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nterpris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作者:刘恋;马宁;莫大鹏;高峰;徐晓彤;宋立刚;孙瑄;王博;霍晓川;缪中荣

    目的 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收治的24例复杂症状性ICAS[如路径迂曲,病变长(>15 mm),病变接近分叉,狭窄合并动脉瘤等]并经亚满意球囊扩张+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患者资料.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支架术后30 d内任何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者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支架治疗成功;随访期间>50%的支架内再狭窄或者靶血管供血区的卒中或TIA.结果 24例入组患者中,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2%(1/24),表现为无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无缺血性并发症发生.支架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血管狭窄率从(87.1±9.3)%降为(17.5±8.7)%.4枚狭窄附近动脉瘤同时栓塞.共18例患者进行了影像学随访,6例患者(33.3%)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其中3例患者为症状性再狭窄并进行了支架内球囊扩张.结论 亚满意球囊扩张+Enterprise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技术可行,具有较低并发症.经导管释放的支架可能提高支架治疗的安全性.

  •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6个月随访研究

    作者:陈康宁;史树贵;范文辉;刘渠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尤其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5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分及P300的变化.结果 52例患者进行了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其中大脑中动脉水平段24例,椎动脉28例.治疗前责任病变血管的狭窄率为78%±10%,治疗后的狭窄率为7%±5%.在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MSE明显提高而P300明显缩短;而且随随访时间延长P300及MMSE变化越明显;随访期间患者没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经TCD随访,没有发现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能有效缓解颅内动脉狭窄并能改善短期认知功能,且是安全的.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 不同肥胖指标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安心;周永;赵性泉;吴寿岭;罗艳侠;刘小雪;陈朔华;郭秀花

    目的 研究不同肥胖指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pR)]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510例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年龄大于40岁人群作为抽样框,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5440例研究者完成了临床资料的采集,包括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并完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共有5440例,平均年龄(55.17± 11.78)岁,其中男性3257 (59.87%)、女性2183(40.13%).检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16例,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13.16%: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肥胖指标均与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WHpR第二、三、四分位数与第一分位数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l)分别为1.33 (1.04~1.70)、1.34(1.05~1.73)、1.38(1.08~1.76).结论 人群中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为13.16%;肥胖是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肥胖指标中,WHpR具有更好的代表性.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中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曹群;刘长喜;宋程光

    目的:比较单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和联合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短期终点事件发生率。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组和联合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后90 d终点事件(包括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风险)的发生率。结果共有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5±3.6)岁,其中16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支架治疗,5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联合中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支架治疗组90 d终点事件发生3例(18.75%),颈动脉联合中动脉支架治疗组发生1例终点事件(2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952)。两组发生的终点事件均为缺血性卒中复发,无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患者。结论对于伴有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与单纯颈动脉支架治疗相比同时进行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支架治疗手术未减少术后90 d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

