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秀琴;潘宝龙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CL-IIF)、放射免疫分析法(Farr)、免疫印迹法(LIA)、抗脱氧核糖核蛋白(DNP)乳胶法、胶体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分别检测SLE患者抗ds-DNA抗体,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灵敏度:ELISA+CL-IIF+乳胶法>ELISA+CL-IIF>CL-IIF>Farr>ELISA>乳胶法>DIGFA>LIA;特异度:CL-IIF>ELISA+CL-IIF+乳胶法>ELISA+CL-IIF>ELISA>DIGFA>LIA>乳胶法>Farr;正确指数:ELISA+CL-IIF+乳胶法>ELISA+ CL-IIF>CL-IIF>ELISA>Farr>乳胶法>DIGFA>LIA。结论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均优于单一方法,若使用单一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不利于SLE的诊断、治疗,只有选择合适、联合的检测方法才准确评估SLE的分期及预后。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对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强

    目的:;分析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诊断和临床治疗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60例SLE组患者、50例非SLE疾病对照组患者血清AnuA,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s-DNA)抗体、酶免疫条带法检测其抗Sm抗体,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抗核小体抗体在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Anu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敏感性低于ANA(P<0.01),高于抗ds-DNA抗体(P>0.05)、以及抗Sm抗体(P<0.01);特异性高于ANA(P<0.01),与抗ds-DNA抗体相同(P>0.05),低于抗Sm抗体(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对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AN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等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明确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

  • 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相关性分析

    作者:俞晓春;汪金云;胡荣盛;戴张峤

    目的:研究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LE)治疗前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经上一级医院确诊为SL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欧蒙的抗核抗体谱印迹法条带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AunA、抗Sm抗体,同时用欧蒙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的抗ds-DNA抗体.依据治疗前后各个指标的变化,筛选出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相关性较强指标.结果:SLE患者中的AnuA的阳性率为89%,而其他抗ds-DNA抗体以及血清S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6%,63%,同时,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在SLE组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49.8%、43.1%和90%、86%、88%.因此AnuA在SLE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对于诊断SLE有着重要的意义.治疗后抗ds-DNA抗体以及血清Sm抗体显示阳性患者的数量虽然于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unA显示阳性患者的数量相比于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Anu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SLE患者的重要指标,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抗双链DNA抗体与肾外表现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国兴;陆春;刘毅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抗ds-DNA抗体与肾外表现是否平行.方法:对抗ds-DNA抗体阳性者33例及阴性者24例,分别比较其肾外表现如发热、皮肤损害、关节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情况.结果:抗ds-DNA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大多数肾外表现差别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抗ds-DNA抗体与肾外表现不平行,不能作为评判SLE肾外损害程度的指标;同时也不能根据肾外表现的轻重来判断肾损害的情况.

  •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性SLE对患者血清各指标影响及其疗效观察

    作者:姜帆;周泓屹;吴广明

    目的 分析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性SLE对患者血清各项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4例老年性SLE患者,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随机分成对照组(泼尼松治疗)和观察组(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每组32例.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补体C3、C4及抗ds-DNA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IgA、IgG、IgM及抗ds-DNA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JP<0.05),补体C3、C4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各免疫球蛋白、抗ds-DNA抗体水平降低程度及补体C3C4水平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性SLE能显著降低血清各免疫球蛋白及抗ds-DNA抗体水平,同时升高补体C3、C4水平;且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自身抗体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梅爱;关克涛;关启鸿;仇瑞珍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ENA抗体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酶免疫斑点技术对56例SLE患儿的抗核抗体、抗ds-DNA、抗ENA抗体进行检测.结果56例SLE患儿ANA阳性率高94.6%,抗ds-DNA阳性率为55.4%,抗Sm/RNP阳性率64.8%,抗SSA/SSB阳性率60.7%.结论SLE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 抗SmD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作者:王利民;胡朝军;张蜀澜;李梦涛;曾小峰

    目的 研究抗SmD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活动性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50例SLE患者和216例非SLE对照血清的抗SmD1抗体、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非SLE包括20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33例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53例系统性硬化症 (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和健康体检者70例.分析抗SmD1抗体在SLE中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抗SmD1抗体在150例SLE患者中的敏感度为66.00%,高于抗Sm抗体(36.00%,χ2=27.01, P=0.000)和抗ds-DNA抗体(51.33%,χ2=6.65, P=0.010),抗SmD1抗体、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的特异度分别为87.50%、98.15%和98.61%.抗SmD1抗体浓度与SLE患者颊部红斑、脱发等症状相关(P<0.05),与肾脏受累、关节炎、口腔溃疡、浆膜炎、血液系统受累、神经系统受累、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等症状不相关(P>0.05).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中抗SmD1抗体阳性率为22.67%.结论 抗SmD1抗体在SLE疾病诊断中敏感度显著高于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该抗体对SLE的诊断,特别是抗ds-DNA抗体阴性SLE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胶体金快速斑点法测定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双股DNA抗体

