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细胞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张文杰;禄韶英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第5大恶性肿瘤,死亡率极高.在我国,HCC的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尚无明显改观,对于不适宜手术切除的晚期HCC,现有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进一步提高疗效仍面临严峻挑战.所以,发现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或新的靶点对HCC的早期诊断、化学预防以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从对H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中,人类已发现了多个潜在分子靶点.这些靶点大部分为酪氨酸激酶受体激活的信号传导通路,包括:Raf/MEK/ERK,PI-3K/Akt/mTOR和Jak/Stat等.以索拉菲尼、舒尼替尼等为药物代表的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治疗HCC更是受到高度关注.本文主要介绍HCC潜在的分子靶点以及常用靶向药物的临床进展.

  •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

    作者:魏志刚;韩超;李健丁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系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上存在较大困难.近几年其发病机制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原癌基因kit突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以CD117为代表的免疫织化学染色在其诊断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治疗上目前注重于综合治疗,手术完整切除仍然是其首选治疗,包括新辅助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在内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成为GIST治疗上的一次巨大进步,甲磺酸伊马替尼等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制剂的出现,给GIST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 原发性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宝瑞;王婷婷;钱晓萍

    分子靶向治疗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他能够特异性的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分子及其调控的信号传导通路,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在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中,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多靶点抑制剂的药物治疗已经显示出了潜在的疗效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针对原发性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莫淑芬;许靖靖;李祖设;江康伟;杨志雄

    小细胞肺癌(SCLC)因早期出现转移和对化疗疗效差而被认为是一种侵袭性极高的恶性肿瘤.SCLC的发病率在过去20年呈下降趋势,局限期的SCLC是一种潜在可治愈的疾病,当联用铂类化疗、胸部放疗和预防性颅脑照射时,长期生存率可达20%.对于转移性的SCLC患者,基于铂类的联合化疗可提高生存率,但仍无法治愈.本文旨在对治疗SCLC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及新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miR-34a靶向调控c-MET促进胰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意义

    作者:倪晨明;邵卓;倪灿荣;熊杰;王欢;胡昊;金钢

    目的 检测胰腺癌组织及BxPC3细胞的miR-34a表达,明确其靶基因,分析miR-34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对BxPC3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c-MET-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分别克隆c-MET野生型及突变型的3’-UTR,以验证c-MET是miR-34a的靶基因.采用脂质体方法建立过表达miR-34a(miR-34a组)及抑制c-MET表达(c-METsi组)的BxPC3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iR-34a、c-MET mRNA及蛋白表达.应用CCK-8法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BxPC3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miR-34a组细胞c-MET野生型的3’-UTR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调[(65.00±4.04)%比100%,P=0.00131)],而c-MET突变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c-MET是miR-34a的靶基因.胰腺癌组织miR-34a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平均下调1.9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与对照组比较,miR-34a组细胞c-MET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0.045 ±0.003比0.085±0.001、0.400±0.058比1.133±0.120).培养4d后,miR-34a组和c-METsi组细胞增殖活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12、0.0001);穿膜细胞数显著减少(231±12比351±16,P=0.0039;259±7比351±16,P=0.0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织miR-34a高表达、c-MET阳性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且miR-34a表达与c-MET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 miR-34a在胰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其抑癌活性部分可能通过抑制c-MET表达得以实现;过表达miR-34a或抑制c-MET表达有望成为胰腺癌新的诊治靶点.

  • Mesothelin抗体修饰的纳米探针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的体外靶向研究

    作者:卢明智;乐文俊;崔少斌;孙兵妹;陈炳地;邵成伟

    目的 探讨间皮素(Mesothelin)抗体修饰的荧光纳米Fe3O4@SiO2探针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的靶向性能.方法 经St(o)ber法制备Fe3O4@SiO2磁核,再依次交联CdTe量子点和Mesothelin抗体,获得靶向荧光Fe3O4@SiO2纳米探针.在体外将荧光纳米Fe3O4@SiO2探针与BxPC3细胞共孵育30 min,以低表达Mesothelin的HepG-2和K562细胞作为对照,通过电荷耦合器件(CCD)成像系统和磁分离技术评估探针与癌细胞的靶向吸附性能.结果 制备的荧光纳米Fe3O4@SiO2探针颗粒大小均匀,粒径主要为120 ~ 140 nm.未交联抗体的探针与BxPC3、HepG-2、K562细胞的吸附效率均低于20%,为非特异性吸附.交联Mesothelin抗体的探针与BxPC3、HepG-2、K562细胞的吸附效率分别为(53.9±1.8)%、(8.0±2.1)%、(8.9±2.3)%,其与BxPC3细胞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Mesothelin抗体修饰的纳米探针可有效识别高表达Mesothelin的BxPC3细胞.