  • 颅内动脉狭窄栓子起源部位微栓子信号的特性研究

    作者:高山;黄家星;汪波;王伟;袁盈;宋扬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在脑动脉血流中监测到微栓子信号(MES),通过分析MES在频谱和声窗中的参数,比较来源于颅内动脉狭窄部位(栓子起源部位)和来源于颈动脉狭窄或机械性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远距离栓子源)MES特点,描述在颅内动脉狭窄处微栓子起源部位MES的特点,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了2000年1月~2005年10月,经TCD监测到的微栓子信号,研究组325个MES来自1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者8例,大脑后动脉狭窄者2例,在该狭窄动脉分布区均发现多发急性梗死灶.对照组56个MES来自8例颈内动脉或心脏.全部MES均脱机分析频谱和声窗信号.根据MES在频谱中频率的部位和分布将其分成3种类型:局限性频率信号(FFS):局限在某一频率范围;多频率信号(MFS):占据多个频率范围;基底频率信号(BFS):频率很低与基线几乎相连.结果研究组的325个MES中MFS 305个(占93.8%),FFS有11个(占3.4%),BFS有9个(占2.8%);对照组的56个MES中多的是FFS 52个(占92.8%),BFS有2个(占3.6%),MFS有2个(占3.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颅内动脉狭窄中常见的MFS在频谱中不仅占据多个频率范围,而且其低频部分往往是双向的,在声窗中也由多个不同频率组成,频率高部分类似一个扭曲了的振幅-调节正弦波,低频部分的振幅在近端深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在远端深度则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由于MFS在声窗中的起点和振幅高点不明显,因此很难测量双深度间的时间差.对照组中常见类型FFS在声窗内的信号表现为一个规整的振幅-调节正弦波(纺锤波),并且在双深度之间有明显的时间差.结论TCD在脑动脉中监测到的来自于远距离栓子源的MES具有局限性频率特点,但从颅内动脉狭窄栓子起源处监测到的MES具有多频且低频部分呈双向的特点,描述了一个振动的微栓子旋转滚动着从脱落的血管壁移动到血管中央的轨迹.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度与卒中机制--一项高分辨磁共振研究

    作者:虞雁南;许玉园;李明利;高山;冯逢;徐蔚海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大脑中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率与MCA斑块形态学及梗死类型的相关性,并探索不同狭窄率患者卒中的发生机制。
      方法连续收集2009-2014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周内发生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并进行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扫描的患者。纳入MCA M1段存在斑块的患者,排除心源性、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病因的卒中患者。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上将梗死类型分为穿支、皮层、分水岭和混合型梗死,并测量梗死体积。在矢状位HRMRI上测量MCA M1段狭窄率,并收集斑块位置、长度、厚度、信号和斑块连续性等形态学指标。将狭窄率>50%的患者分入重度狭窄组,将狭窄率≤50%的患者归入轻度狭窄组。
      结果研究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重度狭窄组39例,轻度狭窄组63例。重度狭窄组患者卒中,穿支梗死14例(35.9%),皮层梗死9例(23.1%),分水岭梗死4例(10.3%),混合型梗死12例(30.8%);轻度狭窄组患者中,穿支梗死44例(69.8%),皮层梗死8例(12.7%),分水岭梗死3例(5.8%),混合型梗死8例(12.7%),两组构成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与轻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患者斑块更长(P<0.001)、更厚(P<0.001)、更多混合信号斑块(P<0.001)。斑块厚度(P<0.001, OR 87.792,95%CI 13.120~587.453)和斑块混合信号(P=0.007,OR 7.358,95%CI 1.725~31.382)是MCA狭窄率>50%的独立预测因子。重度狭窄组中,梗死体积与斑块表面不连续(P=0.004)相关。轻度狭窄组中,梗死类型与斑块表面不连续(P=0.002)及斑块厚度(P=0.032)相关。且斑块表面不连续是发生栓塞性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3,OR 5.778,95%CI 1.788~18.672)。
      结论 MCA狭窄率>50%和≤50%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卒中分型比例和斑块形态学;狭窄率≤50%的斑块表面不连续是栓塞性梗死独立预测因子,提示轻度狭窄MCA斑块破裂可能是引起栓塞性病灶的机制。

  • 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王艳;王伊龙;吴敌;王拥军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4月~12月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6例,所有病例均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定是否存在颅内血管狭窄.63例(46.5%)颅内动脉存在中度以上狭窄惠者作为病例组,73例(55.7%)无明显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变量包括人口学因素、既往病史及个人史.结果 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间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缺血性心脏病、吸烟史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OR=2.631,95%C/1.124~6.160,P=0.026)、脂代谢紊乱(OR=2.255,95%C/1.060~4.797,P=0.035)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颅内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进行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 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并发急性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作者:高连波;陈军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并发急性血栓形成机制.方法 对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狭窄率>50%)患者行血管内支架(PC冠脉支架)成形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系统随访.结果 16例病人行颅内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2例术后10 min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淡漠、言语不清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即刻脑血管造影见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前向血流延迟,及时选送微导管于支架内应用尿激酶接触性溶栓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与术前对比无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但术前充分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治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 专题综述: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与研究