    作者:韩玉芳;董予新;齐振普;赵洁

    由于抗ds-DNA抗体对红斑狼疮(SLE)有较好的特异性,1982年美国修订的及1985年我国制定的诊断SLE的标准中,都已列入抗ds-DNA的测定[1].目前,抗ds-DNA抗体的测定方法很多,主要有间接免疫荧光法、酶免疫斑点法及Farr放射免疫测定法等.本文用胶体金快速斑点法对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45例正常人血清抗ds-DNA抗体进行测定分析,现报告如下:

  • 抗DNP、ds-DNA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田斌;陈永红

    目的 探讨抗脱氧核蛋白抗体(抗DNP)、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抗DNP抗体采用胶乳免疫法检测,抗ds-DNA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 38例SLE患者,抗DNP抗体阳性率68.4%,抗ds-DNA抗体阳性率57.9%,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达81.6%.结论 抗DNP抗体和抗DNA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SLE诊断的阳性率,抗DNP抗体检测代替LEC检测可以直接检测血清中的狼疮因子,弥补了LEC检测阳性率偏低的缺陷.

  • 血清泌乳素水平与育龄期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

    作者:杨斌;董维;刘湘茹

    目的 探讨血清泌乳素水平与育龄期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育龄期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活动期52例为A组,非活动期38例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C组).对三组进行清晨空腹抽血及SLEDAI评分,比较三组患者血清泌乳素(PRL)、补体C3、C4,抗ds-DNA抗体水平及SLEDAI评分.结果 A组和B组的血清PRL、抗ds-DNA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补体C3、C4水平则明显低于C组(P<0.01).SLE患者中A组的血清PRL、抗ds-DNA抗体水平、SLEDAI评分又明显高于B组(P<0.01),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RL、抗ds-DNA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656、0.786,P<0.01),补体C3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529,P<0.01);抗ds-DNA抗体水平与血清PRL水平呈正相关(r=0.603,P< 0.01),补体C3水平与血清PRL水平呈负相关(r=-0.472,P<0.01).结论 育龄期女性SLE患者的血清PRL水平相对于健康育龄期女性有明显上升,血清PRL水平和SLE疾病活动性呈明显正相关,血清PRL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 ANA、ds-DNA、抗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易芸

    目的:探讨SLE患者血清中ANA、ds-DNA、抗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对SLE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ANA,ds-DNA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AN多肽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通过检测ANA抗体的阳性率达89.7%,ds-DNA阳性率达到70.5%,Sm抗体阳性率达33.8%,rRNP抗体阳性率达45.5%,SS-A抗体阳性率达54.4%,SS-B抗体阳性率达到47%.结论:各项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SLE的诊断及分类,治疗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抗ds-DNA抗体及ANA联合检测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盛敏玲;李德发

    目的探讨抗ENA抗体、抗ds-DNA抗体及ANA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免疫斑点法和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患者血清.结果抗Sm抗体阳性43.28%,抗ds-DNA抗体阳性55.22%,ANA阳性85.07%,前两种联合检测阳性64.26%,三者联合检测阳性91.07%.结论三种抗体联合检测提高了对SLE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

  • SLE患者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MCP-1表达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作者:梁倩;李霞;刘伏友;刘虹;许向青;彭佑铭

    目的:观察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抗体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及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干预后的变化,以探讨ANA和抗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管炎中的致病机制和flu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收集女性SLE患者血清(以抗核抗体全套为依据,分3组:ANA阴性、ANA滴度1:80、ANA滴度1:80和抗ds-DNA抗体均阳性的患者每组各5例)及女性健康对照者血清作为干预因素,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SLE血清组1、2、3和SLE血清与氟伐他汀共同干预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不同干预因素对HUVEC ICAM-1和MCP-1的蛋白表达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和SLE血清组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CAM-1和MC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血清组2和SLE血清组3的ICAM-1与MCP-1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LE血清组1(P均<0.01).氟伐他汀(1×10-5 mol/L)能显著降低SLE血清组2和SLE血清组3刺激的HIVEC表达ICAM-1与MCP-1(P<0.01,P<0.05).结论:ANA阳性(滴度为1:80),尤其是ANA和抗ds-DNA抗体均阳性的SLE血清可激活HUVEC,使其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和MCP-1的蛋白表达增加,;ANA阴性的SLE血清不能激活HUVEC,不能使其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和MCP-1的蛋白表达增加.氟伐他汀可下调激活的HUVEC表达ICAM-1和MCP-1.

