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节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研究

    作者:贺文;唐荣勇;李奕敏;杨俊;肖国保;张乾坤;代林;吴仕甫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后入路内固定,侧前方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结果19例患者得以随访,随方时间11~24个月,结核病灶愈合,脊柱融合。结论多节段脊柱结核后入路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 后路减压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脊柱不稳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强民;纳强;张琛;张雄文;杨聪林;陆景华;王建龙;徐恒旭

    目的探讨和学习脊柱各节段后路手术的内固定装置技术治疗因多种原因所致的伴不同部位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脊柱不稳,并观察其疗效.方法特性化各个不同节段脊柱后路的开窗减压、内固定和融合技术治疗69例此类病例,包括暴力性急性多节段脊柱骨折、慢性多节段椎管狭窄和外伤后的先天性颈椎和颅底凹陷畸形等三种情况.术后随访1~3年,术前和术后随访的脊髓损伤情况按ASIA的标准作分级和疗效分析.52例病人完全恢复.9例绝大部分恢复.4例需扶杖行走.2例全瘫病人恢复不理想.1例仍全瘫.1例半年死亡.其治愈率和基本治愈率分别是75%和13%,总有效率88%.结论该技术对多节段脊柱不稳治疗有效,特别对伴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例.

  • 微型钛板与侧块螺钉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宪彧;吴小华;邹逢文;吴国保;双鸥

    目的 比较微型钛板与侧块螺钉手术手术治疗多节段性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以找出较理想的治疗手段.方法 选取医院骨科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实施颈后路椎管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并评价其手术及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23.5 min,对照组为157.5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24.0 mL,对照组为453.5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颈椎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颈椎活动度更佳.观察组手术后较手术前脊髓狭窄处面积差为11.6 mm2,对照组为10.3 mm2;两组手术前后面积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JOA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改善率分别为观察组55.34%,对照组4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重力牵引下按摩治愈疑难病历1例个案分析

    作者:卢镇生;杨冬宝;陈其露

    2003年5月,笔者随访了12年前曾在我院采用重力牵引下按摩经3个月治疗痊愈出院的邓某,出院后她从未复发.

  • 卡维地洛冬眠可逆性缺血试验(CHRISTMAS)

    作者:

    标题卡维地洛对伴冬眠心肌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作者 Nathwani A, Int J Cardiol,2000,72:265(英文) 研究疾病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 目的检验一下冬眠心肌存在与否,能否预报对卡维地洛治疗反应(LVEF变化)。 设计随机、分层、多中心、安慰剂对照式 病人资料 400例,年龄>40岁男性及绝经期妇女,心衰MYHA Ⅰ~Ⅲ级,超声室壁运动指数和心肌多节段Tc-99m-MIBI摄取评分判定冬眠心肌。有或无冬眠心肌患者各200例,均随机接受卡维地洛或安慰剂。 随访 6个月。 治疗方案卡维地洛剂量递增法,可增至大耐受量50 mg,Bid(若体重>85 kg)。 结果尚未出结果。 (陈鲁原摘译)

  • 改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段小锋;金伟;陈俊君

    目的 探讨改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从2010年11月~2014年2月收治的术前不能准确定位的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71例,行改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后明确责任间隙及责任神经根之后行相应处理.随访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依据改良的MacNab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9.1个月.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按照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本组71患者中,优53例、良13例、差3例,无效2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改良方法操作对术前不能准确定位的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具有诊断率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是影像学检查的有益补充,对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联合髓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受累颈椎病

    作者:张非;李青;张爱明;梁道臣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联合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受累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合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的30例多节段受累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对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4~9个月(平均6.8个月)。患者术前不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神经功能加重及内固定松动、骨笼脱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4±1)分,较术前的(10±2)分明显改善(t =8.143,P=0.000),JOA改善率为4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合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受累颈椎病近期效果稳定,并发症少。

  • 单节段和双节段ProDisc椎间盘置换的比较:至少随访5年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

    下腰痛是30至65岁人群中为常见的骨科疾患,退行性改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腰椎全椎间盘置换(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手术可维持腰椎活动度,有利于延缓邻近节段的退变。有报道指出,多节段TDR的临床效果可能不如单一节段,但缺乏相关的长期随访研究。本研究对ProDisc假体单节段和双节段手术患者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研究,比较其临床或影像学效果的差异。

  • 多手指多节段离断再植

    作者:宋海涛;田万成;卢全中;潘希贵;康庆林;潘风雨

    目的探讨多手指、多节段断指再植的方法及功能恢复.方法对12例43指113节段予以再植,采用分组协作、"流水式"清创、"逆行法"再植的方法,按先远端、后近端顺序依次再植示、中、环、小指.结果再植指成活率93.0%,平均随访3.5年,手功能评定:优2例,良5例,差4例,劣1例,优良率58.3%.结论多手指、多节段断指再植采用非常规方法,仍能获得较高成活率;手功能恢复较差原因可能有适应证选择、贯穿关节固定、忽视术后康复等有关.

  • 多节段脊柱骨折

    作者:唐三元

    脊柱骨折临床常见,其中单节段的脊柱骨折多见,而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ple-level spinal fracture,MSF)则相对少见.由于MSF易漏诊或延迟诊断,以致于影响疗效,甚至导致死亡.治疗上也相对困难,有其特殊性,故对此病应予重视.

