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短节段AF治疗连续两个节段的胸腰椎骨折

    作者:孙观荣;全仁夫

    对于连续两个节段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内固定器械一般用长节段钉棒系统,自1999年起,本院根据连续两个节段的胸腰椎骨折特点,用短节段AF钉复位内固定15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行介入治疗一例

    作者:王振兴;刘晓航;史海波;韩雅玲

    患者女性,84岁.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于2004年3月10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左前降支(LAD)近-中段长节段不规则管腔狭窄,严重处达90%(图1A),左旋支(LCX)发出8 mm后完全闭塞,用多种导管反复尝试无法进入右冠状动脉(RCA)开口;非选择性造影证实,RCA开口于左冠状窦,RCA中段似有病变;初步认定为三支病变,LCX慢性完全闭塞.

  • 长节段较短节段固定融合矫形术对高龄脊柱侧弯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刘金虎

    目的 比较长节段较短节段固定融合矫形术对高龄脊柱侧弯患者VAS评分及远期效果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取高龄脊柱侧弯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长节段固定融合矫形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短节段固定融合矫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及远期效果.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手术时间=-19.8692,t手术出血量=38.8051,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均下降明显(t研究组=46.8238,t对照组=48.7082,P<0.05);术后两组患者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术后=0.6928,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下降明显(t研究组=16.8675,t对照组=15.0473,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术后=-0.3933,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侧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34,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侧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t=-6.5940,P<0.05);⑤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93,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t=-5.8713,P<0.05).结论 两种手术均能取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临床效果满意,但采用长节段固定融合矫形术的患者Cobb角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

  • 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唐海沁;曹克将

    状长节段(>20 mm)、偏心性、不规则、钙化、血管 分叉处病变、一支多处病变、位于血管远端、成角度病变(<45°)、完全阻塞病变(<3 个月)、慢性阻塞病变(>3个月)、有溃疡及血栓形成的病变。PTCA治疗目前存在的主要 问题:(1)术中急性血管闭塞及内膜撕裂;(2)术后再狭窄,主要发生在术后3~6个月内 ,经冠脉造影证实发生率为30%~35%,若术后1年稳定,极少发生再狭窄。术后再狭窄的主 要机制:(1)血管弹性回缩;(2)血管重塑(remodeling);(3)血栓形成;(4)平 滑肌细胞过度增生。

  • 长节段及短节段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比较

    作者:杨永宏;郑杰;张冬生;楼肃亮;邹庆;钱金黔

    目的 对长节段固定及短节段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DS)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笔者采用侧弯长节段(A组)及短节段(B组)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DS75例,其中A组18例,B组57例,对两组手术方法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腰腿痛Oswestry评分、侧弯冠状位Cobb角、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腰椎活动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术后1年腰椎活动度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腰腿痛Oswestry评分、侧弯冠状位Cobb角、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侧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配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DS以较小的创伤和代价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DS的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术式参考.

  • 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马超;王伟;高贵营;黄立军;方程

    目的 观察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4-02-2017-02诊治的6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29例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长节段组),33例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短节段组).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18)个月.与短节段组相比,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节段组术后1周、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优于短节段组,且长节段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较术后1周的矫正丢失程度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固定效果好,可减轻术后骨折部位疼痛;虽然降低了固定节段的脊柱活动度,但对腰椎活动度影响不大,稳定的伤椎固定可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 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颈椎骨折

    作者:郝清海;宋将;孙建华;种衍学;鞠学壮;李明;刘涛;周猛

    目的 观察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14-12应用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的AS患者颈椎骨折13例,骨折伴有脱位患者在伤椎上下各3个节段行侧块钌板系统内固定,单纯骨折无脱位者行伤椎上下各2个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结果 1例(术前ASIA分级为A级)术后3个月死予肺部感染,其余12例术后获得平均23(11~43)个月髓访.4例脊髓神经功能由C级恢复到D级;3例D级中2例恢复到E级,1例感觉较术前恢复明显;5例E级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术后2例并发肺炎,1例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2例因气管插管导致术后咽喉疼痛,对症处理3~5d后好转.1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治愈.结论 颈椎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适用于AS患者颈椎骨折的治疗,手术效果良好.

  • 长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跳跃性胸腰椎骨折

    作者:苏权;魏若晔;王文亮

    目的 探讨经后路应用长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跳跃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跳跃性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应用长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置钉固定,合并脊髓损伤时行椎管减压并进行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横突间植骨愈合良好;X线片显示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恢复良好,无脊柱后凸畸形,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长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跳跃性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地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及稳定性,临床疗效可靠.

