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红花注射液致全身过敏性皮疹1例/麻风垂足误诊外伤垂足1例/食管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

  • 自我按摩"十要穴"

    作者: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1."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

  • 腓骨肌萎缩症-家系报道

    作者:黄丽敏;江新梅;常颖;高凤娟

    腓骨肌萎缩症(CMT)占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80%-90%,临床特征为[1]双足内侧肌和腓骨肌进行性无力和萎缩,累及双上肢时呈爪形手,可伴有弓形足及垂足,双下肢腱反射尤其是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病人可伴有轻到中度感觉减退。现将诊断为 CMT 一家系进行报道,总结临床特点。

  • Ilizarov牵伸技术在外伤性垂足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尹燕军;牛勇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牵拉技术治疗外伤性垂足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2月~2006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8例外伤性垂足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8~52岁,平均34.6岁.垂足产生原因:小腿胫前外侧肌群断裂或缺损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腓总神经损伤2例,股骨髁上骨折并腘动脉断裂1例.踝关节强直范围为跖屈50°~65°.术中将准备好的牵拉架套入小腿及足部的相应位置.在钢环对应平面交叉穿入2 mm克氏针并固定于Ilizarov牵拉架上,术后3~5 d开始以1~2圈/d,4次/ d 的速度旋转踝关节前、后方的调节螺纹杆,使足环带动患足逐渐背伸,使垂足畸形逐渐得以纠正.当垂足提拉达到或超过中立位后停止牵拉,但继续使用牵拉架固定2~3个月以巩固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21个月,平均12.5个月.患足均矫正至中立位,有3例患者踝关节可主动背伸至10°,行走功能均良好.有1例患者1个针道发生感染,经输用抗生素,加强针道护理,保证针道引流通畅,感染逐渐控制.无1例发生皮肤坏死、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全部患者垂足畸形无复发.[结论]应用Ilizarov牵拉技术治疗外伤性垂足较以往的治疗方法有明显的先进性,值得推广.

  • 局麻下施行胫后肌腱移位术2例报告

    作者:孟祥起;李杰

    足下垂是麻风病腓总神经损伤所致.表现为垂足、垂趾、跨阈步态和内翻.对联合化疗后遗留的此种畸形,经1年以上多种理疗不能奏效者,采用胫后肌腱移位术,代替胫前肌功能,可使症状改善.以往胫后肌腱移位术多采用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麻醉,我们对2例胫后肌腱移位术病人采用了局部浸润麻醉,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胫后肌腱前移术矫治麻风垂足的远期效果

    作者:严良斌;张国成;郑逖生;吴余乐;钱坚革;居建文

    目的:了解胫后肌腱前移术矫治麻风垂足的远期效果.方法:近3年随访了1985~1996年部分手术患者,对其80例82只足的步态、踝关节主动背屈、跖屈功能、移位肌肌力变化、有无足部畸形、溃疡发生以及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等进行检查和记录,并结合标准综合评定手术疗效.结果:随访82只足中,远期效果优51足、良17足、尚可12足及无效2足.其中:移位肌止于骨孔37足中,优良31足,2足移位肌腱滑脱.移位肌止于肌腱的45足中,优良37足,3足发生轻度的内翻,2足出现垂趾,2足肌腱止点处皮下粘连,3足发生溃疡,3足内翻复发.骨间膜法与皮下隧道法不论移位肌的止点是骨孔还是肌腱其术后优良足无差异(P>0.05).结论:胫后肌腱前移术加跟腱延长术矫治麻风垂足可获得优良的远期效果,选择移位肌腱路径及止点应依据垂足合并足内翻的程度、垂趾以及骨质疏松的有无,胫腓骨下段间隙的大小来确定.手术前、后移位肌肌力锻炼和步态训练也属必要.

  • 2235例麻风垂足的分析

    作者:严良斌;张国成;李文忠;郑志菊;陈祥生;余美文

    目的:了解麻风垂足的患病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江苏11个县市存活的麻风治愈者及现症患者为调查对象,资料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麻风垂足的患病率为15.7%,单足(13.62%)高于双足(2.07%),男性(16.39%)高于女性(13.84%),现症及复发病人(31.28%)高于治愈者(15.07%),BT、BB型麻风占23.56%及20.96%.麻风病期在5年以内发生垂足的少菌型麻风(72.41%)高于多菌型(50.47%);发生过麻风反应的患者垂足占33.75%.垂足有足底溃疡(21.21%)、足骨破坏(19.17%)及足畸形(27.43%)多于无垂足的溃疡(15%)、骨破坏(15.09%)及足畸形(20.19%).989只垂足可通过手术矫治,要求治疗者只占30%.结论:麻风垂足以男性、现症及复发病人多见且以单足为主,垂足发生的足底溃疡及足畸形明显增多,三分之二的垂足失去了手术矫治的机会,70%的患者对垂足的治疗没有信心.麻风垂足的发生与麻风诊断和治疗的延迟、麻风反应及麻风型别的不同有明显的关联.

