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心病不同阶段患者血清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琳;周倩倩;黄力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同阶段患者血清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E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集正常健康人群(正常组)、冠心病中高危人群(中高危组)、冠心病急性期患者(急性期组)、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的血清,分别作用于HUVEC,培养至24、48、72、96h检测吸光度值(OD值).结果 4组血清中加或不加5%胎牛血清,其对HUVEC增殖均有促进作用,正常组、中高危组、急性期组、稳定期组对HUVEC的促增殖作用呈逐渐增强趋势,稳定期组血清促增殖作用强.结论 心血管疾病在急性期后,随着病程和生存期的延长,其血清对HUVEC的促增殖作用逐渐增强.

  • 皂角刺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皆春;高健生;吴正正

    目的 研究皂角刺对离体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并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方面探讨其对HUVEC增殖抑制的原理.方法 选择HUVEC为实验对象,取生长良好的HUVEC用于实验,利用100 μmol/L二氯化钴(CoCl2)诱导HUVEC增殖,同时分别将低、中、高的皂角刺作用于增殖状态下的HU-VEC 24 h,进行以下的研究:(1)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皂角刺对HUVEC增殖的抑制程度;(2)流式细胞仪检测皂角刺对HUVEC核内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1)空白组、增殖组、皂角刺低浓度组、皂角刺中浓度组、皂角刺高浓度组的OD值分别是1.542 ±0.048、1.836 ±0.053、1.463 ±0.042、1.160 ±0.052、0.861 ±0.047,示皂角刺显著抑制CoCl2诱导的HUVEC增殖,而且有浓度依赖关系(P<0.01).(2)空白组、增殖组、皂角刺低浓度组、皂角刺中浓度组、皂角刺高浓度组的PCNA表达率分别是55.29 ±2.44、79.95 ±1.62、49.90 ±4.62、29.15 ±3.42、18.15 ±2.53,示皂角刺可以明显降低 HUVEC 核内 PCNA 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关系(P<0.01).结论 皂角刺有显著抑制HUVEC增殖的作用.

  •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井汶;吴颢昕;柴毅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BHT)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同时比较加味BHT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对VEC生成影响的差异.方法:制备加味BHT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采用ox-LDL造模,通过噻唑蓝(MTT)法观察细胞活力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率,并通过测定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探讨加味BHT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对ox-LDL损伤VEC的保护作用及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之间的差异.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死亡和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和模型组比较,加味BHT含药血清组和含药血浆组能显著降低ox-LDL造成的HUVECs的凋亡和死亡率(P<0.05),细胞活性显著增强(P<0.05),NO含量,SOD和GPx活力显著提高,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此外,含药血清组与含药血浆组比较细胞凋亡和死亡率更低(P<0.05),含药血浆组与含药血清组比较产生NO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加味BHT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对于ox-LDL损伤的VEC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有关.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加味BHT含药血浆保护VEC的作用强于含药血清.

  • 丹桔胶囊对血管紧张素Ⅱ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易佳丽;张钟爱;骆天炯;刘保林

    目的:观察丹桔胶囊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胸主动脉环,观察丹桔胶囊提取剂对抗AngⅡ引起的胸主动脉环收缩反应;AngⅡ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UVEC的内皮素(ET-1)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UVEC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的活化情况.结果:AngⅡ引起胸主动脉收缩,丹桔胶囊制剂能显著对抗血管收缩作用,下调AngⅡ刺激所致的HUVEC细胞ET-1 mRNA过度表达,抑制ERK1/2磷酸化,同时对NF-的活化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p65位移、IκB-α磷酸化降解,丹桔胶囊上述抑制作用均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丹桔胶囊抑制AngⅡ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其机制与降低ET-1表达,抑制ERK/NF-κB途径活化有关.