    作者:邢英琦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自发明以来即飞速发展,由于其具有便捷、价廉、无创、可靠、可床旁操作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重要的临床应用“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已成为非常有效和可靠的首选诊断方法。TCD现已成为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观察不可或缺的手段。此外, TCD在判断侧支循环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动静脉畸形、颅内压增高、脑死亡和微栓子监测等方面也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
      近些年来,TCD仪器功能不断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的拓宽,它的应用和研究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TCD发泡试验对心脏右向左分流的检测、TCD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的增强、脑实质超声在神经系统变性病中的诊断价值、TCD对脑血管调节功能的评估等等。TCD技术的临床诊断应用方面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本次的专题论坛就TCD较新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做相关内容的介绍。希望这些内容能对神经科及超声科医生有所帮助。

  • 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报道

    作者:宁显宾;逄锦峰;丁照义;王雪鹏;王贺;赵长福

    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急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一个主要原因[1-3],严重病例预后较差[4]。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发作的人群,即使服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其狭窄程度及患病率也会增加[4-7]。研究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置入球囊式支架成形术后患者复发率下降[8-10],但这些操作常伴随较高的并发症(如血管损伤)[11-12]。Wingspan支架系统采用自膨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近年来用于临床,证实安全和有效,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发生率低[13-15]。本文介绍了我科应用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

  • 椎基底动脉急、慢性闭塞腔内开通的初步经验

    作者:王子亮;李天晓;李钊硕;薛绛宇;白卫星;李立

    目的 评价颅内段椎动脉、基底动脉闭塞腔内再开通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1例优势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开通,记录分析术中各种并发症和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开通前、开通后及随访期间TIMI血流分级、mRS评分.结果 9例开通(成功率80%),闭塞远端中位TIMI血流分级由术前的1级提升到术后的3级(P<0.05);中位mRS评分术前5分,术后48 h为5分,3个月随访为4分(P>O.05).1例椎动脉支架成形结合基底动脉接触溶栓并发颞叶出血,脑干新发梗死2例(其中1例术中基底动脉夹层,开通失败),围手术期并发症总计3例、发生率27.3%.亚组分析提示单纯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可能较基底动脉受累再开通率高、并发症少、临床预后较好.结论 椎基底动脉闭塞腔内开通技术可行,术后血流分级和mRS评分有所改善,但鉴于其并发症发生率高、部分患者预后差,临床应严格筛选病例、谨慎开展.

  • 脑血管狭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影响

    作者:张京芬;黄一宁;刘国荣;李月春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与卒中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7例,依据经颅多普勒(TCD)和(或)MRA、DSA检查结果,分成血管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平均随访25.69个月时发生的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和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卒中再发和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卒中的风险和累积生存率,采用对数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结果:在随访的197例患者中,失访8例,共有189例资料完整.狭窄组(32.6%)与非狭窄组(15%)的卒中发生率(P=0.01)和预后(P=0.014)有显著差异;狭窄组50%的卒中再发时间为47个月,显著短于非狭窄组的53个月(P=0.014 5).结论:脑血管狭窄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因素,有血管狭窄者卒中再发率高于无脑血管狭窄者.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合并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瘤一例

    作者:张敏;周佳君;许锦;李斌;魏孟丽;刘建仁

    In等[1 ]发现约7%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具有无症状性动脉瘤.我们发现1例患者『司时患有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段的无症状性囊状动脉瘤和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的高度狭窄,报道如下.