  •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重建全跟骨缺损一例

    作者:郭德亮;潘朝晖;张伟旭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蒂单根或多节段腓骨移植用以修复骨干或腔性骨缺损已有很多报道.然而,用于填塞跟骨腔性缺损少有报道.我们于1999年行吻合血管的的腓骨移植治疗一例全跟骨缺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11例多节段腰椎滑脱

    作者:陈飚;林宏生;郑力恒;吴昊;张国威;冯浩;张大卫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和相关问题.方法:11例多节段腰椎滑脱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43~58岁,平均52.5岁,均为L4、5椎体滑脱,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术前、术后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调查表评价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滑脱恢复情况、椎间孔高度、植骨融合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2个月,VAS评分术后(1.0±1.0)分及末次随访(1.0±0.5)分,较术前(8.0±1.5)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ODI术后(22.13±13.40)及末次随访(20.31±13.27),较术前(64.80±15.68)均有显著差异(P<0.005).术后椎间隙、椎间孔高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断棒;所有病例复位满意,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效果满意,该术式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融合率高等优点.

  •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应用于MSCS后路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国伟;刘少喻;梁春祥;于滨生;陈柏龄;张旭华;李浩淼;魏福鑫;黄阳亮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SCS)后路手术的效果,比较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自体骨的差异.[方法]实施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MSCS85例,其中采用自体骨23例,其余62例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对比观察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结果]85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间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手术用时65~110 min,平均85.2 min;采用自体骨组手术用时75~150 min,平均116.4 min.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术中出血量130~400 mL,平均210 mL;采用自体骨组手术出血量170~500 mL,平均260 mL.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除3例有羟基磷灰石碎裂外.未发生材料宿主反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于治疗MSCS后路手术的效果好,并发症少;手术用时及出血量少.

  • 微创通道下与椎间盘镜下联合经皮椎弓根钉TLI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对比

    作者:方冠军;黎松波;刘先银;黎建文;陈耀鑫;叶国标;刘志伟

    目的 比较分析采用微创通道(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与后路椎间盘镜 (MED)下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微创通道下经皮椎弓根钉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微创通道组)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同时期采用椎间盘镜下经皮椎弓根钉TLIF(椎间盘镜组)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各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JOA 评分、腰椎前凸角、病变椎间隙高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通道组优于椎间盘镜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12个月随访时:两组术后M-JOA 评分、腰椎前凸角及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微创通道下联合经皮椎弓根钉TLI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不但具有使用MED辅助下手术的临床效果,而且手术时间短,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有效、微创且较 MED容易掌握的手术方法.

  • 86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作者:梁亚群

    目的总结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对86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术前加强心理康复指导及术后功能锻炼,尤其是背肌功能锻炼、出院的康复指导等.结果缩短了住院时间,86例患者术后3年随访,优良率达95.6%.结论及时、正确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单间隙减压融合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黄长安;李军;张金磊;周立

    目的 分析对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单间隙减压融合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4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64例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入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分别采用连续椎体次全切除手术治疗、单间隙减压融合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1.25%,对照组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327,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0.20±5.60)min,出血量为(210.34±50.10) ml,恢复时间为(28.35±2.34)d,对照组依次为(90.56±4.45) min、(200.13±44.55) ml、(34.16±1.30)d,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恢复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JOA评分分别为(15.23±0.91)分、(12.03±1.78)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间隙减压融合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重视.

  • 多节段颈椎化脓性脊柱炎1例

    作者:付敏;高梁斌

    患者男,51岁,颈部疼痛伴右上肢麻痛乏力1周,于2006年12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因受凉后感咽喉不适,曾以上呼吸道感染医治后好转,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痛及右上肢麻痛,颈部双侧呈胀痛,右上肢外侧缘直至手指麻痹痛.曾在外院保守治疗,予以颈椎牵引及药物治疗,症状未缓解且加重,右手渐感无力.

  • 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并硬脊膜骨化1例

    作者:王仁;李玉虹;侯铁胜

    患者女,70岁,退休工人,因腰背痛、腹部束带感、双下肢行走无力伴小便控制困难3年,于2005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前4年曾外伤致T12椎体骨折,并后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无糖尿病史.查体:下胸段棘旁压痛,T10节段平面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Ⅳ级,肌张力增高,双膝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巴彬斯基征阴性.CT扫描示T8/9~T10/11椎板腹侧板块状骨化压迫脊髓.

  • 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王忠仁;卢斌;曾浩然;廉克强

    目的 探讨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对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 观察并记录手术基本情况、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JOA评分及颈椎矢状面活动度 (ROM) 变化情况. 结果 3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 (2.16 ± 0.48) h, 平均术中出血量 (239.83 ± 24.16) mL, 平均住院时间 (4.75 ± 1.39) d, 患者骨性融合率97.30%. 5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 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 3例患者出现取骨区疼痛, 全部患者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 患者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ROM、 JOA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ROM显著低于术前 (P<0.05), 患者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 结论 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

  •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探讨

    作者:冯灿林;刘燕新;涂平生

    目的 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提出预防腰椎管狭窄症的措施.方法 根据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成因、形式、范围和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减压术式:全椎板切除治疗单纯中央管狭窄7例;全椎板切除+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严重的退变性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和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引起的多节段继发性腰椎狭窄共12例;椎板间隙潜行扩大减压治疗椎板间水平的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11例;半椎板切除和(或)交叉半椎板切除+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中央管一侧狭窄伴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8例;椎板开窗成形减压术治疗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20例.同时行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38例,合并腰椎不稳者行椎间、椎旁植骨融合或椎间融合器融合12例(内固定11例).结果 本组58例,平均随访3年9个月.疗效评定优良率86.2%.结论 针对性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疗效满意,并可减少继发性腰椎不稳和再狭窄发生率.

383 条记录 16/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