    关键词: 麻风 垂足
  • 胫后肌移位术矫治41只麻风垂足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载明;陈家琨

    我院对开展胫后肌移位术矫治麻风垂足手术的38例患者(41只垂足)随访5~37年.根据术后足背屈度,步态评估,其中优27只,良8只,尚可5只,无效1只,有效率98%.疗效与胫后肌肌力、垂足的畸残程度、跟腱挛缩和手术方法有关,骨孔法优于皮下法.作者选择4例将麻痹的胫前肌取出,末端固定于胫后肌止点,近端缝于腓肠肌,术后未发生足弓变平.对肌腱脱落,作者作了手术改进取得较理想效果.

  • 麻醉后体位不当引起腓总神经压迫伤9例报告

    作者:肖伟平;彭太平

    临床上行下肢或腰部骨科手术时,由于麻醉作用,在术中或术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双下肢常暂时失去主动运动的功能,若此阶段下肢放置体位不当,易引起腓总神经受压,造成压迫伤.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功能可完全恢复;若发现较晚,则可给患者带来垂足,足背外翻,伸趾受限伴小腿外侧皮肤,足背皮肤感觉消失等严重的后果.自2001年9月~2004年6月,作者收治9例因麻醉后体位不当引起的腓总神经压迫伤,为了降低该类损伤的发生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 腓骨肌萎缩症1例报告

    作者:杨培全;龙健中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于1997年4月出现双下肢力弱并逐渐萎缩,病症缓慢加重.自2000年1月份起,逐渐出现站立、行走不稳定,垂足.

  • 预防垂足集束化管理在多发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谭杰;肖欢;汤曼力

    目的 探讨基于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及集束化措施的预防垂足管理在多发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9月收治的多发伤危重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229)和观察组(n=2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将多发伤危重患者垂足发生率纳入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并建立集束化预防措施进行管理,比较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前后患者垂足发生率、垂足相关知识知晓率,护士垂足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垂足发生,观察组垂足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专科质量管理后护士垂足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将多发伤危重患者垂足发生率纳入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管理,应用标准的集束化预防措施,提高了患者、照顾者及护理人员的垂足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效地控制了多发伤危重患者垂足的发生.

  • 腓骨肌萎缩症1例报告

    作者:杨培全;龙健中

    患者,女,42岁,于1997年4月出现双下肢肌力弱并逐渐萎缩,病症缓慢加重,2000年1月起,逐渐出现站立、行走不稳定,垂足.双下肢无肉跳、麻木感,无腰背疼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 胫后肌两种移位术式矫治麻风垂足的远期疗效

    作者:钱坚革;姚伟华;钱崇祖

    目的分析胫后肌移位术矫正麻风致垂足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并比较皮下法和经骨间膜法不同肌腱路径及不同肌腱止点的远期效果. 方法 2001年1~10月对近10年的37例患者进行家庭随访.对患者的步态、踝关节的主动背屈和跖屈、移位肌肌力变化、足部畸形和溃疡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手术疗效的评价等进行检查和记录,综合评定手术疗效. 结果胫后肌移位术经皮下隧道法22例,经骨间膜法15例;肌腱止于骨孔9例,其余均止于肌腱.所有患者均行跟腱延长.手术总优良率达86%.经骨间膜法的主动背屈功能优于皮下隧道法.获得随访时间35例(1例失访,1例死于肿瘤),随访时间2~11年,平均4年.有14例出现轻度足内翻,主要发生在经皮下隧道的患者;与经骨间膜法的13例中仅出现2例相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并发症:垂趾5例;小腿肌肉萎缩4例;肌腱吻合处断裂与肌腱粘连各1例. 结论胫后肌移位术矫正垂足可获优良的远期效果,应尽量采用经骨间膜法胫后肌移位术以避免术后并发足内翻.

  • CPM康复仪对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及护理

    作者:吴爽;张玉珍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大的屈戊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在踝关节上,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当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以及下肢手术后,都会因治疗过程中的固定及本身的损伤等原因造成踝关节功能障碍,如垂足、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

  • 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作者:邹艺;刘英;李素荣;胥勋成;高国勋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即夏科-马里-图思病(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CMT)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和分析28例CMT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主要症状有弓形足、垂足、鹤腿和腱反射消失;21例患者EMG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25例患者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延长.14例患者下肢SCV未引出,12例患者下肢MCV未引出,正中神经SCV有6例未引出,而对应的MCV只有2例未引出.结论:该组CMT患者电生理特点为EMG呈神经原性损害.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感觉、运动神经均受累,感觉神经病变重于运动神经.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腓骨肌萎缩症的可靠方法.

  • 湖北省836例麻风畸残矫形手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作圣;常登宇;叶建君;刘伟;熊昌富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历年治愈麻风畸残患者644人,其中男391人,女253人,年龄(35~63)岁,平均55岁,畸残发生时间(2~25)年,平均14年.进行了836例矫形手术,其中兔眼矫形285例,面瘫68例,睑外翻168例,垂足80例,白内障219例,截肢16例.

  • 创伤缺血致小腿广泛性钙化一例

    作者:熊革;罗永湘

    患者男,34岁.因右胫前枪伤垂足10年入院.子弹由小腿上段前外侧打入,从后内侧穿出,无骨质损伤,此后出现垂足、小腿前外侧及足背皮肤暗灰、感觉减退,以及小腿肌肉萎缩等症状.此次就诊时,右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右小腿外侧皮肤薄而粗糙,皮温明显降低,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躅长伸肌肌力0级,踝关节不能背伸,膝关节活动可.诊断为"右小腿腓总神经损伤,右胫前动脉损伤".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