  • 抗ENA多肽谱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颖;胡志刚;马坚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抗ds-DNA、抗ENA多肽谱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SLE患者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ENA多肽抗体.结果:ANA阳性率为93.8%,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56.3%,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67.2%,抗Smdl抗体阳性率为43.8%,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32.8%,抗U1-snRNP抗体阳性率为29.7%,RO/SS-A(60)抗体阳性率为60.9%,RO/SS-A(52)抗体阳性率为51.6%,抗La/SS-B抗体阳性率为32.8%,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1.6%,着丝点抗体阳性率为7.8%.结论:联合检测可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情况,具有互补性,从而提高了对SLE的确诊率.

  • LCQG对MRL/lpr狼疮鼠抗ds-DNA抗体、IgG、IgA水平的影响

    作者:梁涛;瞿凌晨;梁卫;吕高虹;许立

    目的:研究狼疮清颗粒(LCQG)对MRL/lpr狼疮鼠抗炎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的ICR小鼠耳肿胀方法;应用狼疮清颗粒、狼疮清颗粒合泼尼松组,对MRL/lpr狼疮鼠进行干预治疗6周,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检测尿蛋白定量,ELISA法测定血清抗ds-DNA抗体、IgG,免疫荧光观察肾组织中IgG、IgA沉积.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具有抑制小鼠耳肿胀,降低尿蛋白含量、血清抗dsDNA抗体和IgG水平,减少肾组织免疫球蛋白IgG、IgA沉积作用,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狼疮清颗粒合泼尼松组)为明显.结论:狼疮清颗粒具有改善症状、调节模型小鼠免疫功能、抑制过亢的免疫反应的作用,结合西药后可协同发挥疗效并显示出疗效优势.

  • 血清BAF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惠娟;俞烜华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AFF)表达水平,探讨BAFF与SLE病情活动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0例SLE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血清BAFF水平;检测SLE患者抗双链DNA(ds-DNA)抗体等指标.结果:SLE组血清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组BAFF水平高于非活动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与SLEDAI、血沉(ESR)呈正相关(P<0.01、P<0.05);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5).抗ds-DNA抗体阳性SLE患者BAFF水平高于抗ds-DNA抗体阴性SLE患者(P<0.01).结论:SLE患者BAFF水平升高,提示BAFF参与SLE发病,且与SLE病情活动指标相关.

  • 89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

    作者:李池慧;郑冰;俞翀曌

    自身抗体是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正常人血液中可见低滴度自身抗体,如果自身抗体超过一定水平,可能会诱发疾病.高滴度自身抗体的产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的重要特征之一,对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1].为进一步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自身抗体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对895例SLE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 SLE患者4项指标联合检测临床初探

    作者:盛慧琴;巢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点是患者血清中存在着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有些对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还对患者病情变化、预后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我们报道用4项指标联合检测SLE患者的结果.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抗ds-DNA抗体水平变化

    作者:胡丹;刘洋;刘燕玲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性肾炎(LN)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ds-DNA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7例SLE患儿(其中52例为LN患儿),以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抗ds-DNA抗体水平。结果 SLE和LN患儿的血清TNF-α、抗ds-DNA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LE和LN患儿中活动期患儿的血清TNF-α、抗ds-DNA抗体水平均高于静止期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7例SLE患儿TNF-α与SLE疾病活动指数、抗ds-DNA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SLE及LN患儿血清TNF-α、抗ds-DNA抗体水平升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 抗DNP、Sm、ds-DNA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强;李玉云;王丽

    目的:探讨抗DNP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免疫斑点法检测抗ds-DNA抗体,胶乳免疫法检测抗DNP抗体.结果:57例SLE患者,抗DNP抗体阳性率为73.7%,抗Sm抗体阳性率33.3%,抗ds-DNA抗体阳性率61.4%,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4.7%.结论:抗DNP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SLE诊断的阳性率;对SLE病情的追踪和预后判定有重要作用;用抗DNP抗体检测代替LEC检测可直接检测血清中的狼疮因子,弥补了因实验条件所致LEC检测阳性率低等缺陷.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