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作者:陈志强

    工作原理TCD是利用低频超声波的Doppler效应原理来实现检测的.其检测的基本原理[1]是超声探头(一般用2MHz脉冲探头)发出一定频率、一定声强的脉冲超声,这些脉冲波被在血管内流动着的红细胞反射回来后再由探头接受,并将多普勒频移值(接受频率和发射频率的差值)经过傅里叶变换处理后转换为血流速度,单位是cm/秒.

  • 脑外伤后综合征与重型颅脑外伤的脑血流和血液流变学研究

    作者:刘诗翔;刘波;梁燕;王文富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综合征(PTS)和重型颅脑外伤的脑血流、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PTS组122例为A组,重型颅脑外伤组113例为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分别探测大脑中(MCA)、前(ACA)、后动脉(PCA)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检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PTS患者左右半球各动脉与重型颅脑外伤相比主要表现为血流缓慢,以MCA、ACA、VA、BA更为明显.A组左半球MCA和VA血流缓慢比右半球明显,B组左右半球血管痉挛无差异.2组患者均有明显的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和RBC变形性降低.结论PTS存在器质性脑损伤,以左半球为主,TCD主要表现为血流缓慢;PTS患者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存在严重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 高压氧结合小脑顶核刺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及脑电图观察

    作者:王磊;贺谊;郑虎;王华;李厚成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结合小脑顶核刺激(FNS)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脑血流及脑电的影响.方法 144例CCCI患者分为4组:高压氧+FNS组36例,FNS组36例,高压氧组36例,不接受以上治疗的36例为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电图(EEG)分别检测刺激前后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各频段脑电波(α、β、δ、θ波)变化.结果 各治疗组患者脑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增高,α波增多,θ,δ波减少(P<0.05);高压氧+FNS组疗效更优.结论 高压氧、FNS均可提高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量,两者合用可提高疗效.

  • TCD在脑血管痉挛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易旭

    目的 探讨TCD对脑血管痉挛发生时机、持续时间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40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TCD检查并与DSA进行比较,分析TCD检测脑血管痉挛的准确性.结果 血管痉挛对应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共119例,异常率为85%,其中轻度痉挛的异常率为53%,中度痉挛异常率为40%,重症痉挛的异常率为4%.结论 TCD检测无创伤,与DSA有较好的一致性,对脑血管痉挛做早期诊断的精确性高.

  • MRA与经颅多普勒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姚卫民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A与TCD检查,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RA和TCD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符合率.结果:MR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4.79%(92/96),TCD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7.92%(94/96),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与经颅多普勒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相当.

  •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辅以颈动脉彩超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志珍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彩超(CDFI)在糖尿病脑血管病变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33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和Ⅱ组)和观察组(Ⅲ组),I组有110例患者,采用TCD检测;Ⅱ组有110例患者,采用CDFI检测;Ⅲ组有110例患者,采用TCD联合CDFI检测.对3组患者的异常检出率,糖尿病病程与检测异常率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TCD联合CDFI组检出异常103例(93.64%),正常7例;TCD组检出异常81例(73.64%),正常29例;CDFI组检出异常82例(74.55%),正常28例;TCD联合CDFI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TCD或CDFI (P<0.05);TCD联合CDFI组糖尿病患者病程小于3年和3~5年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对照组,而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3各组的异常检出率均达到了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优势主要在于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早期患者.结论 TCD联合CDFI组异常检出率更高且对于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早期患者的意义更大.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镰状细胞病中的应用

    作者:刘娟

    镰状细胞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溶血和血管堵塞为主要病理基础,临床常见慢性溶血性贫血、疼痛、易感染及脏器慢性损伤等症状,并可出现卒中、肺栓塞等诸多并发症.卒中是镰状细胞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不仅会造成肢体残疾,更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损害.通过检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等部位的血流速度,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够有效预测2岁以上患儿卒中的发生风险,对于各部位血流速度均大于200cm/s的患者,其症状发生风险较高,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目前建议的起始检查年龄为2岁,间隔6个月检查一次,对于血流速度偏高、年龄偏大的患儿更应注意及时进行TCD检查.此外,TCD对于不同镰状细胞病亚型的分型也能起到辅助作用.

  • 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王艳;王伊龙;吴敌;王拥军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4月~12月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6例,所有病例均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定是否存在颅内血管狭窄.63例(46.5%)颅内动脉存在中度以上狭窄惠者作为病例组,73例(55.7%)无明显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变量包括人口学因素、既往病史及个人史.结果 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间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缺血性心脏病、吸烟史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OR=2.631,95%C/1.124~6.160,P=0.026)、脂代谢紊乱(OR=2.255,95%C/1.060~4.797,P=0.035)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颅内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进行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 经颅和脑电图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孙梅;陈慧龙;龚宇龙

    目的 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应用于脑梗死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7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检查的特点.结果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电图异常58例,占72.4%,包括轻度异常28例,中度异常27例,重度异常3例.TCD异常63例,占82.9%,TCD诊断脑梗死异常率明显高于E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和脑电图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TCD在急性脑梗死分类和病因探讨中的应用

