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年龄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和颈动脉狭窄及相关因素分布的差异

    作者:王文科;景晓珊;张伶君;田地

    目的 比较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和颈动脉狭窄及相关因素分布的差异.方法 18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77例)和老年组(105例).对比两组患者颅内动脉及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中、青年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低于老年组(P<0.05),而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均高于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P<0.05).中、青年组患者中,男性、吸烟者比例高于老年组,而糖尿病患者比例、CRP水平低于老年组(均P<0.05).结论 中、青年和老年脑梗死患者均以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常见;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更关注其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防止不良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炳华;胡新星;秦超;程道宾;叶子明;陈相任;林翠婷;王天宝;方烂基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近期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入选的68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处行支架置入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行经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评估颅内血流动力学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管狭窄采用华法令-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WASID)标准计算术前术后狭窄率;对术后所有病例进行短期(3~6个月)随访.结果 68例患者共置入73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5.59%,其中3例因颅内血管过度迂曲,支架未能达到狭窄部位,余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支架位置准确,膨胀良好,血流通畅.1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2例出现新发颅内缺血事件,2例出现颅内出血,余患者均反应良好.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性高、创伤性小,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踝臂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伟丽;崔其福;芦军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变化,探讨踝臂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4例,所有病例均行经颅多普勒(TCD)、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或核磁血管成像(MRA)确定是否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分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液学指标,并测量身高、体重、上肢及下肢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和ABI.结果 ①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狭窄组间A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 0.05).②ABI值在颅外动脉狭窄各组间比较,重度狭窄组和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I和重度动脉狭窄组呈负相关(r=-0.673,P< 0.05).③ABI值在不同病变支数各组间比较,3支及以上狭窄组和无狭窄组、1支、2支狭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和3支及以上动脉狭窄组呈负相关(r=-0.747,P< 0.05).结论 ABI和颅内动脉狭窄无明显相关,和重度颅外动脉狭窄呈负相关,和3支及以上动脉狭窄呈负相关.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静;郝玉曼;秦新月

    脑卒中位居全球常见的死亡原因及致残原因中的第二位,是危及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不断提前,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ICAS)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并控制ICAS的发生和进展,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本文就ICAS的流行病学特点、机理、检查手段及治疗作一综述。

  • 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作者:贾宝山;王小燕;徐德华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TCD)测量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同时采集怠者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糖、血脂、烟酒嗜好、病程、家族史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P<0.01的解释变量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CD检测到45例(21.64%)颅内动脉狭窄;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龄、病程长、血压较高、高TC、高TG患者更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LHL-H纳入的回归方程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年龄、病程、收缩压、LHL-H是导致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病程为不可控因素,延缓颅内动脉狭窄的关键应是良好的血压控制和血脂改善.

  • 颅内动脉狭窄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海燕;韩金涛;樊东升

    目的 分析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并探讨发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颅内动脉存在≥50%狭窄,并同时存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并对患者临床、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273例≥50%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中,有17例(6.23%)存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年龄45~78岁,其中8例女性,9例男性.男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瘤发病率为4.17%(9/216),女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瘤发病率为14.4%(8/57),男、女性动脉瘤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94.12%)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系统,仅1例(5.88%)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尖;11例(64.71%)动脉瘤位于狭窄血管的远端,2例(11.76%)位于狭窄血管的近端,另有4例(23.53%)动脉瘤与狭窄不在同一血管;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动脉瘤的可能性远高于普通人群,女性较男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发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 支架与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中长期疗效分析

    作者:张海涛;曾仲;高励;刘西平;杨一帆

    目的:客观评价中长期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73例符合标准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分为血管内支架治疗组31例及单纯药物治疗组42例;随访1个月、1年及3年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个月~1年观察期内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年~3年观察期内药物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支架治疗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技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新希望,严格纳入标准、优化支架材料、提升置入技术、规范置入期管理有助于改善其长期临床结局。