  • 岩大戟内酯B刺激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降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沈雷;李永涛;张善强;孙宇;刘树民;刘吉成

    目的:观察岩大戟内酯B(jolkinolide B,JB)刺激MCF-7条件培养基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并分析岩大戟内酯B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25,55,85 mg·L-1岩大戟内酯B刺激MCF-7人乳腺癌细胞为JB刺激组,正常培养的MCF-7细胞为MCF-7组.获得25,55,85 mg·L-1 JB刺激的MCF-7细胞上清液为相应浓度的条件培养基.利用各组条件培养基分别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为25,55,85 mg·L-1 JB组,正常培养的HUVEC为非条件培养基组.分别用噻唑蓝(MTT)比色法,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小室迁移实验观察25,55,85 mg·L-1 JB组HUVEC增殖、凋亡、迁移的变化;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JB对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各组条件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25,55,85 mg·L-1 JB组HUVEC细胞凋亡数目逐渐升高(P<0.01),HUVEC增殖显著降低(P <0.01);25,55,85 mg·L-1 JB组HUVEC细胞划痕面积闭合率和细胞迁移率较非条件培养基组均显著降低(P<0.01).与MCF-7比较,25,55,85 mg·L-1 JB均能够明显抑制MSC-7细胞蛋白激酶B/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kt/STAT3/mTOR)信号通路表达,下调MCF-7细胞表达的VEGF因子.结论:岩大戟内酯B通过抑制Akt/STAT3/mTOR信号通路下调MCF-7细胞旁分泌VEGF,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或迁移活性.

  • 益母草不同活性组分对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

    作者:何育霖;刘娟;周飞;周勤梅;彭成;熊亮

    目的:考察益母草不同活性组分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增殖以及斑马鱼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运用MTT法测定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HUVECS增殖的影响.采用斑马鱼观察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斑马鱼体节间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在3.125~50μ g/mL浓度范围对HUVECS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在6.25~50μg/mL范围可明显抑制斑马鱼体节间血管生成,体节间血管指数显著下降(P<0.01);益母草正丁醇部位在12.5~50μg/mL范围对sunitinib诱导的HUVECS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0.01).在6.25~50μg/mL范围对sunitinib诱导的斑马鱼体节间血管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血管指数上升(P<0.05,P<0.01).结论:益母草对血管生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与其不同的药效物质密切相关.

  • 体外适宜温热刺激对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血管舒缩物质ET-1、TM、PGI2的影响

    作者:杨志虹;杨孝芳;张宁;王兴桂;陈盼碧;吴丽

    目的:研究体外适宜温热刺激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舒缩调控物质内皮素(ET-1)、血栓调节蛋白(TM)、前列环素(PGI2)含量的影响,探讨络脉“感受刺激”后启动“通络行血”的基本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原代入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组(37℃)和适宜温热刺激组(40℃),适宜温热刺激组置于40C培养箱刺激30rain,每天2次,各组于第1、2、3天刺激结束4-6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HUVECs生长活力,第3天刺激结束6h后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释放ET-1、TM的含量,用EIA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2的含量.结果:两组HUVECs生长活力逐渐增强,第3天与第1天和第2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天适宜温热刺激组细胞生长活力较正常组强(P<0.01).第3天,适宜温热刺激后络脉相关血管内皮细胞ET-1的含量较正常组降低(P<0.05);TM和PGI2的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1).结论:在体外适宜温热刺激作用下,络脉“通络行血”功效的产生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M、PGI2,抑制ET-1分泌,以维持血液正常运行及血管正常舒缩功能而达到“通络行血”作用.

  • VEGF通过上调CCN2促HUVEC迁移和血管生成

    作者:曹玉净;吕秋霞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成骨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CN2)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方法 用Real time PCR法及ELISA法检测VEGF诱导成骨细胞(OSE)中CCN2含量;制备成骨细胞(OSE)上清液;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OSE组和VEGF-OSE组(n=3).用小干扰RNA (siRNA)转染法抑制成骨细胞中CCN2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内皮细胞迁移;Matrigel实验检测管样结构形成能力.结果 VEGF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上调成骨细胞中CC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CCN2可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P<0.05),当CCN2被siRNA基因沉默或者加入CCN2抗体后,CCN2对内皮细胞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促进作用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VEGF通过上调成骨细胞中CCN2的表达,促内皮细胞(HUVECs)的迁移和血管生成.

