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循证护理预防ICU经口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

    作者:魏波;陈桂菊

    目的 探讨应用循证护理预防ICU经口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针对本院ICU2010年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4.5%的现状,应用巡证护理积极探索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措施.结果 2011年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至1.7%.结论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证据为导管固定不良,护理观察不到位,病人躁动或不耐受,健康教育不到位等.采取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加强护士的责任意识,加强病人镇静,约束,妥善固定导管,实施预见性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密切观察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 弹力绷带在小儿留置针中的应用

    作者:张兰

    在临床工作中,烧伤患儿都是需要长时间输液治疗,需要行留置针置管,置管的目的是保护患儿血管,减少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并方便急救用药.但往往在置管后,需要较多胶布固定,容易发生皮肤过敏,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因此,我们采用弹力绷带代替胶布收到满意的效果.

  • 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ICU患者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效果

    作者:陈文样

    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60例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管道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并对两组患者各自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5.0%)显著高于观察组(3.75%)(P<0.05).结论:对于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可使其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有效降低,疗效良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 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作者:张飞飞;陈春春;曹拂晓

    目的:探究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10月~2017年5月来医院接受救治的215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215例ICU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计划性拔管组69例,计划性拔管组146例,研究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统计发现,非计划性拔管组患者和计划性拔管组患者之间的置管时间、APACHEⅡ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非计划性拔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置管时间、APACHEⅡ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的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置管时间长、APACHEⅡ评分过高、Ramsay镇静评分低于2分,是导致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为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 导管专项管理组在老年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作者:罗昌春;李海芳;蔡志华;王艳艳;邓宝凤;刘向国

    目的 探讨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对减少老年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方法 增设导管专项管理组,规范导管的护理管理,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提高全员对导管护理的安全意识,对典型案例进行分享,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已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原因分析,落实整改与评价.结果 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后老年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由3.54%下降至1.89% (P<0.01),导管护理质量的合格率提高(P<0.01).结论 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加强对导管安全管理,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治疗等,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 微信平台在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作者:徐雪芳;余国峰;齐向红;邵微颖;赵晓华;叶晓慧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在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微信群及PICC专项管理小组,培训管理小组人员,对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并于实施前后比较PICC护理质量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后,PICC护理质量评分提高,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P<0.01).结论利用微信群作为PICC导管护理质量控制交流平台,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及整体护理质量.

  • 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葛晓霞;张兰风;钱玉兰

    目的 了解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肿瘤内科置管的268例PICC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68例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22例,占8.21%.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年龄、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高浓度药物相关.结论 护理人员应熟悉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管理对策,减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胃管滑脱率中的应用

    作者:朱珍;徐波;于媛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胃管滑脱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制订流程图,分析各流程步骤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失效结果,进行严重度、可能性、危机值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订相应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 胃管脱出率由3.52%下降至0.45% (P <0.05).结论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细化胃管护理流程,降低胃管脱出率.

  • 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作者:施春柳;王丽芳;钟志艳;熊宾;刘中兰

    目的 探讨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小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改进目标,制订改进计划并实施,评价改进效果.结果 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P<0.01).结论 遵循质量持续改进原则实施管理,有利于降低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患儿安全,实现护理质量的优效管理.

  • 自制肢体约束带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王红;池金凤;郝爱华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肢体约束带主要用于有意识障碍、躁动、恐惧导致不愿配合医护人员检查、治疗的患者,或者有意、无意拔除各种治疗或监测管道的患者,还可用于大型手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的患者.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可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1].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约束带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破损、肢体末梢循环受阻、肢体神经受压致感觉异常、四肢关节功能障碍等弊端[2-3].我科通过临床调研和反复试验,自制一种肢体约束带,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得到良好效果.

  • 运用FOCUS-PDCA程序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作者:张伟;刘爱玲;王春娥;李明贞

    目的 探讨FOCUS-PDCA程序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FOCUS-PDCA程序的发现、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和执行9个步骤分析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制订改进措施.结果 2012年年度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较2011年下降,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护理人员自评综合能力提高(P<0.01).结论 运用FOCUS-PDCA程序,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持续优化.