  • 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

    作者:卑红喆;王耀荣;佟丹;王东;杨月明;张军;郭彦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5例作为病例组,脑梗死无颅内动脉狭窄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头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又将病例组分为轻、中及重度狭窄组,比较各组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及Hcy水平,并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CysC及Hcy水平、年龄及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加重CysC及Hcy水平也逐渐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Hcy、年龄及是否患糖尿病是脑梗死患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ysC及Hcy水平、糖尿病及年龄是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加曲班加用尤瑞克林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石国锋;袁庆芳;张剑平;王学慧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加曲班加用尤瑞克林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的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存在颅内大动脉狭窄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2例,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加曲班加用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加曲班及常规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进行NIHSS评分及ADL评分,并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7d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ADL)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大动脉狭窄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加曲班加用尤瑞克林疗效较好.

  • 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miRNA-210,miRNA-126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巨涛;宋波;刘文刚;岳新鹏;李鲁;刘增强

    目的 研究血清miRNA-210,miRNA-126表达在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13例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受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再狭窄组23例,无狭窄组90例)及2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及临床资料,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的表达,比较分析其在各组中的变化.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的临床意义.结果 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在对照组、无狭窄组和再狭窄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25±0.07,0.53±0.16,0.93±0.23和0.97±0.27,0.67±0.19,0.23±0.09.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iRNA-210在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的表达明显增高,而miRNA-126表达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miRNA-21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miRNA-126表达则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5.9,116.7,P=0.000).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颈内动脉内径(PD)和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分别在对照组、无狭窄组和再狭窄组中的检查结果为5.51±0.72,4.70±0.63,3.07±0.52 mm和71.27±19.26,93.90±27.38,185.72±75.17 cm/s.与对照组比较,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的PSV均显著增高,而PD则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的PD与无狭窄组比较显著减小,而PSV则显著增快,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96,99.75,P=0.000). miRNA-210和miRNA-126在再狭窄组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859,P<0.01),且分别与PD和PSV具有相关性(r=0.868,-0.852,P<0.01),(r=-0.897,0.876,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水平的AUC分别为0.839(95%CI:0.755~0.942,P<0.01)和0.857(95%C1:0.749~0.966,P<0.01).结论 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水平检测可用于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以及预测,并可能成为该疾病的基因检测指标.

  • 中国汉族人群CRP+1444C/T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作者:于庆杰;刘志忠;康熙雄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C反应蛋白(CRP)+1444C/T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联.方法 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的246例单独颅内动脉狭窄患者CRP +1444C/T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清hs-CRP浓度.根据颅内狭窄血管数的第50百分位数把病人分为两组:较低和较高程度组.结果 较高与较低程度组比较,血清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RP+1444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 vs. CT+TT).与T等位基因携带者比较,CC基因型个体发生较高程度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OR:4.040;95%CI:1.150~14.195;P=0.029).结论 CRP+1444 C/T基因多态性与颅内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而血清CRP浓度与之无关.

  •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龙潇潇;杨丽玲

    脑卒中是指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脑卒中的致残率为86.5%[1],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了43.2%[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有45%的患者发生吞咽困难[3]。吞咽困难易导致不良预后如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影响疾病康复。因此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困难显得至关重要。我院收治的患者在制定了康复护理措施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CTP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术前评估价值

    作者:袁晖;赵振伟;曲友直;袁阳;杨震

    目的 分析CT脑灌注成像(CTP)在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对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根据术前CTP将58例颅内动脉狭窄程度>70%患者分为低灌注组和正常灌注组,术后3个月查CTP,比较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达峰时间(rTTP)变化及疗效.结果 低灌注组术后rCBF、rMTT、rTTP改善明显(P<0.05).低灌注组术后缺血事件发生率较正常组低,改良Rankin评分(mRS)≤2人数增加,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结论 术前CTP检查对于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术前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

