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ML4-ALK 融合基因在Ⅰ期肺癌患者中分布趋势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建;丁嘉安;张宪伟;朱俊杰;凌臻栋;陶增跃

    目的:检测Ⅰ期肺癌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讨EML4-ALK融合基因在Ⅰ期肺癌患者中的突变分布特征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病理分期为Ⅰ期的256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提取RNA,逆转录成cDNA,采用ARMS法对EML4-ALK融合基因进行检测,根据阳性质控、阴性质控和RNA质控对EML4-ALK融合类型分析判断。结果256例Ⅰ期肺癌患者中17例(6.64%) 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肺腺癌的突变率(16/207,7.73%)高于肺鳞癌(1/39,2.56%)、肺腺鳞癌(0/4,0)和大细胞癌(0/5,0)的突变率;年龄<63岁肺癌患者的突变率(14/139,10.07%)显著高于年龄≥63岁的肺癌患者的突变率(3/117,2.56%),P =0.009;EML4-ALK 融合与肿瘤侵及脏层胸膜组发生率(9/80,11.25%)显著高于未侵及脏层胸膜组发生率(8/176,4.55%),P=0.045;EML4-ALK在早期肺癌中更倾向于1型融合。结论 EML4-ALK融合基因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是否侵及脏层胸膜相关,在Ⅰ期肺癌患者中多发生1型融合。

  • 溶血磷脂酸对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分泌的影响

    作者:周敬伟;张果;赵丽君;李小平;王建六;魏丽惠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分泌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LPA刺激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24 h,80 μmol/L LPA刺激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uPA的分泌情况,Transwell试验检测LPA对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2、10 μmol/L的LPA即可诱导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uPA的分泌增加,且随着LPA浓度的加大,uPA分泌量明显增多,二者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80 μmol/L的LPA作用于RL-952细胞时,随着时间的延长uPA分泌量增多,二者呈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并且LPA可以明显增加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结论 LPA可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的分子标志物,并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分子靶向治疗的靶标.

  • 妇科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赵荣;孙蓬明

    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广泛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尤其是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本文阐述针对各种妇科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癌的临床研究.各种研究表明:以细胞凋亡调控因子、细胞生长的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等为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作用力强、副作用小,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 宫颈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陈楠;江静;李小平;屠铮;魏丽惠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內女性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的升高,并出现患者年轻化趋势,其手术及放射治疗虽已日趋成熟,但对于某些病例尤其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应用广泛的基于顺铂的联合化疗有效率波动于20%~30%,总生存期小于10个月[1],正是由于细胞毒性药物较大的治疗成功率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因而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宫颈癌的靶向性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2].

  • CXC趋化因子配体3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慧;周容

    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3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生物活性蛋白质,主要通过招募和活化多种表达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1、2的细胞,参与细胞迁移、侵袭及血管新生等调控,在妊娠相关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及肺部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阻断CXCL3或CXCR1、2信号传导通路,可抑制细胞迁移、侵袭、血管生成、肿瘤发生及纤维化等病理生理过程,这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潜在防治靶点.笔者拟就CXCL3与妊娠相关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及肺部疾病关系的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发现CXCL3在上述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为临床采取新策略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上述疾病提供参考.

  •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红梅;郑梅玲;贺江梅;张桂林;化爱玲;王治鸿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基因家族于2001年被发现,目前发现的人类Tim基因包括:Tim-1、Tim-3和Tim-4.Tim-3是Tim家族重要的成员之一,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双重调节作用.在卵巢癌、宫颈癌患者体内,Tim-3表达显著增高,其表达程度与癌症进展和转移有关.正常妊娠期间,母胎界面固有免疫细胞Tim-3表达量上调,阻断Tim-3表达,则可导致妊娠物丢失;而自然流产孕妇特异性免疫细胞Tim-3表达量,则较正常妊娠孕妇增加.另外,Tim-3异常表达与子痫前期、胚胎反复移植失败及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等有关.进一步探索Tim-3的致病机制,将为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更多途径与靶点.

  • 密集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朱志远;陈平;赵霞;马靓;钱琦

    目的 探讨密集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8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30)和B组(n=38).A组患者接受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的剂量密集化疗方案,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3年总生存率.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0%,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总缓解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1).B组和A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30.6%,B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转移器官数量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 密集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可提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缓解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 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作者:程月鹃;陈书长

