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d:YAG激光治疗海绵状血管瘤50例分析

    作者:王海东;刘增庆;管强;杨笑非;韩锋

    我科自2007年起单纯采用Nd:YAG及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全身不同部位、不同深度海绵状血管瘤取得较好疗效.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门诊及住院收治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13~50岁,平均32岁.单纯表浅部位海绵状25例,肌间海绵状血管瘤12例,同时累及表浅及深部组织的13例,累及四肢24例,会阴部及臀部的10例,躯干的有16例.瘤体直径:2~14.5 cm.表面皮肤伴或不伴有蓝紫色,体位试验阳性,病变部位有憋胀不适,合并血栓形成者可有疼痛症状.所有患者均行彩超及核磁共振检查,了解病变的部位及深度,与周围组织及深静脉和动脉的关系,排除先天性动静脉瘘引起的血管异常扩张.

  • 不同亚型库欣综合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变化

    作者:崔佳;窦京涛;杨国庆;臧丽;金楠;陈康;杜锦;谷伟军;王先令

    目的 分析不同亚型库欣综合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变化及反应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50例行体位试验检查的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128例,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22例.对各组体位试验前后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血浆醛固酮浓度(PAC)、PAC升高比例、立位4h的PAC/PRA (ARR)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库欣综合征患者卧位PRA 0.5(0.2,1.3)μg·L-1 ·h-1、PAC(285.0±128.1)pmol/L处于正常范围,血管紧张素Ⅱ(48.9 ±20.1)ng/L在正常偏高水平,经过体位改变的刺激后,PRA 2.4(0.9,5.7)μg·L-1·h-1、PAC(470.1±193.9) pmol/L升高较明显,立位ARR接近正常人上限.(2)根据病因分类,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组卧位PAC低于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组[(274.2±125.0)pmol/L比(348.0±130.4) pmol/L,P<0.05],而PAC升高比例高于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组[(81.2±69.3)%比(49.7±26.4)%,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卧位PAC与卧位PRA及ACTH水平呈正相关,PAC升高比例与卧位ACTH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库欣综合征患者体位试验反应与正常人类似,RAAS并未受到明显的激活或抑制,而ACTH对PAC及反应性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非依赖性肾上腺皮质大结节样增生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庆玲;郭若汨;陈黎红;尹琼丽;王一娜;陈燕铭

    目的 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皮质大结节样增生(AIMAH)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AIMAH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 10例患者中7例有典型库欣综合征表现,3例仅有高血压或高血糖等非特异性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浆ACTH水平低下,皮质醇分泌节律紊乱,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被抑制,CT或磁共振成像示双侧肾上腺结节样改变,病理诊断符合AIMAH.4例患者体位试验阳性.3例患者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5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2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随访10~ 89个月,单侧肾上腺切除者3例血尿皮质醇在正常范围、对侧肾上腺无明显增大,2例复发后(1年、2.5年)行对侧肾上腺切除术.口服普萘洛尔药物治疗者分别于5个月、18个月病情复发或进展而停药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结论 AIMAH是库欣综合征中病因独特的临床亚型,有其特有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AIMAH的发病可能与肾上腺异位受体的表达有关,对体位试验(+)的患者可考虑先行普萘洛尔药物治疗,治疗无效者或复发者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症状不缓解或复发者可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

  • 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诱发试验的研究

    作者:孟昭进;张建新;倪志军;彭新;王鹏;单希征

    目的 探讨运用自主研制的SRM-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疗系统在上半规管BPPV的诱发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将367例高度怀疑BPPV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81例依序进行Dix-Hallpike试验及SRM-Ⅳ BPPV诊疗系统采用后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和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检查,有20例被确诊为上半规管BPPV;另一组186例检查顺序相反,共有21例被确诊为上半规管BPPV,观察并记录该41例确诊为上半规管BPPV的每位患者每种体位下的特异性眼震,计算每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并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ix-Hallpike试验中有26(63.4%)例患者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SRM-Ⅳ后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中有28例(68.3%)患者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SRM-Ⅳ上半规管BPPV中有35例(85.4%)患者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Dix-Hallpike 试验与SRM-Ⅳ后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M-Ⅳ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对上半规管BPPV检出率高于其余两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M-Ⅳ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对上半规管可产生有效的刺激,对诊断上半规管BPPV敏感性高,此方法应该在临床得到推广.

  • 颈部囊性异位胸腺一例

    作者:冯卫华;牛军杰;李玉军

    患者男,4岁.偶然发现右颌下无痛性肿物7 d.体检:颌面对称,右颈上部平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上1/3处扪及囊性肿物,质软、边界欠清,无触痛,无搏动性,与皮肤无粘连,体位试验(-).张口度和开口口形正常.