  •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相关性因素评估研究

    作者:胡深;宋伟健;颜杰浩;温清;陈维;黄岸荣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22例25支颅内大动脉段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大脑中动脉(MCA)15支,椎动脉(VA)5支,基底动脉(BA)3支和颈内动脉(ICA)2支.21支血管(MCA 14支,BA 2支,VA 3支和ICA 2支)为症状性重度狭窄、1支(BA)为无症状性重度狭窄;3支血管(MCA 1支和VA 2支)为症状性中度狭窄.比较评价支架成形术相关性效/损比、总体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 技术成功率96% (24/25),手术死亡率0%,未发生再灌注损伤,9例随访者(6~27个月)无再狭窄;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对于具有治疗适应证的颅内动脉狭窄实施支架成形术是有效和安全的,但远期预后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价值

    作者:蒋保华;李兴;周石;宋杰;蒋天鹏;王黎洲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ICASS)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和中期效果。方法观察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 ICASS 术后的手术成功率、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术前、术后(1、3、6、12个月及2年) NIHSS 和 MRS 量表评分的变化及随访期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例因术中脑出血,手术被迫中止,20例手术成功,手术技术成功率95.2%,血管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73.4±7.9)%降为治疗后(13.7±9.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8%。9例术后6个月接受 DSA 检查,血管平均狭窄率为(29.5±12.2)%,未发现再狭窄病例;术后3、6、12个月及2年 NIHSS 评分、MRS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 P <0.05);随访期间发现2例短暂性脑缺血(TIA)、1例非治疗靶血管区缺血性脑卒中(CI)。单因素比较分析发现:高龄(≥75岁)、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入组事件至血管内治疗时间>1个月、有2个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未系统进行基础疾病治疗的患者,术后易再发脑血管事件(均 P<0.05)。结论ICASS 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中期疗效满意,需注意围手术期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作者:刘增品;王铁刚;赵林;贾香丽;田云霄;付凯亮;王藏海;李淑芝;刘怀军;程炜

    目的 研究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5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25例患者中24例成功置入26枚冠脉支架,1例因支架置入困难仅行PTA术.22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缺血发作,1例单纯PTA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9个月复查TCD可见内膜增生,1例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1例出现再灌注损伤.结论 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防研究.

  •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作者:刘增品;王铁刚;赵林;贾香丽;田云霄;付凯亮;王藏海;李淑芝;刘怀军;檀增宪;李晓丽

    目的 研究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7例患者中6例成功置入8枚冠脉支架,1例因支架置入困难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6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缺血发作,2例患者术后3~8个月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通畅,未见内膜过度增生,1例单纯PTA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结论 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防研究.

  •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

    作者:李云;张子峰;韩世锋;杜伟;李宏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DSA与TCD同步、双肓地测量,检查内容为血流速度、脉动指数、阻力指数及管腔狭窄程度,后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CD检测敏感性是87.5%,特异性达95.6%,阴性预测值97.5%,准确度94.2%,2种检查方法相关性为0.74.结论 TCD对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检出准确率.与DSA的相关性较好,是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手段.

  • 颅内动脉狭窄与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相关关系

    作者:郑建辉;张国栋;黄春刚;刘维田;周晋;常久魁;徐雅彪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血脂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3例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经MRA或DSA证实为脑血管狭窄,发作间期无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患者(A组)和65例脑梗死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患者(B组),及53例健康人群(C组)。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血脂的测定。结果 A组与B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0.05);A组,B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C组(<0.05)。结论 Hcy水平不仅与脑梗死有关,而且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 浅析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筛查健康查体者的颅内动脉狭窄

    作者:陈艳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健康人群颅内动脉,预防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 方法 用美国VIASYS SONARA tek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 结果 通过对健康人群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他们多数症状不明显,严重威胁健康. 结论 应用TCD筛查可以及早发现脑动脉狭窄患者,前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293 条记录 14/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