    作者:陈海;奚琪

    目的:研究TCD诊断在脑梗死分类及病因研究中的价值。方法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2013年7月至11月间完成TCD检查的80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0例患者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有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有560例;头晕、头痛为主诉的有240例。运用TCD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血管狭窄的有254例,其中单纯颅内血管狭窄的有165例,结合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之前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有2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的有9例。后经CTA或MRA验证的有87例,均与TCD诊断相符合。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TCD检查是十分有必要的,TCD的开展为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发现提供了便捷的检查通道。

  • 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维平;全勇;徐福林;王建清;李志强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监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2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于重型颅脑损伤后3天,7天,10天,14天动态监测TCD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3天,MCA-Vm已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MCA-Vs MCA-Vm于伤后10天达到低值(与伤后3天相比p<0.05-0.01),以后逐渐升高恢复,同时MCA-PI于伤后3天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7天达到峰值(与伤后3天对比p<0.05),以后开始逐渐下降恢复.说明重型颅脑损伤后,3天即可发生颅内血流动力学异常,7-10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趋于恢复.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动态TCD监测,不仅有利于了解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而且有助于间接评估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从而列于判定病情,指导治疗及预后估价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TCD对颈椎病血液动力学的探讨

    作者:张力辉;霍加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眩晕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双侧椎动脉血流速不同程度减慢的患者中有88.4%患者有颈椎病的X线表现.结论: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与颈椎病有一定的联系.

  • 高血压病经颅多普勒(TCD)分析

    作者:张力辉;霍加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高血压病脑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24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并对结果综合分析.结果:TCD检测结果发现异常率可达85.9%且不同病期的高血压病患者其脑血管病理改变不同,脑血流动力学也不同.结论:TCD较能灵敏地反映高血压病时脑血管的病理及血流动力的改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TCD对贫血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力辉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贫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TCD技术对主诉头晕乏力的患者进行颅底动脉环各大动脉的检测,观察脑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对检测出颅内动脉广泛性高流速伴有杂音的患者中在排除其它疾病的同时建议血常规检查,发现有79.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降低.结论:TCD对贫血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灵敏度高,在诊断和预测贫血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且其易行无创伤.

  • TCD观察深刺风池穴对肌紧张性头痛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力辉

    目的:比较分析肌紧张性头痛采用深刺风池穴治疗前后脑血液动力学变化与临床关系;方法:利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对400例肌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双侧椎动脉重要参数检测,并观察用深刺风池穴持续治疗3个疗程前后收缩期血流峰值的差异,并对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双侧椎动脉的流速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深刺风池穴对治疗肌紧张性头痛有一定的效果.

  • TCD动态变化对烟雾病患儿的研究

    作者:付晓荣

    目的:动态观察烟雾病患儿TCD的改变.方法:收集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DSA确诊烟雾病患儿21例,分别于确诊后第0、12、24月行TCD监测.结果:确诊第0月TCD监测MCA的血流速度均增高,第12月17例增高,4例降低.第24月12例增高,9例降低.结论:动态监测TCD有助于了解烟雾病患儿的进展,可用于长期随访.

  • 1例颈动脉闭塞的TCD及颈动脉超声检测

    作者:郭明霞;王翠娟;吴凤霞

    颈动脉闭塞是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严重阶段,是由于动脉硬化斑块或血栓形成充填管腔,管腔内血流不能通过而闭塞,导致该侧动脉系供血区缺血缺氧,以致供血脏器功能减低或缺失,出现偏瘫、视物障碍等.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一侧颈动脉闭塞病例报告如下.

  • 260例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观察

    作者:沈如辉;郭晓燕;吐尔逊;刘培琴

    目的与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260例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颅内动脉检测.结果:发现226例血管流速异常(占86.9%).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异常(53.1%),部分患者颈内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流速均有异常(28.3%);少数患者单纯表现颈内动脉系统流速异常(18.6%).结论:表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为临床研究椎-基底动脉TIA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临床诊断、观察病情、指导用药及早期预防提供了较为理想的非外伤性检测手段.

  • 正骨手法治疗两种不同原因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比较

    作者:马峥嵘;张刚林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治疗两种不同原因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54例以寰枢椎错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患者和47例以中下颈段关节错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患者均施以正骨手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结果经正骨手法治疗后两组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寰枢椎错位组的BA和双侧VA的VP、V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中下颈段关节错位组右侧椎动脉(RVA)的VP和V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之间相比较,寰枢椎错位组BA、RVA和左侧椎动脉(LVA)的VP、DP均显著高于中下颈段关节错位组(P<0.01或P<0.05).结论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错位引起的眩晕较中下颈段引起的眩晕效果好.

  •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官昌伦;曹光宇;熊波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0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组)和香丹(对照组)治疗,10天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了解双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变化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6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两组收缩期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治疗组血流速度降低的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VBI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能降低收缩期血流速度.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