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张洪义教授治疗硬皮病验案一则

    作者:许晓玲;宋伟庆

    张洪义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老年病、糖尿病及其合并症、顽固性失眠等方面有较深造诣.擅长运用整体调节之法,治疗内科多种疑难疾病,疗效卓著.现总结张教授治疗硬皮病验案一则,以飨读者.患者,女性,71岁,2007年12月1日初诊.主诉双上臂及胸背出现小白斑点,皮肤紧绷进行性加重3个月.3个月前发现脸部皮肤呈浅棕色,继则出现浅色斑点,应用皮炎平等一个月无效.其后辗转多家医院诊治无效.2007年10月13日于第一中心医院免疫科检查:抗核抗体(ANA)1:1000、抗核提取物抗体(+)、DNA拓朴异构酶-1(Scl-70)(+)、血沉(ESR) 38 mm/h、体温36.3℃、血压140/70 mm Hg(1 mm Hg=0.133 kPa).

  • 滋阴解毒法治疗未分化结缔组织病1例

    作者:刘维;张迪;吴沅皞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UCTD)的西医治疗常以对症支持为主,必要时可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而不能长期耐受,尤其是绝经后免疫功能紊乱女性患者。中医学无此病名,归属于“痹病”范畴,在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笔者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配合因证施治治疗UCTD,6个月后抗核抗体由阳转阴,定期随访,病人恢复状况良好。现进行报道,以飨同道。

  • 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及相关文献进展

    作者:王浩如

    1病例资料患者,男,62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10天余”入院.入院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达41℃,平均波动在38.5℃左右,伴有咳嗽、咳少量白痰,及乏力、纳差.既往无疾病史.患者曾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为:WBC 1.9* 109/L,N51%,HB 109g/L,PLT 23* 109/L;肝功能检查为:ALT 119U/L,AST 218U/L,白蛋白31.8g/L;血C反应蛋白13.71mg/L;铁蛋白>1500ng/ml;肾功能、血沉、凝血功能、血抗核抗体、血结核抗体、免疫球蛋白等化验指标未见异常.胸部X片显示:未见明显异常.B超检查显示:脾肿大,脾内多发低回声占位;左侧锁骨上、双侧腋下、颈部及腹股沟可见多个淋巴结.骨髓常规检查显示:巨噬细胞增多,嗜血现象明显;偶见多核细胞增多,考虑为嗜血细胞综合征(感染相关).当地医院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替考拉宁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患者发热等症状无明显缓解.

  • 狼疮3号颗粒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振宇;张韵慧;杨新建;孙晓惠;肖尹;娄建石

    目的 通过研究中药狼疮3号颗粒(Langchuang-3 granule,LC-3)对BXSB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模型鼠体重、自身抗体、脾指数、胸腺指数以及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影响,探讨其对SL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BXSB SLE模型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采用动态观察法测定小鼠体重变化,重量法测定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含量;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肾脏中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的含量.结果 中药组及中西药组小鼠体重增长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已降低的胸腺指数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已升高的脾指数作用不明显,西药组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均下调,而中西药组升高的脾指数降低(P<0.01),降低的胸腺指数升高(P<0.05):各给药组自身抗体(ANA)水平均降低,转为阴性(P<0.01);小鼠肾脏IgG、补体C3的荧光强度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LC-3与西药类固醇激素均对BXSB狼疮模型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中西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中药或西药.

  • 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作者:蒋素莹;卢永芳;谢丹萍;张金珍

    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意义.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06例SLE组和30名对照组血清ANA及ANAs中的12种抗体.结果表明:SLE组ANA阳性率为86.8%,ANAs中抗ds-DNA、抗Scl-70、抗Jo-1、抗nRNP、抗Sm、抗SS-A、抗SS-B、抗Ro-52、抗CENP-B、抗AnuA、抗AHA和抗核糖体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8.3%、0.9%、0.9%、35.9%、17.0%、39.6%、18.9%、41.5%、9.4%、29.3%、31.1%和9.4%.ANA和ANAs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与抗核抗体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郭杰;徐新民;华文浩

    目的 探讨线粒体抗体(AMA)阴性和阳性的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率及其相伴抗核抗体(ANA)核型,抗核抗体谱的不同免疫球蛋白抗体分布频率.方法 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122例AMA阳性(AMA+)和46例AMA阴性(AMA-)PBC患者及224例非PBC患者(4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8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80例慢性丙型肝炎、13例酒精性肝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免疫斑点法检测AMA-M2.结果 122例AMA(+)PBC患者中AMA-M2阳性率96.7%;46例AMA(-) PBC患者中AMA-M2阳性率17.4%.AMA阳性PBC患者的核膜型,核点型,着丝点型,核颗粒型阳性率分别是20.5%,7.4%,21.3%,40.2%;高于非PBC组的1.8%,0.8%,2.2%,13.8%(P均<0.01);AMA阴性PBC患者的核膜型,核点型,着丝点型,核颗粒型阳性率分别是17.4%,10.8%,19.5%,45.6%;高于非PBC组的1.8%,0.8%,2.2%,13.8%(P均<0.01).结论 AMA与AMA-M2及ANA部分核型的检测有助于PBC特别是AMA阴性PBC患者的诊断.