  • 颅内动脉狭窄应用支架术和强化内科治疗的对比随机临床试验

    作者:Chimowitz MI;Lynn MJ;Derdeyn CP;李新;王纪佐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是卒中的重要原因,使用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PTAS)预防复发性卒中日益增多.然而,目前尚无PTAS和内科处理对比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方法:该研究将病因为颅内大动脉直径狭窄70% ~ 99%所致的新近TIA或非致残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只单独接受强化内科治疗,另一组接受强化内科治疗外附加PTAS(Wingspan支架系统).

  • 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与内科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陶庆玲;孙瑄;赵晖;姚胜旗

    目的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内科药物治疗对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根据其经济承受能力及自愿原则,分为支架成形术(SAA)组30例和内科药物治疗组66例.每半年临床随访一次,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9个月.详细记录(1)随访期间的卒中复发率及病死率;(2)MMSE评分;(3)mRS(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以mRS 2分以下为生存质量高,3分以上为生存质量差.结果SAA组有2例(6.7%)发生原狭窄动脉供血区的轻微卒中,内科治疗组10例(15.2%)再发卒中(P<0.01);MMSE评分提示SAA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优于内科治疗组(P<0.05);两组mRS评分比较提示SAA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优于内科治疗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的、可行的,其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远期评价

    作者:范存刚;张庆俊

    1.引言:我国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高,并且是中青年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1].应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严重狭窄者2年内同侧卒中累计发生率仍高达25%,且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有招致颅内出血的风险.

  • 应加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作者:王拥军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欧美国家显得更为突出.目前,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加,神经科医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临床上如何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如何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我国缺乏颈动脉粥样硬化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初步的观察结果表明,脑血管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63%,明显高于同年龄对照组(37%).因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50%的发生率为24%,低于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39%).这种动脉狭窄的分布与欧美白人明显不同,而与黑人和其他亚洲人种相似.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了.我们目前还不清楚普通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

  • 颅内动脉狭窄与前后循环及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研究

    作者:薛满忠;米国青;王连辉;李莉;孙连超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狭窄与前后循环分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经超声和影像学检查存在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缺血性卒中198例,排除前循环合并后循环动脉狭窄42例,分为前循环动脉狭窄组(前循环组)124例和后循环动脉狭窄组(后循环组)32例,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前循环组动脉狭窄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后循环组(P<0.01);后循环组年龄显著大于前循环组(P<0.05);两组男女比例差异显著(P<0.05);前循环组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高于后循环组(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进入以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5);年龄和糖尿病进入以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颅内动脉狭窄中以前循环动脉狭窄较常见,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

  •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与内科治疗对比研究

    作者:刘媛;许予明

    目的 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未规律及规律内科治疗与单纯内科治疗对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共7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9例行支架成形术,其中术前规律内科治疗者21例和未规律内科治疗者18例.另31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结果 术后近期(30d) NIHSS评分术后规律用药者中疗效好19/21 (90.5%),疗效差2/21(9.5%),术后未规律用药者中疗效好14/18(77.8%),疗效差4/18(22.2%),术后规律用药者术后近期疗效优于术后未规律用药者(P<0.01).与支架成形术者比较,单纯内科治疗者术后30d内卒中发病率减低.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术前规律内科治疗和单纯内科治疗降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并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内科治疗.

  • 两种剂量他汀类药物对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舒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应梦佳;石健;黄莹

    目的:研究两种剂量他汀类药物对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48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低剂量(20 mg·d-1)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剂量(40 mg·d-1)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狭窄血管变化情况及脑血管储备、舒缩功能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TC、TG和LDL-C水平较低,HDL-C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1 16例(48.33%),进展17例(7.08%),对照组患者好转例数仅为58例(24.17%),进展53例(2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VR、BHI及hs-CRP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VR和BHI水平均上升,hs-CRP水平下降,观察组患者的CVR和BHI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有5例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8%,对照组有35例(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肝功能异常,8例胃肠道反应,10例肌痛;观察组出现14例胃肠道反应,3例肌痛,3例肝功能异常,1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升高,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脑血管储存能力和屏气指数,改善血管狭窄情况,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选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

293 条记录 3/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