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塑料移植物替代3/4颅骨3D打印机制造出聚合物头盖骨

    作者:韩桂芬

    3D打印流程使研究人员能运用激光把惰性的聚合物颗粒结合在一起,并按要求制出颅骨的某一部分.科学家们近用定做的假体替代了一位男性75%的颅骨.外科医生用3D打印机打印的头盖骨取代了1名男性75%的颅骨,这个聚合物头盖骨是按照设计定做的.3月4日在美国实施的这例外科手术是FDA上月批准移植物用于临床后的第1例.患者如此大面积的替代手术原因没有透露.

  • 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回植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舜尧;褚光;陈天虎;王建磊

    目的 探讨自体颅骨超低温保存并回植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去骨瓣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15~72岁,平均39岁.患者均采取自体颅骨超低温保存并回植的方法 治疗,观察术后修补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液氮保存后的自体颅骨外观如新鲜骨瓣,钻孔所得骨屑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病理检查可见成骨细胞及骨小梁.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切口感染、排异反应、自体颅骨松动凹陷、硬膜外积液等并发症.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头颅外形均美观对称.25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9.4个月.术后定期复查CT显示均有骨缝结合部骨质生长,有骨瓣内板及板障骨质被吸收情况,外板完好,没有影响其骨架作用.结论 采用超低温保存的自体颅骨回植修复颅骨缺损,可恢复颅腔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具有术后外形完美、材料保存简单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翼点形态特征及其相关径线的应用解剖学观测

    作者:赵信理;王振江;沈维高

    目的 观察和描述翼点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神经外科翼点手术入路精确定位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我国吉林地区出土成人完整颅骨50例(100侧),观察和描述各颅骨双侧翼点骨缝形态,测量翼点宽度、翼点中点距颧弓上缘垂直距离、翼点中点与额骨颧突连线距离,对测量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颅骨翼点骨缝形态可分为蝶顶缝型、颞额缝型、K型、翼上骨型四种.50例(100侧)颅骨中,蝶顶缝型46例84侧(84%),其中宽H型45例80侧(80%)、窄H型2例2侧(2%)、N型2例2侧(2%);颞额缝型2例2侧(2%);K型2例2侧(2%);翼上骨型10例12侧(12%).翼点宽度:左侧宽度(11.31±3.00)mm,右侧宽度(12.12±4.79)mm,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翼点距颧弓上缘垂直距离:左侧(40.12±3.95)mm、右侧(41.94±4.31)mm,左、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1,P<0.05);翼点中心距额骨颧突连线距离:左侧(32.13±4.25)mm,右侧(33.71±5.19)mm,左、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P<0.05).结论 通过研究吉林地区国人翼点的形态特征及相关数据资料,为翼点手术入路提供相关参考数值.

  • 氧化钙用于人体颅骨分离标本的制作

    作者:刘应良;罗安芳;朱岳刚;陈晓明;陈果;邹汝荣;洪虹

    分离颅标本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具,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解剖教学标本的制作技术也在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传统的分离人体颅骨方法多采用黄豆膨胀法、充气分离法、冲击扳开法、温水浸泡法,也有人研究过用盐酸分离法,但都存在分离耗时、部分颅骨分离不完全、颅骨保护不完整等不足.

    关键词: 氧化钙 颅骨 标本
  • 人体颅骨分离标本的保存

    作者:刘应良;朱岳刚;王跃;阳庆刚;孙红伟;邹汝荣;洪虹

    传统方法在颅骨完整分离后就直接投入使用,颅骨分离开后其制作工艺如脱脂、增加其强度和耐用性、保存等方面欠缺相应的处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使用很不方便、容易破损、使用寿命较短.现在标本的收集来源越来越困难,部分薄弱骨块易损坏,而且其分离获取又非常困难,这给教学资源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本法针对实际教学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经济、可行的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 构建人体颅骨三维教学模型

    作者:李迅;叶频;付少武;冯成安

    人体是形态结构非常复杂整体,由于缺少精确量化的计算模式而限制了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 男性上颌骨与颅骨的回归分析

    作者:敖绍勇;陈洪

    目的 探讨建立用上颌骨指标推断整体颅骨主要指标的回归方程.方法 选用成年男性含下颌骨的颅骨135例,测量指标共计37项,按体质人类学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将所得数据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剔除r <0.4相关性较差的配对.结果 建立了用上颌骨指标推断整体颅骨主要指标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78个.对方程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所得方程,可用于利用上颌骨对整体颅骨主要指标的推断,为颅骨的复原提供依据.