  • 对ICU镇静患者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及护理

    作者:王华芬;兰美娟;景继勇

    ICU多数患者需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由于导管对咽喉部刺激,患者往往不能耐受,由此导致患者血压增高、心率加快、代谢及氧消耗增加,甚至发生非计划性拔管,轻者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对这部分患者需要给予适当的镇静,目的是让患者舒适,减少患者与呼吸机对抗,避免机械通气带来的相关损伤.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

    作者:姚孟冬

    目的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HFMEA)对PICC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原因进行分析,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 将2009年的308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PICC脱管原因,静脉治疗小组采用HFMEA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绘制PICC非计划性拔出重点影响因素流程图,进行实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根据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在2010年针对541例PICC置管患者就重点环节进行有效整改.结果 非计划性拔管率由2009年的4.8%下降至2010年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46,P =0.007).结论 将HFMEA应用于预防PICC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分析中,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有效地在各个相关环节预防性地做好防范工作,延长导管有效留置时间,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与痛苦,提高相关满意度.

  • PDCA循环在减少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儿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作者:郝祥梅;魏雪;刘淑娟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降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儿非计划性拔管( UEX)发生率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2013年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UEX发生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观察组动脉留置导管的UEX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为(22.98±2.53)d,低于对照组的(22.98±2.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46, 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5849.71±252.80)元,比对照组的(6991.1±237.1)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31,P<0.05)。结论运用PDCA护理模式可预防和控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儿的UEX发生率,规范了护理操作,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水平,是有效的管理方法。

  • 外科引流装置包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作者:孙盼盼;于卫华;陈霞

    目的 探讨外科引流装置包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采用临床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2月符合标准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3—6月符合标准的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外科引流装置包.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以及住院期间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7.4%(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72 h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引流装置包能够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患者引流导管脱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介绍一种"8"字形外固定尿管方法

    作者:朱丽萍;任玉娇;朱锋;浦佳静

    保留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双腔气囊导尿管以其操作简单、固定稳妥、不易滑出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因双腔气囊导尿管前端有一气囊,可起到固定导尿管的作用,因此多数医务人员在使用气囊导尿管时认为可不必使用胶布外固定. 但临床实践中昏迷患者常因翻身、更换床单等护理操作或因患者躁动、不自主运动等造成尿管非计划性拔管. 为此,我科为昏迷导尿患者采用"8"字形胶布外固定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优化气管插管固定方式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紫君;李佳星;夏欣华

    气管插管固定不良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引起支气管痉挛、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威胁其生命.然而过度固定不仅不能提高这一操作的安全性,还易引发面部压疮,降低患者舒适度,影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本文将就目前临床所采用的气管插管固定方式及其改良情况具体介绍,以期为临床护士提供参考.

  • ICU成人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

    作者:黎丽芸;谢银均;孙宏慧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E)是指意外或患者有意地拔除气管插管,包括患者自我拔管及意外脱管.UEE为ICU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国外报道UEE的发生率占气管插管的3.4% ~ 22.5% [1-2],国内约为5.4% ~ 15.5%[3-5].UEE虽然不会增加病死率,但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包括低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及上呼吸道的损伤[6],不但延长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的时间及停留在ICU的时间和住院天数,还大大增加了费用的负担[6-7].本文就ICU成人气管插管患者UEE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对策进行综述.

  • 品管圈在ICU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应用

    作者:梅伟乐;郑丽亚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ICU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品质管理圈管理方法管理气管插管患者.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日次率从0.296%降至0.120%,较实施前降低了0.176,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管理气管插管患者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并且参与人员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得到了提升,增加了凝聚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静脉穿刺方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作者:赵雪颜;夏伟冰;陈洁桃

    目的 探讨延长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2年4-6月的65岁以上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32例次作为对照组,2012年7-9月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两种穿刺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拔管原因.结果 对照组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78.03%,高于观察组的4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0,P<0.01).观察组患者因导管堵塞、局部红/疼痛/肿胀、穿刺点渗漏拔管为4,54,3例次,均低于对照组的15,78,10例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86,8.73,3.96;P <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在穿刺、固定、封管等方面进行改进,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小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

859 条记录 3/43 页 « 12345678...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