  • β-NGF减轻H2 O2对HUVECs的损伤

    作者:王刚;周敬群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被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理原因之一,且多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因此,如何保护氧化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神经生长因子β-NGF是一种多功能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血管新生且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但其对氧化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尚未知[1]。因此本研究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 HUVECs )为研究对象,利用H2 O2诱导其氧化损伤进而研究β-NGF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脂多糖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

    作者:姚磊;孙宇;张征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炎症反应是感染性休克向不良方向演变的重要原因,有关激活剂(LPS、IL-1)导致EC活化的研究是败血症病理反应的中心课题.内毒素引起微循环EC损伤是内毒素性组织损伤的重要环节之一.本实验探讨了LPS对体外培养脐静脉EC的直接损伤作用.

  • TIPE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熊石龙;万利;龚芳;范灿波;毛欣茹

    目的 构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并体外感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方法 设计TIPE2基因扩增引物,PCR扩增获得人源TIPE2目的基因片段并进行纯化,构建重组质粒GV287-TIPE2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并进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GV287-TIPE2转染293T细胞构建GV287-TIPE2慢病毒载体,收获并浓缩病毒颗粒,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病毒滴度.GV287-TIPE2过表达慢病毒体外转染HUVEC,荧光显微镜下鉴定转染效率,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TIPE2蛋白表达.结果 PCR及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质粒GV287-TIPE2中TIPE2基因目的片断插入位置和序列正确.包装的GV287-TIPE2慢病毒载体其病毒滴度为2.0×108 TU/ml.GV287-TIPE2过表达慢病毒转染293T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强荧光;收获病毒转染HUVEC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且荧光强度不随培养时间延长而衰退.免疫印迹显示,GV287-TIPE2过表达慢病毒转染HUVEC后其TIPE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结论 成功构建GV287-TIPE2慢病毒载体,包装得到高浓度病毒液,转染HUVEC能稳定过表达TIPE2蛋白,为后续TIPE2的功能和机理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短暂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膜通透性

    作者:汤庆;何小洪;袁敏翰;周大治;陈毓菁;何练图

    目的探讨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膜通透性改变及作用持续时间.方法用连续多普勒超声辐照HUVEC,照射条件为频率1.9 MHz,软组织热指数(TIS)0.8,增益80%,输出声强I SATA为80.0 mW/cm2,照射时间60 s.悬浮HUVEC,加入2%微泡造影剂SonoVue,于照射后0、1、5、30 min、2 h时点分别加入大分子荧光素物质FD50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D500进入细胞内的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FD500荧光染色阳性的细胞.锥虫蓝染色观察符组样本细胞活性.结果0、1 min组荧光显微镜下大部分HUVEC荧光染色阳性,贴壁后观察可见细胞质内吴现不均质的绿色荧光显影,而细胞核不显影;5、30 min、2 h组仅见少数HUVEC胞质内绿色荧光显影.0、1、5、30 min、2 h组流式细胞仪测荧光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1.63±18.35)%、(57.26±13.53)%、(14.66±6.07)%、(4.12±0.96)%、(5.93±1.45)%,前两组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泡造影剂联合诊断级别超声辐照具有增加HUVEC膜通透性的作用,其作用持续时间较为短暂,可能的机制为超声空化导致细胞膜"声穿孔"效应.