  • 放疗后颅骨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吴春;徐艳;石群立;马恒辉;夏春

    目的 探讨放疗后颅骨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要点以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对1例右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术后因放射治疗引起的颅骨骨肉瘤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42岁.9年前因右额叶占位行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术后给予一个疗程放射治疗,总剂量60Gy/30次(52天).半年前患者发现右侧额部长一包块,渐进性长大.MRI示肿块位于额骨右侧放射野处,大小4 cm×3 cm,遂行肿瘤切除.镜检:肿瘤细胞呈圆形、短梭形或多边形,核异型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可见肿瘤性成骨.结论 放疗后骨肉瘤是放射治疗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切除并辅以多药联合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放疗后 骨肉瘤 颅骨
  • 颅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张秀梅;马捷;王海;周航波;金行藻;周晓军

    目的 探讨颅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例颅骨DF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颅骨DF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5岁和44岁,病程均较长,临床以局部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其中例1伴头晕、视物模糊,幼年时曾有外伤史,影像学示顶骨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周围骨皮质变薄;例2首次顶骨病灶切除半年后复发,并显示额、顶骨及左颞骨多处受累.光镜下肿瘤南梭形瘤细胞和大量胶原构成.胶原纤维密集而粗大,呈波浪状或束状,瘤细胞核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瘤细胞β-catenin(2/2)、AR(2/2)、ER(1/2)和PR(2/2)(+),SMA和S-100局灶(+),但desmin、CD117和CDM(-).结论 颅骨促结缔组织增牛性纤维瘸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较强局部侵袭性的肿瘤,病灶切除不彻底易复发,手术广泛全切是本病的佳治疗措施.

  • 宫颈小细胞癌-黏液腺癌颅骨骨瘤内转移1例

    作者:曲建力;李强;张蔚;姜迎春

    患者女性,68岁.因绝经15年、阴道排液10个月伴左额部肿物1年入院.查体:左额部有一4cm×3cm×3cm肿物,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质硬,不活动;X线片示左额骨骨瘤.妇检:宫颈Ⅱ°糜烂,后唇略隆起,质脆,触之出血,子宫前位,小于正常.B超示宫颈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宫颈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遂行宫颈癌根治术.

  • 新生儿颅内左额颞部恶性畸胎瘤1例

    作者:王娟红;王琪;杜鸿飞;刘蓉;刘信

    患儿男性,1个月.因出生后颅骨进行性增大1个月入院查体:大头畸形,颅缝增宽,前囟增大.脑CT示:左额颞部扁圆形囊实性病变,约7cm×6cm × 4cm,边界清楚,其内见散在钙化点,诊断为颅内畸胎瘤.行左额颞部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额颞部脑实质表面,7cm×6cm×4cm大小,边界清楚,向右下挤压脑组织至对侧.肿瘤为囊实性,表面光滑,切面紫红色烂肉状,有大小不等囊腔,可见毛发、骨及软骨.

  • 颅骨黏液瘤1例

    作者:侯卫华;胡学信

    患者男性,41岁.因进行性头痛加重伴双眼视物模糊2个月入院.患者曾先后两次行左颞骨黏液瘤手术治疗.2个月前又开始头痛,症状逐渐加重,双眼视力逐渐下降.查体:患者左侧眼球略向前突出,球结膜轻度水肿,眼裂略增大,眼睑闭合不全,眼球活动受限,视力仅有眼前手动感.右眼球活动自如,视力0.2.CT示左侧颞部巨大团块状低密度影,可见相邻部位颞骨及左侧眶骨破坏,部分肿瘤伸入左侧眶内,其内侧与脑组织分界清晰.拟诊左颞部黏液瘤复发.术中见颞骨、乳突部、眶顶及其外侧壁、颧骨、蝶骨均受肿瘤侵犯,其中颞骨内、外板完全破坏,内板消失,外板明显变薄,呈网状缺损.术后1个月随访,双眼视力恢复至0.8.

  • 胃肠间质瘤颅骨转移1例报道

    作者:吴新武;郑智勇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被认为起源于间质Cajal细胞,可发生于胃、小肠、直肠、肠系膜及大网膜,是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高危型GIST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主要有局部复发、腹腔种植和肝转移,个别病例也可发生肺转移[1],但其他部位转移极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胃肠间质瘤颅骨转移,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点.

  • 颅骨对磁感应断层成像信号检测影响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作者:柯丽;李盼盼;陈红;刘欢;杜强

    采用仿真和实验研究颅骨对磁感应断层成像(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Comsol软件建立3层球形仿真颅脑模型,仿真计算颅骨电导率对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螺线管线圈、后置电路及数据接收仪器搭建单通道磁感应信号测量实验系统,利用琼脂和NaCl溶液制作与真实颅脑电导率分布相近的脑出血分层模型,模型外径为158 mm;后采用有颅骨和无颅骨两种模型,测量无病变及不同病变位置情况下MIT信号的相位变化,模型中心与检测线圈相距85 mm.实验结果显示,在无病变和病变分别位于X-Y平面上坐标为(-40,0)、(0,0)和(40,0)的位置时,有、无颅骨数据的幅值比例分别为0.57、0.59、0.42、0.61,其中,坐标点(-40,0)代表y轴左侧距离激励线圈45 mm的位置,坐标点(40,0)代表y轴右侧距离接收线圈45 mm的位置.当病变存在时,有、无颅骨数据的变化趋势均为:病变位于坐标点(-40,0)时大,病变位于坐标点(40,0)时次之,病变位于坐标点(0,0)时小.实验结果表明,颅骨对MIT信号的数据大小有衰减作用,但不影响数据的变化趋势,提示在实际应用中结合高精度检测设备,可实现颅内病变的无创、无接触图像监测.