  • 健康人群与系统性硬化症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及甲襞微循环检查的差异分析

    作者:于春艳;徐建;张磊;张旗

    目的 分析健康人群及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T)患者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检测及甲襞微循环检查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SSc患者95例作为研究组,根据PHT诊断标准将其分为PHT组(35例)和非PHT组(60例),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行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检测(包括抗RNP抗体、抗Scl-70抗体、抗Ku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PM-Scl抗体)检测和甲襞微循环检查,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Sc患者甲襞微循环检查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总积分由低到高依次为健康对照组<非PHT组0.05),毛细血管流态积分、周围状态积分以及总积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T组抗RNP抗体及抗Scl-70阳性例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PH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抗核抗体谱指标及抗核抗体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c合并PHT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异常,甲襞微循环改变特征明显,因此SSc患者应给予抗核抗体谱检测及甲襞微循环检查,为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做好筛查工作.

  • 抗核抗体荧光滴度判读参考标准的建立

    作者:刘绍伟;姜慧英;田喜凤

    目的 建立一套简单实用的人工判读抗核抗体荧光滴度结果的参考标准.方法 选择卫生部室间质评质控品:均质型1∶1000,颗粒型1∶320.通过3.2倍稀释获得:均质型1∶320、均质型1∶100、颗粒型1∶100样本.随机用四个批次的试剂分别对样本进行测定,运用EUROIMMUN全自动判读仪读取并记录每个样本滴度的灰度值和图像.按照实验室室内质控的建立方法,计算灰度值的均值,该灰度值对应图像作为参考标准图像,并对该图像进行临床验证.结果 计算所得各核型不同滴度的灰度值均值,得到相应图像作为参考标准图像.临床验证,参考标准图像前后人工判读的准确性有所提高(P<0.05),一致性有所提高(P<0.05).结论 通过参考标准的建立能够提高人工判读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利于标准化的建立.

  • 探索双重荧光染色并利用两种不同显微镜在Hep-2细胞上观察抗核抗体荧光模式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硕;梁红艳;姚玉虹;迟伟群;江跃红;吕晓峰;许铁;于晓斐;姜晓峰

    目的 探索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及双重荧光染色法在Hep-2细胞上观察抗核抗体荧光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上抗核抗体呈阳性的血清样本结合到抗原片上,先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4 ',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两种荧光染料孵育,之后在两种不同的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FITC荧光出现的部位是抗原抗体结合处,DAPI荧光出现的部位为细胞核,当通过DAPI荧光对细胞核定位后,可使得FITC的荧光模式更易于观察.本实验通过利用两种荧光标记的方法在两种显微镜上分别观察了斑点型、均质型、着丝点型、核点型、核膜型、胞浆颗粒型——抗高尔基体抗体.结论 综合各种因素,利用双荧光染色法染色,并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对于在Hep-2细胞上观察抗核抗体荧光模式具临床价值.

  • SLE患者ANA、抗ss-DNA、抗ds-DNA及抗E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邱小婷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 继而引起组织、脏器的损伤.本文对SLE患者ANA(抗核抗体)、抗ss-DNA(抗单链DNA抗体)、抗ds-DNA(抗双链DNA抗体)和抗ENA(抗ENA抗体)等自身抗体进行了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现报道如下.

  • 盘状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泌乳素和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

    作者:李海如;俞未一;郑健

    本文检测了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血清泌乳素(PRL)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1 检测对象  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DLE患者21例,男5例,女16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3.9岁;女性患者均未妊娠及哺乳。患者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补体C3、抗核抗体(ANA)、红斑狼疮细胞(LEC)检查。另选32名全身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12名,女20名,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9.7岁。上述受检者均晨空腹采静脉血后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

  • 自身抗体的免疫学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意义

    作者:何宏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个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人症状多变,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较易误诊.近年来,免疫学检测技术逐步发展,对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SL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对患者进行抗双链DNA(ds-DNA)、抗ENA(主要为抗Sm)和抗核抗体(ANA)等自身抗体的免疫学检测,以探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意义.

