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移位1例

    作者:狄多福;常玉金;范俊霞;王芳;毕肇鹏;杨力

    患者女,35岁.2005年3月在我院超声诊断为室间隔膜部缺损,心底大血管短轴切面测得缺损约13 mm.2006年5月在外院做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采用对称性封堵器.2007年11月该患者在我院自然分娩一足月婴儿.以后每年超声检查心脏均未见异常.近日该患者自觉气短、胸部不适来我院检查,心脏超声多切面扫查见封堵器移位,封堵器左盘片悬挂在室间隔的右室面,随着心动周期而颤动,彩色多普勒显示未见残余漏.

  • 超声心动图在外科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漏介入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军;张军;薛洁;朱霆;左健

    目的 探讨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介入封堵治疗的超声心动图筛选适应证及价值.方法 应用HP 55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查13例拟行封堵术的残余漏患者,术前观测左右室侧残余漏口大小、漏口残端距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距离,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护引导,术后追踪随访.结果 残余漏部位、残余漏左右室侧大小心血管造影检查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一致,残余漏距主动脉右瓣距离(2.1±1.6) mm(0~6.9 mm),距三尖瓣(2.3±1.8) mm (0~5.4 mm).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封堵器,2例封堵术后少量残余分流,1例于术后3个月消失;1例术后1个月仍有分流,现在随访观察中.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外科修补术后间隔残余漏介入封堵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护引导、术后随访有着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 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初步研究

    作者:宋会军;徐仲英;蒋世良;赵世华;黄连军;郑宏;胡海波;吴文辉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介入治疗的方法学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年龄在7~58岁之间的12例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行介入治疗.封堵材料为Amplatzer非对称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AVSDO)和对称性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VSDO).距手术修补时间平均为(10.2±5.5)年;9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3例为法乐四联征(TOF)术后患者;8例修补术后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1例修补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安装了永久起搏器.以经食道超声(TEE)或经胸超声(TTE)以及左心室造影测量残余漏大小.9例患者各有1个残余漏口,3例患者右心室面有两个残余漏口.结果:超声及左心室造影所测残余漏直径分别为3~10 mm和4~10 mm,所选用封堵器直径为4~12 mm,封堵15分钟后造影示11例残余漏完全封堵,1例残留少量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及其它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安全有效,其远期效果需长期随访观察.

  • 应用探条辅助输送系统微创封堵心尖部室间隔缺损

    作者:李红昕;郭文彬;梁飞;朱梅;张海洲

    目的:介入封堵心尖部室间隔缺损(AVSD)很困难。体外循环下开胸修复AVSD,创伤大,显露差,容易发生残余漏。本研究报告在心脏跳动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AVSD的方法、可行性和效果。

  • 第52例:临床表现反复发热伴栓塞

    作者:吕怡;刘剑州;陈未;方理刚

    患者女性,23岁,因“反复发热9个月,右侧肢体无力1个月”于2016年7月7日急诊入院.患者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发热、寒战,伴头疼,体温高为40℃,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生素治疗(具体方案不详),抗生素使用疗程3~10d不等.使用抗生素期间患者体温可降至正常,停用抗生素7~15d后体温再次升高.2016年5月患者因间歇发作言语不利,一过性意识丧失和复视,于当地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可能,给予静脉输注甲基泼尼松龙,剂量从240 mg/d渐减量至80 mg/d,随后更改为口服泼尼松龙50 mg/d,入我院时泼尼松龙剂量调整至20 mg/d.

  • 室间隔缺损残余漏介入治疗术后溶血一例

    作者:陈峰;秦永文

    患者女,30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30年"来我院就诊.曾于1986年在外院行"法洛四联征矫正术",术后恢复好.

  • 双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后再通一例

    作者:宋会军;徐仲英;胡海波;吴文辉

    患者女,31岁,因"活动后气短4年余"来我院就诊.患者8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us,PDA)在我院行直视闭合术及二尖瓣环缩术.术后超声示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消失.入院查体:胸骨左缘Ⅱ~Ⅲ肋间可闻及Ⅲ/6级连续性样杂音.心脏彩超示PDA术后残余分流,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残余漏直径约为6 mm;右心导管检查示术前肺动脉压为53/24(37)mm Hg(1 mm Hg=0.133 kPa),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为1.46.经交换导丝由股静脉途径送入9F长鞘至降主动脉,以Amplatzer法行残余漏封堵.

