靶向治疗在我国晚期肾癌人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MSKCC模型验证不仅有利于个体化的肿瘤预后判断,而且有利于与患者的交流和临床用药选择.

  • 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分子靶向治疗临床应用策略

    作者:江泽飞;边莉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的疗效,本文总结了HER-2靶向治疗中若干临床应用策略,包括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转移病灶需要重活检进行HER-2重检测;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继续应用或者换用拉帕替尼均可获益;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推荐HER-2阳性大于1 cm肿瘤辅助化疗同时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目前曲妥珠单抗标准治疗时间为1年;目前NCCN不推荐新辅助采取双重靶向药物治疗;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辅助、复发转移治疗阶段,均可能产生靶向治疗耐药,区分为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在临床实践中建议根据患者耐药类型选择后续靶向治疗,同时需要继续寻找耐药相关生物学指标,预测耐药的发生,从而使患者从分子靶向治疗中大程度获益.

  • 胃肠间质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张哲鹏;朱宏艳;单冠男;段利平

    经过近20年的研究,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手术是局限型无转移GIST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对于进展期GIST患者来说,伊马替尼为一线靶向治疗药物,辅助治疗尚未完全结合不同的基因型进行个体化指导.期待未来更多的研究结果的公布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 乳腺腺样囊性癌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笪东祝;刘俊

    乳腺腺样囊性癌(ACC)是浸润性乳腺癌的一种罕见亚型,近年来关于乳腺ACC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为其防治打下一定基础.研究发现MYB-NFIB融合基因在ACC中特异性出现,MYB-NFIB融合基因和(或)MYB与乳腺A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外,部分乳腺AC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提示抗EGFR靶向治疗可能在乳腺ACC中存在良好的疗效.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和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基α基因的共存突变可能与乳腺ACC的转移相关.雌激素受体亚型α36在部分乳腺ACC中表达,提示抗雌激素疗法对乳腺ACC患者可能有效.部分乳腺ACC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且其过表达强度可能与其转移性等预后因素有关.乳腺ACC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2(EZH2)表达水平与Ki-67正相关,并与转移表现出相关性,EZH2可能成为判断乳腺ACC预后、指导手术范围的重要指标.乳腺ACC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基因不表达或弱表达,提示蒽环类的化学疗法似乎对乳腺ACC患者无效.

  • 骨转移瘤发病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与细胞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雷明星;刘耀升;刘蜀彬

    骨骼是实体肿瘤转移常见的部位。骨转移瘤目前不可治愈,发病率高,可以导致一系列骨相关事件,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肿瘤细胞转移至骨骼的生物学机制正处于研究之中,这些机制包括成骨细胞“双重”调节与骨保护素-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系统、肿瘤细胞和骨骼微环境中细胞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激活破骨细胞以及相关分子的作用,例如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介导“恶性循环”。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分子或者通路已经成为治疗骨转移瘤的新潜在性靶点,例如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组织蛋白酶 K、PTHrP 以及 Wnt 信号通路等。本综述主要阐述正常骨骼生物学、骨转移瘤骨骼生物学机制以及细胞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进展。这些治疗制剂包括二磷酸盐、迪诺塞麦(RANKL 抑制剂)和奥当卡替(组织蛋白酶 K 抑制剂)。更好地理解骨转移瘤发病的生物学机制和发展更有效的靶向制剂,将有希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提高进展期(巴塞罗那分期C期)肝细胞癌疗效的有效途径

    作者:程树群;卫旭彪;吴孟超

    相对于早中期肝癌,进展期肝癌(国际巴塞罗那分期C期)指首诊时即发现有门静脉癌栓形成或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肝外转移等表现的肝癌.进展期肝癌的治疗手段有限,预后极差.欧美指南对这一期肝癌的治疗手段仅限为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但临床实际疗效不理想.国内的治疗手段则包括外科切除、介入化疗、放疗及传统中医药等.新研究结果显示,以门静脉癌栓的“程氏分型”为基础,采用术前放疗降期后切除癌栓、术后早期使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及重视术后抗病毒治疗等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对于合并淋巴结转移或肝外转移的肝癌,使用改良的Folfox4系统化疗方案有望改善预后.多学科协作团队模式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诊治合并门静脉癌栓或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的肝癌患者,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 泌尿系统肿瘤系统治疗临床研究热点及前景展望

    作者:虞巍;何志嵩

    近年来泌尿系统肿瘤的系统治疗获得较快发展.精准医学的进步为精确选择治疗的获益人群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免疫治疗的进步为泌尿系统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联合治疗给更好的肿瘤控制带来了曙光.本文简要介绍常见泌尿系统肿瘤的系统治疗进展,为临床上开拓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 中国骨科肿瘤专业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郭卫

    随着近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85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标志着我国骨肿瘤专业化的形成,自此国内骨肿瘤规范化治疗的理念获得大范围的推广.多种保肢技术、脊柱整块切除术、人工骨盆置换术的开展及骶骨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出血控制措施等方面的进展,明显提高了骨肿瘤治疗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诊疗水平不断提高,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及大数据与医学的紧密结合,使骨肿瘤的诊治进入一个全新的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新时期.

  • 浸润性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定量检测标准化的困境和对策

    作者:李挺

    21世纪的病理学在肿瘤领域的工作,一方面仍是传统病理学的内容,即做出诊断,寻找肿瘤关键的预后因子,如分级和分期等,以及与外科医生讨论再切除标本的特征.另一方面是病理学的新内容,即快速和准确地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标记评估,确定诊断和预测治疗反应.换言之,21世纪的病理医生是为新兴的分子靶向治疗处理至关重要的信息,从而正确筛选患者.现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HER-2)定量检测标准化的困境和对策进行简单论述.

866 条记录 5/44 页 « 12345678...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