  • 多靶点激酶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肝癌进展

    作者:江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近来研究结果已表明,HCC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有效性,尤其以针对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已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临床上常用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肝癌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老年肺腺癌患者应用EGFR-TKIs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春燕

    目的:探讨我科应用EGFR-TKIs分子靶向药物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6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老年肺腺癌患者,根据医嘱给予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口服治疗并观察记录其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在26例老年患者中疾病控制率为73.1%。主要不良反应以皮疹为多见,其次是腹泻,经医护人员精心处理后症状缓解,继续顺利治疗。结论口服分子靶向药物如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肺腺癌疗效确切,特别对于老年患者,耐受性良好。护理人员提前做好用药指导,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婴幼儿降肺压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蔡腾;杨成会;卢一品;刘宏生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缺陷,约有1%的新生儿受其困扰.目前,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AH-CHD)治疗的关键仍是早期手术纠正解剖畸形,但术后早期仍面临持续肺动脉高压(PAH),更严重地出现PAH危象,引起婴幼儿呼吸及循环衰竭,导致死亡.随着降肺压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术后患儿的临床预后和生存质量得到极大改善.目前,针对成人靶向降肺压治疗的研究较多,也有相应治疗规范,但在PAH-CHD婴幼儿围术期靶向降肺压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少,且尚未形成规范化治疗方法.本综述重点讨论关于PAH-CHD婴幼儿围术期靶向降肺压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 肺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景柳暗花明

    作者:王洁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为契机,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已进入个体化和靶向治疗时代,其中以EGFR-TKI及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为振奋人心,两类药物靶点明确、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EGFR敏感突变及EML4-ALK融合患者的生存.

  • MMR与PD-L1在Ⅱ期术后结直肠癌中的差异性表达

    作者:刘岩;李慧;赵丹丹;程颖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MR)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Ⅱ期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一致性及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Ⅱ期CRC患者5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病理组织标本中4种MMR蛋白:MutL同源蛋白1(MLH1)、Muts同源蛋白2(MSH2)、Muts同源蛋白6(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MS2)和PD-L1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MR缺失(dMMR)率和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32%(16/50)和38%(19/50),dMMR和PD-L1双阳性的患者为20%(10/50);dMMR患者中PD-L1的阳性率高于错配修复功能完整患者,62.5%(10/16)vs 26.5%(9/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95,P=0.027),PD-L1的表达与MLH1和MSH2表达缺失有关(P=0.024和0.049);PD-L1阳性患者(n=19)中dMMR与错配修复功能完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6%vs 47.4%.结论 PD-L1蛋白与dMMR存在差异性表达,在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前,应综合考虑两种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更精准地筛选患者.

  • 西妥昔单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磊;白喜玲;朱道奇

    目的:探讨分子靶向药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胃、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产生抗癌作用的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胃、肠癌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例。对照组采用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常规FOLFOX4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9%,临床症状控制率为90.2%,癌细胞凋亡率为27.3±2.83%,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34.1%,临床症状控制率为68.2%,癌细胞凋亡率为25.4±2.67%,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子靶向药物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能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变化。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新进展

    作者:张力;任冠军;肖毅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由传统的化疗发展至分子靶向治疗.在化疗中,吉西他滨/铂类药物化疗方案被证明是治疗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1].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综述如下.

  • 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黄俊星;陈卫昌

    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在其他实体瘤的成功,食管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也已进行多个靶点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所含的药物有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等.在世界范围内食管癌仍是致死性高的肿瘤之一.无论是在东方人高发的鳞癌,还是在西方人多见的腺癌,因其具有高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而预后较差,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对近年食管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淋巴管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李大千;刘洋;魏云巍

    恶性肿瘤的局部及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淋巴管形成以及结构改变的作用与淋巴转移途径密不可分.本文主要针对淋巴管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讨论,并且主要从近几年国际上关于淋巴管上皮细胞分子水平上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NF-κB信号通路在胰腺癌转移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杜永星;由磊;任晓霞;刘子文;赵玉沛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患者终死于其广泛转移.多种基因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参与了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调控.核因子-κB是其中关键的调控通路之一.研究发现,核因子-κB通路对细胞增生、凋亡抵抗、血管形成、上皮间质转化、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等一系列与转移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可以上调Hedgehog、MMPs等介导转移的信号通路,为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胰腺癌转移的调控机制,进一步寻找高敏感性的肿瘤标志物及选择性强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现状

    作者:刘晨;杨志军;戴宜武;王震

    肺癌脑转移作为颅内常见的占位之一,在神经外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生存期短,生存质量差,使患者承担着巨大的生理痛苦和精神压力.手术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主要手段,但受肿瘤占位切除术适用范围的限制,很多病例并不能接受手术治疗.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改善患者预后,相继出现了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充分的临床证据证实这些治疗方案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但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没有对肺癌脑转移治疗的统一标准,因此了解各治疗方式的优势利弊,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治疗手段的作用,使患者的预后优化.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蒲昌盛;刘钊;郑智;唐华臻;张军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不仅在部位比较特别,而且在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上也独具特点.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单独手术治疗有时效果不佳,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些分子靶点如血管表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本文收集近期相关国内外文献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 胃及胃食道交界处癌中HER2研究进展

    作者:曹成;孟翔凌

    在多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在胃及胃食道交界处恶性肿瘤中有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基因异常扩增及HER2/neu蛋白的过表达的现象.鉴于这些肿瘤的高病死率,患者期望能够通过对类似于HER2等分子标志物的检测获得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收益.目前,这些伴有HER2高表达的肿瘤诊断率较低且表现出对传统的化疗药物的耐药.抗HER2抗体Trastuzumab靶向治疗具有一定效果.本文简要综述胃及胃食道交界处恶性肿瘤中HER2基因扩增/过表达的研究进展.

  • 胃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刘刚;史良会

    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检出率的提高,胃间质瘤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胃间质瘤的诊断仍然依赖内镜及医学影像学检查,治疗上除了强调手术的重要性,同时也突出了分子靶向药物的疗效。胃间质瘤的诊断技术在传统检查基础上有所更新,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实践初见成效,但其耐药情况及二、三线靶向药物治疗仍缺乏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将就目前胃间质瘤的诊疗及治疗进行综述。

866 条记录 4/44 页 « 12345678...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