  • 平阳霉素加碘油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

    作者:郭兰涛;王大维;刘晓慧;谷宇新;段玉芹

    笔者采用平阳霉素加碘油行瘤腔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995~2003年间57例单发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女40例,男17例,年龄2.5~40岁.颊部17例,腮腺咬肌区11例,舌体部18例,舌根及咽侧4例,口底7例,瘤体大小均在4.0cm×4.0cm×3.0cm以上.1例体积大者在颊部约10cm×6cm×4cm大小.本组病例均表现为巨大包块.患者多因局部畸形或功能障碍而就诊.静脉畸形在皮下者皮肤色泽正常,在黏膜下者黏膜呈紫兰色,质地柔软,界限不清,压缩感明显,有的瘤体内可触及小硬结(静脉石),体位试验阳性,瘤体穿吸为可凝固之静脉血则确诊为静脉畸形.

  • 先天性颊脂垫假疝1例

    作者:李志来;王志华;李容新;胡闻;王来平

    患者,女,27岁.因右颊部无痛性包块渐增长3年余于1998年10月15日入院.检查:右颊部有4.0cm×2.5cm隆起区,界限尚清,质地柔软,向上方推压可消失,但余下枣核大小较实包块,无压痛.体位试验阴性,穿刺阴性.全身检查正常.临床诊断:①先天性颊脂垫假疝;②海绵型血管瘤待排除.于1998年10月24日在局麻下行右颊部包块切除术.在右腮腺导管下方1.0cm处,向口角方向作4.0cm水平切口,切开粘膜及粘膜下层,见一团脂肪组织突出,牵拉并向上方分离,其上端有紫红色包块约2.0cm×1.2cm,破裂出血,内有绿豆大小结石1枚,完整切除包块.术后抗生素治疗,八日痊愈出院.病理报告:右颊部脂肪组织.镜下:大量成熟脂肪组织,其间可见血管腔呈海绵状结构,灶性分布.

  • 颌面部血管畸形的临床治疗

    作者:陈光;王永海;耿文彦;李凤和;周曙航;赵然

    颌面部血管畸形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病变,我科自1997年2 月起共治疗各类血管畸形患者64例 ,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6个月~36岁。依据临床病史及体位试验检查,病变较大者则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鉴别诊断,血管畸形分别为低流量者48例及高流量者16例, 见附表。

  • 非ACTH依赖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病1例报告

    作者:李庆玲;杨川;严励;陈黎红

    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AIMAH)是库欣综合征的一种单独临床亚型.本病比较少见,易与其他库欣综合征相混淆.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42岁,因"头痛3年、夜尿增多2年"就诊.3年前,患者感持续性额顶部胀痛,查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服用多种降压药,但血压控制较差.后出现夜尿增多,每晚5~6次,无其他不适.近1年出现月经紊乱,2~3个月/次,无库欣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无长期使用过激素史.体格检查:血压180/100 mmHg,体重指数( BMI) 25.4,腰臀比0.99,满月脸、水牛背、发际下移,眉毛浓密,皮肤菲薄.右下肢可见数个皮下淤斑.全身皮肤、黏膜无牛奶咖啡斑、紫纹、色素沉着、痤疮.心肺腹查体无特殊.

  • 体位改变对胡桃夹现象患儿血尿的影响

    作者:岳智慧;陈述枚;孙良忠;莫樱;蒋小云

    目的 观察胡桃夹现象(NCP)患儿不同体位时血尿的变化.方法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伴NCP的无症状血尿患儿25例,采取胸膝卧位和直立挺腰位后留尿,分别用位相显微镜检测尿红细胞形态和数量.以28例无NCP的无症状血尿患儿作对照.结果 NCP组患儿胸膝卧位时尿正形红细胞数量(中位数500个/ml)显著低于直立挺腰位(中位数4 500个/ml,P=0.00);而尿畸形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8 000个/ml和2 500个/ml,P=0.233).对照组患儿胸膝卧位时尿正形红细胞(中位数2 000个/ml)与直立挺腰位(中位数1 000个/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畸形红细胞数量(中位数分别为10 500个/ml和12 500个/m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134).结论 NCP患儿在胸膝卧位时尿中排出正形红细胞数量显著低于直立挺腰位,提示不同体位可影响NCP患儿血尿定量;体位试验有可能作为胡桃夹现象的辅助诊断.

  • 颌面部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术中大出血一例

    作者:刘云国;牟玮;李强

    患者女,22岁.因反复口腔出血7年,左面部无痛性包块1年余入院.6岁时曾因"左耳前血管瘤"行微波治疗.体格检查见颌面部左右不对称,左面部皮肤隆起,皮温稍高,触及4 cm×5 cm大小的包块,质软,可扪及搏动,边界不清,可随皮肤推动,无压痛,体位试验阳性,闻及吹风样杂音.左侧下颌磨牙后区隆起,呈淡红色,触之易出血.入院后仍数次出血,出血量约50~70 ml不等,经处理后止血.