    胰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有明显增加趋势,其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因多数不能早期发现而切除率低.吉西他滨是目前晚期胰腺癌化疗的一线方案.其他化疗药物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胰腺癌未发现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分子靶向药物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尽管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法呢基转移酶抑制剂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未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将VEGF和EGFR单克隆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OX-2抑制剂及其他免疫治疗方法用于胰腺癌的临床研究结果都令人鼓舞.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方法及分子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洪印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异质性肿瘤,起源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且能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传统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为罕见疾病,但是多个国家或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的发生率呈现增高趋势,认为该肿瘤细胞属于APUD细胞,能合成多种肽类及胺类,不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能造成机体血管活动障碍,导致纤体分泌增加,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及皮肤潮红,影响患者健康.2010年,WHO分类多采用"神经内分泌肿瘤"泛指所有源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并且根据分化程度进行命名,但是该分类方法尚存在许多不足和弊端.目前,临床上对于GEP-NEN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治疗效果欠佳,且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为GEP-NEN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以GEP-NEN的流行病学及命名为起点,分析GEP-NEN的分类分级方法、分子治疗效果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 结肠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田源;蔡欣;刘基巍

    结肠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30年来我国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已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1],手术仍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再根据临床、病理分期及病人的一般状况以决定是否行辅助化疗,已有报告[2-4]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FOLFOX4、FOLFIR、XELOX三者疗效相似,皆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结肠直肠癌的化疗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平台期,如何实现治疗效果上的重大突破是国内外面临的严峻挑战,但是随着对肿瘤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细胞受体、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和血管生成等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结肠直肠癌内科治疗的新方向.其中EGFR和VEGF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现综述如下.

  • 分子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对策

    作者:孙燕

    现代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首先发现氮芥类药物,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但缺乏选择性,50年代末根据设想合成了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70年代蒽环类和铂类药物进入临床实践,都是抗肿瘤药物发展的里程碑.以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新的衍生物,新的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癌植物药等相继出现,包括20年前上市的紫杉类药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但选择性仍不够.

  • 胰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郭春光;赵平

    胰腺癌在胃肠道肿瘤中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到5%,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但目前常规治疗效果有限,因此针对胰腺癌生物学特性进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随着靶向治疗的进展,VEGF单克隆抗体和EGFR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都表现出较好的前景.其他靶向药物,如沙利度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COX-2抑制剂和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还在研究之中.分子靶向治疗将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机会.

  • IGF-1R在骨与软组织肉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熊桑

    骨与软组织肉瘤仅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但在儿童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为12%[1].手术、放疗、化疗多种手段的应用虽然已经大大提高了生存率,但由于具有高复发率、易远处转移的特点以及耐药问题,其预后仍然较差.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在骨肉瘤、尤文肉瘤、横纹肌肉瘤等多种恶性肿瘤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的特异性小分子物质和抗体在骨与软组织肉瘤异种移植模型的临床前研究及对骨与软组织肉瘤成年患者的临床研究中的近期显著疗效,显示出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由此带动许多临床试验的迅速发展.本文将综述IGF-1R在骨与软组织肉瘤靶向治疗研究中的理论依据、临床前及临床研究.

  • 三阴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进展

    作者:于琦;王钢乐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征,肿瘤异质性较高,临床上具有复发率高、转移早和预后差等特点.化疗是TNBC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仍较差.随着TNBC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靶向药物研究及临床试验陆续开展,目前取得了一些积极的临床试验结果.中医药治疗作为传统的医疗手段,对于晚期乳腺癌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持扶正作用.本文就TN-BC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肺癌生物治疗与生物化疗研究进展

    作者:罗荣城;左强

    肺癌的生物治疗发展迅速,尤其是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疗效显著.生物化疗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在肺癌的治疗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近年来肺癌的生物治疗(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治疗)和生物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晚期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崔斐;覃晶;罗荣城

    肾癌被确诊时一半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常规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激素治疗效果较差.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具活力、备受关注的领域,其在肿瘤中的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对晚期肾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肾癌 分子靶向治疗
  • 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覃晶;李爱民;罗荣城

    不能手术和已转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很差,放化疗难以使患者受益.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对一些肿瘤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也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目前的肝癌临床研究主要针对EGFR、VEGF/VEGFR、Raf/MAPK-ERK、HGF、乙肝表面抗原等靶点.本文针对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转移性肾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管考鹏;李长岭

    肾细胞癌是我国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约30%的肾细胞癌患者在就诊时或手术后可能出现转移,预后差.转移性肾细胞癌对放疗与化疗均不敏感.转移性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现将新的相关进展进行总结.

  • 尼妥珠单抗治疗大肠癌1例报告

    作者:郭翔宇;孙涛;于绍芬;姜翠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为临床大肠癌的诊治提供了更多依据,使治疗方案的制定逐渐趋于个体化.目前,国内大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临床应用广泛,与传统放化疗方法结合使用的疗效也得到更多专家认可.

  • 骨转移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李洪涛;孙元珏;沈赞

    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不但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而且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也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双膦酸盐是肺癌骨转移全身治疗的基础用药,能将首次发生骨相关事件的中位时间平均延迟2~3个月,但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及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骨转移癌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验证了靶向药物如地诺单抗等在延迟乳腺癌、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实体肿瘤骨转移癌所致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方面优效于双膦酸盐。

866 条记录 6/44 页 « 12345678...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