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栓塞急诊溶栓与颅内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慎茂;缪中荣;朱凤水;王默力;华扬;董岩;宋庆斌;凌锋

    目的探讨脑栓塞急诊溶栓与支架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全部选择2001年5月~2002年8月急诊溶栓后行支架治疗的19例病例患者.其中大脑中动脉9例,基底动脉10例.先行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溶栓,然后用心脏支架,行溶栓后血管狭窄段的支架成形术.结果 19例溶栓术后显示血管狭窄,平均狭窄85%;术后影像学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无残留狭窄,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1例术后24 h支架内血栓形成.余18例再无TIA发作,TCD复查血流正常.结论急诊溶栓后进行支架治疗可有效的预防血管的再度闭塞,降低TIA的发生率.

  • SPECT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袁阳;李昕宇;邓剑平;赵振伟;高国栋

    目的:通过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行颅内支架成形术,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疗效评价.方法:对4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程度>50%)患者,术前通过SPECT,分为低灌注组和正常灌注组、术后3月复查SPECT,做出血流动力学的疗效评价.通过术前及术后1年mRS评分,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低灌注组发病症状一般为缺血性卒中,正常灌注组一般为TIA(P<0.01).低灌注组术后血流灌注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正常灌注组复发性TIA的发生率较低灌注组高(P<0.05).低灌注组术前术后mR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明确改善颅内低灌注区的血流灌注,对低灌注组术后缺血事件的预防效果好,并有改善神经功能作用.因此,存在颅内低灌注区的患者更具有颅内支架成形术的手术适应症.

  • DWI评价颅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李子园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颅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动脉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行常规MRI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采用配对t检验;并比较病人手术前后核心缺血区[the infarct core(ROI1)]、缺血区边缘3 mm区[the area of infarct growth(ROI2) ]、缺血区边缘5 mm区[the hypoperfused tissue that remained viable(ROI3)]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其术前术后核心梗死灶、梗死灶边缘5 mm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5,P>0.05),而梗死灶边缘3 mm区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5,P<0.01).结论 颅内支架成形术能够挽救梗死灶周边3 mm的低血供区.

  •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应用于颅内支架成形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庆国;刘中杰;范凤飞;徐世元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应用于颅内支架成形术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颅内支架成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E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并维持,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并维持.记录入室时(T0),放置喉罩前(T1)、放置喉罩即刻(T2)、放置喉罩后5 min(T3)、股动脉穿刺置管时(T4)、介入支架植入时(T5)、拔除喉罩后1 min(T6)的SBP、DBP、HR、PETCO2及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7)、苏醒时间(T8)、拔除喉罩时间(T9).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P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明显下降,尤其是SBP、DBP在T1、T3、T5 3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基础值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循环抑制、注射痛发生率P组多于E组,而肌颤、恶心呕吐发生率E组多于P组.E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P < 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应用于颅内支架成形术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为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

  • 颅内动脉支架术后栓子脱落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帅;邓剑平;张涛;陈虎;张桓;方伟;刘福德;赵振伟

    目的 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的变化,研究支架术后颅内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率、分布、危险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61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并在术前7d内和术后3d内行DWI检查,分析支架手术前后DWI的变化,对术后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率、分布、危险因素及其与发生症状性缺血并发症之间的关联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 支架术后有新发缺血梗塞灶23例,发生率为37.7%,其中出现新发无症状缺血梗塞灶20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3例;术前发病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术中行球囊后扩是支架术后发生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危险因素(P<0.05);在术后新发缺血梗塞灶的数量和大小方面,20例无症状新发缺血梗塞灶患者与3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患者并无明显差别(P>0.05),但3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患者均发生了狭窄相关的穿支梗塞.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后颅内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率较高,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可能会降低其发生率.

  • CTP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术前评估价值

    作者:袁晖;赵振伟;曲友直;袁阳;杨震

    目的 分析CT脑灌注成像(CTP)在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对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根据术前CTP将58例颅内动脉狭窄程度>70%患者分为低灌注组和正常灌注组,术后3个月查CTP,比较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达峰时间(rTTP)变化及疗效.结果 低灌注组术后rCBF、rMTT、rTTP改善明显(P<0.05).低灌注组术后缺血事件发生率较正常组低,改良Rankin评分(mRS)≤2人数增加,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结论 术前CTP检查对于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术前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