  • 短节段与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Meta分析

    作者:罗益滨;王新伟;陈德玉

    目的 评价短节段与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S)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建库至2016-01万方、维普、CBM、Pubmed、Medline等外数据库,中文以“退变性脊柱侧弯”、“退行性脊柱侧弯”、“内固定”、“长”、“短”,英文以“degenerative scoliosis”、“interior fixation”、“long”、“short”等关键词查找采用短节段或长节段内固定治疗DS的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RCT)文献.提取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Cobb角、ODI指数、腰椎前凸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利用RevMan 5.3及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12篇文献,中文10篇,英文2篇,共计569例.短节段固定308例,长节段固定261例.短节段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长节段组,而长节段组手术前后ODI指数改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椎冠状位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的矫正方面上,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短节段内固定治疗DS均能够获得较好的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矫正效果.长节段固定在ODI指数改善方面占优势,短节段固定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占优势.

  •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节段固定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纯;姚聪;贺西京;李浩鹏;王国毓;臧全金

    目的 比较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对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78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50例,经伤椎短节段固定10例,长节段固定18例,随访时评价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并统计3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Oswestry评分.结果 多节段固定在预防脱位防止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及后凸角度丢失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伤椎复位方面有很好的疗效.结论 后路长节段固定在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和减压目的.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尤其在合并严重脱位方面更具优势.

  • 近关节长节段胫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对策

    作者:吴福春;陈日江

    高能量损伤所致近关节长节段胫骨粉碎性骨折是一种较难处理的损伤.自2000年5月~2004年10月,笔者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应用高尔夫钢板、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固定,以及腓骨钢板结合外固定器固定等方式治疗近关节长节段胫骨粉碎性骨折36例,疗效满意.

  •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感染性骨缺损二例

    作者:卢长巍;韦寿繁

    自2000年3月~12月,以同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长节段感染性骨缺损2例,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长节段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

    作者:葛建智

    目的:探讨长节段钉棒治疗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胸椎骨折19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脱位.AO分型:B型14例,C型5例.完全性瘫痪11例,不完全性瘫痪8例.手术均采用后路复位植骨内固定,固定节段为2~12节,根据脊髓受压情况进行后路椎管内减压.结果:术后经12~36个月的随访,复查摄片提示: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已融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11例Frankel A级患者中有1例恢复至Frankel B级,8例Frankel B及Frankel D级患者都有1~2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骨折累及节段多,脊髓损伤严重,长节段钉棒对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 后路不同固定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 胸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比较

    作者:邓学海;王学文;李艳超;郑海龙

    背景:胸腰椎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为主要干预方式之一,但不同节段固定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伤椎固定基础上,采用长节段(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固定)固定治疗的作为长节段组,采用短节段(伤椎上、下各1个椎体固定)固定治疗的作为短节段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固定方法均显著矫正了伤椎前缘压缩度及Cobb角,随访过程中均发生矫正丢失.长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0.05),但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压缩度及Cobb角均矫正更好、矫正率更高,且矫正丢失率更低(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长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损伤大,但短期随访具有更好的矫正疗效、矫正丢失率更低.

  • 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凸后路长节段矫形术后远端附加现象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蒋彬;王冰;吕国华;徐洁涛;李亚伟;王孝宾;李磊

    目的:研究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行后路长节段矫形术后远端附加现象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胸段CS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5例,女43例;年龄10~18岁,平均12.6±3.0岁.随访24~96个月,平均42.4±27.3个月.收集术前MRI资料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收集患者性别、年龄、Risser征、体重指数(BMI)、骨移植材料、融合节段,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远端附加现象(末次随访时术后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满足以下之一者:术后下固定椎偏离骶骨中垂线10mm以上;下固定椎以下第一个椎间隙成角增加5°以上;下固定椎下第一个椎体偏离骶骨中垂线5mm以上),将患者分为远端附加现象组与非远端附加现象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主弯Cobb角、主弯矫正幅度、头侧代偿弯Cobb角、尾侧代偿弯、冠状面平衡距离、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肩高度、顶椎偏距、远端固定椎位置、远端固定椎椎间隙成角、术后主弯/尾侧代偿弯比、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等可能对远端附加现象发生有影响的因素.应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远端附加现象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相关危险因素的佳截断点.结果:共7例发生冠状面远端附加现象,发生率为8.97%.两组比较,术前冠状面平衡距离(-0.3±1.6mm vs 2.3±2.7mm)、LIV是否触及稳定椎(59/12 vs 0/7)、术后主弯Cobb角(19.0°±7.8°vs 28.7°±9.5°)、术后头侧代偿弯Cobb角(5.9°±3.6°vs 9.1°±7.4°)、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0.9±1.6mm vs 3.4±1.7mm)、术后LIV椎间隙成角(1.4°±1.7°vs 3.5°±3.1°)有统计学差异(火0.05),而性别比(32/29 vs 3/4)、年龄(12.5±2.8岁vs 13.2±5.2岁)、Risser征比(18/53 vs 2/5)、体重指数(17.8±3.8kg/m2vs 18.5±5.1kg/m2)、融合节段数(7.9±3.4个vs 8.3±3.0个)、自体骨移植/人工骨移植(40/31 vs 4/3)、术前主弯Cobb角(47.4°±14.0°vs 55.1°±12.0°)、术前头侧代偿弯Cobb角(16.5°±12.6°vs 24.5°±13.7°)、术前尾侧代偿弯Cobb角(19.1°±12.3°vs 26.1°±14.3°)、术前肩高度(0.4±1.4mm vs 0.0±1.4mm)、术前顶椎偏距(1.7±2.7mm vs2.0±2.7mm)、术前Pfirrmann分级(64/7 vs 4/3)及术后尾侧代偿弯Cobb角(5.9°±5.0°vs 8.4°±6.3°)、术后冠状面平衡距离(0.7±0.9mm vs-1.1±1.2mm)、术后肩高度(0.2±2.3mm vs 0.7±0.9mm)、术后顶椎偏距(1.0±1.2mmvs 2.2±1.8mm)、术后主胸弯/尾侧代偿弯比(5.8°±6.7°vs 6.8°±12.2°)、主弯矫正幅度(28.4°±17.0°vs 34.5°±15.1°)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端附加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后远端固定椎椎间隙成角过度(LIV disc angle)(OR=1.72,P=0.003),远端固定椎未触及稳定椎(0R=2.31,P=0.007),术后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过度(pre-post CBD) (0R=1.21,P=0.014).ROC曲线显示,术后LIV椎间隙成角佳截断点为8.05°(敏感性71.4%,特异性81.7%,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669~0.972,P=0.005),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佳截断点为3.45cm(敏感性85.7%,特异性8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95%CI:0.808~0.999,P<0.001).结论:LIV未触及稳定椎、术后LIV椎间隙成角过大和术后冠状面平衡矫正距离过度是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凸行后路长节段矫形术后远端附加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胸腰椎前路短节段内固定器的类型及应用评价