  • 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作者:伍伟锋;郭盛兰;黄凯;刘唐威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VSD修补后出现残余漏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过去治疗主要是二次手术再修补,近年来有作者认为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VSD残余漏的良好方法,但有关这方面的专门报道还很少.我们于2004年12月~2005年1对3例VSD残余漏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报告如下.

  •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外科治疗

    作者:高文根;汪曾炜;张仁福;朱洪玉;宫汉东;王军;王辉山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室缺)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残余漏的易发部位.方法 1979年1月至2003年5月对37例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患者行手术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19例、法洛四联症术后室间隔残余漏17例、右心室双出口术后室间隔残余漏1例,占同期心脏手术的0.21%(37/18 000).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3个月~53岁,平均(16±12)岁.全组以室缺术后再度出现心脏杂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手术用补片修补残余漏26例,直接缝合残余漏11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5%(2/37);手术成功35例,术后随访3个月~15年,疗效满意.结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多见于三尖瓣隔瓣根部,其次为第二和第一转移针处;室间隔缺损残余漏二次手术效果良好.

  • 经皮胸前穿刺封堵室间隔缺损残余漏

    作者:莫绪明;戚继荣;彭卫;庄著伦;王智琪;杨玉忠;冯宇;郁迪;左维嵩

    目的 探讨通过经皮胸前穿刺技术治疗先心病术后残余分流患儿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5年3月,4例患儿接受了经皮胸前穿刺室间隔缺损(VSD)残余漏封堵术.男2例,女2例;年龄4岁9个月至11岁7个月;体质量18~44 kg;分别为婴儿期接受VSD修补术后4年、法洛四联症术后3年、主动脉弓缩窄合并VSD术后3年以及VSD术后1年,残余漏大小在4.8~6.8 mm,分别位于膜部、嵴内或干下.患儿均于胸前区左侧第4或5肋间穿刺进入右心室,导丝通过残余漏口入左心室,在导引钢丝引导下,经输送鞘管置入封堵伞.结果 4例置入封堵器均成功,共置入4枚,等边伞和偏心伞各2枚,大小7~9 mm.患儿术中、术后超声心动图均显示残余分流消失,各瓣膜均无新的反流,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患儿术后随访1年余,心功能均良好.结论 经皮胸前穿刺行VSD残余漏封堵可行,适用于需再次手术患儿.

  • 经皮胸前穿刺封堵室间隔缺损的近期效果

    作者:莫绪明;戚继荣;彭卫;武开宏;庄著伦;王智琪;杨玉忠;冯宇;郁迪;左维嵩

    目的 观察经皮胸前穿刺技术对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近期效果,进一步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5年3月,22例患儿接受经皮胸前穿刺VSD及VSD残余漏封堵术.男15例,女7例;年龄2岁6个月~11岁7个月,体质量13.5~44.0 kg.6例为术后残余漏,残余漏大小4.8~7.0 mm,分别位于膜部、嵴内或双干下;余16例为单纯VSD,缺损大小3.5~5.1 mm.患儿均于胸骨左侧第3或4肋间穿刺进入右心室,21例导丝顺利通过VSD入左心室,在导引钢丝引导下,经输送鞘管分别置入5~10 mm VSD封堵伞各1枚;1例穿刺点选择不当,术中改经胸小切口封堵.结果 21例患儿置入21枚封堵器,等边伞18枚,偏心伞3枚,大小5~10 mm.患儿术中、术后超声心动图均显示残余分流消失,各瓣膜均未出现新的反流,无手术死亡及意外并发症.术后4例超声心动图见心包腔内心底部5~7 mm积液,观察后无加重,未予以处理.所有患儿术后随访1年余,心功能良好.结论 经皮胸前穿刺行VSD或VSD残余漏封堵可行适用于需再次手术患者及单纯VSD患者,近期效果良好.

  •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16例

    作者:吴明营;余翼飞;李功宋;朱朗标;王冬青;苏鸿熙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常发生残余漏.1982年1月至2000年1月我们共为16例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者再次手术,现就VSD残余漏的预防和处理讨论如下.