  • 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对内皮细胞tPA合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立君;梅轶芳;金红;王岚峰;李少君;李为民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叶酸对内皮细胞纤溶系统的作用,观察Hcy和叶酸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分为10个实验组:0、10、50、200、500μmol/L 浓度Hcy组及叶酸(15μmol/L)和上述各Hcy共同培养组,培养24*!h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tPA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各组tPA 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单纯培养基组(0μmol/L Hcy)相比,10μmol/L Hcy组(生理浓度组)tPA 含量及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超生理剂量Hcy时,tPA含量及mRNA表达剂量依赖性地下降,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生理浓度Hcy相比,当Hcy浓度达到500μmol/L时,tPA合成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少(P<0.05).加入叶酸后,可以减弱Hcy抑制tPA合成及mRNA表达的作用,500μmol/L Hcy共同培养组与单纯Hcy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Hcy可下调tPA 的mRNA表达,减少内皮细胞tPA的分泌,可能降低纤溶系统的活性.叶酸则可减少高Hcy引起内皮细胞纤溶系统的损害,起到保护作用.生理浓度的Hcy可上调tPA 的mRNA表达,增加内皮细胞tPA的分泌,可能提高纤溶系统的活性.

  • 伞枝犁头霉分泌的糖蛋白与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崔凡;王有为;杨戈;卢伟;卢洁;杨建文;林昭春

    目的 部分纯化伞枝犁头霉分泌的毒力因子,并研究其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用Con A Lectin亲和层析法纯化伞枝犁头霉分泌的糖蛋白,并在流式细胞仪下检测不同蛋白成分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用变性和非变性法去除伞枝犁头霉糖蛋白的糖基,并分别检测其蛋白和寡糖成分诱导凋亡的活性.Western blot法分析伞枝犁头霉糖蛋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caspase激酶活化情况.用caspase抑制剂检测caspase-8和-9在凋亡反应中的作用.XTT法检测caspase抑制剂能否终止细胞存活率的抑制.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伞枝犁头霉分泌的总蛋白和糖蛋白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非糖蛋白则无此活性.纯化的去糖基化蛋白和寡糖成分都不能独立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凋亡信号传导途径中,caspase-9、-3和细胞色素C显著活化,而caspase-8未见活化.Caspase-9抑制剂能够终止伞枝犁头霉糖蛋白诱导的凋亡反应,而caspase-8抑制剂则无此效应.Caspase-9和-3抑制剂终止了人血管内皮细胞活性下降.结论 伞枝犁头霉分泌的糖蛋白具有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活性.糖蛋白结构的完整性对其诱导凋亡的活性是必需的.内源性凋亡信号传导途径介导了伞枝犁头霉糖蛋白诱导的凋亡反应.

  • 柯萨奇B组3型、5型病毒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持续感染模型的建立

    作者:苏琦华;訾自强;张霞;李晓眠;徐燕

    柯萨奇B组病毒(group B coxsackieviruses, CVB)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有的患者可转为慢性,晚期形成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衰,预后不良.目前认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与病毒在心肌组织中的持续存在有关[1].CVB可形成病毒血症,侵入血管内皮细胞或经血管内皮细胞穿越内皮屏障,感染相应靶组织.ECV304为一株自发突变为可传代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与原代细胞相似.本研究在ECV304细胞中建立CVB3、CVB5持续感染的细胞模型,通过对病毒、细胞各种指标的检测,印证病毒长期存在于感染细胞中.为病毒性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治疗药物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 登革病毒Ⅱ型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研究

    作者:任玮;左丽;吕秉乐;崔冬冰

    目的 研究登革病毒Ⅱ型(DENV-2)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DENV-2病毒滴定,DENV-2接种HUVEC单层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动态观察DENV-2感染HUVEC的情况(30 min,l、3、6、12、24、30、36、42、48、72 h),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病毒载量,transwell法检测DENV-2对HUVEC通透性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DENV-2对HUVEC通透性的影响30 min时作用为明显,其次为42 h时.且病毒载量与HUVEC通透性改变呈正相关.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有细胞微绒毛脱落,胞质溶解,部分核膜间隙增宽,甚至是细胞核中也存在裂隙,部分线粒体嵴消失甚至空化,线粒体髓样变,包膜不完整.结论 DENV-2对HUVEC通透性有影响,为探究登革病毒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60 Coγ射线照射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