    作者:伦保国;周跃

    1953年Wenger首次将胸腰椎前路器械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及生物力学的发展,相继出现了许多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械[1~7].概括起来可分为短节段内固定器械和长节段内固定器械.前者固定范围一般为伤椎相邻上、下各1个椎体.后者固定范围扩大到2个以上的椎体.器械一般包括钉-板或钉-棒两种结构类型.短节段固定初期稳定性好,对脊柱生理功能限制小,适用于脊柱的短节段不稳,尤其是胸腰椎爆裂骨折.下面主要介绍各种前路短节段内固定器械,并从解剖、临床和生物力学角度加以评价.

  • 脊柱侧凸非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劲松;王岩;宋文慧

    目前脊柱侧凸的治疗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其选择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发育程度、侧凸类型、Cobb角、侧凸进展情况等诸多方面.大体来说,发育未成熟、Cobb角20°~40°的患儿,适于支具治疗,该方法无创伤、保留了脊柱生长及活动,但对其疗效文献报道不一致,约有18%~50%的侧凸会发展[1~4];另外支具需要每天佩戴14~23h,长达4~5年[5],有些患儿依从性差;由于外观不佳有些儿童也会出现某些社会心理问题[6].而对Cobb角超过45°的患儿则需手术,行三维矫形及脊柱融合.随着技术的进步使手术效果越来越满意,风险不断下降,但是手术创伤大,风险仍然较高,远期患儿的身高将受一定影响,还可能出现曲轴现象、脊柱失代偿等问题,更重要的是长节段的融合使脊柱的运动功能丧失.

  • 采用后路长-短棒交替复位技术治疗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附11例报道)

    作者:徐冠华;崔志明;李卫东;保国锋;孙郁雨;王玲玲

    对于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以进行安全、有效地复位,是处理这类损伤的首选措施[1],但对于脱位程度严重者仍存在术中复位困难,复位过程易加重神经损伤等情况[2].我们于2006年2月~2010年10月采用后路长-短棒交替复位并进行长节段固定的方法治疗了11例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目前脊柱长节段矫形固定植骨融合存在的问题

    作者:邱勇

    随着三维矫形理论的完善和内固定的更新,外科医生对各种脊柱畸形的矫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 对上颈椎损伤治疗原则的探讨

    作者:谭明生;董亮

    随着文献对上颈椎外科治疗报道的增多,上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适应证选择不当或需要再次手术翻修病例有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在此,针对上述问题,谈谈笔者的管见,与同道商榷.1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上颈椎关节是头颈部活动主要的关节,不可轻易融合已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认.临床实践表明,多数上颈椎损伤如没有明显寰椎侧块分离的Jefferson骨折、枢椎齿状突Ⅲ型骨折、Ⅰ型Hangman骨折等可以通过规范的非手术疗法获得治愈,且能保留上颈椎的活动功能.但目前仍有少数作者对没有明显脱位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新鲜寰枢椎骨折实施C1-2或更长节段的枕颈融合,这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严重颈部活动障碍.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