  • 颅骨和硬脑膜随颅内压变化的粘弹性有限元分析

    作者:岳献芳;王立;周峰

    目的 颅内压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手术时机起决定性作用,其测量方法的简单性、准确性、对患者较小创伤性都是神经外科临床和科研的重要研究方向.方法 提出一种通过测量颅骨应变可获得颅内压变化量的新思路,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粘弹性模型,对人体颅骨和硬脑膜随颅内压变化的相应应变进行了分析计算;分别建立了模拟颅腔的三维空心薄壳有限元模型,颅骨和硬脑膜的粘弹性模型;同时通过有限元软件分考虑与不考虑粘弹特性两种情况,对颅骨和硬脑膜随颅内压变化的应变进行对比.结果 考虑与不考虑粘弹性的颅骨和硬脑膜应变误差在14%左右,而颅骨和硬脑膜的粘性应变占总应变的40%.结论 通过在颅骨外表面粘贴应变片可以获得颅内压的变化量,微创颅内压应变电测法理论上可行,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基于水平集的快速成型技术在颅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章然;张子群;宋志坚

    目的探索利用水平集方法和快速原型技术得到颅骨缺损修复假体用于颅骨修复.方法基于有颅骨缺损的患者的CT数据,利用水平集方法结合病人脑组织信息得到完整的颅骨原始轮廓,还原出颅骨缺损部位信息,三维重建后应用三维打印机进行定制的颅骨缺损修复假体的快速原型制造.结果所得颅骨缺损修复假体非常适合颅骨缺损的部位,使用水平集方法和快速原型技术得到的颅骨缺损修复假体有很好的个体适配性.结论水平集方法和快速原型技术精确制造颅骨缺损修复假体是可行的,对颅骨缺损修复手术提供术前规划、减少术中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 人颅骨电阻抗频率特性及其与解剖结构关系研究

    作者:吴小明;董秀珍;秦明新;付峰;尤富生;刘锐岗;史学涛;向海燕;汤孟兴;刘飞

    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应用于脑部成像的研究中,颅骨的电阻抗对驱动电流的屏蔽效应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成像效果(特别是中心区域).本研究采用离体人颅骨,二电极法,用频响分析仪(Solartron 1255B)经电阻抗接口(Solartron 1294),在0.1 Hz~1 MHz频率范围内进行测量,描记出颅骨电阻抗频响特性曲线,初步观察了颅骨电阻抗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研究了颅骨解剖结构同其电阻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颅骨电阻抗幅值随时间明显增大;其特征频率应在10 KHz附近,颅骨组织的解剖结构对颅骨电阻抗有重要的影响,含有板障层的厚颅骨由于颅骨内、外板中富含毛细血管的原因,其电阻抗较不含板障层的薄颅骨电阻抗小.本研究结果为解决颅骨高阻抗的屏蔽效应问题提供了可能的参考和依据.

  • 额顶部头皮内上皮样肉瘤一例

    作者:杨磊;丁彦青;赵彤;邓永键

    患者男,26岁.发现额顶部肿物并迅速增大3个月于2006年4月26日入院.头颅MRI示:头颅额骨、顶骨可见骨质呈虫蚀样破坏,骨皮质不连续,周围可见多个软组织肿块影,内见长条形致密钙化影(图1).术中见肿瘤位于额顶部头皮内,向下穿透颅骨及硬脑膜侵入颅内,侵犯矢状窦,大小约10 cm×5 cm×4 cm;表面及切面呈灰白灰黄色,质地硬,血运不丰富,无包膜.

  • 一种微创负压治疗急性帽状腱膜下血肿的方法

    作者:桑显富;武钢;陈东升;李晓强;肖斌;何永通

    头皮损伤常合并帽状腱膜下血肿,由于帽状腱膜下层是一疏松的蜂窝组织,其间有连接头皮静脉和颅骨板障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窦的导血管.当头皮遭受斜向暴力,头皮发生剧烈的滑动时,引起层间的导血管断裂发生出血,因易于扩散,常形成帽状腱膜下巨大血肿.

  • 1例寰枕畸形唇下经鼻腔入路齿状突磨除术的护理

    作者:刘玉蕊;葛爱莉;刘宗琼

    寰枕畸形主要是枕骨底部及第一、第二颈椎发育异常.此病还包括其它多样畸形,除骨骼为主的发育异常外还合并有神经系统和软组织发育异常.其中颅底陷入是寰枕畸形中常见的一种,常伴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颅底陷入主要是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组织内翻,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并进入颅骨大孔,后颅窝体积减小.有相当病例合并脊髓空洞.

1179 条记录 2/59 页 « 12345678...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