  • 经胸小切口导管封堵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

    作者:王承;潘欣;张卫;陆静;吴卫华;方唯一

    二尖瓣置换术是当前常见的心脏外科手术之一,二尖瓣瓣周漏( paravalvular leak,PVL)是其特有的手术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2.6%[1],远高于主动脉瓣PVL(2.3%).二尖瓣PVL的治疗以往多采用再次外科开胸手术修补PVL或再次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易出现残余漏等缺点导致外科处理较为棘手.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展了经胸小切口二尖瓣PVL的导管封堵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再修补术32例

    作者:韩继彪;邹良建;陈和忠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出现残余漏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1990年1月~2003年7月,我们共行 VSD 及法洛四联症(TOF)修补术 3 675例(均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病例),VSD 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41例(发生率为1.1%,残余漏直径小于3 mm 9例),再次手术治疗32例.

  • 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分析

    作者:丁怀兰;王海燕

    目的 评价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残余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1例患者,年龄4~36岁,其中膜部VSD术后7例.嵴内型VSD术后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术后残余漏直径为4~10mm.9例为1个残余漏口,2例为2个残余漏口.结果 左心室造影7例膜部瘤的左室面直径8~16mm,漏口均在膜部瘤的出口.其中2例残余漏有2个孔,分别为2、6mm和6、8mm,两孔之间距离分别为2和8mm.前1例放置VSD为9mm边4mm封堵器缺损消失,后1例用VSD 9mm和10mmVSD封堵器.5例膜部4、5、5、6、6用6、8、8、9、9mm VSD封堵器.4例嵴内型3、5、5、6mm用8、10、10、11mm偏心封堵器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10例无残余分流,1例有2个孔放1个封堵器的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升主动脉造影无主动脉瓣返流.随访1~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有残余分流的1例在3个月后消失.全部惠者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封堵器无移位,无主动脉瓣返流.结论 本研究显示经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

  • 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防治

    作者:王金龙;王其敏;王孝东

    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血液破坏、心功能衰竭、心内感染等.自1995年3月-2005年12月,我们共修补小儿VSD 467例,术后发生残余漏19例(4.07%),其中16例行二次手术修补,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室间隔缺损残余漏的防治

    作者:邓盛;刘邕波;况竹生;熊荣生

    目的探讨26(7.01%)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374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出现26例残余漏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认为造成残余漏除技术原因外,还与修补的方法有关,随访21例至今,Echo示自行闭合4例,缩小6例,二次手术修补VSD 1例,无死亡.结论提高修补技术及选择适当的修补方法,是避免残余漏的发生及防治的关键.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残余漏
  • 国产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万强;薛成相;宋海波;杨荣泉;于军;汤洪;李永惠;王菲

    膜部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打开胸腔,切开心脏才能实施修补,但外科手术心脏停搏时间长,风险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残余漏发生率高.自1988年Lock等[1]首先报道用双伞形封堵器关闭肌部室间隔缺损取得成功,2002年美国AGA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新型自膨胀性非对称型双盘状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由于进口器材费用昂贵,限制了应用.自2002年12月以来,我们应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1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室间隔缺损修补后残余漏的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作者:吴明营;汤楚中;余翼飞;朱朗标;梅运清;王冬青

    目的探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残余漏的手术疗效及预防VSD残余漏的要点.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年内收治的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再次手术18例,均为先天性膜部VSD,首次手术中缺损直接缝合修补者4例(直径<1.0cm),1例术中停体外循环后发现右室表面震颤,立即再次修补,3例术后早期分别因血红蛋白尿、严重心脏杂音及心功能不良再次手术.首次手术中缺损采用补片修补(直径>1.0cm)14例术后晚期(>6个月)再次手术,除一例仅因心脏杂音外,其余均因有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及x线胸片示心影大、肺血多,ECG示左室肥厚等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示VSD残余分流明显.结果2例死亡,2例仍存在残余漏,14例痊愈.结论良好的术野显露、准确的手术操作及丰富的手术经验是防止VSD修补后残余漏的主要因素.再次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手术的关键在于避免损伤性大出血及准确地修补残余漏.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的应用--附1例病例报道

    作者:潘翠珍;周达新;舒先红;管丽华;潘文志;郭克芳;巩雪;葛均波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39岁,25年前因“法洛四联症”于本院行外科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无殊。2013年6月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慌,偶伴气急、头晕症状,休息后可缓解,1个月发作4次。本院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术后:①补片下缘室水平残余分流;②右房(上下径×左右径:69 mm×66 mm)及右室(上下径×左右径:80 mm×58 mm)增大伴轻中度三尖瓣反流;③轻度二尖瓣反流;④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由于耐受力较差,分别在本院于2013年7月3日先行室缺残余漏封堵术,2013年10月18日行经皮导管肺动脉瓣置入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PPVI)。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