  • 肾上腺腺瘤型醛固酮增多症75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晓静;金文胜

    目的探讨醛固酮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病理证实的75例醛固酮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多,平均收缩压(169.45±22.65)mm hg,高227 mm Hg,平均舒张压(105.17±12.42)mm Hg,高135 mm Hg.脑出血6例,脑梗死3例,心肌梗死2例.71例有低血钾,血钾(2.67±0.48)mmol/L,尿醛固酮(ALD)较正常升高,为(58.05±44.55)nmol/24h,立位醛固酮与卧位醛固酮相当或降低49例,占71.0%(49/69),升高20例,占29.0%(20/69),其中8例(11.6%)升高值超过30.0%.71例手术前CT考虑为腺瘤,诊断准确率为94.7%,以大面积计算瘤体,CT值(2.05±1.48)cm2,术后病理值为(3.94±2.66)cm2,P<0.01.结论醛固酮瘤以高血压、低血钾常见,立位醛固酮与卧位醛固酮比较,多数正常或降低,但也有部分升高,CT准确率为90.7%,结合体位试验及CT结果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术后病理提示实际大瘤体面积较CT所测瘤体面积大.

  • 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1例

    作者:王学海;张建新;孟昭进;刘秀玲

    目的:探讨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诊断和治疗的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上半规管BPPV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诊断及复位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SRM-Ⅳ模拟Dix-Hallpike试验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28例(68.3%),其中眼震伴有向地扭转的成分19例,不伴有扭转成分9例;SRM-Ⅳ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35例(84.6%),其中眼震伴有向地扭转的成分30例,不伴有扭转成分5例。在所有41例患者中有38例能通过两种诱发试验对受累侧别做出判断,其中因诱发眼震伴有扭转成分而判断侧别30例,单侧诱发诱发出垂直向下眼震且不伴有扭转成分3例,双侧诱发出垂直向下眼震5例,且不伴有扭转成分,但因眩晕及眼震的强度有明显差别而判断出侧别,患者对受累侧别不能判断3例。在能判断出侧别的38例患者中有左侧上半规管受累25例,右侧上半规管受累13例。对41例采用SRM-Ⅳ上半规管BPPV复位法进行治疗,通过一次治疗痊愈2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结论上半规管BPPV临床上被越来越重视,应用SRM-ⅣBPPV诊疗系统对上半规管BPPV进行诊治效果好,应该在临床得到推广。

  • 面部神经纤维瘤误诊1例报告

    作者:陈涌;段瑞平;骆琦

    患者,男,16岁.8年前发现左面部弥散性肿大,面部不对称,曾到多家医院就诊,穿刺抽出血性液体.诊断为"面部血管瘤".未予治疗.现肿瘤增大明显,要求手术治疗收入院.体检见:全身皮肤多处咖啡色斑,约3.5 cm×2 cm~1.0 cm×0.5 cm不等.专科检查:面部左右不对称,左面部自眶下、鼻翼、唇颊部、腮腺区及颞部呈弥散性肿胀,质地柔软,无压痛.左眶下深部可触及结节状物,质较硬,左鼻翼皮肤呈咖啡色斑.体位试验阴性,左颞区可扪及条索状物,质地较硬、不活动.

  • 幼儿颌下脂肪瘤1例

    作者:鱼灵会

    患儿,男,年龄7个月,发现左颌下无痛性肿物5个月,逐渐增大来就诊。检查:全身情况无异常,颜面不对称,左颌下区饱满,皮肤色泽正常,可触及4 cm×5 cm大小肿物,质软分叶,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口底无隆起,颏下偏左有2 cm×3 cm大肿物后极与颏下肿物前极相接触,性质相似,无波动感,体位试验阴性,穿刺未抽出内容物。B超检查为实性包块,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呈网络蜂窝样。

  • 体位试验对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的价值

    作者:邢玉微;邹俊杰;石勇铨;刘志民

    目的:探讨体位试验对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的价值。方法将9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分为醛固酮瘤组(43例)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组(48例),比较2组的一般特征及体位试验后肾素活性、醛固酮的变化特点。结果2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收缩压、舒张压、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醛固酮瘤组滴注生理盐水后肾素活性低于 IHA组,而滴注生理盐水后血浆醛固酮及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均高于 IHA 组(P 均<0.05)。体位试验显示醛固酮瘤组患者立位血浆醛固酮较卧位下降的有19例,升高的有24例,其中升幅小于30%的有5例,大于30%的有19例;IHA 组患者立位血浆醛固酮均较卧位升高,其中升幅小于30%的有 8例,大于30%的有40例。立位醛固酮升高的醛固酮瘤患者中,升幅小于30%者的百分率(20.8%)与IHA 组(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体位试验有助于直接确定立位后醛固酮下降的醛固酮瘤,但对于立位后醛固酮上升者,仍需综合相关检查判断其分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