    作者:胡舜英;高雅晶;赵晓腾;陈韵岱;周平坤

    目的:观察60 Coγ射线照射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照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后细胞周期的变化;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及蛋白印迹法( Western blot )观察细胞照射后DNA分子损伤及修复情况。结果60 Coγ射线照射后, HUVEC细胞生长速度及增殖率降低,降低程度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HUVEC细胞周期出现G2/M期阻滞;HUVEC细胞出现明显的DNA双链断裂,γH2AX和DNA-PKcs表达增加。结论60 Coγ射线照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导致G2/M期阻滞,促进DNA断裂,相关修复蛋白表达增加。

  • 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对内皮细胞纤溶系统影响

    作者:梅轶芳;张志毅;金红;赵彦萍;高倩萍;周立君

    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叶酸补充治疗可以减少Hcy水平,然而高胱氨酸血症(HHE)的致病机制及叶酸的保护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为了探讨Hcy及叶酸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我们首次研究了生理及超生理浓度的Hcy与叶酸共同作用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 的抗原合成及mRNA表达的影响.

  • 核转录因子-圈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磊;汤耀卿;毛恩强;纪玉宝;张圣道

    炎症介质过度释放贯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始终,是病情恶化的首要原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炎症介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1].临床上多种手段可以抑制NF-κB的活性[2].但特异性差,副作用多.NF-κB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目的基因上的κB序列 [1,2],利用这个特性,合成一包含κB序列的双链寡聚脱氧核苷酸(dsODNs)并转入靶细胞核,竞争性结合核内激活的NF-κB,可以阻断其促炎症反应活性[3,4].这一策略也被称为decoy.在此我们以脂多糖(LPS)激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NF-κB活性,观察NF-κB-decoy对NF-κB活性的影响,探索一种抑制SIRS、MODS发病过程中炎症过度激活的分子策略.

  • 卵巢上皮性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和脐静脉内皮细胞交互和共同培养后细胞特征的变化

    作者:卢迎新;高婷;陈艳华;张新颖;李力;谢一泓;李鸿;阮和云;黎丹戎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和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交互和共同培养后细胞特征的变化。方法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卵巢癌淋巴结高转移细胞株SKOV3/PM4细胞和细胞膜红色荧光染料DiI标记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细胞,分别收集SKOV3/PM4、HUVEC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作为交互培养的条件培养基(如以HUVEC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培养SKOV3/PM4细胞),建立两种细胞交互培养和共同培养体系。细胞交互培养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速度,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比例;细胞共同培养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细胞交互培养后,与单独培养的SKOV3/PM4细胞相比,交互培养的SKOV3/PM4细胞伪足增多,核分裂象[细胞分裂指数分别为(4.8±0.8)%、(11.2±0.3)%;P<0.05]增多,生长速度明显增快,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69.4±3.6)%、(48.4±4.6)%;P<0.05]降低,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2±1.6)%、(24.9±2.2)%;P<0.05]升高;与单独培养的HUVEC细胞相比,交互培养的HUVEC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出现空泡化超微结构,核分裂象[细胞分裂指数分别为(2.7±0.5)%、(5.7±0.6)%;P<0.05]增多,生长速度略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1.4±2.2)%、(79.0±4.1)%;P<0.05]升高,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9.1±1.2)%、(3.3±0.5)%;P<0.05]降低。细胞共同培养48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标记的SKOV3/PM4细胞和红色荧光标记的HUVEC细胞出现融合现象;明胶酶谱法检测显示,MMP-2在HUVEC细胞中不表达,在SKOV3/PM4细胞中低表达,在共同培养的SKOV3/PM4+HUVEC细胞中高表达,SKOV3/PM4+HUVEC细胞、SKOV3/PM4细胞中MMP-2的灰度值分别为1885±84和1209±1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9在HUVEC细胞、SKOV3/PM4细胞、SKOV3/PM4+HUVEC细胞均不表达。结论 SKOV3/PM4、HUVEC细胞交互培养、共同培养分别与单独培养相比,其细胞特征均发生明显改变,推测可能与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及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关。

151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