  • 联合检测ANA、AKA、抗-CCP和RF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冰;郝铁;陈霞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进行性及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RA致畸率高,在发病2年后,即可出现关节的实质性损伤.依据1987年美国风湿协会修订的RA分类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以及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RF阳性患者常常已出现不可逆的关节损伤,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据西方国家报道,患病率为0.2% ~5.3%.我国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发病率0.3%[1].因此,对于RA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早宣教非常重要.本文探讨了抗核抗体(ANA)、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抗核抗体核型分布及核型与特异性抗体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正;陈杰;袁文娟;周珣

    目的 通过对ANA核型分布及核型与特异性抗体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对ANA和ANA谱检测结果判读提供参考.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对449例ANA或ANA谱阳性的结果进行核型和特异性抗体分析.结果 ANA核型分布以核颗粒型为主,占78.2%;核型与特异性抗体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同一种自身抗体可出现不同的荧光核型.结论 ANA和ANA谱同时检测能提高AID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的判断特异性抗体,对AID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自身抗体及自身抗原

    作者:玄昌伟

    我国是慢性肝病的高发区,虽然病毒性肝炎占大多数,但是肝炎病毒感染指标阴性、原因不明性慢性肝病患者的数量也相当可观,其中一部分就是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是一种原因不明、伴循环自身抗体和高球蛋白血症的慢性炎症反应性肝脏疾病[1].

  •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彩红;银广悦;张继领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且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复杂,但由于该类疾病都存在一些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所以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不仅依赖于临床表现,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学实验诊断,特别是实验室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检测[1].通过对ANA类型及其滴度的检测,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就ANA和ANA谱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普鲁卡因酰胺等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核抗体

    作者:康自珍;朱小辉;张玲;吕平;张岩;高晓明

    为了建立药物诱导狼疮(DIL)的动物模型,用普鲁卡因酰胺(Pca)、盐酸肼苯哒嗪(Hyd)和2,2-偶氮-双(3-乙苯基-噻唑啉-6-硫酸 )(ABTS)对不同品系小鼠腹腔给药,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三种药物都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核抗体, Pca诱导小鼠产生抗核抗体的阳性率为25%,而Hyd、ABTS诱导的阳性率均为12.5%. Pca、Hyd和ABTS都能诱导BALB/c小鼠而不是C57BL/6小鼠产生抗核抗体, 其中DNA特异的抗体主要是IgG,而对组蛋白特异的抗体主要是IgM.结果表明在人体导致DIL的药物Pca、Hyd和ABTS能诱导昆明鼠及BALB/c小鼠产生抗核抗体,提示DIL的发生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 快速斑点酶标法检测抗核抗体

    作者:孙德旭;秦苏萍;杜文平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快速斑点酶标法(Rapid-Dot-ELISA,R-Dot-ELISA)检测20份ANA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和20份阴性正常健康者血清的ANA.检测中采用不同浓度的核抗原、不同的封闭液、不同浓度的酶标抗体、不同显色时间,摸索佳检测条件.确定检测条件后,采用R-Dot-ELISA法、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190例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清的ANA,比较R-Dot-ELISA法与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的一致性.结果 核抗原浓度为40~ 160mg/L、封闭液为含1%牛血清白蛋白和10% ~ 20%小牛血清的PBS,酶标抗体稀释度为1∶80 ~1∶320,显色时间3~5min.R-Dot-ELISA与ELISA法相比,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5.4%(r=0.907,P<0.05),与免疫荧光法相比,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6.7%(r=0.932,P<0.05).结论 R-Dot-ELISA检测A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快速、简便,适用于基层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快速诊断.

  • 自身抗体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梅爱;关克涛;关启鸿;仇瑞珍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ENA抗体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酶免疫斑点技术对56例SLE患儿的抗核抗体、抗ds-DNA、抗ENA抗体进行检测.结果56例SLE患儿ANA阳性率高94.6%,抗ds-DNA阳性率为55.4%,抗Sm/RNP阳性率64.8%,抗SSA/SSB阳性率60.7%.结论SLE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 抗核抗体致密斑点型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张道强;隋秀梅;张春江;刘英杰;李红

    抗核抗体(ANA)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致密斑点型(dense fine speckled, DFS)核型是近年来国际上对HEp-2细胞质呈斑点状,分裂期染色体阳性的荧光核型提出的一种新命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非常重要的血清标志物,ANA荧光DFS核型与anti-CC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将我院2008年9月至2009年11月,疑似RA患者检测ANA及anti-CCP结果报道如下.

796 条记录 2/40 页 « 12345678...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